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5月19日,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暨南大學潤良微創外科研究所攜手39健康網舉辦了「2012廣州國際肥胖與代謝病外科論壇」。臺灣敏盛綜合醫院副院長李威傑教授介紹了臺灣地區經驗。
在本次論壇上,亞太減重外科醫學會理事長、臺灣大學醫學院外科教授、臺灣敏盛綜合醫院副院長李威傑教授發表了主題演講,詳細介紹了臺灣地區肥胖與代謝病外科的發展歷程與經驗,強調了肥胖與糖尿病手術治療的有序發展。
中國臺灣是亞洲最先發展減重手術的地區
李威傑教授介紹道,中國臺灣是在亞洲最先發展減重手術的地區。臺灣的減重手術已有五六十年歷史,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發展小腸繞道手術,80年代到21世紀初發展垂直加帶手術。1998年,臺灣成功完成了第一例腹腔鏡減重手術,開始積極發展腹腔鏡減重手術的領域。
作為亞太減重外科醫學會理事長,李威傑教授介紹了亞太減重外科醫學會的發展情況。從2005年至2009年,亞太減重外科醫學會共完成6598例減重手術。目前,臺灣敏盛綜合醫院每年可完成400餘例減重手術,臺灣義大醫院完成300餘例,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完成200餘例。
臺灣已有5-6個比較具規模的減重中心,成立了臺灣肥胖醫學會。在臺灣地區,腹腔鏡袖狀胃手術已成為肥胖症和糖尿病治療手術的首選;胃繞道手術之前一直領先,但由於減重效果不佳,現在已經在減少。
臺灣地區積極藉助媒體和支持小組發展減重手術
李威傑教授分享了臺灣地區發展減重手術的成功經驗,他說,好的技術需要讓更多的人知道,然而醫學領域是比較保守的,如果讓別人幫忙介紹病人是一件困難的事情,需要藉助媒體的力量,讓更多的人了解腹腔鏡減重手術。同時,很多肥胖症患者鮮少出門,喜歡宅在家裡,需要有支持小組(Supporting Group)來支持病人,方便為他們進行治療。
李威傑教授介紹道,臺灣所有的減重中心在發展減重手術時,都建立了很多的支持小組,也會召開媒體發表會,同時也要製作發表一些刊物,這樣才能全面的推行發展減重手術。
60%的糖尿病患者在亞洲
肥胖症和糖尿病外科手術治療必須有序發展
李威傑教授說,全球60%的糖尿病患者在亞洲。全球糖尿病患者數最多的10個國家和地區,就有8個國家和地區在亞洲,因此亞洲地區發展減重手術治療糖尿病任重而道遠。
臺灣地區在在1998年成功完成並大力推行腹腔鏡減重手術,1999年很多肥胖症和糖尿病患者開始求助於腹腔鏡減重手術,最多的時候,他們1個月可以做100臺腹腔鏡減重手術。但是由於手術後的併發症被媒體報導,他們的病人急劇減少。李威傑教授說,只要有1個失敗的病例被媒體報導,大概需要3年的時間才能偶恢復聲譽,類似的情況在新加坡、韓國、中國香港等地區都曾經發生過。
注重安全性 建立完善的手術團隊
李威傑教授稱,目前減重手術治療糖尿病的發展在中國大陸有被濫用的趨勢,需要引起有關方面的重視和警惕。開展肥胖症與糖尿病手術治療必須要有安全性的把握,有序地經營發展。
怎樣實現有序經營發展?李威傑教授介紹道,臺灣的各個減重中心,都有為病人配備完善的手術團隊,從術前評估、術後恢復、營養調理等各個方面對病人進行個性化、專業化的治療。除了外科醫生,還應該配備心臟科、胸腔科、營養師、復健醫師等相關領域的專業人才,同時還需要醫院領導的支持,媒體對成功案例的報導,所有的人員通力合作,才能實現肥胖症和糖尿病外科手術治療有序地經營發展。
專題:2012廣州國際肥胖與代謝病外科論壇 >>
定製個性化減肥方案 >>
查詢食物熱量 >>
進入39減肥論壇和大家一起減肥 >>
(責任編輯:宋雪 通訊員:溫志勤)
39健康網(www.39.net)原創內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必究。內容合作請聯繫:020-85501999-8819或39media@mail.39.net
39健康網(www.39.net)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