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本橋,在緬甸的阿馬拉布拉古城境內,橫跨東塔曼湖,長達1200米,是世界上最長的柚木橋,橋墩、橋梁、鋪橋的木板都是用珍貴的柚木,修建於貢王朝的敏東王時期。
烏本橋被稱為愛情橋,橋柱和橋柱之間相距3米遠,橋柱有1000多根,整座橋相接觸沒有使用一根鐵釘,全靠鬥榫。當初建橋時,橋頭橋尾和橋中共建了六座亭子,以供行人遮陽擋雨。
在緬甸人看來,六座亭子體現了佛教的"六和精神"。我查了一下資料,六和精神本是僧團生活的準則,即戒和同修(戒律面前平等),身和同住(行為上互不侵犯),口和無諍(言語上和諧),意和同悅(精神上志同道合),見和同解(在思想上有共識),利和同均(經濟上均衡分配)。
深受佛教思想影響的緬甸人相戀時,會趕來烏本橋,立誓永葆這六種和睦互敬的精神。
烏本橋的盡頭有個寺院學校。橋上的僧人大多是寺院學校的學生,具有非常強的主動與外國人交流的願望,並在這種交流過程中燦爛如同一縷陽光。英語都是寺院學校必須修的課程。於是每到黃昏,他們就來到這裡和外國人交流,以鍛鍊口語。
寺院學校,也強制學習外語,這是一個社會內核性力量尋求向外交融的象徵。這些僧人渴望了解外面世界的願望,渴望自由的交流。
與遊人交流中,遊人絲毫感受不到漠然、沉重、自卑,也感受不到任何自我的有意壓抑,以及對交流主體背景差異的擔憂。僧人們清澈如這湖水,乾淨,明亮。也許,他們所揭示的精神狀態,也是緬甸未來的重要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