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的雪
Russian Style / 俄羅斯風格
貝加爾湖畔
Russian Style / 俄羅斯風格
多想某一天, 往日又重現 ,我們流連忘返, 在貝加爾湖畔···在西伯利亞的動人風景裡,在貝加爾湖的詩意湖畔邊,在冰雪飛舞的天空下,在森林寂靜的排排木屋旁,伴隨著教堂的鐘聲,隨著甦醒而來的是一個戰鬥民族的熱血因子。
1825年12月24日,十二月黨人在聖彼得堡參議院廣場起義,起義失敗後,有100多人被流放到西伯利亞。她們不僅為這片荒涼的貧瘠之地帶來了忠貞不渝的堅毅愛情,更帶來了高貴的文化素養和藝術教育,為西伯利亞注入了高貴的血液,成就了這裡的神聖所在。
貝加爾湖,不僅冰凍著俄國歷史上最動人的一幕,也冰凍著高貴的精神信仰和不朽的純粹的愛情。
喀秋莎
俄羅斯聯邦(俄語:Российская Федерация,英語:The Russian Federation),通稱俄羅斯或俄國。俄羅斯位於歐亞大陸北部,地跨歐亞兩大洲,國土面積為1707.54萬平方公裡,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
俄喀秋莎(俄文:Катюша),作於1938年,由民謠歌手麗基雅魯斯蘭諾娃首次演唱,馬特維勃蘭切爾作曲,米哈伊爾伊薩科夫斯基作詞,是一首二戰時蘇聯經典歌曲。《喀秋莎》是作者勃蘭切爾用詩人伊薩科夫斯基的一首抒情詩寫成的。
1938年,蘇聯詩人伊薩科夫斯基就是從這得到了創作的靈感,寫出了詩歌《喀秋莎》。蘇聯著名作曲家勃朗特爾看到這首詩歌后,馬上便把它譜成了歌曲,迅速唱遍了蘇聯,在蘇維埃共和國聯盟中頓時掀起了一次愛國主義的熱潮。
人民的宮殿
一座城市的歷史與藝術往往來自於這座城市的建築、博物館和劇院,但在莫斯科這個處處都充滿著濃烈藝術氛圍的城市,日常最為普通的地鐵在這卻成為了這座城市最深處的藝術殿堂。
莫斯科地鐵是世界上公認的最美地鐵,地鐵每一站都有其獨特的風格與呈現方式,它們或是呈現巴洛克風格的極度華美。或是呈現文藝復興時期的五光十色,或是呈現羅馬藝術的拱頂透視,或是呈現現代主義的國際風格。
多用五顏六色的大理石,花崗巖,陶瓷和五彩玻璃鑲嵌除各種浮雕,雕刻和壁畫裝飾,照明燈具十分别致,好像富麗堂皇的宮殿,享有"地下的藝術殿堂"之美稱。
聖彼得堡之美
有人說,莫斯科是俄羅斯的心臟,而聖彼得堡才是它的靈魂。如果說莫斯科像一位智者般內斂而沉靜,那聖彼得堡更像一個朝氣十足的小夥子,精力充沛,活力無限。
漫步涅瓦大街,步步皆景,經典林立,有歷經十年建成的半圓弧形喀山大教堂,有彩色洋蔥圓頂的救世主滴血大教堂,有世界四大博物館之一的冬宮博物館,還有被稱作俄羅斯凡爾賽宮的夏宮。
風格解讀
俄羅斯風格設計多以簡練的色彩和冷靜的基調為主,在強調理性冷靜的同時又加入少許的出奇的創意加以配置,用《這個殺手不太冷》這部電影來形容它的風格最適宜不過。
總體特徵是輕盈、華麗、精緻、細膩。室內裝飾造型高聳纖細,不對稱,頻繁地使用形態方向多變的如"C""S"或渦卷形曲線、弧線,並常用大鏡面作裝飾,大量運用花環、花束、弓箭及貝殼圖案紋樣。
設計要素
俄羅斯風格設計以淺米黃色系作基調,地面與大塊量體分割採用深胡桃色與深色對比強烈的視覺效果。選用深色麂皮沙發與胡桃木系家具突顯質感,裝飾品搭配自然系的後現代自然家飾來襯託空間的人文雅致氣氛,整體空間感覺冷靜、淡雅。
由於身處北國,木材資源豐富,俄羅斯人對木材是情有獨鐘的,大量木材的使用,給人的感覺一切都是那麼親切而又溫和。
色彩運用
濃鬱的色彩是俄羅斯風格的奢華基調,墨綠、寶藍以及飽滿金是唯美裝飾的基礎;以本色皮草最有質感,灰色與褐色相形之下最有奢華浮躁之氣;這就是俄羅斯人的品味世界。
空間特色
俄羅斯傳統建築的幾個特色:從木結構發展出來的技巧,如層次疊砌架構與大斜面帳幕式尖頂,還有衍生而來的外牆民俗浮雕。另外,獨立的塔形結構與堆砌成團的戰盔形剖面裝飾則是時代背景下的產物。奢華裝飾的最重要標誌就是瑣碎,細微到有些過分的程度才是最地道的俄羅斯風格。
俄羅斯風格最有代表性的當屬它那華麗雍容的圖案設計了,極盡色彩的奢華之所能,將貴族宮廷的唯美與裝飾韻味充分發揮。
俄羅斯方塊
「俄羅斯方塊」住宅。
傳統設計
位於聖彼得堡的復古餐廳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