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巨龍」起舞 強勁復甦——聚焦長江經濟帶發展

2021-01-20 華龍網

長江,中國第一大河,從唐古拉山傾瀉而下,猶如一條「巨龍」奔向大海,串聯11個省市組成長江經濟帶「一軸、兩翼、三極、多點」發展格局,撐起了中國經濟的「脊梁」。

今年以來,長江經濟帶沿線各省市積極應對國內外複雜形勢和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全力推進企業復工復產、產業轉型升級和創新開放發展,實現了經濟增長強勁復甦。

「巨龍」起舞,撐起中國經濟的「脊梁」

寒冬時節,位於重慶的長安汽車生產工廠一片繁忙景象。雖然疫情一度導致汽車產業短暫「休克」,但自4月以來,長安汽車產銷量迅速回升,1-11月銷量突破180萬輛,同比增長15.3%;今年新上市的UNI-T智能網聯車型,已連續5個月銷量超過1萬輛。

長安汽車重慶兩江工廠焊接車間(2020年7月21日攝)。新華社記者 王全超 攝

「汽車產業鏈條長、分布廣,年初暴發的疫情給企業生產帶來巨大挑戰,緊急時刻我們梳理出一份涉及200多家上遊供應商的復工需求清單,管理人員全員上陣、逐家落實,在各級政府部門的協調幫助下快速打通了供應鏈,復工復產3天後就實現了第一輛整車下線。」長安汽車董事長朱華榮說,強大的動員能力、產業配套和經濟韌性,在抗擊疫情過程中得以充分彰顯。

工作人員在長安汽車重慶兩江工廠內作業(2020年7月21日攝)。新華社記者 王全超 攝

「得益於以長安汽車為代表的汽車產業強勁復甦,今年前三季度重慶汽車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2%,拉動全市經濟增長2.6%。」重慶市經信委副主任塗興永說。

不僅在重慶,長江經濟帶11個省市中,除湖北因疫情影響經濟增速明顯下滑外,前三季度有9個省市的經濟增速超過2%。

今年以來長江經濟帶各省市克服疫情影響、經濟強勁復甦,不僅撐起了中國經濟的「脊梁」,還在持續孕育新動能中不斷積蓄髮展後勁。

在居於「龍頭」位置的上海,去年8月20日揭牌的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截至今年11月底新籤約項目已達461個、投資總額3157億元,且主要布局前沿產業。如依託特斯拉、上海汽車等大型企業,深度布局智能網聯汽車和新能源汽車產業,目前已籤約上下遊企業30餘家、投資超過100億元。

創新引領,打造中國經濟「高質量增長帶」

10月底,位於合肥高新區的國儀量子(合肥)技術有限公司一口氣發布了4款新產品,其中電子順磁共振波譜儀相較於國外同類產品,不僅實現了元器件高度國產化,交貨周期也更短。

「技術和產品的儲備體現的是高科技企業的後勁,目前我們儲備的技術和產品與已上市產品的比例已經達到1:1。」該公司副總經理張偉說,企業正卯足幹勁往前衝,不斷探索更新的技術、創造更好的產品、實現更高質量的發展。

「圍繞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慧等重點領域,安徽正全力推進4個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工程及26個省級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建設。」安徽省發展改革委主任張天培表示,越來越多的創新要素在安徽集聚,成為推動全省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引擎」。

據統計,今年前三季度,安徽高新技術產業和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分別增長13.4%和14.3%,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增長17.1%。

工作人員在位於重慶高新區的臺晶(重慶)電子有限公司晶振封裝無塵車間內作業(2020年3月3日攝)。新華社記者 王全超 攝

作為長江經濟帶上遊的兩大重要城市,今年以來重慶和成都可謂「雙星閃耀」:華為、英特爾等國內外領軍企業相繼發力,一條以成都為核心,集IC設計、晶圓製造、封裝測試材料設備於一體的晶片產業鏈在四川逐漸成形,有望帶動今年四川省電子信息產業規模突破1萬億元;隨著長安汽車全球研發中心、騰訊西南總部、阿里巴巴西南總部等重大創新項目陸續投用,拉動重慶前三季度高技術製造業和戰略性新興製造業增加值分別增長12.1%和11.2%……

工作人員在位於重慶高新區的臺晶(重慶)電子有限公司晶振封裝無塵車間內作業(2020年3月3日攝)。新華社記者 王全超 攝

開放發展,為「雙循環」提供範式

受疫情影響,今年以來外向型企業遭遇衝擊。以上海冠華不鏽鋼製品有限公司為例,該公司出口額佔銷售額的比重曾高達95%,上半年卻出現了多年未見的單月「零出口」。

公司董事長黃華峰告訴記者,在上海市商務委的牽線搭橋下,公司與電商平臺拼多多、百聯集團等合作,推出自主品牌「喜時」,不僅培育出多個線上和線下「爆款」產品,還實現了高端產品熱銷。「幾個月間,甚至有消費者已經復購5次!」

「下半年以來,國內銷量逐月攀升、出口也逐漸回暖,企業已經轉向『雙循環』發展模式。」黃華峰說。

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院長劉尚希表示,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絕不是要弱化對外開放,而是要推動更高水平的開放、實現更高質量的發展。長江經濟帶作為中國經濟的關鍵板塊之一,正不斷探索「雙循環」範式,引領開放發展。

上海不僅是長江經濟帶的「龍頭」,更是高水平開放的「領頭羊」。11月10日閉幕的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商業展覽面積比上屆擴大近3萬平方米,參展各方意向成交額按一年計增長2.1%。

以色列科技企業沃特金中國區首席代表伊萬說,沃特金已經將中國區總部落戶在上海陸家嘴,目前正積極推動建設位於浙江省湖州市的工廠,加速推動進博會同款展品的本地化生產。

經歷了一個多月的海上「旅行」,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首批出口歐洲的3000多輛Model 3汽車11月26日抵達比利時澤布呂赫港,並將在德國、法國、義大利等國銷售。

「我們見證了中國在疫情下的經濟復甦,也看到了中國持續對外開放的決心,對中國經濟和中國市場的信心更強了。」特斯拉公司全球副總裁陶琳說。

文字記者:何宗渝、周蕊、汪奧娜

相關焦點

  • 肯亞經濟學者:中國經濟強勁復甦為非洲提供機遇
    新華社奈洛比12月15日電(記者楊臻)肯亞裡亞拉大學國際商業和貿易高級講師貝亞特麗斯·馬蒂裡-邁索裡日前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國經濟強勁的復甦勢頭給非洲疫後經濟復甦帶來啟示,也提供了更多合作機遇。
  • 從雙節假期的旅遊數據看中國經濟強勁「復甦」及未來發展前景
    中秋國慶雙節已經過去,這兩天CCTV的新聞中播報的旅遊相關的數據表明,中國經濟正在強勁「復甦」中,未來預期發展速度可期!從昨晚CCTV-1新聞聯播中獲悉,八天長假期間,全國共接待國內遊客6.37億人次,按可比口徑同比恢復79%;實現國內旅遊收入4665.6億元,按可比口徑同比恢復69.9%。
  • 《環球經濟熱搜》:各地經濟共同復甦是全球經濟強勁復甦的關鍵
    各地經濟共同恢復是全球經濟強勁復甦的關鍵200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約瑟夫·斯蒂格利茨:「有一點明確的就是,除非各地經濟都有復甦,否則全球經濟不會出現強有力的復甦。中國在2008至2009年危機後的復甦中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國經濟的增長有助於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經濟的增長,這又反過來促進了發達國家的經濟復甦,這一次中國再次引領世界經濟復甦。最重要的是我們應該竭盡所能,以確保世界上所有國家都有儘可能強勁的復甦。
  • 中國旅遊市場復甦強勁 提振全球經濟信心
    中新社北京10月3日電 題:中國旅遊市場復甦強勁 提振全球經濟信心中新社記者 王慶凱10月3日上午10時15分,北京八達嶺長城景區當日門票已經售罄,這是自3月24日疫情後,景區有序恢復開放以來,首次出現門票售罄情況。當日,景區啟動了紅色預警一級響應預案。
  • 深圳「夜間經濟」復甦勢頭強勁
    原標題:深圳「夜間經濟」復甦勢頭強勁   受疫情影響,今年實體經濟承受了一定的衝擊。隨著疫情防控進入平穩期,深圳夜間經濟恢復如何?日前,記者探訪夜間經濟示範街區華強北看到,夜幕降臨後,這些區域依舊是繁華盛景,花燈如晝,「夜間經濟」復甦勢頭強勁。
  • 「三駕馬車」齊發力 中國經濟復甦動力強勁
    安寧 2021年,中國經濟強勁的復甦態勢將繼續成為世界經濟的信心源和穩定錨。 1月5日,世界銀行在發布的最新一期《全球經濟展望》中預測,2021年全球GDP將增長4%。但中國經濟的復甦更為強勁,有望實現增長7.9%,比去年6月時的預測上調了1個百分點。
  • 世界銀行發布報告:中國經濟復甦將更強勁
    世界銀行5日發布最新一期《全球經濟展望》報告,預計2021年全球經濟有望增長4%,中國經濟將實現比預期更為強勁的復甦。報告認為,中國經濟將強勁復甦,反映出需求釋放及生產和出口恢復速度快於預期。在中國經濟回升的帶動下以及區域內國家能開展有效疫苗接種的前提下,預計亞太地區經濟增長將在2021年加速至7.4%。報告指出,全球經濟在2020年萎縮4.3%後,有望在2021年恢復增長。為支持經濟復甦,各經濟體首要政策重點是遏制疫情蔓延,確保迅速且廣泛部署疫苗接種,同時進行投資改革,以實現更少依賴於政府債務的可持續增長。
  • 土耳其旅遊業持續強勁復甦
    新華社安卡拉3月30日電(記者施春 秦彥洋)土耳其文化和旅遊部30日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土耳其旅遊業持續強勁復甦,今年前兩個月,入境土耳其的外國遊客超過300萬人次,較去年同期增長35%。2017年土旅遊業復甦跡象明顯,全年外國遊客超3200萬人次,其中來自俄羅斯和歐洲的遊客增長迅速。業界人士預測,2018年土耳其旅遊業復甦勢頭將延續,有望恢復到2015年的水平。土耳其文化和旅遊部部長努曼·庫爾圖爾穆什預期,2018年來土的外國遊客將超過3800萬人次。
  • 火熱長假展現中國經濟全面復甦
    新華社發(胡九思 攝)2020年「雙節」黃金周成為中國經濟全面復甦的有力證明:接待國內遊客6.37億人次、實現國內旅遊收入4665.6億元,按可比口徑同比恢復79.0%和69.9%;與端午節假期相比,恢復進度分別提高28個和39個百分點。在山東泰山、湖南張家界天門山等多個知名旅遊景區,遊客人次同比恢復均超八成。
  • 長假「深度遊」助甘肅旅遊強勁復甦
    新華社蘭州10月10日電 題:長假「深度遊」助甘肅旅遊強勁復甦新華社記者王博、崔翰超、郎兵兵金燦燦的胡楊林下,28歲的楊澤亮與朋友一起欣賞著西北大漠的獨特風情。「沒想到今年國慶中秋長假出來遊玩的人這麼多。」楊澤亮說。時隔數月再度感受「摩肩接踵」,讓楊澤亮一行頗感意外,也充滿樂趣。
  • 11月數據顯示中國經濟復甦強勁
    「給世界經濟的一份禮物!」德國財經網15日報導稱,當歐美國家處於第二波疫情之中,經濟因封鎖或半封鎖受到影響之時,中國的經濟增長仍在繼續。工業、零售、投資等多個領域都出現增長。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持續增長趨勢給全球經濟帶來樂觀情緒,加之新冠疫苗接種已在多國開啟,2021年的世界經濟趨勢將更加樂觀。
  • 三大因素帶動國內旅遊業強勁復甦
    這反映出的是國內旅遊業強勁的復甦態勢。這有助於進一步促進我國經濟快速平穩發展。那麼,國內旅遊業強勁復甦原因何在?筆者認為至少可以從三方面予以理解。首先,在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之後,大家憋了大半年的「外出走走」的需求強烈釋放。受疫情影響,今年的一些假期,大家更多的選擇是「在家看風景」。
  • 中央官媒央視點讚上海旅遊市場強勁復甦,厚積薄發旅遊經濟
    上海是中國經濟金融工業中心,其實上海還是中國第三大旅遊城市,一年旅遊收入高達5000多億。中央官媒央視讚揚國慶中秋長假中上海旅遊市場恢復強勁。上海文旅市場快速復甦這是中國經濟快速復甦的好兆頭。我3號晚上準備帶青島朋友去外灘,結果交通管制無法進入,可見遊客規模之大。上海旅遊資源其實很豐富,近代歷史文化的外灘,世界摩天大樓的陸家嘴、商業購物的南京東路、淮海路、徐家匯,刺激遊玩的歡樂谷,每年都是上億人次遊客來上海,有部分專門來上海旅遊因為上海強大魅力,工作目的來上海也會在上海旅遊。
  • 瑞士再保險:全球保險業將從疫情引發的經濟衰退中強勁復甦
    瑞士再保險:全球保險業將從疫情引發的經濟衰退中強勁復甦 2020-07-09 20:49:19,以中國為首的新興市場將支撐全球保險市場復甦。
  • 廈門文旅產業強勁復甦
    廈門林染酒店管理公司董事萬山告訴經濟日報記者,他不得不低價賣了房產,籌集了500多萬元資金。廈門文旅企業大多集中在思明區,據思明區副區長沈萍介紹,為解決企業實際困難,思明區以政策為引領,推動文旅企業經濟復甦;以項目作支撐,推動文旅產業經濟發展;以服務做保障,推動文旅市場經濟繁榮。
  • 終於,美著名經濟學家也承認了,中國經濟強勁復甦,美國相形見絀
    全球疫情導致各國經濟出現不同程度萎縮,但中國在採取有效的防控措施後,在全球率先實現經濟復甦,除第一季度經濟整體收縮了6.8%外,第二季度中國經濟開始回暖,增長3.2%,第三季度經濟增速高達4.9%。終於,美著名經濟學家也承認了,中國經濟強勁復甦,美國相形見絀。
  • 《華爾街日報》文章說中國經濟復甦範圍正在擴大
    新華社紐約12月1日電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日前刊文指出,衡量中國製造業和非製造業活動的指標分別攀升至3年和8年來最高水平,表明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經濟復甦範圍正在擴大。3月18日拍攝的上海洋山港貨櫃碼頭(無人機照片)。
  • 財經觀察:韓國經濟釋放復甦信號
    新華社首爾12月14日電 財經觀察:韓國經濟釋放復甦信號新華社記者陸睿近兩個月來,憑藉企穩回升的出口貿易,韓國經濟逐漸恢復向好態勢,有望在2021年上半年重回正軌。分析人士認為,被稱為全球經濟「金絲雀」的韓國經濟正逐步擺脫新冠疫情影響、穩步回暖。受疫情衝擊,韓國出口額今年3月至8月連續六個月同比負增長,經歷9月短暫回升後,10月因中秋假期等因素影響再次下跌。11月,憑藉半導體、顯示器、汽車、無線通信設備等產品出口增長強勁,韓國出口額再次反彈,同比增長4%。
  • 中國坐穩全球經濟復甦頭把交椅(國際論道)
    中國多項經濟指標實現首次「轉正」,多項指標增速再創新高。 外媒對此廣泛關注並作出積極預測:中國經濟平穩復甦為2020年動蕩中的全球經濟增添一抹亮色,中國經濟持續增長有望為2021年全球經濟復甦提供強勁驅動力。
  • 中央官媒新華社讚揚上海文旅經濟快速復甦,假期旅客860萬人次
    今年國慶文旅經濟特別火,國慶期間上海有關旅遊話題頻頻進入熱搜,上海旅遊經濟到底有多火?>國慶假期的最後一天10月8日深夜中國權威官媒新華社專門寫稿高度肯定上海文旅經濟的快速復甦,接待旅客883萬,主要景區接待旅客超860萬人次,同比增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