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佛和菩薩?四大菩薩為何沒成佛?

2020-12-11 玄奘大師

什麼是佛?

佛,是「佛陀」的簡稱,也有譯作佛馱、浮陀、浮圖、浮屠的,在梵文中,其意為「覺者」、「知者」、「覺」。「覺」又有三層含義。自覺、覺他(使眾生覺悟)和覺行圓滿,是佛教修行的最高果位。

佛教認為,凡夫俗子,上述三項都缺,毫無覺悟可言;聲聞(聞聽佛陀言教而覺悟者)和緣覺者(因前世修行的因緣或觀十二因緣之理自行覺悟者),缺後二項;只有佛陀才俱備上述三項。

小乘講的「佛」,一般是對釋迦牟尼的尊稱;大乘除指釋迦牟尼外,還泛指一切覺行圓滿者,宣稱三世十方,到處有佛,多得象恆河沙子,不可計算。比如:管過去的有七佛、燃燈佛;管未來的有彌勒佛;管東方的有藥師佛;管西方的有阿彌陀佛等。從佛身說,又有法身佛、報身佛和應身佛等。

什麼是菩薩?

菩薩,是「菩提薩」的略稱。在梵文中,意為「覺有情」,「道眾生」、「道心眾生」,指成就眾生,有天上覺悟的慈悲者。按大乘佛教修行並於將來可以成就佛果位的修行者,亦稱菩薩。其修行只有「自覺」和「覺他」二品位,缺「覺行圓滿」,成就次於佛。

佛典上常提到的菩薩有:彌勒、文殊、普賢、觀世音、大勢至等。對大乘僧侶或居士,有時也可以尊稱為菩薩,如印度大乘佛教學者龍樹、世親等,也被稱作菩薩。

四大菩薩為什麼沒成佛呢?

佛是經歷了從眾生-羅漢-菩薩-佛的過程。而菩薩是佛位的繼承人。因此菩薩也被稱之為「法王子」,這個語詞的音譯為「究摩羅浮多」,意譯又稱為「童真」。菩薩中廣為人知的,當屬漢地四大菩薩。我們知道,四大菩薩也是功德深厚的,然而很多人不明白四大菩薩為何沒成佛?其實,四大菩薩早已成佛。只是他們為了更好地普度眾生,因此顯菩薩相。正如觀音菩薩,其實是倒駕慈航的正法明如來,是正法明如來渡化眾生的身份之一。

而其他三位,如文殊菩薩過去是龍種上尊王佛,現也在北方世界作佛-歡喜藏摩尼寶積佛;普賢菩薩,圓滿成就無上正等正覺,佛號為「智剛吼自在相王如來」。關於地藏王菩薩,過去無量劫前,有佛號一切智成就如來,未出家時,為小國王,與鄰國王為友,同行十善,饒益眾生。一王發願:早成佛道,普度群生,此即一切智成就如來。一王發願:若不先度一切眾生,脫離苦惱,令其實樂,得至菩提,絕不成佛。此即地藏菩薩是。

相關焦點

  • 菩薩在佛教中是什麼「地位」?菩薩和佛是什麼關係?
    我們在佛教中最常見的就是菩薩了,特別是「觀世音菩薩」更是深入人心。那麼菩薩在佛界是什麼地位?達到怎樣的能力才能稱為菩薩呢?《無量壽經》上阿彌陀佛發的四十八願中,第三十三願如是說:「往生我國的菩薩,一生就能成佛。如果他發願要到其他世界度化眾生,我以神力,幫助他實現自己的願望。」第三十五願:「國中菩薩,用香華 幡蓋、珍珠、瓔珞種種供具,到無量世界供養各佛,一頓飯的工夫,就可走遍。」
  • 佛、菩薩、羅漢、天王、有什麼區別?
    佛,佛教中修證到圓滿福德與智慧的聖者。自覺已圓滿,能覺眾生者。又稱為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天人師、世尊。 菩薩,大乘佛教中發菩提心,上求佛道、下化眾生的修行者。
  • 讀華嚴方知,地藏菩薩早已成佛
    地藏菩薩的這個願力,和釋迦牟尼佛是等同的。在《悲華經》中,寂意菩薩向佛請問:世尊,很多佛都建立淨土,成就無量功德,其中人民享受快樂,您為何不建立淨土,反而偏要來這種五濁惡世呢?「是故吾以本願,處此不淨穢惡世界,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 金剛經11——觀音文殊其實都已成佛,為何還來釋迦佛座下做菩薩?
    此外,「長老」這個詞大家應該經常聽到——比如西遊記裡面的唐長老,但其實知道它真正含義的人並不多,這個「長」指的是修為和道德都很高深,也叫道德長;而「老」指的是戒臘老,戒臘是什麼意思呢,就是你出家並正式受戒的時間。
  • 在十方三世諸多佛菩薩中,有9位佛菩薩,我們是一定要拜的
    在十方三世諸多佛菩薩中,有9位佛菩薩,我們是一定要拜的。在我們有著名的四大菩薩,分別是觀世音菩薩、地藏菩薩、文殊菩薩、普賢菩薩。第一位觀世音菩薩,早已成佛,佛號「正法明如來」。為了廣渡眾生,倒駕慈航,以菩薩的身份示人。
  • 佛教四大菩薩及道場
    在漢傳佛教有四大菩薩之說。四大菩薩根據佛經的排名為:文殊菩薩、觀音菩薩、普賢菩薩、地藏菩薩。四大菩薩分別代表了諸佛菩薩的大智、大悲、大行、大願。四大菩薩在我國可謂家喻戶曉,而且不僅僅限於漢地,在廣大藏區,四大菩薩同樣極受尊崇。
  • 中國四大菩薩的由來
    佛教裡有四大菩薩,象徵四種理想的人格,即:願、行、智、悲。 象徵願力的是地藏王菩薩;象徵實踐的是普賢菩薩;象徵智慧的是文殊菩薩;象徵慈悲的是觀世音菩薩。佛教傳入中國後,中土的信徒從眾多的菩薩中選出三位,組成「三大菩薩」,又稱「三大士」,即文殊菩薩、普賢菩薩和觀音菩薩。
  • 菩薩是佛祖的弟子,為何平時都求菩薩保佑,沒人求佛祖保佑?
    國人求菩薩拜佛的由來不過,國人求神拜佛,一般都是急用現拜。雖然有時會找無所不能、無所不管的觀音菩薩非有千手千眼不可,或者媽祖,但有時候也喜歡找專家,就像有什麼病找什麼科的醫生一樣。這一點,佛教就不敵道教了。道教的廟宇,但凡有點規模的,都有眾多的殿堂,眾多的神仙。
  • 文殊菩薩是十方諸佛母,為何他又成了釋迦牟尼佛的學生?
    文殊菩薩,大家都很熟悉,起碼在電視劇《西遊記》裡看到過。文殊菩薩是簡稱,全名是文殊師利菩薩,也叫曼殊室利菩薩,都是梵文的音譯,是四大菩薩之一,在佛教裡代表智慧,四大佛教聖地之一的五臺山就是文殊菩薩的道場。
  • 佛、菩薩、羅漢分別是什麼?
    今天咱們就簡單介紹一下「佛」、「菩薩」、「羅漢」這三個名稱,讓大家對佛教有個基本的了解。佛,是「佛陀」的簡稱,在梵語的意思「知者」、「覺」、「覺悟者」。覺有三層意思:一是自覺;而是覺他;而是覺行圓滿。佛是佛教修行中的最高果位,是大乘佛教菩薩道中的究竟菩薩,也是小乘佛教解脫道的究竟羅漢。
  • 什麼是菩薩?菩薩的階位劃分!
    什麼是菩薩,菩薩是梵文"菩提薩埵"之略稱。意譯覺有情、大覺有情、道心眾生。既指立下宏大的誓願,要以佛所說的真理和覺悟去啟發和引導世間有情眾生,使眾生擺脫煩惱,得到覺悟!佛教的菩薩本義,和民間的觀念不大相同,菩薩是信佛學佛之後發願自度度人乃至捨己救人的人。所以,泥塑木雕的土地城隍牛鬼蛇神,絕對不能稱為菩薩。
  • 中國佛教四大菩薩之道場
    菩薩的地位僅次與佛,是協助佛傳播佛法,救助眾生者。菩薩的隊伍很龐大,而最著名的是八大菩薩:文殊菩薩,觀世音菩薩,彌勒菩薩,虛空藏菩薩,普賢菩薩,金剛手菩薩,除蓋障菩薩,地藏菩薩,而文殊,觀世音,普賢和地藏菩薩在漢化佛教中被尊稱為「四大菩薩」,四大菩薩道場如下:五臺山五臺山,佛教聖地之一,文殊師利菩薩道場。
  • 四大道場名山和四大菩薩,道場神聖菩薩大慈大悲,朝聖祈福保安康
    我國除了五嶽之外,還有四大名山之道場,史上至漢朝開始在四大名山建寺廟、修道場、延續至今。建國後得到政府的歷史性保護,確定作為文化文物重點管理單位,並對各個寺院進行了修葺,現已成為蜚聲中外的旅遊朝聖勝地。如今的四大名山已不僅僅是一個菩薩的道場,它更是中華民族融合的象徵。
  • 學佛:四大菩薩摩訶薩的傳說
    佛與眾生是平等的,佛、菩薩、羅漢等,只是職別稱呼不同而已。佛的含義即:釋迦牟尼、佛陀的簡稱,佛的意思是覺悟和智慧者。菩薩是梵文譯義,意思是「大士」,摩訶薩即:菩薩中的大菩薩,又指發大心願者,其宗旨是:「以智上求佛道,以悲下化眾生。不為自己求安樂,但願眾生得離苦」。
  • 佛教中佛、菩薩、羅漢有什麼區別?
    到了羅漢,就有了金身和法術,就好像少林寺十八銅人一樣,而且各自帶了屬性。比如「降龍羅漢」、「伏虎羅漢」、「睡夢羅漢」等等。再高一級別,就是「菩薩」,菩薩貌似中層領導,但是觀世音菩薩幹事情也是經常親力親為,並不見得去差遣羅漢——由此可以看出,這其中並沒有領導關係。而菩薩、羅漢都聽命於佛。
  • 中國佛教四大菩薩與四大聖地
    中國佛教四大菩薩分別是觀音菩薩、普賢菩薩、文殊菩薩、地藏菩薩。四大菩薩四大菩薩的道場也就相應成了中國佛教四大聖地,分別是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山西五臺山、安徽九華山。由於山裡很早就有阿育王的舍利塔,再加上五臺山又是文殊菩薩演教和居住的地方,二人在此建寺。在唐代,佛教備受推崇,文殊菩薩尤其為佛教徒所尊崇。當時國家規定,全國所有寺院的齋堂,都必須供奉文殊菩薩聖像。由於朝野都尊奉文殊菩薩,視五臺山為佛教聖地,所以五臺山空前隆盛,名僧輩出。
  • 文殊菩薩生日是哪天?考試前為何要禮拜文殊菩薩?
    文殊菩薩生日是哪天?文殊菩薩的生日在農曆的四月初四。考試前為何要禮拜文殊菩薩?考試之前,不少考生們禮拜文殊菩薩,是因為文殊菩薩與般若經典關係甚深,故稱為大智文殊師利菩薩,代表了大智慧。依照佛教典籍所載,文殊菩薩是過去世無量諸佛的老師,曾經引導無數的修行者證得佛果。在《放缽經》中,佛陀也說:今我得以成佛,都是文殊菩薩的恩德!過去無數諸佛,也都是文殊師利弟子,未來當成佛者,也都是文殊菩薩威神力所致。
  • 如何辨別各類佛菩薩像?
    接下來,我們將通過諸佛菩薩的坐騎、持物、手印、法器、色身相等教您來認識諸佛菩薩。在學會辨別佛菩薩像之前,我們先認識下佛教神仙級別排名。首先,佛教是沒有等級之分的,佛法中提倡眾生平等,人人皆可成佛,只要放下一切執念,就有成就佛果的機會。佛教中修行到最高境界,就能成就佛位。那麼共有多少佛呢,佛教認為佛是無限的,因為人人皆可成佛,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 〈一生補處〉彌勒菩薩成佛之前為何要待在天界第4層「兜率天」呢
    彌勒與其他佛弟子最大的不同之處,是他曾被釋迦佛授記為未來佛。「授記」(vyākaraa),原為佛說法之一種形式,有區別、分析、說明、解答等意思,本來是指分析教說,或用問答的方式解說教理,後來則轉指佛陀對弟子將來所證果位或成佛的預言。
  • 佛教四大菩薩,禮佛一拜,功德無量!
    提起佛教界的四大菩薩,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大智」文殊菩薩、「大行」普賢菩薩、「大悲」觀世音菩薩和「大願」地藏王菩薩。此四大菩薩的道場分別在我國四大佛教名山——山西五臺山、四川峨眉山、浙江普陀山和安徽九華山。禮拜四大菩薩、朝禮四大名山,功德福報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