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昌農場公司「墾三代」吳敏返鄉創業,帶動鄉鄰增收致富
在位於海南省海口市瓊山區大坡鎮美仁豐村的檸檬種植園,吳敏(左)在指導職工管理檸檬。本報記者 鄧鈺 攝
11月9日,在位於海南省海口市瓊山區大坡鎮美仁豐村的檸檬種植園,果實滿掛枝頭,果農穿梭其間忙著採摘,空氣裡瀰漫沁人清香。園裡的檸檬和普通的圓檸檬大有不同,外形與牛油果有些相似,汁水香氣濃鬱,內裡無核,被稱為香水檸檬。
果園的主人是在當地土生土長的海南農墾東昌農場公司「墾三代」吳敏。2013年,他返鄉創業,發展檸檬種植產業。近兩年,他調整品種,轉種香水檸檬,並建設加工廠,研發深加工產品,提升產業綜合產值,帶動周邊市縣近300名職工群眾種植增收,讓「酸檸檬」吃出「甜味」。
「80後」吳敏自小在農場公司長大,對於農業有著天然的熟悉感。2011年,他在廣東一家軍工企業做採購,四處跑業務時發現,檸檬很受當地消費者歡迎,供不應求,「市場上,檸檬都按個賣,小果能賣到2元一個,大果甚至賣到5元」。
「家中有不少土地,長期無人打理只能荒廢,既然檸檬市場這麼好,不如試試回家種檸檬。」2013年,抱著這樣的想法,吳敏返鄉創業。最初,他打理自家閒置的土地,試種了500餘株檸檬,收成雖好,「錢」景卻遠不如預期。
「檸檬市面價高,可田頭收購價每斤不足一元。甚至在收成好時,因產量大反而被收購商壓價。」面對「豐產卻難豐收」的現實,吳敏埋頭苦思,琢磨如何才能提升檸檬產業的附加值。
「必須發展規模化種植,並掌握銷售渠道,才能在市場上有話語權。」在創業過程中,吳敏不斷擴大自家檸檬種植規模,同時帶動周邊職工群眾種植檸檬。他主動結識外地客商,和朋友合作設立了敏熾檸檬收購點,打通檸檬產品銷路,將檸檬賣到了全國各地,供不應求,年銷售量最高達到400萬公斤。
近年來,除了種植和收購傳統圓檸檬,吳敏還調整種植品種,大力種植高產品種香水檸檬,通過引流山泉水、建設水肥一體化灌溉管道等措施,打造香水檸檬種植園,以有機種植提升果品質量。
「施有機肥,澆山泉水,這樣種出的香水檸檬產量高、質量佳。」吳敏算了一筆帳,如果管理得當,按照每畝地定植40株香水檸檬,每株年產量350斤來算,每畝地年產量可達到1.4萬斤,扣除成本,收益可達上萬元。
「我們按每斤1元保底收購,以此保障職工群眾的利益,提升他們積極性,助推產業穩定、良性發展。」吳敏說,他還成立了海南碧然農業開發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碧然農業公司),積極帶動當地以及文昌、定安等地群眾發展檸檬產業,讓檸香飄入百姓家。
「不需要太多成本,我就能發展一份產業。」在大坡鎮大坡村沙村村民小組,50多歲建檔立卡貧困戶張遠富在碧然農業公司幫扶下種起了香水檸檬,「企業提供種苗、技術、肥料和銷路支持,我沒有後顧之憂」。
「在這裡工作輕鬆,還能就近照顧家人,我很滿意。」東昌農場公司下崗職工王凱旋進入碧然農業公司務工後,每個月能有約3000元工資,極大緩解了生活窘境。
按照產業發展的「微笑曲線」理論,在產業鏈中,處於中間的製造環節附加值最低,研發、品牌建設則是兩側揚起的高附加值領域。
「收購檸檬鮮果後,對其進行精深加工,在延長果品保質期的同時,能進一步提升產業附加值。」在多年摸索市場的過程中,吳敏認為讓檸檬「脫胎換骨」,必須下足「深」功夫。建廠,做精深加工——能讓檸檬的產業價值從底部的生產領域向兩側延伸,向高端攀升。
檸檬能加工成什麼產品?研發是不可缺少的一環。「香水檸檬氣味芬芳,無苦澀味,是適宜鮮食和加工的兩用型檸檬。」吳敏介紹,為了將香水檸檬「吃幹榨盡」,研發出適宜市場的系列產品,他於2019年建設生產車間,申請相關資質,開展香水檸檬深加工研發工作。
「這兩年,小青柑茶走俏市場,我想到香水檸檬同樣具有沁人果香,是否也可以用來製作茶飲?」吳敏受到「小青柑」製作工藝啟發,在相關科研機構指導下,嘗試用香水檸檬和普洱茶以及紅茶分別混合製作,最終成功研發出香水檸檬普洱茶和香水檸檬紅茶。「製作原理雖相似,但是香水檸檬茶飲和小青柑風味卻完全不同,別有一番清新滋味。」他介紹,企業已註冊「海碧然」商標,並推出「香檸普」「香檸紅」以及檸檬片、檸檬膏等系列產品。
「一斤鮮果的收購價可能只有一兩元,但經過深加工的香水檸檬產品每斤售價可達數十元到數百元。」王凱旋說,更重要的是,深加工拓寬了香水檸檬銷售、利用的渠道,讓大夥有了發展產業的「定心石」。
來源:海南日報
記者:鄧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