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武平亭頭古村 打開一段塵封的歷史

2021-02-22 武平熱線

亭頭是一個從元代走來的閩西古村

亭頭有一段烽火連天的土地革命史

亭頭是一個充滿傳奇的秀麗小山村

【視頻 :亭頭座座古建映華堂】

亭頭村地處塔裡河與帽村河交匯處的狹長盆地上,河東的仙人崬與河西的豐頂崬遙遙相對,村南的筆架山與亭頭河下遊的奔寨棟南北對峙,山環水抱,風景宜人,人傑地靈,歷史悠久

攝影    鍾乾保

亭頭全村姓李,管轄亭頭,湖寮下,崗子上,蘭佳地等自然村。上祖從上杭遷徙而來,為何叫亭頭其實是取藤頭的諧音。史載:傳亭頭開山祖公佰益公投一藤條至豐子口溪中,以測靈地,藤漂三裡之地今山下而止。

文字攝影  鍾乾保

過去陸路交通不發達的時候,亭頭憑藉寬大的亭頭河直通汀江,匯入韓江之優勢。水運交通發達,是武北四鄉的木材交易中心,亭頭應勢開圩,一時間閩粵贛三地商家進駐亭頭,商賈雲集,店鋪林立,人潮湧動。村民們或從事放棑或從事貿易。萬畝山林,百座手工造紙作坊,繁華之極勝似揚州。

 文字攝影  鍾乾保

發了財的村民紛紛修建豪宅,蓋別墅,大興土木,至今還保存著十多座精美的建築。如春園別墅,三苟居,西平第,三樂居,擇善居,德鄰居等。一座座古屋高大氣派,神秘恢宏。

文字攝影  鍾乾保

走在青青的石板路上,高高的青磚牆下,雕梁畫棟,飛簷翹角的門樓,石雕,磚雕,木雕,或花鳥蟲魚或歷史故事,或工筆寫意或寄居理想。精美的雕刻,精湛的工藝,是那麼的出神入畫,唯妙唯肖。其中三苟居的主人,晚清進土李子湯,乳名賤狗佬,曾是朝庭布政使,相傳其時主人富甲八方,山中林木比全縣百姓的筷子還多,田地山場方圓百裡,但他樂善好施,至今長汀濯田還保存賤狗佬樂捐的石拱橋。有水有山為世第,半耕半讀作名家,真是主人博大情懷,耕讀傳家的最真寫照

文字攝影  鍾乾保

亭頭村也是福建省著名的革命老區,第二次國內革命鬥爭時期,1932年武平縣委及機關和縣蘇維埃全部進駐亭頭,時間長達十五個月之久,還是紅十二軍36師的駐地,至今還保存兵工廠,郵局等等遺址。其時亭頭全村青壯年熱情高潮參加革命,朱德等老一輩革命家曾在此補給軍需,指導革命,運籌帷幄。李長明曾任蘇維埃領導人,文武雙全的他領導了一場轟轟烈烈的土地革命,武平大地到處都是紅旗飄飄。開國大校李登嵩,更是投筆從戎,歷經二萬五千裡長徵,跟隨在毛主席身邊,參加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新中國成立後擔任國家要職參與艦船建設,至今在遼闊大海上還有一艘武平號的戰艦守護著國家的安全。的確亭頭人民為中國革命的勝利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亭頭古村承載太多輝煌的歷史,見證了太多歲月的滄桑。太平寺和平武山兩座古寺,歷史悠遠,太平寺香火始於福州鼓山,平武山玄天上帝則從湖北武當山走來,兩座寺內列列諸神庇佑眾生,長久以來晨鐘暮鼓,經誦聲聲,信眾如雲,香火旺盛。(太平寺現在的課鍾為抗日戰爭時投入亭頭村中日軍未爆炸彈對鋸而成)

走在亭頭村中,望著古民居的斷壁殘牆,有些風雨飄搖,芳草萋萋,不由讓人喜憂參半。真的希望有識之士在上級政府的幫助下行動起來,留住鄉愁,親力親為,挽留和保護好這些古建築,讓更多人眷戀自己的故土

歡迎添加小編微信講述你的故事

歡迎關注武平熱線

相關焦點

  • 澄邁有個明代舉人牌坊,是個不可移動的文物,背後是一段塵封歷史
    於是,探訪澄邁各個古村落的計劃,也漸漸排上了我的日程。這天,我計劃探訪的是澄邁老城鎮仲音村的古牌坊。該村在工業大道接近大亭小學路段,雖說是座古村落,但處處皆是遍地高樓林立之狀,古風古韻早已蕩然無存。循著網上的隻言片語前往,果然不怎麼靠譜,我尋遍四周始終未能在村中找到古牌坊。
  • 泌陽縣楚長城:一段塵封在歷史煙雲中的記憶
    楚長城國家文化公園項目讓人們再次把目光匯聚到這些塵封在歷史煙雲中的斑駁城牆,而楚長城遺存如一顆顆璀璨的明珠,散落在駐馬店市區西部縣區的密林深處,宛若打開一本留有餘溫的歷史密碼,眼前出現一幕幕楚國社會經濟世俗的歷史畫面。 「吉日兮辰良,穆將愉兮上皇。撫長劍兮玉珥,璆鏘鳴兮琳琅。瑤席兮玉瑱,盍將把兮瓊芳。
  • 淮北,隋唐大運河從這裡流過,一段塵封的歷史
    1999年,淮北市濉溪縣百善鎮柳孜村出土了幾艘古沉船,揭開了一段塵封的歷史。柳孜隋唐大運河遺址的挖掘,通定了通濟渠的存在,也確定了隋唐大運河的走向,填補了歷史的空白。從此,世人知道,淮北大地,隋唐大運河也從此經過。
  • 廣東珠海南門古村,一座600年歷史的趙氏皇族古村
    廣東各地保留著一批美麗歷史古村。下面和大家探訪:廣東珠海鬥門區圩鎮南門古村。這裡是宋朝趙氏皇族後裔聚居地,有著600多年歷史。一起走進去探訪。(珠海古村)走進村子,隨處可見老人悠閒地坐著聊天。南門古村,自明永樂元年(公元1403年)建村,村內近九成人口是宋太祖趙匡胤之弟魏王趙匡美的後人。有皇族血統。(珠海古村)順著村道往裡面走去。到處可見縱橫交錯的古巷。只是人跡罕至。承載著昔日輝煌的皇族古村,終究不敵社會變遷。(珠海古村)在雜草叢中的一口古井。(珠海古村)隨處可見的古民居。(珠海古村)村裡一座趙公祠,現今也用作老年人的活動室。
  • 探訪三畛古村
    文圖/邢佔平聽說三畛村是個古村,早想去看一看,只是忙於事務,一直沒有成行,但探訪古村的願望一直揮之不去,於是,在一個周末的上午三畛古村位於太原市陽曲縣大盂鎮,沿著108國道或著走大運高速到大盂,三畛古村的門樓就矗立在我們的眼前。
  • 探村浙江龍遊 | 志棠古村,避世太平之地,獨特梨頭古街
    浙江衢州,龍遊,志棠古村。位於龍遊最北端橫山鎮,龍遊、蘭溪、建德交界處,北靠天池山,南依大麥山,模環溪流經西南。、交叉形成不同,志棠古村落呈丫叉形,以花臺腳為中心樞紐,從三個方向往外擴展,建築民居村舍、宗祠大堂……整個寧靜古樸的村落,形狀上類似於耕地的梨頭,被稱為「梨頭街」,這在全國也是獨一無二的。
  • 探訪:廣東新會古井鎮慈谿村,感受趙姓皇族古村風韻
    廣東保留著一批美麗神秘古村。下面和大家探訪:廣東新會古井鎮慈谿村。這裡是趙姓皇族村落之一,有著580年歷史。現今如何了呢?(江門古村)宋室親臣趙公祠,宋室皇裔村的代表建築之一。建於清代鹹豐年間,為該村開族宗祠,2014年完成全面維修。江門市文物保護單位。
  • 探訪寧波慈城古宅塵封往事 挖掘千年古縣城文化瑰寶
    原標題:探訪慈城古宅塵封往事挖掘千年古縣城文化瑰寶 有別於烏鎮、周莊、西塘等其他江南水鄉古鎮,慈城古縣城經過2500年的歷史積澱,擁有極其深厚的人文底蘊,城內遍布官宦宅第、祠堂牌坊、學宮書院和粉牆蠡窗,歷史遺存豐厚,形成了鮮明的儒學科舉文化。 應家池,位於慈城鎮應家大宅院內,為明代慈城應家所建,是慈城古縣城保存較為完好的私家水池,2002年被列為江北區重要的文物保護點之一。
  • 一段塵封的記憶,一條熟悉的杜澤老街
    每座城市,都會有一些很有味道的老街,在那些窄窄長長的過道裡,體現著城市的獨特韻味【 一段塵封的記憶,一條熟悉的杜澤老街 】 杜澤老街始建於 口味一流,誘人的 水仙灌腸 【 老街繁市,等你到來 】一條老街,數段故事,承載著厚重的人文歷史
  • 貴州營上,一座被時光遺忘的懸崖古寨,它有著怎樣的塵封歷史?
    芒果旅行日記:當我第一眼看見營上古寨時,就覺得自己仿佛走進了一段被塵封的歷史中因缺史料記載,具體建寨年代已不得而知,只是聽得村民口口相傳,說已有幾百年歷史。寨子裡的古井、古屋、房梁石柱都帶著歲月滄桑的氣息,見證著古寨那段塵封的歷史
  • 探訪千年古村唐模 徽派民宿中的法式理念
    探訪千年古村唐模 徽派民宿中的法式理念 2020-10-17 12:56:57 作者:黃鈺涵 責任編輯:黃鈺涵   中新社黃山10月17日電 題:探訪千年古村唐模
  • 佛山:大旗頭古村獲重點保護
    ●該村位於佛山市三水區,為清代名將廣東水師提督鄭紹忠所建,已有百餘年歷史  ●省府批覆相關規劃,大旗頭村被劃為重點保護歷史地段,將嚴格保護歷史風貌  文、圖/廣州日報記者楊波  已有百餘年歷史的佛山市三水區大旗頭古村素享「廣東第一村」稱號,為清代名將廣東水師提督鄭紹忠所建,其修繕與保護歷年來備受關注。
  • 探訪南社明清古村:南天一社,華夏獨珍
    古村落作為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歷經歷史長河的大浪淘沙、風侵雨蝕,見證並傳承著獨具地域特色的鄉村文明。8月6日,結束了前一天的暴雨,廣東海洋大學的乘風破浪的父老鄉親小隊來到了東莞市首個歷史文化名村——南社明清古村,感受南社古村所蘊含的明清古村落資源及歷史文化信息的同時,深刻反思古村落保護和鄉村開發的問題,並據此探討提出解決意見。
  • 佛山市三水區樂平鎮大旗頭古村
    佛山市三水區樂平鎮大旗頭古村:承載歷史文化的中國名村,彰顯廣府印象的體驗勝地,融合古今風情的旅遊名鎮    三水區樂平鎮大旗頭村古建築群,於明嘉靖五年(1526年)建村,佔地5.2萬平方米,古建築群佔地1.4萬平方米,為清代廣東水師提督鄭紹忠於光緒年間所建,是粵中地區較有代表性的清代村落。
  • 廣西村民採藥迷路大山,意外發現墜毀飛機,揭開一段塵封52年的歷史
    >有兩個廣西村民進山採藥,兩人不慎迷路後,在山中兜兜轉轉之時,竟發現了一架墜毀的飛機,並由此揭開了一段塵封長達52年的歷史。  塵封歷史同時交付了勘查現場錄製的視頻和找到的五塊機上人員身份證照片,經過美方調查確認,這架飛機正是52年前美軍派出執行轟炸日軍軍艦任務的飛虎隊戰機,一段塵封半個世紀的歷史
  • 「廣東第一村」的新生:文旅賦能,大旗頭古村再造頂級IP!
    經歷百年幾許風雨,大旗頭村古建築群依然保存完好,用一磚一瓦講述著那珍貴的歷史記憶。 古建築群連片而立,布局完整,民居、祠堂、家廟、第府、文塔、曬坪、廣場、池塘兼備;每家每戶都採用硬山頂鑊耳式封火山牆,屋內布局為廣東民居典型「三間兩廊」式結構,放眼望去,布局協調,風格統一。
  • 白蟻兇猛奉化巖頭古村告急 村民用木棍撐著居住
    [ 聲音 ]文保部門:古村落維修由村民自己負責記者就此採訪了溪口鎮綜合文化站,李站長表示:「目前對巖頭古村房屋安全問題不太了解,村民和村委會沒有向我們反映這一問題,可能村委會直接向城建或者上級文保部門反映了。」
  • 探訪福建千年古村蘇堤手工線面傳承技藝
    探訪福建千年古村蘇堤手工線面傳承技藝林翠慧 攝 發布時間:2012-04-10 21:02:17 【編輯:楊彥宇】 探訪福建千年古村蘇堤手工線面傳承技藝
  • 復興千年桐溪寺,重啟一段塵封的歷史
    至於「桐溪」這個名字的真正內涵,歷史上似乎沒有太多的考究。只知道這個寺廟為唐代所建,原名興國寺,到了清代被更名為「桐溪寺」。 與桐溪寺一起留存在世人記憶中的還有,「隱居」於寺後密林深處的曾國藩墓。那麼,這座始建於唐朝、已有1300多年歷史的古寺,有著怎樣的過去?
  • 【建者無疆】塵封100年的歷史!「察沃食人獅」的故事
    時光回溯到一百多年前的1898年,英國工程師帕特森中校來到英屬東非,參與東起蒙巴薩、西至基蘇木的鐵路修築工作。在接下來的九個月的施工期間,2頭無鬃察沃雄獅偷襲了營地,在夜間將印度裔工人從帳篷中拖出吃掉。救援人員試圖嚇跑獅子,並燒起篝火,還用非洲常用的布滿荊棘的枝條圍欄圍繞營地以隔絕食人獅,但無濟於事。數百名工人逃離了察沃地區,中止了正在施工中的鐵路橋梁。帕特森設下陷阱,數次試圖在夜裡從樹上伏擊獅子,於1898年12月9日射殺了第一頭食人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