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彌厄爾大教堂位於肥城路與浙江路的交會口,德佔時期為布菜梅路和蘆伊特波爾德路,俗稱天主教堂。教堂始建於931年5月,落成於1934年10月。由阿爾弗雷德·弗菜波爾設計,工程指導為阿圖爾·比亞盧恰,教會主持魏嘉祿主教為教堂定名為「聖彌厄爾大教堂」。聖彌厄爾是《聖經》中記載的一位總領天神,他與魔鬼首領戰鬥,打敗了魔鬼,保護了人類。按照天主教的傳統,每建立一處教堂就要確定一名教會歷史上的聖人作為主保,這位主保聖人的名字也就是這座教堂的名稱聖彌厄爾大教堂為典型的哥德式建築風格,整體建築面積共為3223.58平方米。共佔地約2470平方米。
教堂的兩鐘塔身高56米,頂尖各豎有4.5米高、1噸多重的大十字架。西塔的上部懸有大鐘1口,東塔上部懸有3口小鍾,按音樂和聲設計,由機械操作。每逢星期天或教會的節日,方圓數裡均能聽到悠揚悅耳的鐘聲教堂內大廳高18米,面積1896平方米。所有的大小窗戶都是由以《聖經》故事為題材的彩色玻璃圖案拼成。堂內牆柱和星頂用黃、白色粉刷,花紋、線腳為金黃色,屋頂共裝有7盞大、中型的銅吊燈。其他壁燈、屋頂燈則不計其數。每年的聖誕之夜或舉行隆重的宗教儀式時,教堂燈光齊明,燈光、燭光交映成輝,瀰漫在教堂內金碧輝煌,好似向世人彰顯天堂般的美好。
據史料記載,聖彌厄爾大教堂的原設計遠非現在教堂的簡單,由於1933年的德國希特勒政府禁止貨幣輸出,魏嘉祿主教未能帶走的部分資金被阻,許多裝飾和配件被減掉,原設計中在四面八方都能看到的鐘表等均未得以實施在聖彌厄爾大教堂內原有一架管風琴,安置在前門上方的唱歌樓上。因它有豐富的音調,而且亞洲最大而聞名於世只可惜它未能逃脫「文革」浩劫。今天看到的樓頂十字架亦非原物,文革時被毀是1982年照原樣複製安裝的。聖彌厄爾大教堂在相當一段時間內,是青島最高的建築物。在離開和駛入青島的船隻上,最先看到的就是這座教堂。現在的百盛大廈等高層建築,已遠遠超出了這教堂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