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年前習俗:從廿三到三十天天都有事做,你知道做些什麼嗎?

2020-12-15 古今獵奇

春節,俗稱新春、新年、新歲、歲旦、年禧、大年等,口頭上又稱度歲、慶歲、過年、過大年。春節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佳節,人們早早的就會開始準備,從農曆二十三一直忙碌到除夕。你知道他們在忙碌些什麼嗎?春節年前有哪些特殊習俗?

春節年前的習俗:

1、廿三:忙年

年末廿三或廿四日,在民間稱為「小年」,從小年起人們便開始「忙年」了。小年並非專指一個日子,由於各地風俗,被稱為「小年」的日子也不盡相同。小年期間主要的民俗活動有掃塵、祭灶等。在清朝之前,民間傳統的小年祭灶日是臘月二十四。從清朝中後期開始,帝王家就於臘月二十三舉行祭天大典,為了「節省開支」,順便把灶王爺也給拜了,因此北方地區民間百姓相效仿,多在臘月二十三過小年。南方大部分地區,仍然保持著臘月二十四過小年的老傳統。

2、廿四:掃塵日

掃塵,又稱掃屋、掃房、除塵、除殘、撣塵、打埃塵等,是中國民間過年傳統習俗之一。年前忙年主要是以除舊布新為活動主題,掃塵就是年終大掃除,南方稱「掃屋」,北方稱「掃房」。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 統統掃出門,寄託了中華民族一種闢邪除災、迎祥納福的美好願望。

3、廿五:做豆腐

民諺稱:「臘月二十五,磨豆腐。」一些地方還有在除夕以前吃豆腐渣的風俗。個別地區有這樣的傳說:灶王上天匯報後,玉帝會下界查訪,看各家各戶是否如灶王所奏的那樣,於是各家各戶就吃豆腐渣以示清苦,瞞過玉皇的懲罰。

4、廿六:割年肉

關於臘月二十六,民間還流傳著「臘月二十六割年肉」的說法:說「臘月二十六,殺豬割肉」或「二十六,割刀頭」,說的是這一天主要籌備過年的肉食。「割年肉」是因為部分地方農耕社會經濟不發達,人們往往在年節中才能吃到肉,故此稱為「年肉」。

5、廿七:洗疚疾

傳統民俗中在這兩天要集中地洗澡、洗衣,除去一年的晦氣,準備迎接來年的新春,俗語:臘月二十六洗浴為「洗福祿」,「二十七「洗疚疾」。

6、廿八:貼花花

北方一些地方有年謠云:「臘月二十八,打糕蒸饃貼花花」或「二十八,把面發」。所謂貼花花,就是張貼年畫、春聯、窗花和各種春節張貼之物。廣東有一句俗語「年廿八,洗邋遢」,意思是說在農曆十二月廿八日這一天全家人要留在家裡打掃衛生,貼年紅(揮春),迎接新年。

7、廿九:別歲

除夕前一日,叫「小除夕」,家置酒宴,人們往來拜訪叫「別歲」。焚香於戶外,叫「天香」,通常要三天。過趕年,也叫「調年會」。

8、三十:除夕

「除夕」是歲除之夜的意思,又稱大年夜、除夕夜、除夜等,時值年尾的最後一個晚上。此期間以除舊布新為活動主題,自古就有貼年紅、祭祖、團年飯、守歲等習俗,流傳至今,經久不息。除夕是除舊布新、闔家團圓、祭祀祖先的日子,與清明節、七月半、重陽節並稱為中國民間四大傳統祭祖大節。

歲除之日,民間尤為重視,除舊布新、迎接新年。家家戶戶忙忙碌碌清掃庭舍、張燈結彩,迎祖宗回家過年,並以年糕、三牲飯菜及三茶五酒奉祀。除夕,在國人心中是具有特殊意義的,這個年尾最重要的日子,漂泊再遠的遊子也是要趕著回家去和家人團聚,在爆竹聲中辭舊歲,煙花滿天迎新春。

怎麼樣?看完這篇文章,知道春節年前有哪些特殊習俗了嗎?還不趕快行動起來?

原創作品,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相關焦點

  • 農村俗語「臘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你的家鄉都有哪些春節習俗
    今天已經是臘月二十五了,還有五天就是年三十了,年味漸濃,馬上就到農曆春節,其實在農村裡面到了臘月二十五有很多的習俗,其中臘月二十五接玉皇、糊窗紙、照田蠶、千燈節、推磨做豆腐等,這些都是我國春節傳統習俗,在農村很多地方仍然流行著。
  • 關於春節的習俗以及春節的由來你都知道嗎
    距離春節越來越近了,現在的春節的氣氛越來越淡了。之前從大年23開始,大家都開始掃房子、蒸饅頭、貼對聯了,還有最重要的買新衣服、新鞋。隨著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不在像小時候對春節那麼期待了。除了這些常見的習俗外,關於春節的習俗你還知道哪些嗎?關於春節的由來你知道嗎?
  • 各地春節習俗有多不同?
    食俗:  南方北方各不同  民以食為天,作為中國人最重要的傳統節日,春節就更注重「吃」了。民間有段流傳甚廣的歌謠:  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燉羊肉;二十七,宰公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鬧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 新年到,關於春節的傳說、習俗大盤點,你都知道嗎?快幫孩子收藏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難回來的人們見村裡安然無恙,看見婆婆家門上貼著紅紙,院裡一堆未燃盡的竹子仍在"啪啪"炸響,屋內幾根紅蠟燭還發著餘光……鄉親們欣喜若狂,紛紛換新衣戴新帽,到親友家道喜問好。這件事很快在周圍村裡傳開了,人們都知道了驅趕"年"獸的辦法。從此每年除夕,家家貼紅對聯、燃放爆竹;戶戶燭火通明、守更待歲。
  • 大年初一,在農村不能做5件事,看看這些說法你都知道嗎?
    今天為大家分享的是:大年初一,在農村不能做4件事,看看這些說法你都知道嗎?現在距離過春節還有一個多月的時間了,在以往的農村,這個時間村民們就會著手準備新年的事情了,比如說打掃院落與房屋,清理垃圾,整理一下院子裡的擺設,劈柴備用等,這些事情在春節前都需要充分地做好準備,因為到了過年期間,有些事情都是不能在做的。
  • 我們年年過春節,你知道春節是怎麼來的嗎?過年我們都做些啥?
    中國人把春節看做一年最重大的節日,不管是在天涯還是海北,都要趕著回家過年,回家和家人團聚,所以才有地球上每年一度人口大遷移——春運。那麼國人是從什麼時候開始過春節的呢?過年究竟從何起源有多種傳說,一般認為起源於殷商時期歲末年初的祭祀祭祖活動。把農曆新年正式定名為春節,是在中華民國北洋政府時期,為了與西方接軌,決定採用西曆(陽曆)紀年。為了區分西曆與中國傳統農曆新年,將西曆的1月1日確定為元旦,將農曆正月初一改稱為春節。也就是說,中國正式使用春節是在民國時期。過年我們都要幹些啥?
  • 中國人年前都有哪些習俗?切記,臘月二十五到三十每天都有禁忌!
    中國人年前都有哪些習俗?切記,臘月二十五到三十每天都有禁忌!中華民族歷史悠久,過年是千千萬萬中國人最盼望的好日子。隨著新春的腳步臨近,大紅燈籠掛滿大街小巷,年的味道越來越濃重了!大家都洋溢在一片歡樂之中,但又有誰知道年前都有哪些事情不能做,或者說會犯禁忌呢?今天小編搜集整理一下,希望對大家有些幫助,作為現代人的我們,看看咱們的老祖宗是如何過年的!臘月二十五:做豆腐,接玉帝一是做豆腐。
  • 正月初一到初八!春節習俗你都知道嗎?
    燈籠掛起來   春聯貼起來   還記得小時候從初一到初八   有哪些習俗講究麼?這一天,大人小孩都穿戴一新,顯得喜氣洋洋,過去在長樂,春節期間禁忌甚多,這天忌掃地倒垃圾、掃地、洗澡、用刀具、講晦氣話。
  • 春節到|除夕夜,這些習俗、禁忌要知道
    春節到了|除夕夜,這些習俗、禁忌要知道無論你走到哪裡,期盼著春節回家過年,與家人團聚,這是人們的傳統習慣,也是老祖宗千百年來留下的規矩,對此任何人恐怕都不會有異議。在民間,這大年初一確實是中國老百姓年節之中的重中之重,而這大年三十也是春節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環。
  • 《紅樓夢》中有個習俗,從正月初一到二月初二龍頭節不宜做一件事
    龍頭節忌針線的習俗由來已久,至今在有些地方的農村裡婦女們會特意在那幾天停下手中的針線活。在民間習俗中,不止龍頭節不宜動針線,正月裡也不宜做這件事,小說《紅樓夢》中就有這方面的記錄。書中的「金陵十二釵」個個貌美如花,有些善於治家,有些精通書畫,有些喜歡琴棋,有些精於詩文,她們的才藝各有側重點,但有一項本領人人皆會,那就是女紅。
  • 老北京過年每天都有講兒!大年二十五到三十兒都幹嘛?照片告訴你
    春節前,一般家庭都要炸丸子,為初一到初五預備的。炸些素丸子、肉丸子配菜用。臘月二十五到二十九,除了要為吃做準備,還要買東西。有一個順口溜:「糖瓜祭灶,新年來到,姑娘要花,小子要炮,老頭要頂新氈帽」。即使你買的不是五塊錢的,味還沒有高碎、高沫好喝,兩塊錢的,那也講究得一看有型。這個茶沏出來,往茶碗裡一看,那茶葉都根根立著,有型那才體面,所以春節之前,要買茶葉。買茶葉、喝茶,在北京內城那是相當的講究。可能大家都知道,老北京有句口頭語,一見面都說「吃了嗎,您吶?」其實,當初老北京,東城、西城說話都有區別,語音、口音上沒有大區別,說話習慣上有區別。
  • 春節要做的11件事你知道嗎?第一件事先來搶小新珍藏的年度好禮!
    春節假期,我們總是計劃要好好陪伴父母家人。可當真的朝夕相處時,似乎除了聊天吃飯,也不知道還能做點什麼。沒有具體的行動,計劃就很容易落空。那還等什麼,快來留言吧!搶完了好禮,再來看看小新給您推薦的剩下的10件事吧~春節做完這10件事,給父母家人最暖心的陪伴,和最親近的人建立起真正的連接,讓你的「陪伴」不再只是一句空話。
  • 天天都吃蠔油,你知道蠔油是用什麼做的嗎?看完你就知道
    我們都知道, 世界上有很多食物,大多數食物都是很不錯。雖然說這些食物吃起來的時候味道超級的美味,但是卻還是有一點點的小瑕疵,不過,往它身上加入一點點調味料,則是一點瑕疵都沒有辣。現在很多朋友們廚房裡面有很多調味料,大多數調味料都是有不同的用處。天天都吃蠔油,你知道蠔油是用什麼做的嗎?看完你就知道。
  • 你春節假期打算做什麼?
    春節可以說是個神奇的節日,在還沒有到來的時候,所有人都期盼著計劃著,可是等真的到來的時候卻會有人吐槽自己的假期過得很累,因為過年免不了要走親訪友、同學聚會,你什麼時候開始放春節假呢?放多少天?已經計劃好了要做什麼了嗎?
  • 難道做每件事都需要有意義嗎
    丟失掉的味道終究還是你們漸離的身影前段時間看到了一篇文章,「難道做什麼事都要有意義嗎?」突然意識到了這個問題有點觸及到了心裡。好像有些人就認為不做有意義的事就是在浪費時間,難道不應該是做自己開心的事嗎?作為一個從村裡長大的孩子,所以在小時候的朋友很多,都是從小便在一塊玩的。人多起來便會很鬧騰,整天埋沒在遊玩之中。
  • 過年的習俗你知道哪些?二十八把面發是什麼意思
    #在北方,每到臘月二十八,過去家家戶戶發麵準備蒸饅頭,你知道有哪些寓意嗎?聽老人們講,人們辛苦了一年,要在正月初八之前不再做什麼事,在年前多做些饅頭,豆包之類的食物。如果餓了就熱著吃。這期間可以去鄰居家聊家常,去親戚家串門。有的地區習俗在正月初二之前不扔垃圾,過年不弄壞東西,不要說壞了,破了的話。正月裡不剪頭等等。現在的小孩不會理會這些的。過年蒸饅頭寓意來年有個好兆頭,日子蒸蒸日上。
  • 春節特輯|春節這些習俗的來歷,你一定想不到
    眼看著春節就要到了,慕名世紀在這裡提前祝您「春節快樂」,大家的票都買了嗎?行李都收拾好了嗎?媽媽說年貨早已經到了,其實她想說到是,你什麼時候到家,導航用了很多次,這一次的導航最動聽,路途的寒冷,一杯暖茶就夠了。
  • 三十晚上吃餃子有什麼習俗和禁忌?允許剩嗎?
    現在的年輕人大多沒有過過苦日子,所以也不會在意該吃什麼而不該吃什麼,估計就連吃不吃餃子都無所謂。那些年齡大經歷過窮苦日子的老年人到現在還會有許多習俗和禁忌,比如我的媽媽,不僅僅餃子餡大年三十,逢年過節禁忌都比較多,記得我小時候,我們家餃子餡二十九提前都盤好了,整整一大盆,因為三十那一天要請我爺爺奶奶來吃飯,比較忙,三十晚上包餃子,從吃過中午就得開始包,餃子必須要有剩餘
  • 老郟縣人過年必做的20件事你還記得嗎?
    幹炸帶魚是一道以帶魚、麵粉為原料的傳統海派菜餚,它鮮香可口,酥脆誘人,老少皆宜,不容易卡刺,是郟縣人春節最喜歡做的一道菜。 按民間的說法: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布新」的涵義,這一習俗寄託著人們破舊立新的願望和辭舊迎新的祈求。
  • 在春節期間有哪些流傳下來的傳統習俗,這些習俗你都知道嗎?
    在春節期間有哪些流傳下來的傳統習俗,這些習俗你都知道嗎?春節對於我們中華民族來說是最隆重的傳統節日。有句話說的是,有錢沒錢回家過年,這句話就能非常通俗的表達春節這個節日的意義,這就是一個對於我們來說喜慶吉祥團圓的日子。今天就來跟大家一起來說一下,在春節的時候我們都有哪些傳統的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