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跟著《格林童話》遊德國
可以演出《格林童話》的木偶。
難得一見的「小紅帽」郵票,收藏於「童話屋」。
不萊梅市中心的廣場,綠色尖頂的是聖彼得大教堂。
德國冬天用來取暖的古老壁爐,也有以《花衣魔笛手》為主題進行描繪的。
房屋轉角處的木雕,警告中世紀的人們不誠實的交易可能會被判殺頭。
200年前,在歐洲大陸的中部,誕生了偉大的《格林童話》。這些童話故事裡,有我們熟悉的青蛙王子、小紅帽、萵苣姑娘、白雪公主、聰明的漢斯,還有漁夫和他的妻子、會自己開飯的小桌子,以及有三根金髮的魔鬼……這些神奇的故事,一直在德國的國土上流傳,直到格林兄弟將它們整理出來,變成了全世界的人都喜愛閱讀的睡前故事。
每天晚上,在月亮和星辰的守護下,爸爸媽媽或爺爺奶奶,就開始給孩子們講述這些古老動人的故事。翻開《格林童話》,我們似乎就能進入森林、河谷、木屋和城堡,進入一個充滿幻想和冒險、有著正義和好運的世界。
今年3月,我幸運地成為了「華德無界行者」項目的成員,在德國從南到北,走了一趟「童話之旅」。在旅程開始之前,我對自己許下的承諾是——靠近那個童年的自己。
1
充滿輕鬆樂觀
氣息的不萊梅
有多少人是因為《不萊梅的音樂家》而知道這座城市的呢?
一頭驢子,每天不辭勞苦地把一袋一袋的麥子背到磨坊裡去磨,已經有很多年了。但是它的力氣漸漸用完了,越來越不能工作。主人想把它從欄裡牽出去殺掉。驢子聽到風聲,就想逃到不萊梅。它想在那裡做一個音樂家。
它離開家,遇到了一條老去的獵犬、一隻老去的貓、一隻公雞,他們都要去尋找生命新的價值,就一起走去不萊梅。
但在經過森林時,它們路過了強盜屋。四隻動物疊羅漢,驢叫、貓喊、雞鳴、狗吠齊齊大喊,然後從窗戶裡闖到房裡,玻璃碎得譁啦譁啦地響。強盜們以為來了妖怪,嚇破了膽再不敢回來。
四隻動物們從此在這裡愉快地生活。它們最終沒有到達不萊梅。
這個故事裡沒有什麼曲折,只有幾個喪失了原本生活動力的動物,要去尋找新的意義。可它們半途而廢。
如果四隻動物最終到達不萊梅會發生什麼?它們會如願以償找到自由、成為音樂家嗎?
命運在這裡拐了個彎,最終它們在沒有預料的地方找到了新的生活和自由。缺憾,正是我們的人生常態。
與這個童話故事歡樂、平靜的特質相符,位於德國最北部的城市不萊梅充滿了輕鬆自由的氣息。從不萊梅再往北走不遠處就是入海口,是德國通往世界的門戶。但如果說這座自由的城市有「主人」的話,一定是那四位童話故事裡的動物了。走在不萊梅的大街小巷,很容易就看到以《不萊梅的音樂家》為主題而創作的藝術品。在施諾爾街區的精品店、畫廊和創意作坊裡,陽春白雪或下裡巴人的創作,都離不開這四隻動物的形象。
更不要提在市中心的廣場上,由德國著名雕塑家格哈德·馬爾克斯創作的雕塑。驢子站在最下面,往上依次是狗、貓和雞。按照童話裡的劇情,它們這是在疊羅漢,想要大呼大叫嚇走森林裡的強盜。當然,最後它們成功了,住進了被強盜霸佔的小屋,快樂地生活在一起。
在《格林童話》裡,對世界一無所知的年輕人,勇敢地踏上了自由之路,是一個常見的故事主題。年輕人會經歷很多磨難、被最親密的人欺騙或背叛,最後憑藉著勇氣與善良這些人類最基本的美德而勝利。像《不萊梅的音樂家》這樣在「追夢」路上放棄、折衷的故事,並不多見。
走在歷史悠久的貝特夏街時,古老狹窄的巷口有著鍍金的浮雕,紅磚建築上鑲嵌著彩色玻璃,透出裡面螺旋形的樓梯來。這條街道堪稱「建築的博物館」,由不萊梅當地著名的咖啡商人路德維希·羅瑟流斯委託藝術家興建,從1923年開始用了10年時間完成。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被毀,戰後重建。這裡顯示著德國北方的實力和富有,代表著近海城市一種不加掩飾的奢侈和富麗。
大概就是這種輕鬆、樂觀的氣息,滋養出了一個別樣的故事。德國人都說,不萊梅人是最不討人厭的。是的,當你走在充滿情調的施諾爾街,或者是遇見屹立在河邊的巨大風車時,都能感受到一種不疾不徐的生活節奏,以及注重細節審美的生活情調。
就像《不萊梅的音樂家》的最後一句那樣:「四個不萊梅的音樂家住在那裡,非常高興,不要再往別處去了。」生活不在別處,就在懂得滿足和感恩的當下。
2
有著神奇「魔笛手」傳說的哈默爾恩
很久以前,德國的小鎮哈默爾恩非常富足,但突然爆發了鼠患,老鼠像海水一樣淹沒了城鎮,破壞房屋、衣物。一位身穿紅黃相間衣服的男子來到鎮上,自稱他的魔笛可以剷除老鼠。鎮上的人們答應給他豐厚的財寶作為答謝,魔笛手便吹起銀色的笛子,老鼠聽到笛聲便像著了魔,跟著笛聲走,一直走到河邊也不停止,一隻只掉進河裡淹死了。但這個鎮上的人們不信守承諾,鼠患被剷除後卻拒絕給魔笛手報酬。不久後,花衣魔笛手回到了鎮上,再度吹起了神奇的笛子,全鎮的孩子們著魔地跟著他走,直到消失。
這個古老的故事被格林兄弟收入了《德國民間傳說》,也激發了無數的藝術家以它為靈感,創作出了全新的作品。也許,在每個孩子的童年,都幻想過一個來自遠方的神秘人,吹響神秘的笛音——遠方是危險的,也是神秘的。
到達哈默爾恩的那天悽風冷雨。舊城區是圓形的,教堂、市政廳的邊上就是哈默爾恩博物館。在博物館的二樓,整整一層都是與《花衣魔笛手》相關的陳設。有不同年代的出版物,也有不同年代藝術家以這個神秘的傳說為題材創作的作品。魔笛手的形象時而肥胖,時而瘦削,不變的都是一襲七彩的花衣以及手上的魔笛。老鼠也是故事裡的重要角色,各種老鼠的塑像和後世創作的卡通形象,同樣遍布博物館的展廳。
我在認真看一幅花衣魔笛手的繪畫時,博物館的工作人員突然跑到我面前——樓上有演出快開始啦!這位白髮的老先生熱情有禮,一路帶著我上去小劇場。
面積大約50平方米的小劇場裡,用麻袋做成的觀眾座位上已經坐著幾位跟我一樣的參觀者。劇場的舞臺背景是黑色的,用木板做出了哈默爾恩從前的樓房外觀。有一點骯髒,有一點陰暗。有意思的是,這是一場沒有演員的演出,所以演出都由事先設定的機械完成。負責「講故事」的黃色小機器人也好,會自己打開的百寶箱也好,都是按照電腦和機械程式設定好的,後臺工作人員一按鍵,這些活靈活現的角色就會沿著機械軌道滑出來,臺詞、音樂配合著響起。
但這齣沒有演員的表演實在太迷人了。用光影做出的老鼠成群結隊從舞臺兩邊湧出,隨著魔笛之聲奔向哈默爾恩河。而最讓人震撼和心碎的,是舞臺上方出現懸掛著的一件件白色的小衣服。有男孩的上裝,也有女孩的裙子,一件件懸掛著,也跟著魔笛聲往河那邊走去,直至消失。那些懸掛著的白衣服,緩慢、哀傷地跟著音樂走,就像走向天堂。
這一幕結束後,舞臺上第一次出現了真人聲音的臺詞,不同年齡的男男女女,在大聲呼喊自己的孩子。「孩子們,你們去哪裡了?」然後是父母們呼喊著的一個個名字,亨舍爾、漢斯、彼得、格萊特,你們在哪裡?觀眾們都屏住了呼吸,歷史上的真實謎案再度浮現時,是讓人痛楚的。至今沒有人能說清,這個小鎮上突然消失的100多個孩子,到底是去了哪裡?有說法是孩子們其實是死於鼠疫,也有說法是死於一次暴亂。花衣魔笛手是個美好的傳說,人們在殘酷的現實面前,選擇用故事的方式,提醒自己不信守承諾的代價。在故事裡,孩子的消失是因為父母們食言了。
演出結束後,觀眾們似乎還不能從劇情中抽離,站起來,紛紛詢問工作人員——多少個孩子消失了?到現在也不知道為什麼嗎?
人類歷史的演進往往是諷刺的,就在博物館的二樓裡,展示著現代以來花衣魔笛手的傳說如何被商業和政治利用,成為哈默爾恩的一塊「金字招牌」,想要吸引全德、全世界人的目光。德國人的反省和思辨讓人敬佩,他們知道自己做了這些,但並不羞愧於將其展示出來。
3
猶如真實童話世界的阿斯菲爾德
在德國有個地方,女孩子們的傳統服裝裡真的就有一頂小紅帽!這個美麗的小鎮叫作阿斯菲爾德,位於德國中部。但與我們經常見到的鬥篷一樣的「小紅帽」不同,這裡的小紅帽,體積要小得多。它戴在女孩子的頭上,就像含苞欲放的花朵。
在阿斯菲爾德,我的女房東是當地一個大家族的小女兒,於是我問她,小紅帽的民族服裝現在還能看到嗎?她告訴我,在她小時候,也就是20多年前,在阿斯菲爾德附近的幾個村莊,婦女們還是穿這種裝束的。但頭上的帽子,只有未婚少女才是小紅帽。「現在幾乎已經看不到年輕姑娘這樣穿了,只有很老很老的女性,才會穿這種民族服裝。」
阿斯菲爾德是座古老的小鎮,尤其幸運的是,在「二戰」期間,沒有像相鄰的小鎮那樣被英軍轟炸的炮火毀掉古老美麗的建築。這些保留下來的中世紀磚木結構建築美輪美奐,數量驚人,因此阿斯菲爾德早早就成為了「歐洲模範古鎮」。
這座位於德國中部的小鎮,是滋養格林兄弟的土壤之一。德國中部是格林兄弟出生、求學、成長的主要地區,因此這個地區的風土人情,對他們的童話搜集也有很重要的影響。
在阿斯菲爾德漫步,就像走在真實的童話世界。磚木結構的小房子色彩明快豔麗,每一幢房子都會講故事。小鎮還有一棟特別的「童話屋」,裡面重現了《格林童話》裡重要故事的場景,更有數不盡的玩具、模型、木偶……如果趕上周末,還有講故事的活動,當然,你也可以在裡面畫出你想像中的童話世界。
《小紅帽》故事原型起源於法國佩羅童話,但格林將故事純潔化了,將小紅帽從少女變成了女童。故事也從法國版本的「女孩如何防範誘姦」變成了「孩子如何注意外面危險的世界」。
《安徒生童話》屬於「文學童話」,是作家的創作;《格林童話》則採集自民間,來自口頭傳統。與「文學童話」不同,《格林童話》的淺白、凝練和快速推動的劇情,可以說是格林兄弟的刻意而為,之後也成為了《格林童話》獨特的風格。
而故事的篩選、改動,則是德意志民族進入現代後,整個文化形成、塑造的見證。在法國人的版本裡,小紅帽最後並沒有被路過的獵人解救,因為這是一個對即將成年的女性進行警戒的故事——你要當心陌生的男人。但在格林修改後的德國版本中,小紅帽被路過的獵人解救了。而獵人是德國民族文化中非常重要的職業身份,就像森林對於他們意義一樣非同凡響。小紅帽最後意識到自己的疏忽和錯誤,也回到了祖母的懷抱裡。顯然,這是一個針對兒童講述的故事。跟《狼和七隻小羊》一樣,都是要教給孩子,外面的世界是危險的,但孩子你自己得學會勇敢和智慧。
一天,我跟女房東一起去咖啡館喝下午茶,聊起了她在童年時,祖母會給他們幾個孩子讀童話。我們說到,小紅帽當然是勇敢的現代女性,她一個人走進森林,把父母拋在腦後,快樂得忘記了歸途,為此付出了慘重的代價,最後被「上帝之手」解救。與被囚禁在高塔裡的萵苣公主完全不同,可以說,小紅帽是自己決定了自己的命運。
房東告訴我,其實她最懷念的「童話時光」,不是一個人靜靜閱讀,而是與兄弟姐妹們圍坐在祖母腳下,聽老人家講出這些迷人故事的時刻。「那時候家裡的老人都負責講故事,而他們講的故事,又是多麼動聽啊!」
《格林童話》的德文原名就叫作《兒童與家庭故事集》。這些動人的故事,確實是在我們還是孩子的時候,通過家庭的力量影響了我們。這種講述和聆聽的方式,是偉大的。
◎風物辭典
《格林童話》是兒童文學的現代起源,之後的世代,也許不再視童話為唯一的想像之源,但無論在繪本、漫畫還是大為興旺的奇幻文學裡,都埋藏著童話的基因。閱讀童話,就是無限接近童年的我們的方式之一。
而在德國,童話故事與自然景物、城鎮建築是融合在一起的。要真切地感知為何這片土地會誕生那些神奇美好的童話,去美麗的小鎮感受普通人的生活,在黑森林的林間小道上漫步,是最直接的方法。因為,所有民族的故事,都植根於他們腳下的土地。
(文/圖:米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