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在印度寂寞的地藏菩薩,一到中國就位列「四大菩薩」?

2020-12-25 澎湃新聞

為什麼在印度寂寞的地藏菩薩,一到中國就位列「四大菩薩」?

盧冶

2016-08-16 16:16 來源:澎湃新聞

中元節快到了。在農曆七月一日到七月十五日這段時間裡,地府的「鍋蓋」就要掀開。在那些離開此世、卻仍舊心有牽戀的靈魂就要回家探親之際,讓我們來談談與幽冥世界關係甚深的地藏菩薩。

《地藏十輪經》雲「安忍不動猶如大地,靜慮深密猶如秘藏」,故名地藏。盛唐時,新羅王子金喬覺在安徽九華山顯了靈跡,讓在印度佛教中頗為寂寞的地藏菩薩正式成了中土「四大菩薩」(觀音、文殊、普賢、地藏)之一。佛教西來千年,早已染上濃濃的中國風,儘管地藏系統的教門尚有著獨特的懺悔方法和可以佔卜事相因緣的神秘「佔察門」之傳承,近代高僧弘一法師李叔同還曾按照《地藏佔察善惡業報經》的指示,刻出了可供拋擲問卜的木輪,一般中國人與這位菩薩「結緣」,卻多從盡孝道的動機開始:父母至親去世,為其誦念《地藏菩薩本願經》以超度,救拔亡者出地獄之苦,很多人從此進入佛門。佛教的觀念是視一切眾生為父母,而民間超度「七世父母」(七為約數,實意指生生世世)的時段,正是農曆的七月。農曆七月中旬的盂蘭盆節,既是俗稱的鬼節,又是出家僧人「結夏安居」的末期,為僧自恣日(即僧眾自我檢查是否於安居期間犯過),此時供僧,有大福報。與此相關的最著名的佛教傳說,當數在中國南方和日本等地衍生成「目連戲」的「目連救母」。

這個故事與中國人的地藏信仰有著深厚的情感聯繫——度化生前造罪、死後墮落的母親,乃至發願視一切眾生為父母,眾生不度盡誓不成佛,正是地藏菩薩在其「因地」修行時的主要事跡。地藏信仰在印度原始佛教中出現得很晚,地藏菩薩也並不在印度「四大菩薩」(觀音、彌勒、文殊、普賢)之列。而在中國化了的大乘佛教當中,他的地位卻不可小覷。或許因為菩薩的因地孝行特別符合中國儒子的脾性,中國佛教界特別強調。

除了主人公孝行感人,《地藏菩薩本願經》在玄妙的大乘經典中相對來說也較為淺白,易為民間所接受,這就使地藏的職能多被人理解為主管地獄鬼魂。在數不勝數的地藏感應故事裡,菩薩常以手持錫杖的僧人模樣,替行過善事的亡者向地獄的大小判官說情。當然,這位「塵點劫前」就因虔誠修行而能自由出入地獄的「前婆羅門女」沒人敢不賣他面子,於是跟地藏結緣的死者往往斷氣幾天還了陽,讓忙於其身後事的親人嚇一大跳。這位傳說中的菩薩不嫌棄罪障深重的眾生,因此經常被看做慈悲版的閻羅王,是為「幽冥教主」。在此陰氣森重的「七月半」,人們誦詩「報父母恩咒」,並念誦《本願經》,組織大型的超度法會(如水陸空法會和放「焰口」),仍然是今日中國的一大「民俗文化現象」。

事實上,從佛教自身的意義來說,地藏並非專管死亡。實有所謂六道地藏(日光、除蓋障、持地、檀陀、寶珠、寶印)者,謂每一尊之形象能化相應之一道的眾生(最常見的手持錫杖和寶珠的地藏像,應為度化地獄眾生的檀陀地藏),正像觀世音菩薩的「六字大明咒」「唵嘛呢叭咪吽」,每一字都度化一道的眾生一樣。菩薩的變化神通,一般屬於大乘佛教的「權現」概念,在小乘教裡是少見的。東方的寺廟裡,佛菩薩和護法的千手千眼、多頭多足、慈悲相或忿怒相,時常會讓歐洲旅遊者不適,認為是原始宗教自然崇拜的特徵。其實大乘佛教對眾生的分類好像是一座金字塔:越往下,差別越多;越向上,差別越小。究竟真理只得一個,相對真理卻太多,所以菩薩不辭辛苦,「為實施權」,在三千大千世界內化現出各種不同的形態,以隨緣滿足要求不同的眾生。然而同是以種種權現方便來度化,地藏菩薩在中國文化中留下的印跡,亦遠不如觀音菩薩那樣深廣。地藏信仰雖然普遍,多仍是限於教徒,限於「七月半」這樣特殊的時段,不識者,甚至會把地藏像誤認為是唐僧像。

在同是佛教興盛的日本,情況就大大不同了。往日本旅遊的中國人,沒有幾個會不注意到散落在城鄉各地、大大小小的地藏菩薩像。比起好似代理閻羅和孝子化身的中國地藏,日本地藏菩薩的行事風格和管轄範圍更像土地公,事無巨細地為眾生服務。要對日本全境的地藏信仰形式加以整理,恐怕對專業的民俗學者來說也是龐大的課題,可以定論的是,地藏菩薩構成了日本國土最日常的視覺景觀的一部分。比起廟宇裡莊嚴的地藏像,很多人更喜歡普通街巷深處悄然佇立的小小石像,圍著紅色的布巾,因為路過的人們長年灑水供奉,頭上長滿了森森的青苔。無論是在純文學作品還是動漫影音中,地藏菩薩的故事、諺語、歌曲乃至落語(相聲)笑話都時不時地彈出來。日本民間把《本願經》中的段落加以發揮,如在許多地方,地藏菩薩都是保護順產的神靈;民俗學家柳田國男曾經總結過幾種常見的地藏菩薩傳說,如巡遊地藏和捆縛地藏。其中,巡遊地藏已經脫離了慈悲的菩薩樣,變成喜歡惡作劇的地精之類的存在。

儘管中日文化差異甚大,但兩國的地藏菩薩顯靈,一個共同的常見方式就是「替代」。中國一則感應故事如是記:唐代撫州刺史的夫人姓祖,歸依敬奉地藏菩薩,信心真切。一次,她父親前去撫州時途中遇到冤家,那冤家拔刀砍他,正在千鈞一髮之際,忽見一位金色的和尚用手來拒刀、用頭來受刀,然後被害倒地了。這時冤家認為已將仇家殺死,當即離去。父返家,與女兒同往佛堂頂禮,見所供菩薩像頭部有三條刀痕,刀痕處的金色稍有變化,就像流過血似的——此類故事,在日本傳說中也極為常見。比如農田裡忽見一個從未見過的小僧,為農民牽引牛馬,轉眼消失了。此後有人看到村裡供的地藏像雙腳沾滿了泥土。

只要有人奉獻,誰都會有想靠上去的心情,所以地藏菩薩是忙不完的。特別是這地獄的鬼魂想解脫、想歸返、想訴訟,想表達的七月,更要「化現金容處處分」了。然而佛菩薩雖「無緣大悲」,也不能違反因果律,凡俗的世人,總得做些好事,結點善緣,以便臨時抱佛腳時有效。因為地藏菩薩說了:「但於佛法中。所為善事。一毛一渧。一沙一塵。或毫髮許。我漸度脫。使獲大利。」(《地藏菩薩本願經》)而這一毛一渧、一沙一塵的因緣呢,就是故事和傳說要重點發揮的地方了。

揮動手中錫杖,試圖憑藉一點點善緣救拔眾生脫離劇苦的地藏形象,在任何時代都會令人心生感慨吧。信眾於誦經前或後,常會念這樣一段讚辭,在此引來,以為中元節之應景:

慈因積善,誓救眾生,

手中金錫,振開地獄之門。

掌上明珠,光攝大千世界。

智慧音裡,吉祥雲中,

為閻浮提苦眾生,

作大證明功德主。

大悲大願,大聖大慈,本尊地藏菩薩摩訶薩!

(本文載2016年8月14日《東方早報·上海書評》,原標題為《中日共享地藏菩薩》。)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地藏菩薩,中元節,佛教在中國和日本

相關推薦

評論(56)

相關焦點

  • 文殊普賢觀音地藏「四大菩薩」,求智慧找這位菩薩
    之前小編寫了很多中國民間傳說故事,有人質疑難道除了這些故事,就不能談談其他的民間傳統文化嗎?當然可以,民間傳統文化是一棵大樹,孕育出豐碩的果實,其中任何一個分支,都足以投入畢生的精力去研究學習。今天就說說拜佛的一些民間學問。說到拜佛,中國人有一個傳統,那就是「遇廟則入,遇神則跪」。
  • 中國佛教四大菩薩與四大聖地
    中國佛教四大菩薩分別是觀音菩薩、普賢菩薩、文殊菩薩、地藏菩薩。四大菩薩四大菩薩的道場也就相應成了中國佛教四大聖地,分別是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山西五臺山、安徽九華山。中國四大佛教聖地菩薩是「菩提薩埵」之略稱。菩提,有覺、智、道之意;薩埵,是眾生、有情之意。與聲聞、緣覺合稱三乘。
  • 中國最大地藏菩薩佛像—九華山,被稱為「中國佛教四大名山」
    九華山位於安徽省池州市境內,是一處以佛教文化和自然風光為主,兼有普陀山、五臺山、峨眉山等著名景點的山嶽型風景區,被譽為「中國佛教四大名山」。據說唐朝時,李白曾登臨九華山,並作了一首詩:"昔在九江,遠眺九華峰。天河掛綠水,秀九仙。"因而得名「九華山」,有「東南第一山」之稱。
  • 中國四大菩薩的由來
    佛教裡有四大菩薩,象徵四種理想的人格,即:願、行、智、悲。 象徵願力的是地藏王菩薩;象徵實踐的是普賢菩薩;象徵智慧的是文殊菩薩;象徵慈悲的是觀世音菩薩。佛教傳入中國後,中土的信徒從眾多的菩薩中選出三位,組成「三大菩薩」,又稱「三大士」,即文殊菩薩、普賢菩薩和觀音菩薩。
  • 中國佛教寺院中的地藏菩薩
    中國人特重孝道,其慎終追遠的精神,與地藏法門有所吻合。所以地藏菩薩在中國,受到人們普遍的尊敬,不無道理。七月十五日的盂蘭盆法會,七月三十日的地藏法會,在我國各地廣泛流行的原因,是地藏法門與中國孝道結合得很好,所以明朝的紫柏、蓮池、憨山、澫益四大師和先師圓瑛大師,都特別推崇地藏菩薩。其意趣所在,是將佛教的度亡與中國儒家的孝道揉合一起,使佛教進一步與中國社會相適應。
  • 地藏菩薩聖誕日禮讚
    2020年9月16日 農曆七月三十 地藏菩薩聖誕日 地藏菩薩,中國知名度最高的菩薩之一,與觀音菩薩、文殊菩薩、普賢菩薩合稱為四大菩薩,深受世人敬仰。
  • 為何千萬不要拜地藏王菩薩?
    漢傳佛教中有四大菩薩,我們請進家中最多的,就是四大菩薩中的一位或者幾位。但是在四大菩薩當中,經常聽到有人地藏王菩薩是不能拜的,更不能隨隨便便請進家中。
  • 佛教節日:地藏菩薩聖誕
    2019年8月29日,農曆七月廿九,恭迎地藏王菩薩聖誕日。地藏菩薩,或稱地藏王菩薩,曾音譯為「乞叉底蘗沙」。據《地藏十輪經》因其「安忍不動如大地,靜慮深密如秘藏」,故名地藏。為佛教四大菩薩之一,與觀音菩薩、文殊菩薩、普賢菩薩一起,深受世人敬仰。
  • 安徽九華山,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地藏王菩薩的道場
    九華山位於安徽省、池州市、青陽縣境內,是地藏王菩薩的道場,也是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 是國家首批5A級景區,國家自然與文化雙遺產,它的門票價格為每人160元,九華山與山西五臺山、四川峨眉山、浙江普陀山並稱為中國佛教四大名山。
  • 什麼是佛和菩薩?四大菩薩為何沒成佛?
    什麼是菩薩?菩薩,是「菩提薩」的略稱。在梵文中,意為「覺有情」,「道眾生」、「道心眾生」,指成就眾生,有天上覺悟的慈悲者。按大乘佛教修行並於將來可以成就佛果位的修行者,亦稱菩薩。其修行只有「自覺」和「覺他」二品位,缺「覺行圓滿」,成就次於佛。
  • 念地藏王菩薩還是念南無地藏王菩薩?
    地藏菩薩的念法夢參老和尚問:應當念「地藏王菩薩摩訶薩」,或者念「地藏王菩薩」還是念「地藏菩薩摩訶薩」?夢參老和尚:念地藏王菩薩摩訶薩,或者念地藏王菩薩,這兩個沒什麼差別。
  • 地藏菩薩聖誕將至,一起來誦《地藏經》,學習地藏菩薩的大孝大願
    《地藏經》晚上聽聖空法師開示祈願能和地藏菩薩同心,同行,同德:安忍不動,猶如大地平等包容,無窮願力在世父母福祿雙增 遠離疾疫,身心安康、平安喜樂祈願歷代祖先十方法界一切眾生脫輪迴之苦,究竟解脫地藏菩薩是備受尊崇的四大菩薩之一,以因其「安忍不動如大地
  • 中國佛教四大菩薩之道場
    菩薩的隊伍很龐大,而最著名的是八大菩薩:文殊菩薩,觀世音菩薩,彌勒菩薩,虛空藏菩薩,普賢菩薩,金剛手菩薩,除蓋障菩薩,地藏菩薩,而文殊,觀世音,普賢和地藏菩薩在漢化佛教中被尊稱為「四大菩薩」,四大菩薩道場如下:五臺山五臺山,佛教聖地之一,文殊師利菩薩道場。
  • 佛教 地藏王菩薩
    且地藏菩薩會慈悲救度眾生,一直到距今五十六億七千萬年後,彌勒菩薩出世成佛時,才了盡釋迦佛之重託。接下來為大家澄清許多民間信仰所誤解地藏菩薩之種種問題。第二點要澄清的是,一般佛教徒所供奉的地藏菩薩,有兩種造型,一為現比丘像,另一是頭戴五方佛帽子的地藏王菩薩。而我們常會看見佛教徒所供奉的地藏畫像中,中央是頭戴五方佛帽的地薩王菩薩,隨侍在旁的,一為老者,另一邊為年輕比丘。很多人把這一老者當作土地公,而另一年輕的比丘當作是目蓮,反正這老者造型上很像土地公,而土地公是陰神,當然歸地薩菩薩管轄了。
  • 佛教:大願地藏王菩薩的由來
    「地獄未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證菩提」,這句話相信大家都聽過,沒錯,今天我們要講的就是中國佛教四大菩薩之一——地藏菩薩,因其「安忍不動,猶如大地;靜慮深密,猶如秘藏」而得名,而這句話是地藏菩薩所發下的大願。
  • 中國四大菩薩的身世之謎
    在佛教中,菩薩的地位是僅次於佛的,最早的菩薩其實是男子,但是由於人們對菩薩的尊敬和喜愛,以及人們認為菩薩應該是溫柔賢淑、有人情味的,所以後來逐漸將菩薩變為了女性。小編今天就帶著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中國的四大菩薩。說起四大菩薩,應該有些人還不知道這四大菩薩是哪四位吧。
  • 孫悟空兩次大鬧地府:四大菩薩地藏王為何置身事外,顧忌這些
    孫悟空2次大鬧地府:四大菩薩地藏王為何置身事外,顧忌的是這些神話傳說《西遊記》裡,孫悟空曾有兩次大鬧地府。一次是他342歲時,被鬼差勾魂到地府。「源易緣」看到,面對孫悟空的兩次大鬧地府,四大菩薩中的地藏王菩薩,處理問題非常的謹慎和低調。並沒有親自出手,來制止事件的繼續發生。文殊菩薩、觀音菩薩、普賢菩薩、地藏菩薩是四位法力高深的菩薩。
  • 淨空法師:為什麼釋迦牟尼佛把代理佛交給地藏菩薩?
    佛不在世的時候,教化眾生的使命就委託給地藏菩薩。諸位要曉得,這道理在哪裡?釋迦牟尼佛為什麼不把度化眾生的事情託付給觀音菩薩?為什麼不託付給普賢菩薩、文殊菩薩?都是大菩薩,為什麼不託付給他們,要託付給地藏?說實在的話,那些菩薩度不了,沒法子度,唯有地藏菩薩能度。
  • 念地藏王菩薩,為什麼要感激觀世音菩薩?(夢參老和尚)
    夢參老和尚 講解 為什麼我們念觀世音菩薩,一念觀世音菩薩就靈了?因為佛放光,觀世音菩薩觀到了,就來了,助佛揚化。 因為在佛的光的感召,當然觀世音菩薩光照大了,他來助佛揚化的。未來他要接受佛囑託他。佛囑託觀世音菩薩弘揚《地藏經》,這是觀世音菩薩來到法會當中,他所要行的、要做的,參加這個法會(的原因)。
  • 佛教四大菩薩及道場
    在漢傳佛教有四大菩薩之說。四大菩薩根據佛經的排名為:文殊菩薩、觀音菩薩、普賢菩薩、地藏菩薩。四大菩薩分別代表了諸佛菩薩的大智、大悲、大行、大願。四大菩薩在我國可謂家喻戶曉,而且不僅僅限於漢地,在廣大藏區,四大菩薩同樣極受尊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