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除了五嶽之外,還有四大名山之道場,史上至漢朝開始在四大名山建寺廟、修道場、延續至今。建國後得到政府的歷史性保護,確定作為文化文物重點管理單位,並對各個寺院進行了修葺,現已成為蜚聲中外的旅遊朝聖勝地。
如今的四大名山已不僅僅是一個菩薩的道場,它更是中華民族融合的象徵。很多人到現在並不知其所在,所以現在就為大家揭秘我國四大名山道場,仙氣逼人至高神聖,得空不妨親臨參拜祈福朝聖。此刻便分別道來:
第一座名山道場:山西五臺山文殊道場
五臺山,別名清涼山,地處山西聽州市五臺縣境內,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這裡有壯觀的日出和雲海,山花爛漫,五彩經幡隨風飄揚。
夢參老和尚一百多歲在五臺山弘法,他說能來五臺山的人,起碼要修七輩子的福報,由此可見五臺山的地位所在。
這裡是文殊菩薩的道場,文殊菩薩是聰明智慧的象徵,為七佛之師,諸佛之母。形象通常是右手持金剛寶劍,表智能之利。能斬群魔斷一切煩惱。左手持青蓮花,象徵所具無上智慧。
文殊菩薩常乘坐獅子坐騎,以獅子吼威風震懾魔怨。每年的農曆4月初4為文殊菩薩誕辰,每逢聖誕五臺山人山人海,香客絡繹不絕。
第二座名山道場:浙江普陀山觀音道場
普陀山位於浙江舟山群島,是著名的海島風景旅遊勝地。如此美麗又有如此眾多文物古蹟的小島在我國可以說是絕無僅有,這裡也是觀音菩薩的道場。
觀音菩薩又稱觀世音菩薩,以大悲顯現,拔除一切有情苦難為本願,循聲救苦,不稍停息。
《妙法蓮華經》記載:觀世音菩薩處處化生、無求不應。若至誠稱念觀世音菩薩名號,既能除一切障,免一切難,滿一切願,成就一切福德,因此觀音法門也被認為是最平易近人的法門。
第三座名山道場:四川峨眉山的普賢道場
峨眉山位於四川省境內,是著名的旅遊勝地。其中萬年寺的銅鑄「普賢騎象」堪稱山中一絕,同時也是國家一級保護文物。
峨眉山為普賢菩薩道場,最著名的影視形象莫過於86版的《西遊記》中,由遲兆鵬、郭威、葉以萌飾演的普賢菩薩。
普賢菩薩的座下白象下界為妖在獅駝國,與孫悟空經歷多次打鬥。後普賢菩薩奉佛祖之命收回白象。
在原始佛學經典中,真正的六牙白象原為菩薩所化,表示威靈,象徵「願行廣大,功德圓滿。」六牙是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的象徵。
第四座名山道場:安徽九華山地藏道場
九華山位於安徽省池州境內,為地藏王菩薩的道場。九華山原名九子山,唐代詩人李白遊歷九子山寫下:「昔在九江山,遙望九華峰。天河掛綠水,秀出九芙蓉」的美妙詩句。後人改九子山為九華山。
地藏菩薩原名金喬覺,乃新羅國高僧,渡海來九華修行,在九華山的影響甚大。後來新羅國王得悉,曾派人送糧食供養。
地藏菩薩曾立誓:要度盡六道一切眾生自己才成就佛果。「地獄未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證菩提。」每年農曆7月30日為地藏菩薩聖誕日,每逢聖誕九華山人山人海,香客絡繹不絕,各處人們趕來誠心朝聖祈福。
我國的四大名山道場以及對應的四大菩薩就為大家介紹到此。其實現在很多誠心向佛之人都會在家祭拜各自心中嚮往的佛祖菩薩祈福,但得空的話不妨親遊四山,感受一下中華文化的融化,見識一下江山如此多嬌,相信定會為自己生為華夏兒女而感到無比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