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頭是一個從元代走來的閩西古村
亭頭有一段烽火連天的土地革命史
亭頭是一個充滿傳奇的秀麗小山村
【視頻 :亭頭座座古建映華堂】
亭頭村地處塔裡河與帽村河交匯處的狹長盆地上,河東的仙人崬與河西的豐頂崬遙遙相對,村南的筆架山與亭頭河下遊的奔寨棟南北對峙,山環水抱,風景宜人,人傑地靈,歷史悠久
攝影 鍾乾保
亭頭全村姓李,管轄亭頭,湖寮下,崗子上,蘭佳地等自然村。上祖從上杭遷徙而來,為何叫亭頭其實是取藤頭的諧音。史載:傳亭頭開山祖公佰益公投一藤條至豐子口溪中,以測靈地,藤漂三裡之地今山下而止。
文字攝影 鍾乾保
過去陸路交通不發達的時候,亭頭憑藉寬大的亭頭河直通汀江,匯入韓江之優勢。水運交通發達,是武北四鄉的木材交易中心,亭頭應勢開圩,一時間閩粵贛三地商家進駐亭頭,商賈雲集,店鋪林立,人潮湧動。村民們或從事放棑或從事貿易。萬畝山林,百座手工造紙作坊,繁華之極勝似揚州。
文字攝影 鍾乾保
發了財的村民紛紛修建豪宅,蓋別墅,大興土木,至今還保存著十多座精美的建築。如春園別墅,三苟居,西平第,三樂居,擇善居,德鄰居等。一座座古屋高大氣派,神秘恢宏。
文字攝影 鍾乾保
走在青青的石板路上,高高的青磚牆下,雕梁畫棟,飛簷翹角的門樓,石雕,磚雕,木雕,或花鳥蟲魚或歷史故事,或工筆寫意或寄居理想。精美的雕刻,精湛的工藝,是那麼的出神入畫,唯妙唯肖。其中三苟居的主人,晚清進土李子湯,乳名賤狗佬,曾是朝庭布政使,相傳其時主人富甲八方,山中林木比全縣百姓的筷子還多,田地山場方圓百裡,但他樂善好施,至今長汀濯田還保存賤狗佬樂捐的石拱橋。有水有山為世第,半耕半讀作名家,真是主人博大情懷,耕讀傳家的最真寫照
文字攝影 鍾乾保
亭頭村也是福建省著名的革命老區,第二次國內革命鬥爭時期,1932年武平縣委及機關和縣蘇維埃全部進駐亭頭,時間長達十五個月之久,還是紅十二軍36師的駐地,至今還保存兵工廠,郵局等等遺址。其時亭頭全村青壯年熱情高潮參加革命,朱德等老一輩革命家曾在此補給軍需,指導革命,運籌帷幄。李長明曾任蘇維埃領導人,文武雙全的他領導了一場轟轟烈烈的土地革命,武平大地到處都是紅旗飄飄。開國大校李登嵩,更是投筆從戎,歷經二萬五千裡長徵,跟隨在毛主席身邊,參加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新中國成立後擔任國家要職參與艦船建設,至今在遼闊大海上還有一艘武平號的戰艦守護著國家的安全。的確亭頭人民為中國革命的勝利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亭頭古村承載太多輝煌的歷史,見證了太多歲月的滄桑。太平寺和平武山兩座古寺,歷史悠遠,太平寺香火始於福州鼓山,平武山玄天上帝則從湖北武當山走來,兩座寺內列列諸神庇佑眾生,長久以來晨鐘暮鼓,經誦聲聲,信眾如雲,香火旺盛。(太平寺現在的課鍾為抗日戰爭時投入亭頭村中日軍未爆炸彈對鋸而成)
走在亭頭村中,望著古民居的斷壁殘牆,有些風雨飄搖,芳草萋萋,不由讓人喜憂參半。真的希望有識之士在上級政府的幫助下行動起來,留住鄉愁,親力親為,挽留和保護好這些古建築,讓更多人眷戀自己的故土
歡迎添加小編微信講述你的故事
歡迎關注武平熱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