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已經是臘月二十五了,還有五天就是年三十了,年味漸濃,馬上就到農曆春節,其實在農村裡面到了臘月二十五有很多的習俗,其中臘月二十五接玉皇、糊窗紙、照田蠶、千燈節、推磨做豆腐等,這些都是我國春節傳統習俗,在農村很多地方仍然流行著。
臘月二十五有哪些習俗?
1、迎接玉皇大帝。舊俗認為臘月二十三灶王爺上天后,玉皇大帝臘月二十五親自下界,查察人間善惡,並定來年禍福,所以家家移動圖片祭之以祈福,稱為「接玉皇」。因此,人們在這一天裡起居、言語都要謹慎,爭取好表現,以博取玉皇歡心,降福來年。
2、照田蠶。在江南一帶的民間,也把臘月二十五這一天稱為"燒田蠶"、"照田蠶"、臘月二十五"燒田財",將綁縛火炬的長竿立在田野中,用火焰來佔卜新年,火焰旺則預兆來年大豐收。也有些地方,在年三十才舉行這一活動。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一習俗逐漸被人們淡忘。
3、千燈節。臘月二十五是蒙古族、達斡爾族的宗教性節日。蒙語稱"明幹卓拉",意即千盞燈節。臘月二十五這一天,做"明幹卓拉"去廟裡點燃,認為點得越多越吉利。這一節日習俗,在新疆維拉特蒙古族中最為盛行。當地群眾在這天吃烤牛羊肉,舉行傳統的體育遊藝活動,十分隆重。
4、糊窗紙。大家都知道,在以前的農村,窗戶都是用紙糊的,窗戶上面有用木頭做的方格子小框,所以要用紙糊,因為窗戶紙在用了一年之後,大多數都已經破舊不堪了,所以要在臘月二十五這一天糊上新的窗戶紙,把家裡打掃得乾乾淨淨,裝飾得漂漂亮亮以迎接新年的到來。
因為前一天是臘月二十四,農村俗稱有「二十四,掃房日」之說,當日房子打掃乾淨之後就要把窗戶給收拾好。到了臘月二十五把窗戶用新紙給糊好,到了年三十的時候貼上好看的窗花,千家萬戶,煥然一新。
5、做豆腐。俗語說「臘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這是民間廣泛流傳的習俗之一,但是為什麼是做「豆腐」呢?豆腐,寓意「都福」,過去農村過年家家戶戶做豆腐,除了吃之外,還送人,以祈求大家都有福。此外,就豆腐本身而言,是取代肉類不錯的選擇,在過去,窮苦的人們總是盼望著在新年吃上一頓好的。現在二十五做豆腐的習俗在農村也基本沒有了。
在過去臘月家家事兒多,自進入臘月以後,就有文人墨客在市肆簷下書寫春聯,以圖掙些銀子過年。臘八過後,基本就開始忙過年的事兒了,打掃衛生,置辦年貨,為過年準備豐富的美食,比如:「二十三糖瓜兒粘;二十四掃房日;二十五糊窗戶;二十六燉大肉;二十七殺公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整個臘月都忙著過年的事。
糖瓜祭灶,新年祭灶,新年來到,丫頭要花,小子要炮。「燉大肉」、「殺公雞」、「發麵」、「蒸饅頭」,一天一項,遙想當年家家戶戶紅豔豔的景象,過年的熱鬧不難想像。但隨著人們的生活越來越好,很多習俗也逐漸退出了歷史的舞臺,關於春節的習俗,不知你們家鄉都有哪些傳統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