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海危機,1996

2021-02-07 華文大視野









作者印閒生

文章來源於江寧織造


  

「一二三,到臺灣,臺灣有個阿里山;

 阿里山上有神木,明年反攻回大陸。」

    

……


今天,當大家再聽到這些富有年代感的兒歌時,非但不會感到義憤填膺,反而會覺得很親切感人。


這是一代人的鄉愁。


時光荏苒,滄海桑田。


如今島內的年輕人再看這些兒歌時,都早已是歷史書裡可笑的故事。


   

在一個政權崛起上升的過程中,通常是經濟基礎首先實現飛躍,進而再延伸到軍事、科技等綜合實力的方方面面。


換句話說,經濟騰飛之後,是需要十年左右的光景才能將獲得的「力量」在綜合國力的方方面面進行兌現。


比如,今天的中國。


再比如,蔣經國李登輝交接之際的臺灣。



經歷了八十年代的經濟騰飛後,臺灣的「綜合實力」在九十年代初達到巔峰。


這一時期,臺軍在海空軍建設方面突飛猛進,同時在「隱蔽戰線」領域也和大陸有來有往的「過招」。


直到今天,臺軍海空軍的主力還是當時的「家底」——100來架經國號、100來架F-16、愛國者、60架幻影2000、6艘拉法葉艦。


這些雖然今天看起來不值一提,但回想一下九十年代解放軍的裝備水平,在當時還是很震撼的。


錢是男人膽。


隨著九十年代初解放軍刀槍入庫、馬放南山,李登輝決定玩一票大的。



位於紐約州伊薩卡的康奈爾大學,是一所神奇的學校。


從胡適開始,有很多民國的「名人」都畢業於這所學校,不分藍綠。


李登輝和現在的蔡英文都是康奈爾的畢業生。


九十年代中期,李登輝開始在國際舞臺上頻頻發力,塑造所謂的「主體意識」。


其中最著名的一次,便是回母校的演講。


熟悉島內政治的朋友都知道,關於「中華民國」和「臺灣」的定位,島內有著名的「三段論」——


    中華民國到臺灣

    中華民國在臺灣

    中華民國是臺灣


差別很大喲。


其中,這三段論中的第二段,「Republic of China on Taiwan」,就是李在1995年6月的這次母校演講裡提出來的。


他開了一個不好的頭。


在之後的二十多年裡,島內不再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而是以「論述」為中心。


任何一個想競逐大位的人,首先就得想一段「兩岸關係論述」。


這個論述,直接關係成敗,一票否決。


一言以蔽之,李登輝的野心很大——他希望得到「國際社會的認可」。


為此不惜花大錢和大陸打「外交戰」。


光為了挖一個邦交國馬其頓,臺灣即豪擲10億美元,佔到九十年代馬其頓全年GDP的近30%.



1995年李登輝的訪美打破了中美建交之後的「默契」,是一次柯林頓試探中國臺灣問題底線的行為。


1996年3月23日臺灣將首次直選「總統」。


從大陸的角度來看,這無疑是一個危險的信號——李登輝是否得到了美國的「某種承諾」?  


作為回應,從1996年初開始,解放軍即在福建沿海開展大規模軍事演習。


為了震懾臺獨分子,解放軍在福建沿海集結了十五萬大軍。 


在春節期間萬家團圓的時候,東南大地暗流湧動,各路部隊調令頻發


解放軍發射的飛彈頻頻落在基隆及高雄外海,一石激起千層浪。


後來據臺灣媒體披露稱,李登輝從軍情局得到情報,大陸有「攻佔外島」(金門、馬祖、澎湖)的作戰計劃。


得到情報的李登輝派「國安會」秘書長丁懋時兩次赴美求救。

    

美國在證實臺灣情報的準確性之後,於3月8日當天調派駐紮在菲律賓的「獨立號」航空母艦戰鬥群到臺灣東部區域。


與此同時,美軍將先前在波斯灣巡弋的「尼米茲號」航空母艦戰鬥群急調臺海。


美航母戰鬥群經三天急行軍後,於3月11日駛入臺灣海峽。


雙航空母艦戰鬥群的配置,成為越戰後美軍在亞洲地區最大的軍事部署。


緊張的局面持續到臺灣大選前夕,面對完全不可控的李登輝,大陸方面憂心忡忡。


最高層擔心李在大選中直接宣布獨立,那大陸就不得不一戰了,即使輸。


當時雙方的力量對比非常懸殊,後來被網友們調侃道——


    「潛艇海底拖拉機,噪音巨大震天地;

    米軍聲納一開機,吵得直把音放低。」



難題擺在了中國領導層面前。       


1996年,我空軍仍然是一支以殲-7和殲-8為主力的落後空軍力量,僅有首批24架掌握尚不充分的蘇-27作為空中警戒力量。


這樣的空軍,和臺灣空軍相比已經存在著代差,更不必說和美國空中力量的懸殊對比。


海軍,就更慘了。


拿得出手的貨只有兩條052驅逐艦,尚在海試中,其中一條的燃氣輪機還是中美蜜月期裡進口自美國通用的。


除了這些「紙面上」的問題,部隊內部經過十幾年經商運作的腐蝕,各單位以「創收」為考核指標,蛀蟲間諜橫行。


情報工作的失誤導致大陸方面底線盡露,非常被動。


解放軍堂堂少將,策反的代價僅僅是三千五百美元的月薪。


可見那個年代,大家都很窮。


後來因為著名的「啞彈」事件,大陸內部開始意識到洩密,兩名間諜被抓獲,處以極刑。


至今二人仍被供奉在臺灣戴笠紀念館的祠堂內。


在這次清查內鬼事件中立下大功的我方王牌間諜李某豪於1999年被國軍發現,判無期。


直到2015年兩岸領導人會面後,雙方交換俘虜,李才被釋放回大陸。


此為後話了。



故事的最後,李登輝雖然繼續當選,但沒有「放大招」。


可以想像,美國在其中是起到了關鍵的約束作用。


這種事情,李做不了主,還得柯林頓拍板。


而柯林頓這一時期正是和萊溫斯基激戰正酣的時候,估計沒空搭理李登輝。


就這樣,危機告一段落。



臺海危機後,解放軍痛定思痛。


當年對越自衛還擊戰之後,面對部隊裡暴露出的眾多問題,一系列針對性的改革舉措擺上檯面。


其中之一便是大家熟悉的「百萬大裁軍」。


任何一項改革措施,在解決問題的同時,也在創造新的問題。


「百萬大裁軍」中有一個後來深受詬病的政策——軍隊經商。   


改革開放初期,國家一窮二白,引進國外技術又非常需要錢。因此,軍費緊張便成了當時中央政府面臨的突出問題。


在不斷削減部隊開支的背景下,軍方的幾個總部向中央提議允許部隊經商,以補充部分經費。


提議很快得到批覆。


一時間,各軍種設立了聯合航空公司、海洋航運公司。


隨後,各大軍區緊緊跟上,紛紛組建了自己的經貿集團,其中最為代表的是南方工貿、北方實業。


在上級帶動下,各集團軍也紛紛進入商界;師有師的公司,團有團的門店。


隨著業務的開展,軍辦企業的產權結構愈加複雜。


A師和B師的合股企業,C師與民企D的合股企業,甚至E師與外資合股企業……


五花八門。


作為「強力機關」,這一時期的部隊也不斷向工商、稅務、海關、森林等部門施加壓力,甚至出現部隊走私的現象。


1987年,曾強烈反對該政策的國防部長張愛萍退休。


作為老同志,他邀請剛進入軍委的遲浩田上將到家中做客。


期間,張愛萍舉出嶽飛詞《滿江紅》「靖康恥,猶未雪」一句論道:


「宋朝皇帝為了彌補軍費的不足,推行軍隊經商之略,結果是武功荒疏,軍紀渙散。金兵入侵時,二帝被俘。這就是歷史上的『靖康之恥』。」

    


遲浩田聽後很受觸動。


於是從1993年開始,遲浩田便和其他軍委領導同志一起建議採取逐步收縮、分步整頓的辦法,收緊軍隊經商的口子。


一直到1996臺海危機爆發,高層上下受到巨大觸動,最終決定終止一切軍隊經商活動。


1998年7月22日的一天晚上,最高領導人提筆寫到:


萬年、浩田並軍委諸同志:現已夜深人靜,最近一個時期我對群眾反映的腐敗現象,心裡深感不安。軍隊必須停止一切經商活動,對軍隊所屬單位辦的各種經營性公司要立即著手清理。要雷厲風行,當然也要工作細緻。


至當年年底,部隊向國家和地方政府移交企業近三千個,撤銷企業近四千個,涉及從業人員三十餘萬。


從此以後,部隊的建設開始回到正軌。


很多被扔進保險柜的武器研發計劃,重新被擦乾灰塵擺上了桌案。

 

知恥而後勇。


1996就這樣成為我軍隊建設的一個轉折點。


「如果說還有一點什麼成績就是軍隊一律不得經商!這個對軍隊的命運有很大的關係。」


若干年後回憶往事,有人這樣「惡狠狠」地說道。


(打賞條雞腿,幹活不累:)


延伸閱讀:

點擊圖片閱讀


好文推薦,點擊圖片閱讀

好文推薦,點擊圖片閱讀

好文推薦,點擊圖片閱讀

如果還想觀看更多精彩文章

可以掃描下圖的二維碼

關注我們!

相關焦點

  • 臺海問題不能輕易玩!回顧1996年臺海危機:解放軍不惜一切代價
    回顧1996年臺海危機:臺灣民眾「出逃」1996年,大陸喊出「武統」口號,並作出相應舉措之時,臺灣島內慌成一片。臺灣軍方命令上將當組長,成立「永固小組」,臺軍三軍戒備。而臺灣民眾,則認為臺灣要保不住了,因此到銀行排隊取錢,將臺幣換成美金,「出逃」到世界各國。
  • 1996臺海危機 日本首相為是否參戰徹夜不眠(圖)
    1996臺海危機 日本首相為是否參戰徹夜不眠(圖) 2008年03月13日 17:00,具體包括---"如果臺海開戰,日本應該採取什麼樣的行動?""當時的日本首相橋本龍太郎和許多日本政要,在解放軍臺海演習結束後得出結論:美國這個盟友在關鍵時刻是靠不住的;日本不應該也決不會扮演批評中國的凸顯角色!  解放軍臺海大演習前夕,橋本首相徹夜未眠1996年,中國人民解放軍開始臺灣海峽三軍大演習前幾天,日本首相橋本龍太郎好幾天都是徹夜未眠,他的臉整日繃得緊緊的沒有一絲笑容。
  • 1996年臺海危機美航母司令:再帶兩隻航母戰鬥群進臺海,必受懲罰
    提起美國退役四星上將詹姆斯·埃利斯,你可能不知道,但說此人曾在1996年臺海危機中,指揮美軍兩個航母戰鬥群開進臺灣海域,你就知道他是何人了。 10月29日,美國史丹福大學胡佛研究所在香港舉行「2020年臺灣在印太地區會議」的一場線上研討會上,埃利斯分析了兩岸軍力對比和美國應對之策,他表示,如果臺海發生戰爭,臺灣的戰爭意願不是很強,美國恐無力協防臺灣。如若再現臺海危機,美軍再派航母戰鬥群赴臺,必然會受到解放軍的懲罰。
  • 1996年臺海危機,臺灣百姓紛紛兌換美元,飛往美國
    新中國建立初期,粟裕在臺海集結50萬大軍,曾準備解放臺灣,但是抗美援朝戰爭爆發之後,美國海軍第七艦隊進駐臺灣基隆,高雄港,遊弋在臺灣海峽,阻止解放軍解放臺灣,當時解放軍海空軍力量弱小,不得不擱置解放臺灣的進程。1979年,大陸方面開始改變對臺戰略,並停止炮轟金門,希望和平解放臺灣,兩岸的關係也逐漸緩和下來,民間的商業往來也逐漸頻繁。
  • 解放軍臺海軍演 島內一片緊張情緒:堪比1996年
    針對解放軍軍演,民進黨當局防務主管部門13日聲稱,臺軍運用聯合情監偵作為,對於臺海周邊情勢及海、空域動態,均有嚴密掌握,目前狀況正常。臺灣方面陸委會則叫囂,解放軍近期對臺針對性的軍演,是「破壞臺海和平」,臺灣「絕不妥協」。臺媒的反應卻與民進黨當局略顯不同。臺灣《聯合報》指出,解放軍挑明對臺軍演,臺海緊張再現。
  • 1996年臺海危機揭秘:近40艘美軍艦開進臺灣海域
    美國航母戰鬥群1995-1996年,因李登輝「訪美」事件引發了一場嚴重的臺海危機,進而引起了國際社會的震動與關注,影響深遠。本文摘編自《外交十記》(錢其琛著)、《他改變了中國:江澤民傳》(羅伯特·勞倫斯·庫恩著),以及其他媒體的文章,詳細記錄了此次臺海危機發生的前後經過。錢其琛回憶:美國突然允許李登輝「訪美」1995年5月22日,美國突然宣布,柯林頓總統決定允許李登輝於那年6月的第一周到美進行所謂 「非官方的、私人的訪問」,參加康奈爾大學的畢業典禮。
  • 大陸為何選在臺海軍演?兩岸學者:規模要高於1996年
    據臺灣中時新聞網報導,解放軍13日宣布,近日在臺海及臺灣南北兩端進行實戰演練,陸媒指出,此次演練有「三個罕見」,上海臺研所副所長倪永傑接受臺媒訪問表示,大陸此次演習的目的,是為回應美臺官方近期互動頻頻,且他觀察,此次規模要高於1996年臺海危機。
  • 這次雖沒有「1996年臺海危機」規模大,但也不容小覷
    此次實戰軍演沒有1996年臺海危機規模大,但卻不容小覷。張春暉大校提到這次軍演是多軍種多方向成體系的軍演,除了提升東部戰區的作戰能力,同時也展示了解放軍的決心與意志。東部戰區演練,專家們怎麼看?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院長認為,此次軍演除了對外來勢力與「臺獨」分子的警告。
  • 最想讓美艦過海峽變成「臺海危機」的,是臺灣當局
    ▲ 一家人就是齊齊整整,這是另一艘馬斯廷號先說說這個「臺海危機」,作為一個國關背景的好學生,施佬也是剛才百度之後才知道原來還有六次臺海危機這樣事無巨細的說法。一般來說,在國際關係學裡談的臺海危機一般說來只有三次,就是1954年一江山島戰役和美臺共同防禦條約(實際名稱《中美共同防禦條約》)的籤訂、1958年炮擊金門以及1996年的「飛彈危機」。
  • 1996年臺海危真相,數十萬大軍準備解放臺灣被叛徒洩密
    在新中國建立之後,粟裕負責臺海戰事,曾一度調兵50萬在臺灣海峽進行渡海登島作戰演習,但是抗美援朝戰爭的爆發打斷了這以進程。抗美援朝戰爭結束之後,中美徹底決裂,美軍第七艦隊進入臺灣海峽,新中國建立後海空軍力量薄弱,最後只能將解放臺灣的時間再次推遲。
  • 日首相因臺海危機失眠
    臺灣《中國時報》曾刊登了一篇特別報導,首度披露了1996年中國人民解放軍在臺灣海峽舉行三軍大演習時,日本政府採取的應對措施,和美國把所謂「盟友」晾到一邊的內幕。當時的日本首相橋本龍太郎和許多日本政要,在解放軍臺海演習結束後得出結論:美國這個盟友在關鍵時刻是靠不住的;日本不應該也決不會扮演批評中國的凸顯角色!
  • 揭秘1996年臺海危機的真相,幾十萬大軍集結完畢卻被叛徒洩密
    上世紀90年代,蔣經國先生突然離世,致使李登輝等人掌握臺灣大權,臺海上空風雲再起,解放軍在臺海進行了數次大規模的軍事演習。1996年,解放軍海陸軍二炮幾十萬大軍雲集臺海前線,準備在演習期間拿下臺灣,但是在關鍵時刻,軍械部部長劉連昆少將,空軍現役少將劉廣智等多位高級將領洩密,致使行動喪失了突然性,解放軍最後將演習的規模縮減為一個師。
  • 24年前臺海危機之際,我們是否有能力永久解決臺海問題?
    臺海問題一直是我們的一塊心病,24年前臺海危機爆發後,我們先後在1995年和1996年在東部沿海進行了兩次大規模的軍事演習,給了對岸一個強有力的震懾,穩住了當時的臺海局勢。那麼,就事論事,以當時我軍的實力,是否有能力進行奪島戰爭,一勞永逸地解決臺海問題呢?
  • 1996年臺海大演習真相,幾十萬大軍準備解放臺灣卻被叛徒洩密
    上世紀90年代,由於蔣經國先生的突然離世,臺獨分子掌權,臺海局勢變得風雲莫測,解放軍也接連在東南沿海進行了多次大規模的軍事演習。1996年,解放軍幾十萬大軍雲集臺海前線,準備以軍事演習的名義一舉解放臺灣,但是在關鍵時刻卻被叛徒洩密。
  • 1996年臺海危機,臺灣飛往美國的機票天天爆滿
    1996年,忍無可忍的解放軍在臺灣海峽進行了建國以來最大規模軍演,集結了幾十萬軍隊和大量艦艇,當時已經做好了戰鬥準備,一旦局勢發生進一步惡化,軍隊就很有可能直接進入戰鬥狀態,拿下臺灣外島,甚至是臺灣本島。而當時臺灣島內也進入了非常緊張的狀態,島內百姓紛紛從銀行取錢兌換美元,飛往美國,加拿大等國的機票幾乎天天爆滿。
  • 96年臺海危機內幕,幾十萬大軍準備解放臺灣被叛徒洩密
    上世紀90年代,蔣經國先生離世之後,李登輝等人上臺,致使臺海風雲四起,解放軍多次在臺海進行了大規模的軍事演習。1996年,解放軍幾十萬大軍雲集東南沿海地區,準備藉助軍演的名義解放臺灣,但是卻被叛徒洩密了。劉連昆少將是當時總參軍械部部長,他和軍械部一個重要部門的大校處長早就被臺軍情局策反,在臺海危機期間將大量情報賣給對方。
  • 新中國誕生後,出現了6次臺海危機,解放軍是如何應對的
    新中國誕生後,臺海地區多次出現局勢嚴峻的情況。在這些危機中,中國人民解放軍準備充分,不懼外部勢力幹涉,敢於亮劍,因此一直掌握著臺海局勢的主動權。 臺海危機的具體情況,我們來回顧一下:
  • 彰化縣長:臺海要和平 不要再發生臺海危機
    她也特別提到,近期兩岸關係緊張,以古鑑今,沒人希望引發戰事,希望臺海和平,不要再發生臺海危機。彰化縣紀念金門八二三戰役62周年大會,今天在花壇鄉麗園大飯店舉行,邀請轄區內當年參戰官兵一同向當年陣亡的將士表達崇敬與追思,彰化縣長王惠美代表縣府出席向八二三戰役戰友協會及其22分會的參戰官兵致意。
  • 臺媒梳理:96年臺海危機以來 大陸「最嚴重軍事挑釁動作」發生在今年
    【大軍事消息】今年,大陸軍機和軍艦不斷繞臺,有臺媒在年底總結時直言「臺海今年很忙」。 臺媒21日提及,美國衛生部長阿扎和美國國務院副國務卿喀拉蚩相繼在8月和9月訪臺,解放軍戰機兩度越過所謂的「海峽中線」,最近距臺灣新竹海岸線僅約37海裡(約合68.5公裡),「是繼1996年臺海危機、兩國論後,最嚴重的軍事挑釁動作」。
  • 鼠年,生肖輪迴的開始,盤點近代鼠年大事件(1996年)
    上一期我們盤點了2008年的事情,那麼今天我們來盤點一下更早的1996年。1996年,公曆閏年,共366天,53周。農曆丙子年(鼠年)1、「上海福利院事件」這件事並不是等到1996年第一次發生,而是在1995年6月份就有過的事件,起因是因為英國電視臺播放了兩則歪曲事實的影視,視頻中指出,上海市福利院存在虐待孩童的事件,並稱又幼童被虐待致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