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我去了緬甸旅遊,出發前做了些攻略,了解到在緬甸的景點主要是觀賞佛塔,但我在網頁瀏覽到烏本橋時,心裡有點觸動,思想著一定要去看看,於是就有了這篇遊記。
烏本橋在緬甸的曼德拉市內,橫跨東塔曼湖,始建於1856年,全長達1200米,也是世界上最長的木橋之一。整座橋墩、橋梁、鋪橋的木板都是用珍貴的柚木建成,歷經歲月的滄桑,至今仍在正常使用。橋的修建是由於東塔曼湖是季節性湖泊,雨季時期湖水上漲會淹沒周邊,為解決交通困難,敏東王修建了這座橋。
敏東王對佛教的虔誠度與其他國王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所以即使是修建這樣的一座橋,他也要在上面再加上六座供人遮風避雨的休息亭來體現佛教的「六和精神」(戒和同修:法制上人人平等;身和同住:行為上不侵犯他人;口和無諍:言語上和諧無諍;意和同悅:精神上志同道合;見和同解:思想上建立共識;利和同均:經濟上均衡分配)。
從旅遊攻略上查閱,觀賞烏本橋的日落是一個亮點。那天,我們一行到達烏本橋時,西邊的天空聚集了一大片烏雲,把夕陽遮的嚴嚴實實。不一會狂風大作,噼裡啪啦的雨點打在遊客的身上,也打在我的相機上。橋上無處藏身,我們只好快步走在橋的中部一座亭子裡小息。看到烏雲蔽日,我總有點不甘心,於是就繼續堅持等待,直到天色暗了下來,也不好耽誤大家的行程,才依依不捨地離開橋面快步上車返回酒店。
一路上忐忑不安,於是就和小喬導遊商量,我們沒有看到日落,我明天早上想出去看看烏本橋日出。小喬導遊說其他人不會去,那我就陪你去一趟。於是第二天早上4:30我們起床出發,在酒店樓下租了出駐車。當看到來車雖然有點那個,但這是當地通用的最好計程車了,我要求喬導幫我與出駐車師傅留個影,留作紀念,說好價來回30公裡,75元人民幣,我們出發了。窺一斑已視全豹,可以看出當地環境。
來到烏本橋,由於現在是旱季的原因,天空灰濛濛的,我也就順其自然吧。雖然天色朦朧,橋上已經遊走著不少過客。儘管橋上人流摩肩接踵,但大家都很禮讓,沒有人奔跑推擠,沒有喧譁。整個橋面沒有欄杆,只有那整齊排列,高高低低參差不齊的,飽經風霜的,已被風雨的衝刷洗滌,烈日的燻烤,表面已布滿裂紋呈淺灰色的柚木橋樁,像衛兵一樣不知疲倦地站在橋面的兩側,始終護衛者過往的行人。
迎著初升的朝陽,烏本橋撒上一層薄薄的金光,太陽公公含笑的榮光把整座橋影拉得老長老長,映在橋下乾枯的河灘上。乘著橋面的安靜,人流稀少我抓拍下這古老橋面幽靜的風景,留住這座古老的柚木橋不朽的榮光。
烏本橋作為遊覽的景點,更作為當地百姓每日過往的交通路徑,至今它仍堅固地屹立在東塔曼湖中。這撟上的人,有稚童笑靨如花,有戀人情竇初開,有老人談然從容,有當地人,世界各地的遊客,看到這種情形,我有一種說不出的感受。
烏本橋的橋柱與橋柱之間相距3米遠,橋柱有1000多根。整座橋相接處沒有使用一顆鐵釘,全靠鬥榫。這座橋已經歷經160多年的風風雨雨,但是依然結實。在當地,這座橋有個好聽的別名——「情人橋」。烏本橋是有長度的,但是愛情是沒有長度。他們認為相戀的兩人到此虔誠祈禱,可以達到「六和精神」中所要求的和諧互敬,愛情能夠更加長久。
緬甸是東南亞一個較貧窮的國家,相當於我們國家上世紀80年代的國情,比較落後。這次雖然是一次簡簡單單的旅遊,但這次旅遊對我來說收穫很多。我希望以攝影的形式記錄我行走的足跡,留戀美好風光的回憶,共享與每一位好友。
掃描二維碼,關注北國陽光,欣賞美麗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