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自然與文化遺產——澳門歷史城區

2021-02-17 盛世金元文化中心

澳門歷史城區是連結相鄰的眾多廣場空間及二十多處歷史建築,以舊城區為核心的歷史街區。覆蓋範圍包括媽閣廟前地、亞婆井前地、崗頂前地、議事亭前地、大堂前地、板樟堂前地、耶穌會紀念廣場、白鴿巢前地等多個廣場空間,以及媽閣廟、港務局大樓、鄭家大屋、聖老楞佐教堂、聖若瑟修院及聖堂、崗頂劇院、何東圖書館、聖奧斯定教堂、民政總署大樓、三街會館(關帝廟)、仁慈堂大樓、大堂(主教座堂)、盧家大屋、玫瑰堂、大三巴牌坊、哪吒廟、舊城牆遺址、大炮臺、聖安多尼教堂、東方基金會會址、基督教墳場、東望洋炮臺(含東望洋燈塔及聖母雪地殿聖堂)等二十多處歷史建築。

這片區域是昔日華洋共處的舊城區,至今基本上保持原貌,開創許多「中國之最」。如最早一批天主教堂建築、最古老的教堂遺址、最古老的西式炮臺群、最古老的修道院、最古老的基督教墳場、第一座西式劇院、第一座現代化燈塔、第一所西式大學、西式醫院等等。這個大範圍的建築群,呈現出海港城市和傳統中葡聚居地的典型特色,包括中西文化融匯交流的特點。

經過數個世紀的變遷,以及因應城市發展的需要,這裡依然保持原貌,大量的歷史建築分布在舊城區各處,成為澳門珍貴的文化遺產;難得的是,這些遺產並未因應發展的規劃而遭受破壞,反而在前人的保護下,使東西方文化互相碰撞交融,形成本澳獨樹一幟的文化氛圍。中國人及葡萄牙人更在這裡合力營造共同的社區生活,除了展示建築藝術特式外,還展現了中葡兩國人民不同宗教、文化以至生活習慣的融和、尊重。

價值概要

澳門歷史城區或澳門歷史古城區(舊稱澳門歷史建築群),是由22座位於澳門澳門半島的建築物和相鄰的8塊前地所組成,以舊城區為核心的歷史街區。澳門歷史城區在第29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的2005年7月15日會議上,獲得21個成員國全體一致通過,中國"澳門歷史城區"正式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為中國第31處世界遺產。

澳門歷史城區是中國境內現存年代最古老、大三巴牌坊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和最集中的東西方風格共存建築群,當中包括中國最古老的教堂遺址和修道院、最古老的基督教墳場、最古老的西式炮臺建築群、第一座西式劇院、第一座現代化燈塔和第一所西式大學等。作為歐洲國家在東亞建立的第一個領地,城區見證了澳門四百多年來中華文化與西方文化互相交流、多元共存的歷史。正因為中西文化共融的緣故,城區當中的大部分建築都具有中西合璧的特色。城區內的建築大部分到今仍完好地保存或保持著原有的功能。

著名的玫瑰堂,又名聖多明哥教堂。世界遺產委員會對澳門歷史城區的評價是「見證了西方宗教文化在中國以至遠東地區的發展,也見證了向西方傳播中國民間宗教的歷史淵源」、「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西式建築遺產,是東西方建築藝術的綜合體現」。由此可見,澳門歷史城區是中國境內接觸近代西方器物與文化最早、最多、最重要的地方,同時是近代西方建築傳入中國的第一站。正如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何厚鏵在申請成功後發表的即時書面講話指出:澳門特區從此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遺名錄,意義重大深遠。

編者:貓妹紙

相關焦點

  • 【中國世界文化遺產】澳門歷史城區
    澳門歷史城區在第29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的2005年7月15日會議上,獲得21個成員國全體一致通過,中國"澳門歷史城區"正式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為中國第31處世界遺產。
  • 中國的世界遺產:澳門歷史城區
    著名建築學家、兩院院士吳良鏞先生曾說:「每一個民族的文化復興,都是從總結自己的遺產開始的。」
  • 世界文化遺產之 澳門歷史城區
    澳門歷史城區世遺面積0.162平方公裡,世遺緩衝區面積1.06平方公裡,由22處歷史建築和遺址,以及將這些建築連接為完整歷史城市景觀組合的8處城市空間組成。「大三巴牌坊」本是17世紀初年遠東最大天主教堂—聖保羅教堂的前壁。教堂建於1580年,1835年1月26日失火,最後僅剩教堂前壁,由於形似中國傳統牌坊,故稱之為「大三巴牌坊」。
  • 世界文化遺產:澳門歷史城區
    【環球網綜合報導】由環球網主辦的「中國網絡名人澳門行此行邀請了多位網絡名人與主播一同前往澳門,深度了解澳門自回歸以來取得的巨大發展,並探索澳門獨特的人文環境,立體多元地展示澳門形象。澳門歷史城區是一片以澳門舊城區為核心的歷史街區,其間以相鄰的廣場和街道連接而成,包括媽閣廟前地、亞婆井前地、崗頂前地、議事亭前地、大堂前地、板樟堂前地、耶穌會紀念廣場、白鴿巢前地等多個廣場空間,以及媽閣廟、港務局大樓、鄭家大屋、聖老楞佐教堂、聖若瑟修院及聖堂、崗頂劇院、何東圖書館、聖奧斯定教堂、民政總署大樓、三街會館(關帝廟)、仁慈堂大樓、大堂(主教座堂)、盧家大屋、玫瑰堂、大三巴牌坊
  • 世界文化遺產——澳門歷史城區
    澳門歷史城區於2005年根據文化遺產遴選標準 C(ii)(iii)(iv)(vi) 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目錄》。    澳門歷史城區保存了澳門四百多年中西文化交流的歷史精髓。它是中國境內現存年代最遠、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和最集中,以西式建築為主、中西式建築互相輝映的歷史城區;是西方宗教文化在中國和遠東地區傳播歷史重要的見證;更是四百多年來中西文化交流互補、多元共存的結晶。
  • 世界文化遺產"澳門歷史城區":澳門的閃亮名片
    本報記者 蘇寧攝   古老的教堂、西洋式炮臺、中國沿海第一座歐式燈塔、中西風格結合的民居,以及相鄰的廣場和街道構成了「澳門歷史城區」。2005年7月,在南非舉行的第二十九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上,作為當年中國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唯一項目,「澳門歷史城區」獲準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中國第三十一處世界遺產。
  • 「澳門歷史城區」成為中國第31處世界遺產
    據新華社德班(南非)7月15日電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29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15日一致同意,將「澳門歷史城區」作為世界文化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這個體現中西方文化交融的歷史建築群及相關街區成為中國的第31處世界遺產。據悉,本次會議15日上午在討論澳門的申報項目時,用了不到10分鐘時間就一致表示同意。「澳門歷史城區」是今年中國申報的唯一的世界遺產項目。
  • 澳門歷史城區,多元文化鑄造的世界遺產
    今天的澳門歷史城區就是在這個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路過寂靜與繁華,穿越歷史的剪影,時光的碎片在暖暖的陽光裡輕舞飛揚。文化遺產是一座城市的獨特印記,更是座城市不朽的靈魂。盧浮官是巴黎的代表,自由女神像是紐約的名片,天安門是北京的象徵,歷史城區則是澳門的靈魂。
  • 世界文化遺產:澳門歷史城區,見證中西方文化的交流與共存
    【來源:環球網-文旅頻道】從舊城牆遺址下看,哪吒廟與大三巴牌坊組成的澳門歷史城區(舊稱澳門歷史建築群),是由22座位於澳門半島的建築物和相鄰的8塊前地所組成的一個舊城區。2005年7月15日的第29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上,澳門歷史城區獲得21個成員國全體一致通過,正式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內。澳門歷史城區是中國境內現存年代最古老、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和最集中的東西方風格共存建築群,當中包括中國最古老的教堂遺址和修道院、最古老的基督教墳場、最古老的西式炮臺建築群、第一座西式劇院、第一座現代化燈塔和第一所西式大學等。
  • 中國第31處世界遺產——澳門歷史城區
    在四百多年的歷史裡,中國人與葡萄牙人在澳門歷史城區內,合力營造了不同的生活社區。這些生活社區,除了展示澳門的中、西式建築藝術特色外,更展現了中葡兩國人民不同宗教、文化以至生活習慣的交融與尊重。世界遺產委員會的2005年7月15日會議上,獲得21個成員國全體一致通過,中國「澳門歷史城區」正式被列入《
  • 「澳門歷史城區」進入《世界遺產名錄》(組圖)
    《世界遺產名錄》新增24項 澳門歷史城區入選  7月15日,正在南非德班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29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決定,將「澳門歷史城區」作為世界文化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這一體現了中西方文化交融的歷史建築群成為中國第31處世界遺產。
  • 澳門歷史城區等世界文化遺產項目獲得證書
    28日,澳門歷史城區、高句麗王城、五陵及貴族墓葬、瀋陽故宮、遼寧清永陵、福陵、昭陵等世界文化遺產的證書頒發儀式在人民大會堂舉行。國務委員陳至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幹事松浦晃一郎、澳門特區行政長官何厚鏵等出席儀式。    澳門歷史城區是於2005年7月在南非德班舉行的第29屆世界遺產委員會上被通過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
  • 澳門設立世界文化遺產緩衝區保護歷史城區
    澳門特區行政長官何厚鏵日前批示,鑑於「澳門歷史城區」2005年7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因此依法定出「澳門歷史城區」緩衝區特定區域,以對其進行特別保護。
  • 波哥帶你看世界:世界文化遺產澳門歷史城區,見證中西方文化的交流...
    第九站,是世界文化遺產:澳門歷史城區。澳門歷史城區從舊城牆遺址下看,哪吒廟與大三巴牌坊組成的澳門歷史城區(舊稱澳門歷史建築群),是由22座位於澳門半島的建築物和相鄰的8塊前地所組成的一個舊城區。2005年7月15日的第29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上,澳門歷史城區獲得21個成員國全體一致通過,正式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內。澳門歷史城區是中國境內現存年代最古老、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和最集中的東西方風格共存建築群,當中包括中國最古老的教堂遺址和修道院、最古老的基督教墳場、最古老的西式炮臺建築群、第一座西式劇院、第一座現代化燈塔和第一所西式大學等。
  • 西方文化由此登陸——澳門歷史城區
    澳門歷史城區,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澳門半島,以澳門舊城為中心,串連起逾20個歷史建築。歷史城區的範圍東起東望洋山,西至新馬路靠內港碼頭,南起媽閣山,北至白鴿巢公園。該城區建築群中的各建築建成時間從明至民國,時間跨度達400多年。
  • 追尋歷史的腳步 澳門文化遺產大全
    「澳門歷史城區」簡介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29屆世界遺產委員大會於二零零五年七月十五日公布,中國「澳門歷史城區」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是中國至今擁有第31個「世界遺產」項目。「澳門歷史城區」是一片以澳門舊城區為核心的歷史街區,以相鄰的廣場和街道連接而成,包括媽閣廟前地、亞婆井前地、崗頂前地、議事亭前地、大堂前地、板樟堂前地、耶穌會紀念廣場、白鴿巢前地等8個廣場空間;以及媽閣廟、港務局大樓、鄭家大屋、聖老楞佐教堂、聖若瑟修院及聖堂、崗頂劇院、何東圖書館大樓、聖奧斯定教堂、民政總署大樓、三街會館(關帝廟)、仁慈堂大樓、大堂(主教座堂)、盧家大屋、玫瑰堂、大三巴牌坊
  • 「澳門歷史城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2005年,在南非德班市舉行的第二十九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上通過把「澳門歷史城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申請。
  • 澳門歷史城區︰中西文化交流的結晶
    季先生的話,給了我們認識澳門歷史與文化價值一個最恰當的切入點:澳門是中國認識西方文化的橋梁與門戶。於2005年被列為中國第31個世界遺產的「澳門歷史城區」,是澳門文化遺產的精華所在,是使澳門這個蕞爾之地具有世界性歷史、文化價值最重要的部分,也是認識澳門之所以為橋梁與門戶的關鍵。  澳門歷史城區範圍基本上以葡萄牙殖民時期的「天主聖名之城」為界。
  • 澳門遊記-7 澳門歷史城區
    是中國境內現存最古老、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最集中的中西特色建築共存的歷史城區,是400多年來中西文化交流、多元共存的結晶。 澳門歷史城區在第29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的2005年7月15日會議上,獲得21個成員國全體一致通過,中國「澳門歷史城區」正式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為中國第31處世界遺產。
  • 澳門世界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利用
    第2頁:世界文化遺產的保育爭議  澳門世界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利用  一 引言  2005年7月15日,「澳門歷史城區」成功申報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中國第31處世界遺產。世人開始認識到,世界遺產是全人類文明歷史的精華,是極其罕見和不可再生、不可複製的,在它們受到威脅之前,就應該建立一個制度,把它們保護起來。  《世界遺產公約》將世界遺產分成「世界文化遺產」和「世界自然遺產」兩類,但後來人們逐漸發現,這種二分法不是絕對的,有些遺產地既有美麗的自然景觀,也有豐富的人文內涵,可謂「自然」與「文化」特性兼而有之,於是便出現了「自然與文化雙重遺產」的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