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很久以前有一首廣為流傳的歌《野百合也有春天》,百合花雖然很美也很香,但是從小有過敏性鼻炎的我對百合花一直非常排斥。對百合的香味特別敏感。一聞到必然噴嚏一個接一個。。。。。。。。
第一次見到野生百合是今年六月在川西的岷江邊的山崖上的岷江百合,岷江百合主要生長於山脊中下部坡度較大的草叢。低矮灌木叢及石縫中,生長較分散。土壤是由落葉沉積腐爛形成的腐殖質土,但很薄。由於當地降雨多或有山泉,岷江百合在較薄的土層中依然可以得到充足的水分。由於土壤薄,雜草與灌木生長不高大,岷江百合可以生長2.5m,所以在爭奪陽光中百合佔優勢。岷江百合的莖生根特別發達,1株百合可以擴展1平方米有餘,所以在陡坡上也能牢牢的固定。
岷江百合 Lilium regale Wilson / 百合科/ 百合屬
第二次見到野生百合是在南京老山裡拍鳥中無意中發現路邊的斜坡上的野百合。
野百合,鱗莖球形,直徑2-4.5釐米;鱗片披針形,長1.8-4釐米,寬0.8-1.4釐米,無節,白色。莖高0.7-2米,有的有紫色條紋。葉散生,具5-7脈,全緣,兩面無毛。花單生或幾朵排成近傘形;花喇叭形,有香氣,乳白色,外面稍帶紫色,無斑點,向外張開或先端外彎而不捲。蒴果矩圓形,有稜,具多數種子。花期5-6月,果期9-10月
這次去雲南香格裡拉一天之中居然讓我又偶遇四種野生百合:大理百合,寶興百合,葡莖百合,川百合。
寶興百合 學名:Lilium duchartrei Franch/百合科/百合屬
寶興百合鱗莖卵圓形,高1.5-3釐米,寬1.5-4釐米,具走莖;鱗片卵形至寬披針形,長1-2釐米,寬0.5-1.8釐米,白色。莖高50-85釐米,有淡紫色條紋。葉散生,披針形至矩圓狀披針形,長4.5-5釐米,寬約1釐米,兩面無毛,具3-5脈,有的邊緣有乳頭狀突起。花單生或數朵排成總狀花序或近傘房花序、傘形總狀花序;苞片葉狀,披針形,長2.5-4釐米,寬4-6毫米;花梗長10-22釐米;花下垂,有香味,白色或粉紅色,有紫色斑點;花被片反卷,長4.5-6釐米,寬1.2-1.4釐米,蜜腺兩邊有乳頭狀突起;花絲長3.5釐米,無毛,花葯窄矩圓形,長約1釐米,黃色;子房圓柱形,長1.2釐米,寬1.5-3毫米;花柱長為子房的2倍或更長,柱頭膨大。蒴果橢圓形,長2.5-3釐米,寬約2.2釐米。種子扁平,具1-2毫米寬的翅。花期7月,果期9月。
大理百合(拉丁學名:Lilium taliense)/百合科/百合屬
大理百合:鱗莖卵形,高約3釐米,直徑2.5釐米;鱗片披針形,白色。莖高70-150釐米,有的有紫色斑點,具小乳頭狀突起。葉散生,條形或條狀披針形,中脈明顯,兩面無毛。總狀花序具花2-5朵,少有達13朵;苞片葉狀,花下垂;花被片反卷,矩圓形或矩圓狀披針形,長4.5-5釐米,寬約1釐米;內輪花被片較外輪稍寬,白色,有紫色斑點,蜜腺兩邊無流蘇狀突起。蒴果矩圓形,長3.5釐米,寬2釐米,褐色。花期7-8月,果期9月。生山坡草地或林中。海拔2600-3600米。產中國雲南和四川。
葡莖百合,查了資料說把葡莖已經歸入寶興百合裡了。
川百合(學名:Lilium davidii Duchartre)/百合科/百合屬
川百合(學名:Lilium davidii Duchartre):鱗莖為扁球形,白色。莖幹綠色,上半部有小突起及稀疏的綿毛。葉片散生,為線狀披針形, 邊緣反卷並有明顯的小乳頭狀突起,中脈明顯,往往在上面凹陷,在背面凸出,葉腋有白色綿毛。花下垂,桔紅色,花被上有密集的褐色斑點,花被極度反卷,背部疏生白綿毛。花期在7月份,果期在9月份。生長在海拔850-3200米的山坡草地、林下潮溼處或林緣。鱗莖含澱粉,質量優,栽培產量高,可供食用。分布於中國的四川、雲南、陝西、甘肅、河南、山西和湖北。
百合花
[ 宋 ] 韓維
真葩固自異,美豔照華館。
葉間鵝翅黃,蕊極銀絲滿。
並萼雖可佳,幽根獨無伴。
才思羨遊蜂,低飛時款款。
百合科植物是被子植物的一種,屬單子葉植物類。約230屬,4000多種,全球分布,但以溫帶和亞熱帶最豐富。中國60屬,近600種,遍布全國。百合科中既有名花,又有良藥。有的還可以食用。主要的屬有蔥屬、菝葜屬、百合屬、沿階草屬、黃精屬、天門冬屬、貝母屬等。知母屬、鷺鷥蘭屬、白穗花屬等為中國特有。
開瓣豹子花(學名:Nomocharis aperta)是百合科豹子花屬的植物,又名開瓣百合。分布於中國大陸的雲南等地,生長於海拔3,000米的地區,多生長於山坡雜木林內和草坡上。
梭砂貝母(拉丁文:Fritillaria delavayi Franch.)是被子植物門百合科下的物種,為長17-35釐米且有2枚鱗片鱗莖的植株,花以淺黃色且具紅褐色斑點(或小方格)呈單朵生長,葉為狹卵形至卵狀橢圓形的葉狀苞片,且較緊密地生於植株中部或上部。該物種主要分布於中國西南高海拔地區,生於海拔3800-4700米的沙石地或流沙巖石的縫隙中。該物種是由法國植物學家阿德裡安·勒內·弗朗謝(Adrien René Franchet,1834年4月21日-1900年2月15日)共同於1898年命名。該物種的鱗莖為中藥材"爐貝"的來源。其葉、鱗莖和種子含有植物鹼貝母素丁 (friti-minine),供藥用,主治中毒症,肺熱咳嗽。
川貝母(學名:Fritillaria cirrhosa D. Don)是百合科,貝母屬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可達-50釐米。葉對生,葉片條形至條狀披針形,花通常單朵,紫色至黃綠色,每花有葉狀苞片,苞片狹長,花葯近基著,蒴果長稜上有狹翅。5-7月開花,8-10月結果。主要分布於中國西藏、雲南和四川,也見於甘肅、青海、寧夏、陝西和山西,也分布於尼泊爾。通常生於林中、灌叢下、草地或河灘、山谷等溼地或巖縫中。
暗紫貝母:多年生草本,高15-20釐米,鱗莖球形或圓錐形。莖直立,無毛,綠色或深紫色。葉除最下部對生外,均為互生或近於對生,無柄;葉片線形或線狀披針形。花單生於莖頂;深紫色,略有黃褐色小方格,有葉狀苞片1,花被片6,外輪3片近長圓形,內輪3片倒卵狀長圓形,蜜腺窩不明顯;蒴果長圓形,6稜,稜上有寬約1毫米的窄翅。暗紫貝母野生於海拔3200~4500米,陽光充足、腐殖質豐富、土壤疏鬆之草原上。分布於四川西部、青海南部及甘肅南部。
百合生命力堅強,不怕太陽曬,也不怕雨水打。不管天氣再怎麼幹旱,它照樣亭亭玉立。百合繁殖非常快,只要種子掉到泥土裡,很快就會長出另一棵百合花。人們喜歡它這種性格。自古以來,百合的美,常是詩人墨客和歌者吟詠的對象,人們對它喜愛有加,無論是栽植於庭園或瓶插於室內,它都與眾不同的散發出一股清純高雅的氣息,至於百合名稱的由來,則因其鱗莖由許多白色的鱗片層抱而成,狀以白蓮,取其"百年好合"之意。
《野百合也有春天》其實應該是野百合有夏天才對。野百合是有夢想的,它渴望鳥兒的翅膀能打開,帶著它哪怕是微小的一粒種子或是一縷蛋黃的花粉飛翔,它都會用燦爛的生命回報土地的愛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