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市(地)文化(體)廣電和旅遊局、哈爾濱新區管理委員會行政審批局:
近年來,我省演出活動日益豐富,網絡演出劇(節)目、網絡表演更加多樣,娛樂市場新業態蓬勃興起,文化市場整體平穩有序、健康發展,為促進我省文化消費、豐富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伴隨著市場的發展,顯現出的一些管理滯後的問題仍不容忽視,如:營業性演出市場活動審批不規範、網絡文化市場經營範圍不明確、娛樂場所新業態存在管理盲區等問題,影響了我省文化和旅遊市場高質量發展。為深入貫徹落實《遊戲遊藝設備管理辦法》《全省政務服務事項標準化工作推進方案》《黑龍江省文化市場黑名單管理工作實施意見》,進一步完善文化市場準入機制,促進行業誠信自律,規範全省文化市場經營秩序和管理工作,現就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規範市場準入
(一)加強導向管理。各級文化和旅遊行政部門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切實提高政治站位,強化導向意識,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加強文化市場各行業的內容審核,嚴把內容準入關口,防止含有法律法規禁止內容的文化產品或服務進入市場,對於涉及民族、宗教、政治等敏感題材的文化產品,如界定不準確,可提前徵求省級相關部門意見,確保文化產品導向正確、內容健康。
(二)規範審批工作。按照「應上盡上、全程在線」原則,實現全省各層級營業性演出活動審批「一網通辦」。目前,全省涉外、涉港、澳、臺營業性演出活動審批事項已全部通過「全國文化市場技術監管與服務平臺」辦理。自2020年1月1日起,國內營業性演出活動審批事項全過程也必須通過「全國文化市場技術監管與服務平臺」辦理,各地要嚴格按照國家關於政務服務一體化建設及審批服務標準化的有關要求組織實施,使用並通過「全國文化市場技術監管與服務平臺」出具全國統一制式的證照、文書方可有效,對於在其他政務平臺出具的證照、文書不具有法律效力,屬地主管部門需承擔相應的管理和監督責任。目前各市(地)所轄區(縣)仍在其他政務平臺上辦理國內營業性演出活動審批的,要按照「全國文化市場技術監管與服務平臺」統一設定的審批流程、文書格式和數據指標、接口標準等進行調整,確保在2020年1月1日後,文化市場全部審批事項,全部通過「全國文化市場技術監管與服務平臺」進行審批和管理。
(三)加強業務指導。各市(地)文化和旅遊行政部門要積極開展相關業務培訓,加強對所屬縣(區)應用和操作「全國文化市場技術監管與服務平臺」的監督和指導。要加強對文化內容和行業安全等方面申報材料的審核把關,在全國消防體制改革過渡期間,《消防監督檢查規定》依然有效,地方消防部門應據此出具《公眾聚集場所投入使用營業前消防安全檢查合格證》,娛樂場所和網際網路上網服務場所審批仍需申請人提交《公眾聚集場所投入使用營業前消防安全檢查合格證》,待《消防監督檢查規定》修訂後將重新制定公眾場所聚集場所應當符合的消防標準、告知承諾文書樣本及相關程序,屆時,部分審批事項方可取消核驗《公眾聚集場所投入使用營業前消防安全檢查合格證》。要定期對文化市場審批事項、內容、流程、材料、時限等進行標準化檢查,對未按規定審批的要及時予以糾正,對把握不準的審批事項可報請上級文化和旅遊主管部門共同研判,必要時我廳將報請文化和旅遊部予以指導。
二、加強日常管理
(一)突出監管重點。各(市)地文化和旅遊行政部門和文化市場綜合執法機構要加強對文化市場各行業的日常監管,充分了解轄區文化市場經營動態。
1.禁止網際網路文化服務場所、演出場所及娛樂場所經營法律、法規、規章及地方性法規禁止的內容和遊戲遊藝設備;加強行業安全管理,對各類文化市場經營場所的日常巡查,督促文化市場經營場所履行行政審批或備案手續,落實封閉空間斷電應急管理、電源漏電防護、消防通道安全提示等措施。
2.加強對演出市場脫口秀、相聲、先鋒話劇及含有現場互動環節的音樂節慶類活動的全流程審核和現場監管,防止語言類節目和互動環節出現法律、法規、規章及地方性法規禁止的內容,督促舉辦單位防範人群踩踏等安全事故;對演出經紀機構、演出場所、商場、賓館、飯店、旅遊景區開展的營業性演出活動和旅遊演藝活動,要督促其相關經營主體依法辦理《營業性演出許可證》,並履行演出活動報批手續,如發現未經批准擅自經營的行為,要依法予以取締。
3.現將《文化和旅遊部關於印發〈遊戲遊藝設備管理辦法〉的通知》轉發至各市(地)文化和旅遊行政部門,各市(地)文化和旅遊行政部門及文化市場綜合執法機構要按照《遊戲遊藝設備管理辦法》的規定對在本轄區娛樂場所及其他經營場所設置從事經營活動的遊戲遊藝設備(如:商場、超市內的抓娃娃機、口紅機等)加強管理,娛樂場所以及其他經營場所應當經營依法取得「遊戲遊藝設備電子標識」的遊戲遊藝設備;不得利用含有《娛樂場所管理條例》第十三條規定的禁止內容或者未經文化和旅遊行政部門內容審核、擅自實質性變更內容的遊戲遊藝設備從事經營活動;在其他經營場所設置遊戲遊藝設備從事經營活動的,應當在遊戲遊藝設備顯著位置標明經營者的真實名稱、有效聯繫方式等信息,並在經營前通過「全國文化市場技術監管與服務平臺」向場所所在地縣級文化和旅遊行政部門備案,2020年1月1日前已設置遊戲遊藝設備的,應當自2020年1月1日之日起60日內完成備案。
(二)建立健全信用監管。為貫徹落實《全國文化市場黑名單管理辦法》,建立健全我省文化市場黑名單管理制度,我廳制定了《黑龍江省文化市場黑名單管理工作實施方案》。各市(地)文化和旅遊行政部門要按照實施方案內容儘快建立本轄區文化市場經營主體黑名單,做好文化市場黑名單信息報送工作。落實信用信息「雙公示」要求,將行政許可和行政處罰信息統一通過「信用黑龍江」公示平臺予以公示,並向社會公眾提供查詢服務。各級文化和旅遊行政部門要在行政許可決定後的7個工作日內將行政許可信息全部錄入「信用黑龍江」公示平臺;各級文化市場行政執法部門的處罰信息要在案件程序終結後的7個工作日內將行政處罰結果全部錄入「信用黑龍江」信用公示平臺。
三、全面精準統計
全面摸排本轄區內文化市場經營單位動態情況,精準做好文化市場統計工作。目前農墾和森工系統文化市場行政權力已劃歸至各市(地)的相應縣(區),「全國文化市場技術監管與服務平臺」中農墾和森工系統原有經營單位數據和行權事項已於2019年12月底全部完成劃轉。請各市(地)文化和旅遊行政部門自2020年1月10日起,開展對本轄區(包含最新劃轉的原農墾、森工系統文化市場經營單位)所有演出經紀機構、網際網路文化經營單位、娛樂場所、演出場所、文藝表演團體、網際網路上網服務場所、藝術品等文化市場經營單位及在其他經營場所設置從事經營活動的遊戲遊藝設備(如:商場、超市內的迷你歌詠亭、抓娃娃機、口紅機等)的經營情況全面排查,同時按照「分頭實施,層層審核」的原則,由各市(地)文化和旅遊行政部門於2020年2月20日前組織完成本轄區文化市場經營單位統計填報工作。為確保文化市場統計數據準確、有效,針對許可證已過期或未實際經營的文化市場經營單位,各市(地)文化和旅遊行政部門可將經現場核查後公示註銷或停業的經營單位於2020年1月20日前在「全國文化市場技術監管與服務平臺」上進行相應的異常標記清理操作後再填報平臺統計數據。
四、及時掌握政策調整
按照《文化和旅遊部辦公廳關於調整〈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審批範圍進一步規範審批工作的通知》精神,自2019年5月14日起,文化和旅遊部門不再承擔網路遊戲行業管理職責,已經核發含網路遊戲經營範圍且尚在有效期內的《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繼續有效。原經營範圍僅有「網路遊戲經營活動」的有效期屆滿後不再換發新證。根據實際工作需要,現有《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經營範圍中的「演出劇(節)目、表演」拆分為「網絡演出劇(節)目」和「網絡表演」,同時刪除「網吧內網絡文化產品經營」的經營範圍。調整後的《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審批範圍包括:網絡音樂、網絡演出劇(節)目、網絡表演、網絡藝術品、網絡動漫和展覽、比賽活動。各級文化和旅遊行政部門要據此及時調整管理政策並加強對相關經營單位的廣泛宣傳。
各市(地)文化和旅遊行政部門要密切關注文化和旅遊市場新業態,及時分析研判營業性演出活動、網際網路文化市場、娛樂場所、網際網路上網服務場所、藝術品經營單位等行業的新形式、新情況、新問題,定期針對文化市場各行業開展專項整頓行動,在牢牢把握意識形態安全和生產安全底線的前提下,本著包容審慎的態度,不斷創新管理機制、管理方式、管理辦法,要把文化和旅遊市場發展統籌考慮、一體推進,實現相互促進、相互提高,促進文化和旅遊市場資源融合,全面推動文化和旅遊市場高質量發展。聯繫人:肖金梅,聯繫電話:0451—82652344。
附件:《文化和旅遊部關於印發〈遊戲遊藝設備管理辦法〉的通知》(略)
黑龍江省文化和旅遊廳
2020年1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