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中有個習俗,從正月初一到二月初二龍頭節不宜做一件事

2020-12-18 文者心畫

《紅樓夢》中有個習俗,從正月初一到二月初二龍頭節不宜做一件事

陳能雄/文

今天是農曆二月初二,是中國民間傳統的龍頭節,又稱為「春龍節」。民諺說「二月二,龍抬頭」,傳說古時候人間乾旱,龍王憐憫百姓疾苦,就偷降甘霖,觸犯了天條,被玉帝壓於大山之下。百姓感念龍王恩德,就一起誠心向蒼天禱告,終於感動了玉帝,龍王在農曆二月初二得以重返天庭。

由這個民間傳說衍生出了許多與龍有關的習俗,如在二月初二舞龍祈雨、剃龍頭、吃龍鬚麵……人們敬重龍王,忌諱在這一天做容易傷到龍王的事情。在《燕京歲時記》中言:「二月二日……今人呼為龍抬頭……閨中停止針線,恐傷龍目也。」傳言龍王在這一天會在雲端俯視人間,如果婦女們拿著剪刀針線,就容易傷到龍王的眼睛。龍頭節忌針線的習俗由來已久,至今在有些地方的農村裡婦女們會特意在那幾天停下手中的針線活。

在民間習俗中,不止龍頭節不宜動針線,正月裡也不宜做這件事,小說《紅樓夢》中就有這方面的記錄。書中的「金陵十二釵」個個貌美如花,有些善於治家,有些精通書畫,有些喜歡琴棋,有些精於詩文,她們的才藝各有側重點,但有一項本領人人皆會,那就是女紅。不要以為賈府姑娘都是嬌生慣養的千金小姐,也不要以為只有李紈、薛寶釵這種遵從婦德的女子才肯挑針引線,其他女子就啥事不幹。

比如史湘雲父母早逝,由叔叔嬸嬸撫養長大。後來,史家家境每況愈下,為了節省開支,就把一些做女紅的丫鬟辭退掉,很多針線活都是史湘雲和她嬸嬸做的,經常要幹活到到三更天。有時候史湘雲還要幫賈寶玉做扇套、鞋子等物,雖是痴迷詩詞的大家小姐,卻要經常做著下人的活兒。

林黛玉在很多人的印象裡是個嬌滴滴的女孩,只喜吟詩作賦,其實她也是個女紅高手,比如賈寶玉對針織品那麼挑剔的人,卻極其喜歡林妹妹做的荷包、香袋、穗子,幾次哀求她為自己做幾個貼身飾品。林黛玉沒怎麼拿針線,主要賈母疼愛她,怕她做活勞累,就讓她安心靜養。在小說第二十八回中,林黛玉卻突然在賈母的屋裡做裁剪,我想應該是其他女孩不會這門手藝,賈母只好叫外孫女代勞。

賈府中精通女紅的丫鬟比比皆是,如能縫補雀金裘的晴雯、善繡鴛鴦肚兜的襲人、會打梅花絡的鶯兒……李紈帶著林黛玉、薛寶釵、賈探春等入住大觀園,主要就是教她們學規矩做針黹。賈府的姑娘丫鬟們每年都要做大量的針線活,其中當屬薛寶釵在這方面是「勞動模範」,每年一到秋季天短夜長,她就準備許多針線布料,天天做針黹到深夜。

薛寶釵這樣一個富家女子,也這樣勤做女紅,我們可以想像古代的女子有多辛苦。她們每日操持家務,就正月的時候會過得輕鬆些,正月不僅是男人們的農閒時間,也是家中女子的清閒時光。民間認為正月不宜做針線活,各地的規矩說法不一。有說誰要是大正月就拿剪刀針線,就會勞累一年;也有說在正月的某些日子做針線會染病,比如會得牙疳、無名腫、鬼剃頭等;還有說主婦在正月做針線活,會扎「窮窟窿」,使家裡變窮。

到底正月裡哪幾天不宜動針線,也有多個版本的說法,有說從正月初一到二月初二都不宜做針線活,有說是正月頭幾天,有說到正月初一到十五。那麼,小說《紅樓夢》中賈府的習俗是怎樣的呢?我個人覺得賈府應該是從正月初一到二月初二龍頭節都不宜動針線,除去開頭半月是歡慶春節的時光,以及二月頭兩天忌諱拿針扎龍眼之外,再來看一下賈府元宵節過後姑娘丫鬟們能不能做針線活了?

這一年,榮國府迎接元妃省親活動結束後,已經過了元宵節,在小說第二十回中,賈寶玉到薛寶釵那邊閒逛,書中有一句文字:「彼時正月內,學房中放年學,閨閣中忌針黹,卻都是閒時。」從這可以看出在元宵節過後許多天女孩們還不用做針線活,「正月內」三個字也籠統地表明了一個時間段,再加上二月頭兩天,賈府女子大約有三十多天可以不用做針線活。

在這期間是姑娘丫鬟們最開心的時候,姑娘們可以陪賈母等人看戲曲猜燈謎,丫鬟們可以找要好的人玩牌遊戲。就連一向穩重的薛寶釵、香菱、鶯兒也聚在一起趕圍棋作耍,女孩們在正月裡賭賭小錢沒人去管。

正月也是史湘雲相對自由的時候,要是換成平時她嬸嬸可不願侄女到外面閒逛,家裡有許多針線活等著她做呢。許多次都是賈母派人到史家去接湘雲,她嬸嬸礙於情面才放人的。而正月裡就大不一樣,女孩子呆在家中反正也不宜拿針線,史湘雲只要向嬸嬸打聲招呼,就可以開心地找姊妹們玩耍,這年正月她到榮國府住了許多天。還有襲人她原本是怡紅院的大忙人,既要服侍寶玉的生活起居,也要給他做製作鞋服。她是賣給賈府的「死契」,沒有多少人生自由,但在正月的時候家人可以把她接回去吃年茶,原因之一就是這期間她不用做針線活。

古代女子在正月裡不做女紅,這是民俗中的宜忌,但規矩說法也是人定的,信則有,不信則無。現代很多人不看黃曆,隨時隨地拿剪刀針線,不是照樣沒事。其實,古人的一些忌諱說法,恰恰是給人放假休息的藉口,婦女們忙碌一年,又沒有法定的雙休日、節假日,只好藉此自己給自己放假了。

小說中的賈府過年的時間很長,從臘月底開始一直到第二年的二月初二結束,期間有祭祀宗祠、擺宴唱戲、歡度元宵等活動,這麼長的春節,對於我們現代人來說簡直是奢望。我今年是正月二十六才出門的,有熟人笑問:「你怎麼不乾脆在家多呆幾天,農曆二月初二泰順很熱鬧的。」是的,泰順在龍頭節這天會舉行盛大的祈福儀式,有順天聖母踩街、舞龍舞獅等活動。

民俗文化的氛圍還是在農村比較濃鬱,現在城市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每個人都忙著掙錢養家,哪裡會按黃曆上的吉兇宜忌辦事。很多人正月初三一過就出外掙錢了,像正月和龍頭節忌做針黹的傳統習俗,越來越不合時宜,一些民俗文化也就漸去漸遠。

相關焦點

  • 《紅樓夢》中有個習俗,從正月初一到二月初二龍頭節不宜做一件事
    《紅樓夢》中有個習俗,從正月初一到二月初二龍頭節不宜做一件事陳能雄/文今天是農曆二月初二,是中國民間傳統的龍頭節,又稱為「春龍節」。民諺說「二月二,龍抬頭」,傳說古時候人間乾旱,龍王憐憫百姓疾苦,就偷降甘霖,觸犯了天條,被玉帝壓於大山之下。百姓感念龍王恩德,就一起誠心向蒼天禱告,終於感動了玉帝,龍王在農曆二月初二得以重返天庭。
  • 農曆二月初二龍抬頭傳統民間習俗有哪些?
    今天是農曆二月初二,雖說農曆二月初二不是二十四節氣裡的節氣,但從古至今炎黃子孫都非常重視這一天。民間都把今天叫做龍抬頭,別稱還有好幾個「龍頭節」、「春耕節」、「農事節」、「春龍節」、「青龍節」等。傳說潛龍在每年的這一天都從沉睡中甦醒,田裡的農民也在這一天開始忙活。
  • 二月二龍抬頭你理髮了嗎? 龍頭節吃什麼?有什麼習俗呢?(組圖)
    二月二龍抬頭你理髮了嗎? 龍頭節吃什麼?有什麼習俗呢?  【二月二龍抬頭理髮】龍抬頭(二月二)又被稱為"春耕節"、"農事節"、"春龍節",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龍抬頭是每年,農曆二月初二,俗稱青龍節,傳說是龍抬頭的日子,它是中國城鄉的一個傳統節日。慶祝"龍頭節",以示敬龍祈雨,讓老天佑保豐收。
  • 正月初一到十五的習俗
    中國傳統春節貫穿了臘月到正月,特別是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五的習俗,每天都不一樣,您知道,春節年初一到十五都有什麼習俗嗎?正月初一,不能動用掃帚,否則會掃走運氣、破財。假使非要掃地不可,須從外頭掃到裡邊。不倒垃圾準備一大桶盛廢水,當日不外潑。
  • 二月二龍頭節各地吃什麼?這些寓意「龍抬頭」的傳統食物別錯過
    二月二,即農曆二月初二,又叫龍頭節、青龍節,傳說是龍抬頭的日子,在民間對於龍抬頭這個節日是很重視的。二月二龍頭節這一天,人們舞龍燈、剃龍頭、吃龍食,通過各種形式來祈龍賜福,保佑風調雨順、國泰民安。今年的龍頭節日子比較特殊,大家還是不要扎堆去理髮了。雖然不能剃龍頭,但吃龍食不能省。
  • 二月二龍抬頭 習俗寓意有哪些
    在北方,「二月二」又叫龍抬頭日,亦稱春龍節;在南方叫踏青節。民間很早就有過「二月二」的習俗。  「二月二」的諸多稱謂  「二月二」是龍頭節,又稱青龍節。相傳二月初二是軒轅黃帝出生的日子。龍頭節最早起源於伏羲氏時代,伏羲「重農桑,務耕田」,每年二月初二「皇娘送飯,御駕親耕」。
  • 正月初一到十五的習俗
    中國傳統春節貫穿了臘月到正月,特別是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五的習俗,每天都不一樣,您知道,春節年初一到十五都有什麼習俗嗎?正月初一,不能動用掃帚,否則會掃走運氣、破財。假使非要掃地不可,須從外頭掃到裡邊。不倒垃圾準備一大桶盛廢水,當日不外潑。
  • 二月二龍抬頭的來歷 二月初二做什麼?
    農曆二月初二是在我國流行十分廣泛的傳統節日之一,全國各地風俗也各不相同。諺語有「二月二龍抬頭」之說,所以二月二被看作是龍的節日,稱作「龍抬頭」節、青龍節。龍抬頭實際的意義應該是,蟲類經過冬眠,春天開始甦醒。
  • 正月初一到初八!春節習俗你都知道嗎?
    燈籠掛起來   春聯貼起來   還記得小時候從初一到初八   有哪些習俗講究麼?   長樂人正月初一的早餐必吃太平面(線面、雞肉、鴨蛋,取福州話諧音,如「雞」音似「系、羈」,鴨蛋音似「壓浪」),以祝一年中福壽綿長,太平如意。
  • 【春節文化】正月初二習俗和禁忌
    正月初二習俗回娘家    姑娘回到家中,若家中有侄兒,當姑母的必須再掏腰包,儘管在初一日給壓歲錢時已經送了,可這一次意義不同。這習俗,潮汕人稱為「食日晝」。顧名思義,僅僅是吃中午飯而已,女兒必須在晚飯前趕回婆家。
  • 正月初二 | 回門日
    01山 東山東的風俗是初二、初三回娘家。按照傳統習俗,女兒回娘家是一件很隆重的事。女兒女婿要提前備下糕點、水果、菸酒等幾樣拿得出手的禮品。娘家要擺兩三桌豐盛的宴席款待女婿,每桌都是八個碟子四個碗。民諺有「正月初二路上看,儘是小生和小旦」,這正同如今正月初二上午滿街巷攜夫牽兒回娘家的城鄉景觀相映成趣。大同一帶則有正月初一接待女婿的習俗。晉南的新絳,初二是娘家去看望出嫁的閨女的日子,去時抬著食籮,擔上食盒。一籮油食,一籮饃,禮品很重,尤其第一年,花樣齊全,相當排場,一般是讓外人欣賞、讚揚的。婆家取禮極輕,如果沒有公婆就不取油餅,有則取。油餅表示敬老。
  • 龍抬頭是幾月幾號二月初二龍抬頭是幾號 龍抬頭是什麼意思
    龍抬頭是幾月幾號二月初二龍抬頭是幾號 龍抬頭是什麼意思  二月二龍抬頭是很久以來的說法了,以前說正月不要剪頭,都是在龍抬頭那一天剪髮,在這一天慶祝龍頭節,以示敬龍祈雨,讓老天佑保豐收,那麼2018年龍抬頭是幾月幾號呢?
  • 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五中國傳統習俗知多少?
    正月初一從年初一開始便進入開門大吉,送舊迎新,正月初一迎新歲,拜歲,依次給尊長拜年,繼而同族親友互致祝賀,恭祝新年大吉大利。正月初二回娘家,大年初二這天出嫁的女兒回娘家,要夫婿同行,所以俗稱「迎婿日」。回娘家的女兒必須攜帶一些禮品和紅包,分給娘家的小孩,並且在娘家吃午飯,但必須在晚飯前趕回婆家。 正月初二是「狗日」。
  • 二月初二為什麼是「龍抬頭」?為什麼要理髮?
    今天是二月初二,也就是民俗所講的「龍抬頭」,這一天的傳統習俗包括龍頭節、土地會、吃豬頭肉等,而傳統禁忌有不磨麵、不碾米、不行大車、不理髮等,其中不理髮是全國大多數地方都講究的,而今天各地的理髮店必是人頭湧湧,大家都希望在「龍抬頭」的日子理髮圖個吉利,因此理髮的價格大多是平時的3-5
  • 正月初二回娘家,正月初三不出門,這兩天有哪些習俗和禁忌?
    正月初二禁忌大年初二,出嫁的女兒都要帶女婿回娘家,稱為「回門」。民諺有「正月初二路上看,儘是小生和小旦」,這正與如今正月初二上午滿街巷攜夫牽兒回娘家的景象相映成趣。出嫁女回門有下列禁忌。正月初三的禁忌正月初三的禁忌是較特殊的,也很有特色。大年初三俗稱為「赤狗日」。人們認為這是一個不吉利的日子。傳說中赤狗是「熛怒之神」,會帶來不順利,因此農曆正月初三是兇日。
  • 中國傳統節日-頭牙·農曆二月初二
    頭牙即龍抬頭,農曆二月初二又被稱為"春耕節"、"農事節"、"春龍節",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龍抬頭是每年,農曆二月初二,俗稱青龍節,傳說是龍抬頭的日子。慶祝"龍頭節",以示敬龍祈雨,讓老天佑保豐收。二月二,相傳也是土地公公的生日,稱"土地誕",為給土地公公"暖壽",有的地方有舉辦"土地會"的習俗:家家湊錢為土地神祝賀生日,到土地廟燒香祭祀,敲鑼鼓,放鞭炮。在廣西中北部壯族地區也有"二月二龍抬頭,八月二龍收尾"的說法。
  • 春節後,正月初一到十五的忌諱和習俗
    春節是我們國家一個盛大的傳統節日,而農曆新一年第一個月是重要月份,聚集很多節日,因此需要注意習俗與禁忌也不少。那麼2018年新年正月初一到十五都有哪些習俗與忌諱講究? 2018年新年正月初一到十五都有哪些習俗與忌諱講究? 正月初一,不能動用掃帚,否則會掃走運氣、破財。假使非要掃地不可,須從外頭掃到裡邊。不倒垃圾準備一大桶盛廢水,當日不外潑。新年裡也不可以打碎家具,打碎了是破產的預兆,得趕快說聲「歲(碎)歲平安」或「落地開花,富貴榮華」。
  • 「初一餃子初二面」,大年初二回娘家,您的家鄉有這些習俗嗎?
    哈嘍,大家好,我是愛囉嗦的厲大叔,今天是大年初二了,大年初二也是正月初二,是我國傳統的「迎婿日」,可能大家說了,「迎婿日」是個什麼日子?其實「迎婿日」來源於民間的一種說法「一個女婿半個兒」,正月初二這天,出嫁的女兒都要帶著丈夫,孩子回娘家拜年,丈母娘要在家迎接女婿一家的到來,所以這一天又稱「迎婿日」。
  • 初一早,初二早,正月初三睡甲飽!
    初一早,初二早,初三睡甲飽。過年自然開心、熱鬧,但忙活起來也蠻累的呀!初三這天不宜出門,嘿嘿!可要睡個飽了!
  • 二月二龍頭節各地吃什麼?這些寓意「龍抬頭」的傳統食物別錯過
    二月二,即農曆二月初二,又叫龍頭節、青龍節,傳說是龍抬頭的日子,在民間對於龍抬頭這個節日是很重視的。二月二龍頭節這一天,人們舞龍燈、剃龍頭、吃龍食,通過各種形式來祈龍賜福,保佑風調雨順、國泰民安。今年的龍頭節日子比較特殊,大家還是不要扎堆去理髮了。雖然不能剃龍頭,但吃龍食不能省。那麼,二月二龍頭節各地吃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