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本橋(U Bein's Bridge),建於1851年,長達1200米,由1086根實心柚木建造而成,是世界上最長的柚木橋,最重要的是,當初建橋的木材全部來自拆遷的阿瓦王宮。
橋頭、橋中和橋尾分別有6 座亭子,這體現了佛教的「六和精神」。烏本橋也被緬甸人稱為「愛情橋」,緬甸人戀愛時,會不遠千裡來此登橋,祈求永保這6 種和睦互敬的精神。到烏本橋參觀遊覽的最佳時間是黃昏時分,這裡是觀賞落日的最佳地點。靜靜地坐在湖邊,看遠方的天空由淡淡的粉色逐漸變為深紅,最後一縷夕陽慢慢消失在天際間,感受這裡寧靜祥和的氣氛。
烏本橋一帶本是低洼之地,雨季湖水上漲,湖濱成為澤國。為解決當地交通困難,敏東王修建了這座木橋,同時為了使橋梁不至腐朽,便用了珍貴的柚木來建設整座橋梁,從而具有了百年不朽的品質。
風雨的衝刷洗滌,日光的投射照耀,木頭已呈淺灰色,作為遊覽的景點,更作為當地百姓每日過往的交通路徑,至今它仍堅固地屹立在東塔曼湖中。
烏本橋建於1851年,長1200米,全橋完全由柚木鉚合而成,是世界上最古老和最長的柚木結構橋。橋柱與橋柱之間相距3米遠,橋柱有1000多根。整座橋相接處沒有使用一顆鐵釘,全靠鬥榫。這座橋已經歷經150年的風風雨雨,但是依然結實。在當地,這座橋有個好聽的別名——「情人橋」。橋是有長度,但是愛情是沒有長度。
烏本橋的日落是許多人來曼德勒的原因,它是來緬甸最深刻的回憶之一,儘管你永遠無法在那人頭攢動的畫面裡捕捉到曾經老相片裡那些永恆的瞬間。這1200m長的柚木橋,嘰嘎嘰嘎走一遭都需要半個小時,因為你不可能不為湖景而駐足。有人喜歡橋上走,有人樂意橋下留。緬甸作為建橋技術最落後的國度之一,水多橋少的現實常年得不到改善,在Taungthaman湖湖面最窄的地方選址搭建起來的烏本橋,只是一座再簡單不過的木製建築,甚至可以用簡陋來形容。可無心插柳柳成蔭,在夕陽的映襯下這幅作品成了當今獨具一格的藝術風景線
烏本橋被被緬甸本地人稱為「愛情橋」。當初建橋時,橋頭橋尾和橋中共建了六座亭子,以供行人遮陽躲雨。
在緬甸人看來,六座亭子體現了佛教的「六和精神」。我查了一下資料,六和精神本是僧團生活的準則,即戒和同修(戒律面前平等),身和同住(行為上互不侵犯),口和無諍(言語上和諧),意和同悅(精神上志同道合),見和同解(在思想上有共識),利和同均(經濟上均衡分配)。
深受佛教思想影響的緬甸人相戀時,會趕來烏本橋,立誓永葆這六種和睦互敬的精神。
去緬甸前就聽說烏本橋落日是非常漂亮的,什麼世界幾大奇景之一,什麼幾大必去之地的,網上的照片也的確非常漂亮。然而,實際的景象卻讓我非常失望,可以說,烏本橋真是個雞肋景點。甚至雞肋都談不上,在家看看圖片是最好的選擇。烏本橋建於1851年,長1200米,是敏東王為解決百姓的交通問題下令修建的。一千多米的橋完全由柚木鉚合而成,是世界上最古老和最長的柚木結構橋。橋柱與橋柱之間相距3米遠,橋柱有1000多根。整座橋相接處沒有使用一顆鐵釘,全靠鬥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