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臘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你的家鄉都有哪些春節習俗

2020-12-11 鄉村田小園

今天已經是臘月二十五了,還有五天就是年三十了,年味漸濃,馬上就到農曆春節,其實在農村裡面到了臘月二十五有很多的習俗,其中臘月二十五接玉皇、糊窗紙、照田蠶、千燈節、推磨做豆腐等,這些都是我國春節傳統習俗,在農村很多地方仍然流行著。

臘月二十五有哪些習俗?

1、迎接玉皇大帝。舊俗認為臘月二十三灶王爺上天后,玉皇大帝臘月二十五親自下界,查察人間善惡,並定來年禍福,所以家家移動圖片祭之以祈福,稱為「接玉皇」。因此,人們在這一天裡起居、言語都要謹慎,爭取好表現,以博取玉皇歡心,降福來年。

2、照田蠶。在江南一帶的民間,也把臘月二十五這一天稱為"燒田蠶"、"照田蠶"、臘月二十五"燒田財",將綁縛火炬的長竿立在田野中,用火焰來佔卜新年,火焰旺則預兆來年大豐收。也有些地方,在年三十才舉行這一活動。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一習俗逐漸被人們淡忘。

3、千燈節。臘月二十五是蒙古族、達斡爾族的宗教性節日。蒙語稱"明幹卓拉",意即千盞燈節。臘月二十五這一天,做"明幹卓拉"去廟裡點燃,認為點得越多越吉利。這一節日習俗,在新疆維拉特蒙古族中最為盛行。當地群眾在這天吃烤牛羊肉,舉行傳統的體育遊藝活動,十分隆重。

4、糊窗紙。大家都知道,在以前的農村,窗戶都是用紙糊的,窗戶上面有用木頭做的方格子小框,所以要用紙糊,因為窗戶紙在用了一年之後,大多數都已經破舊不堪了,所以要在臘月二十五這一天糊上新的窗戶紙,把家裡打掃得乾乾淨淨,裝飾得漂漂亮亮以迎接新年的到來。

因為前一天是臘月二十四,農村俗稱有「二十四,掃房日」之說,當日房子打掃乾淨之後就要把窗戶給收拾好。到了臘月二十五把窗戶用新紙給糊好,到了年三十的時候貼上好看的窗花,千家萬戶,煥然一新。

5、做豆腐。俗語說「臘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這是民間廣泛流傳的習俗之一,但是為什麼是做「豆腐」呢?豆腐,寓意「都福」,過去農村過年家家戶戶做豆腐,除了吃之外,還送人,以祈求大家都有福。此外,就豆腐本身而言,是取代肉類不錯的選擇,在過去,窮苦的人們總是盼望著在新年吃上一頓好的。現在二十五做豆腐的習俗在農村也基本沒有了。

在過去臘月家家事兒多,自進入臘月以後,就有文人墨客在市肆簷下書寫春聯,以圖掙些銀子過年。臘八過後,基本就開始忙過年的事兒了,打掃衛生,置辦年貨,為過年準備豐富的美食,比如:「二十三糖瓜兒粘;二十四掃房日;二十五糊窗戶;二十六燉大肉;二十七殺公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整個臘月都忙著過年的事。

糖瓜祭灶,新年祭灶,新年來到,丫頭要花,小子要炮。「燉大肉」、「殺公雞」、「發麵」、「蒸饅頭」,一天一項,遙想當年家家戶戶紅豔豔的景象,過年的熱鬧不難想像。但隨著人們的生活越來越好,很多習俗也逐漸退出了歷史的舞臺,關於春節的習俗,不知你們家鄉都有哪些傳統習俗?

相關焦點

  • 俗語說「臘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為什麼是做「豆腐」呢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磨豆腐,其實這些過年的老話俗語都不是為了朗朗上口,而隨意胡謅編制的,其實每句都有一定的說法和一些來歷。那麼今天我們就來聊聊二十五、磨豆腐這一習俗的來歷。一、二十五、磨豆腐民諺稱:「臘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在古代「豆腐」與「頭富」諧音,寄予了人們新年要富貴的心願。有人說,「豆腐能治中國人的鄉愁。」春節盛宴即將開始,菜單上怎能少了傳統年味豆腐。另外,說起「磨豆腐」,實際上是人們準備春節期間必備「年貨」的開始。
  • 臘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
    今天是臘月二十五,老北京有兩項最重要的習俗:一是「二十五糊窗戶」,二就是「臘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但這並不是臘月二十五習俗舊俗認為灶神上天后,玉皇大帝會在農曆臘月二十五親自下界,查察人間善惡,並定來年禍福,所以家家祭之以祈福,稱為「接玉皇」 。
  • 臘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糊窗戶、千燈節、照田蠶
    臘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糊窗戶、千燈節、照田蠶   民諺有云: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磨豆腐..."那麼,臘月二十五為何要"推磨做豆腐"呢?  民諺稱:"臘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 據考證,豆腐是西漢淮南王劉安發明的。
  • 年俗知多少:臘月二十五 推磨做豆腐
    民諺稱「臘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所以臘月二十五有磨豆腐的習俗。據考證,豆腐是西漢淮南王劉安發明的,南宋朱熹在其《豆腐》詩中寫到:「種豆豆苗稀,力竭心已腐,早知淮南術,安坐獲泉布。」 有趣的是,一些地方還有在除夕以前吃豆腐渣的風俗。
  • 臘月二十五,推磨磨豆腐||柏林南路幼兒園
    今天臘月二十五,離牛年春節還剩5天。      中國民諺稱:「臘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臘盡春回,人們度過了漫長的冬天,即將進入到新的一年。隨著春節的臨近人們開始做購置年貨等春節前的準備;這一天因各地民族和風俗傳統不同,所以各自的慶祝活動和飲食習慣也不盡相同,像中國民間接玉皇、照田蠶、千燈節、趕亂歲等傳統活動。
  • 【春節習俗】臘月二十五 推磨做豆腐
    說起「磨豆腐」,實際上是人們準備春節期間必備「年貨」的開始。有人說,「豆腐能治中國人的鄉愁、思鄉病。」春節盛宴即將開始,菜單上怎能少了傳統年味——豆腐!民俗專家解釋,過去老百姓平時吃不上豆腐,認為豆腐是「好東西」。而到了臘月二十五這天,大家做好豆腐儲備起來,以備正月裡食用。➤因豆腐與「頭富」音相似,被寄予了新年要「富貴」的希望。
  • 「食俗」二十五,磨豆腐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做豆腐……,這些習俗,可能不少朋友都聽過,進入臘月二十三以後,好像每天都有要做的事。臘月二十五需要磨豆腐,還要「接玉皇」,這是為何呢?另外磨豆腐和接玉皇,二者又有什麼聯繫呢?民諺稱:「臘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過了小年以後,還有幾天的時間就到了除夕了,臘月二十五一般都選擇在家裡做豆腐,因為豆腐也是過年必備的年貨。
  • 【新年習俗】二十五,磨豆腐還是糊窗戶
    今天是農曆臘月二十五,我國民諺有:「臘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臘盡春回,人們度過了漫長的冬天,即將進入到新的一年。按照民間的習俗,春節是「一元復始」的標誌,人們對於過年都倍感親切,同時也形成了很多不同的地方年俗特點;還有「二十五糊窗戶」的說法,即臘月二十四掃完塵,二十五就該糊窗戶了。
  • 二十五 磨豆腐
    有味兒!有意思兒!今天是農曆臘月二十五,距離新年只有5天了,年味越來越濃。而在中國,有「臘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的民俗。舊時,到了臘月二十五,人們便將浸泡過的黃豆,用石磨磨碎,過籮去渣,煮沸點漿成塊,然後切塊放入加鹽的清水中保存,供春節期間食用。
  • 你不知道的臘月二十五
    大家知道臘月二十三是小年也是我們民間常說的祭灶的這一天,那大家知道臘月二十五是什麼日子嗎?臘月二十三,也就是祭灶這一天,我們的灶王爺上天向玉皇大帝匯報了凡間的事情後,玉皇大帝於臘月二十五日親自下界,查察人間善惡,並定來年禍福,所以家家祭之以祈福,稱為「接玉皇」。人們在這一天裡起居、言語都要謹慎,爭取好表現,以博取玉皇歡心,降福來年。所以臘月二十五這一天被稱為「接玉皇」。
  • 春節的習俗風俗有哪些 過年春節的傳統民俗簡單介紹
    每每節日降臨,全國各地甚至海外華人區總會踐行一些春節習俗來傳遞過年的紅火意味與熱鬧氛圍。這些年俗,大多傳統且歷久彌新,在今日仍被廣泛使用。那麼春節有什麼風俗習俗呢?傳戒的傳統民俗介紹。春節的習俗春節的習俗風俗有哪些  1、貼年畫  春節掛貼年畫在城鄉也很普遍,濃黑重彩的年畫給千家萬戶平添了許多興旺歡樂的喜慶氣氛。
  • 臘月到,年味濃,農村這些有意思的習俗,你見過嗎?
    「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這句在農村家喻戶曉的順口溜,相對於小孩子而言,那就是幸福的開始。每當臘月到來,年味兒也越來越濃,背井離鄉的農民工和農二代也都陸陸續續地回家準備過年。春節時人們有買年貨的習俗,除此以外,農村過年還有很多有意思的習俗,你見過嗎?
  • 2018年2月10日農曆多少 臘月二十五臨沂人都幹什麼
    臨近春節了,到了臘月底每天都是事,各種習俗要忙各種年貨要買,那2018年的2月10號是農曆的幾月幾日?這一天有沒有什麼習俗要忙,下面小編就來給各位網友算一下。   公曆時間公元2018年2月10日,星期六;農曆臘月廿五;戊戌年(狗年)甲寅月癸酉日。
  • 過年的習俗:臘月二十五,接玉皇
    農曆臘月二十三,灶王爺奉旨回了天庭,向玉皇大帝匯報他這一年裡對民間的監察。由於在回天庭之前人間給了他供奉,又往他嘴上抹了許多糖,因此灶王見了玉皇之後只說民間的好,只說人們的不易。玉皇大帝聽了就想:人間真如灶王說得這麼清苦,凡人真的這麼好嗎?不行,我得親自去看看。
  • 中國人年前都有哪些習俗?切記,臘月二十五到三十每天都有禁忌!
    中國人年前都有哪些習俗?切記,臘月二十五到三十每天都有禁忌!中華民族歷史悠久,過年是千千萬萬中國人最盼望的好日子。隨著新春的腳步臨近,大紅燈籠掛滿大街小巷,年的味道越來越濃重了!大家都洋溢在一片歡樂之中,但又有誰知道年前都有哪些事情不能做,或者說會犯禁忌呢?今天小編搜集整理一下,希望對大家有些幫助,作為現代人的我們,看看咱們的老祖宗是如何過年的!臘月二十五:做豆腐,接玉帝一是做豆腐。
  • 進了臘月都是年,臘月之後的習俗,你了解多少。值得收藏哦
    漢服文化那麼進入臘月後到底都有哪些習俗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下。在北方,很多地方的習俗基本都一樣,流傳的有一首關於臘月的歌謠,裡面對臘月習俗的描述很詳細。二十四,掃房子臘月二十五「二十五,做豆腐」。因「腐」與「福」有相似的發音,做豆腐就意味著來年收穫幸福和福氣。
  • 春節年前習俗:從廿三到三十天天都有事做,你知道做些什麼嗎?
    春節,俗稱新春、新年、新歲、歲旦、年禧、大年等,口頭上又稱度歲、慶歲、過年、過大年。春節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佳節,人們早早的就會開始準備,從農曆二十三一直忙碌到除夕。你知道他們在忙碌些什麼嗎?春節年前有哪些特殊習俗?
  • 【習俗】臘月到,人忙年,說說臘月不得不知的習俗
    這些傳統年俗,你知道多少呢? 臘月初八丨喝臘八粥 舉行過灶祭後,便正式地開始做迎接過年的準備。 臘月二十四丨撣塵掃房子(2021.2.5)
  • 過年習俗丨臘月二十五—磨豆腐,接玉皇!
    說起「磨豆腐」,實際上是人們準備春節期間必備「年貨」的開始。有人說,「豆腐能治中國人的鄉愁、思鄉病。」春節盛宴即將開始,菜單上怎能少了傳統年味——豆腐!民俗專家解釋,過去老百姓平時吃不上豆腐,認為豆腐是「好東西」。而到了臘月二十五這天,大家做好豆腐儲備起來,以備正月裡食用。➤因豆腐與「頭富」音相似,被寄予了新年要「富貴」的希望。
  • 臘月二十五,那些和道教密不可分的民俗
    春節,中華民族最重要的節日,圍繞這一重要節日衍生出很多有趣有料的民風民俗,像前兩天我們聊過的二十三送灶神、二十四掃房子等等。臘月二十五,第一個民俗是「做豆腐」。舊時,商品經濟不發達,豆腐這種今天隨處可見的食物可不是普通百姓家想吃就吃的,製作起來既耗時又費力,往往只有年節時候,農家們才會套好毛驢開始推磨,磨好豆腐留待過年全家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