說起西寧,青海人有著無數特別的記憶。童年的快樂,幸福的時光,還有城市巨變……然而,對於很多人而言,西寧是既熟悉又陌生的。說熟悉,是因為西寧已融入每一個尋常日子,常去的地方、熟悉的店鋪,還有一個個牽掛的朋友;說陌生,是因為很多熟悉的地方,仍然有那麼多不為人留意、關注的細微和特別之處。即日起,《西海都市報》推出「走讀西寧,這裡既熟悉又陌生」系列報導,帶你尋訪我們熟悉的老地方,回憶我們共同的西寧記憶,用別樣視角看美麗西寧。今天,我們推出「走讀西寧,這裡既熟悉又陌生」系列報導之一你我都去過,猜猜這是哪
每個座城市都有一個地方承載著人們成長的記憶。而在西寧,哪個地方值得記憶,也許答案很多,但若加上個「最」字,我想許多人會和我一樣想起這裡。
這裡是湟水河流經的地方,是三河匯聚之地,湟水河、北川河,在劉家河灣衝刷出一片肥沃的灘涂。由於地處近郊,二水交合,自古是城區市民郊遊的最佳去處。生活在高原古城的每個人都在這裡留下過足跡,它見證了西寧的發展與變遷,定格著幾代人生活的共同記憶。
高原古城的色彩在一年四季中不斷變化。秋天的風,秋天的葉,秋天的陽光,把西寧裝扮得格外美麗。
這裡是西寧秋景最佳觀賞點之一,林木蔥鬱,楊樹、紅楓、銀杏在秋風的滋潤下變了顏色,熱情的火紅色、燦爛的金黃色成了主色調。遊人漫步觀景,或在園林景點駐足賞景,或在湖面上划船賞魚,定格秋天的色彩。
在青海,幾乎所有的節日都能成為各族群眾湧入這裡的理由,老人在這裡休閒,孩子在這裡成長。
沿著正門進入,順石階而下,我們步入了一條林蔭大道,林蔭大道的盡頭,造型奇特的「江河源」噴泉映入眼帘。對於成長在西寧的80後、90後來說,在「江河源」瀑布前合影是一種情結,更凝聚著他們童年的美好回憶。
如今的西寧,高樓拔地而起,生活節奏不斷加快。我們知道西寧有「西山春早」「雙湖煙柳」「鳳亭眺遠」等八景,卻很少有人能說清八景的具體地址。
而這裡,就是西寧新八景之一。從高空俯瞰,湟水河與北川河交匯蜿蜒而過,兩側地形高低起伏,金黃的樹葉與深綠色的樹木交織在一起,在陽光照耀下,繪就出一幅幸福西寧的美麗畫卷。
有山有水有綠,是多少年來青海人的嚮往。在這裡,始建於1964年的人工湖被一條林蔭通道分為兩半。東側的湖內建有兩座拱形小橋,堤邊垂柳映襯在碧波蕩漾的湖面上,頗有江南色調。
人工湖西側有百米長廓,臨水亭榭古色古香,造型別致。另有一寬闊的平臺與湖面相接,憑欄眺望,似感船在水上行走。人工湖北岸是望湖樓,登上望湖樓,湖光山色盡收眼底,北望湟水東流而去,南見人工湖上五彩繽紛。
漫步西寧街頭,蔥鬱的樹木和盛開的鮮花,讓人很難相信身處高海拔的青藏高原。
一到秋季,這裡的兩百多棵銀杏樹披上「黃金甲」,一陣微風拂過,便會在地面上散落一地金黃,濃濃的秋色,吸引著路過的遊人。湖畔邊上百年的柳樹,低垂著修長的枝條。唯一的一棵皂角樹,歷經兩次改造,見證它的舊貌和新顏。
鬱金香更是這裡的特色品牌之一。1992年,這裡首次種植鬱金香,隨著西寧園林部門對鬱金香的研究培植,如今這裡不僅是全國鬱金香研究和培植的重要基地,每年30個品種30萬株盛開的鬱金香更是吸引來自全國各地的遊客入園賞花。
這裡,見證了西寧從春秋季「塵滿面」到今日的綠樹成蔭,五角楓、紅花槐、美人梅、銀杏、北美海棠等樹種的引進和成活,成為高原的綠色奇蹟。
它不僅勾勒著西寧的最美「容顏」,見證並參與著西寧的變遷,更傳遞出西寧充滿想像力的未來。
這是哪裡?你心中肯定有了自己的答案吧。你的答案對嗎?請掃描二維碼,正確答案和更多美圖等你哦!
記者 吳夢婷/文 海東/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