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山老縣城有2萬多居民,地處金沙江邊,四川盆地南緣,與雲南省昭通市石龍村僅一條金沙江之隔;與「萬裡長江第一城」宜賓相距數十公裡。這座置縣於明萬曆十七年(1589年)的老城,因為向家壩水電站建設即將搬離。
支持向家壩水電站建設,屏山老縣城本月將完成搬遷
不舍:
「這裡的生活很舒適,因為離金沙江近,氣候宜人,白天再熱,晚上河風一吹,整個縣城都涼快了。」
憧憬:
「新縣城距宜賓市城區僅32公裡,比距宜賓80公裡的老縣城更具地理優勢。」
汽車沿彎彎曲曲的山路前行,突然在一片陳舊的民居前停下。從遠處俯看,整個屏山老縣城不見新樓,片片老牆灰瓦中,透出歷史的厚重。
屏山老縣城有2萬多居民,地處金沙江邊,四川盆地南緣,與雲南省昭通市石龍村僅一條金沙江之隔;與「萬裡長江第一城」宜賓相距數十公裡。這座置縣於明萬曆十七年(1589年)的老城,因為向家壩水電站建設即將搬離。
三國時初成 讓遊人驚喜的古城
青石板鋪就的小巷間,幾個上了年紀的婦女坐在街邊,身後是人去樓空的木樓。灰暗蕭條的木樓外牆,還留著屋簷下破舊的遮陽布,微風一吹,布條隨風擺動,路邊一隻小貓,走走停停。
當地人形容,屏山老縣城是「叼支煙就能走完」。行走其間,主街只有一條,主街下方的忠孝街、老城牆,卻讓初次到來的遊人驚喜。
「屏山城早在三國時便最初形成,當時叫安上,街上只有幾間鋪子。」72歲的江淨樂老人在這座老城出生,並生活了快一輩子。在他的講述中,老縣城的西門——「翽鳳門」附近一條街,曾是他小時最繁華的地段,「街道兩邊茶肆、酒樓,生意好得很。」岸上做生意的、從雲南坐船過來買賣東西的、喝茶的,還有從上遊新市鎮和下遊的宜賓、重慶開來的船隻,在江邊一字排開。茶館酒館,「一直開到凌晨一兩點鐘」。
上世紀90年代,老縣城的主街進行了一次大規模擴建:拆掉了破舊不堪的瓦房,擴建起幾層樓高的水泥樓房。
在當地居民眼中,那也是老屏山縣城城市建設最快的一段時光。2000年前後,仿佛時光停止,因水電站建設,老縣城的建設暫停,以至到今天,城中不見一幢新樓。
當文物保護 一座老宅處處有文物
順著修建於明朝的「翽鳳門」拾級而上,是一排古樸雅致的四合院。最靠近城樓的四合院,木門大開,跨過兩重木門,頭髮斑白的屋主人正在家中忙碌。
四合院中晾曬著襯衣、襪子,跟往常一樣;不一樣的是,屋內的牆上、地上,或掛或擺,放著好幾處打包待搬的家當。
「住了7代人了。馬上要搬了,捨不得……」74歲的王清澤停下手中的刨木活,拾頭望一眼屋子,眼神滿是不舍。
在王清澤的記憶中,小時的城牆外還都是荒山。而城裡卻異常繁榮,「最有名的48座廟宇,在當時都是齊的。」
改革開放以前,屏山道路不暢,一直是貧困山區,「居民們燒煤,要從雲南運過來,本地產的煤,品質不高。」居民們要吃水,在上世紀60年代前,都要到金沙江去擔,只有少部分有經濟條件的,花每擔1分錢、2分錢去買。
院門前粗得一個人抱不下的黃葛樹,院子中高高低低的幾十盆花草,也都牽絆著老兩口的心。10多盆蘭花已經種了好幾年,王清澤打算搬家時一起搬過去,「有空了弄弄花草,跟住在這邊一樣。」
最讓老位兩人不舍的,是「修建於清朝、距今約240年歷史」的老宅,「用的都是名貴木材,冬暖夏涼」。讓他們略感欣慰的是,「老宅將作為文物進行保護,聽說將搬遷到書樓鎮。」
新城新生活 岷江邊再續江邊生活
波濤洶湧的金沙江,一走到老街背後,便可以看到。5月30日下午,天氣炎熱,幾名男子腰部繫上繩子,牽著繩子另一頭的遊泳圈,「撲通」跳下江,隨著江水翻滾。
在老縣城的日子將越來越少了,在這裡生活了多年的居民們,對這裡的山山水水總有說不盡的不舍。「這裡的生活很舒適,因為離金沙江近,氣候宜人,白天再熱,晚上河風一吹,整個縣城都涼快了。」居民鍾勇坐在一家店鋪門前,回憶起往年的夏天,「河邊燒烤、夜市、餐館,生意好得很。」從晚上六七點鐘開始,上千人陸續走到縣城外的金沙江邊,老人和女人們帶著矮板凳坐在河邊,男人則帶著孩子們一頭扎進洶湧的金沙江。一直到晚上10點,才全部散去。
因為依江而建,大家最不舍的,還是這條金沙江。「金沙江邊長大的男人,基本上都會遊泳。」24歲的楊勇還記得小時候的那種愜意:和小夥伴偷了江邊老鄉種的香蕉,吃掉香蕉,卻留下整把香蕉柄:「放到身下,當浮水板就可以在河上漂起走了……」
這樣的生活,在屏山縣委宣傳部副部長權國華眼裡,將會在新縣城得到延續:「新縣城緊鄰岷江,依岷江而建。」原來每天要去金沙江遊泳的他,現在已經憧憬今後的生活:「每天帶著孩子,到岷江邊上去遊泳。」他甚至已經預計到,他的老婆仍將像往常那樣在江邊吆喝他:「你注意到點,把娃兒弄進來點!」——和很多當地人一樣,權國華既對老縣城依依不捨,也對新縣城充滿著希望。
帶來新希望 新城已具備入住條件
得以繼續的不僅是這樣近水的生活。在距老縣城51公裡處的新發鄉,一座約2.45平方公裡的新縣城已經拔地而起。新縣城的所在地將被命名為「屏山鎮」,也正是對老縣城地名的一種傳承。
權國華認為,新縣城與老縣城相比,對今後的發展將帶來更大的機遇。「新縣城距宜賓市城區僅32公裡,比距宜賓80公裡的老縣城更具地理優勢。」不僅如此,新縣城的規劃規模達10平方公裡、人口10萬,定位為宜賓「半小時經濟圈內」的現代化生態山水園林城市,在他看來,這對當地居民也意味著更多的機會。
目前,屏山新縣城已基本具備入住條件,各項配套設施正日趨完善。不少老縣城居民,已經住進了新縣城。根據向家壩水電站防洪度汛方案和工程蓄水計劃,向家壩水電站將於今年10月上旬開始第一階段下閘蓄水。這也促使老縣城越來越臨近使命的終結。
本月,屏山縣將全面完成老縣城搬遷工作,隨後將完成庫底清理工作。此後,老縣城便將不復存在,出現在居民和遊客面前的,將是一江汪洋。
天府早報 記者楊琴 攝影華小峰 黃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