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布:破譯古越國鑄幣之謎

2020-12-11 紫澀浪漫雨

大家好,歡迎收看我的百家號紫澀浪漫47,今天小編要給大家的介紹的是戈布:破譯古越國鑄幣之謎。

民國初年的一天,北京琉璃廠來了一位老夫子。一身長褲長衫,一口江浙口音。他走進臨街的一家古玩店,從口袋裡小心翼翼地拿出幾個大小不一的形狀如同兵器「戈」的青銅物件來。掌柜拿起一戈觀察良久,搖了搖頭說:「如此又薄又小的兵器的確沒有什麼價值,請到別家去看看吧。」老夫子說:「這不是小兵器,這是古越國的錢幣呢。」「古越國錢幣?」掌柜哈哈大笑起來。

掌柜的笑聲引來了街坊四鄰,古玩商們好奇地拿起這些小兵器看著、議論著。」瞧這銅質銅鏽,倒也像是春秋戰國時的東西,可如此輕薄的小兵器,怎麼看也不像是打仗的戈。不能打仗的兵器有何用?是信物,還是小孩子的玩具?都沒有聽說過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它絕不是越國的錢幣。史書上從來沒有有關越國錢幣的記載,此前也沒有越國錢幣出土的先例。顯然老夫子是在糊弄人呢。「在一片嘲笑中老夫子悻悻離去。

春秋戰國時期中原各國幾乎都有貨幣,而南方的越國是否有貨幣,使用什麼樣的貨幣由於沒有相關記載,錢幣界一直是疑團莫釋,至今仍是中國貨幣史上的一段懸而未決的謎案。多少年過去了,人們一直在想像:在滔滑的長江水畔,幾千年前的越國人究竟是怎樣實現物品交易?那時有貨幣存在嗎?先人們沒有給後人留下多少值得信賴的確鑿證據,文字記載寥寥無幾,也沒有貨幣的考古發現。古越國貨幣懸案,多少年來一直困擾著史學家和錢幣學家們。

地處東南海濱的越國,曾經在歷史上創造過輝煌的業績,吳越爭霸的故事迄今仍為人津津樂道。公元前496年,吳國討伐越國,吳敗而歸,吳王闔閭負傷而亡。兩年後,吳王夫差為報父仇,越戰越勇乘勝追擊,攻入了越國都城。越王勾踐被迫向吳國求和。公元前486年,吳人進逼中原,魯、邾等國紛紛臣服。四年後,吳奪得了霸主的位置。但因連年的興師動眾,吳國國力空虛。而越王勾踐戰敗以後直在臥薪嘗膽,國力漸漸恢復起來。吳王為參加黃池之會,竟率精銳而出,讓太子和老弱留守。越王勾踐乃乘虛而入,大敗吳師,並殺死吳太子。夫差聞訊匆匆趕回與越議和。

據說,在此之前,越國被國佔領、奴役後,曾假借饑荒向吳國借谷種,接著挑最好的谷種煮熟後歸還吳國。吳國用這批種子耕種,顆粒無收,由此導致吳國國力下降。公元前473年,越國滅掉吳國,奪得霸主地位,成為春秋五霸之。中國錢幣學會名譽理事長李葆華曾預見:吳越應有貨幣,因為它是大國,有商品經濟,沒有貨幣是不可想像的。人們一直盼望著越國錢幣的出現。1995年底,紹興市越國故地發現了一批仿戈形青銅鑄件,引起了人們的強烈興趣。這次在紹興城東鄉西莊村一次出土形狀如戈、輕薄細小的青銅物件就達11公斤,共計3000餘枚,其中完整的就有400餘枚。這批青銅小戈有大、中小三種類型。緊接著,在與紹興相鄰的其他地方又多次出士此類銅小戈,數量很大,地域也均在古越國版圖內。

專家們一致認為,這種個體薄小、輕重懸殊的微型戈,不具備實用戈的條件,亦不為冥器,應該是越國當時的青銅鑄幣,定名為「戈幣」。史載,越國素來出產優質銅。據《周禮·考工記》記載:「吳粵(越)之金(銅)錫,此材之美者也。」越國礦產資源豐富,青銅器鑄造技術十分發達,特別是青銅兵器和農具的鑄造,技藝遠超中原。如戰國時期鑄劍以越國最為有名,著名的「越王勾踐劍」,其鍛造技術至今仍是「千古之謎」。從原料和技術上說,越國也具備了自鑄錢幣的基本條件。不僅如此,越國十分重視農業生產,紡織、制陶等手工業也較發達,越國的商品經濟也發展較快,貨幣的需求量肯定很大。而這時與之相鄰的齊國和楚國早就鑄行了錢幣。在這種環境下,越國必然會考慮鑄行貨幣,或輸入,或仿鑄,或自鑄,絕不可能沒有貨幣。

從出土發現的仿戈青銅鑄件的尺寸和重量看,具有明顯的遞次關係,符合春秋戰國時期的錢幣基本特點。青銅小戈大型長115釐米,中型長10釐米,小型長8.5釐米,三者的比例大致為3:2:1。而在春秋戰國時期,各國鑄行的錢幣大多具有這種遞次特徵,如齊國的圜錢斬和安邑半鈣三等。史學家認為,春秋戰國時期是我國古代錢幣的仿鑄階段,如中原三晉的布幣是仿自青銅農具鎛,齊刀幣是仿自青銅工具削,秦圜錢是仿自紡輪或璧環,楚鬼臉錢是仿自海貝等。因此,越國的錢幣也可能仿自某一種器具。越王勾踐在位時,越國水師規模宏大,而水師主要兵器是戈,所以,選用兵器青銅戈作為錢幣原型,在越國是很自然的事。

戈上本身就有穿,正可以作穿索提攜之用。還有專家認為,戈與夏禹後裔的氏族族徽有關,同時戈形從古銘文看,本身是個越字。因而將這種越國貨幣命名為戈幣,也能自圓其說。錢學家陳浩在《越國貨幣形態再探》一文中提出,越國貨幣形態具有多元特性,越國最初應該是使用「布帛」、「珠玉」等的實物貨幣,後使用「黃金」和「青銅塊」等金屬稱量貨幣。越國的金屬貨幣是戈幣,其出現時間較之實物貨幣和金屬稱量貨幣要晚些,可能出現于越國鼎盛時期。戈幣的鑄行是越國商品經濟迅速發展的必然結果。近年來,也曾有人將楚國銅布幣認定為越國錢幣。楚銅布幣有單布和連布兩種,單布又有大布和小布,大布重量在40克左右,小布重8.5克。「連布」即由兩個小布連在一起,重量一般在17克左右。

相關焦點

  • 學者用壯族和泰國語言破譯了2000多年前的《越人歌》
    《越人歌》是一首出現於春秋時期楚越之地的翻譯作品,被考證為中國最早的翻譯作品。這首歌詞最早記載於西漢劉向的《說苑》。文中說道春秋時期的鄂君子皙在江上遊覽,歌舞綿延。然而越國使用的卻是「鴃舌鳥語」,漢語為一字一音的孤立語,越語則為一字數音的膠著語。楚國和越國雖然是鄰國,但卻是「鳥聲禽呼,言語不同」。
  • 古埃及象形文字破譯之謎:主要是作為表音文字
    王名圈後來還成為打開古埃及文字之謎的鍥口。古埃及人相信他們的文字是透特神發明的,透特神的形象是一個有著朱鷺鳥頭的埃及主神,在神廟和法老墓室透特神的形象隨處可見。有趣的是,透特神的形象在後來揭開古埃及文字之謎起到了重要作用。
  • 世界上五大未解之謎,至今沒有一個能夠破譯,難倒無數科學家
    人類發展史歷經悠長的發展趨勢,留有了很多神秘傳說,今日我來給大伙兒說一說世界上迄今沒有人破譯的5大未解之謎。黃金之國流傳,在南美的亞馬遜叢林深處,有一座金碧輝煌的大都市,由金子打造出而成,而且藏著各種各樣稀世珍寶。十六世紀剛開始,相繼有冒險家和考古工作者前去探尋找尋,期待能尋找黃金國的足跡。在其中最知名的當屬1925年,英國上校波西福西特領著著探險隊員2次考慮,第一次由於物件耗完而回到,第二次則是進來森林後再也不會出去。
  • 古蜀象牙之謎
    金沙一件玉璋上的圖案也值得注意,上面刻畫著兩個跪坐的扛物人,所扛之物一端尖一端粗的樣子,似乎就是象牙。這扛象牙的人應當是出現在某種儀禮場面上的樣子,也許又是一個古蜀人用象牙祭祀的寫照。一些研究者認為,這是中國古史上記錄的象戰實例之一。 這裡所說的「燧象」,也許是當年一個特有的詞,現代人並不容易理解。杜預注說:「燒火燧系象尾,使赴吳師,驚卻之。」是說楚昭王與吳王闔廬對陣失利,為著逃避吳軍追擊,昭王讓針尹固用火炬系在象尾,這便是「燧象」,受驚嚇的大象狂奔進追兵大隊中,阻止了吳軍的追擊,昭王因象軍而脫險。
  • 行走南美 探尋玻利維亞待解之謎(圖)
    南美之心的土地上,埋伏著無數這樣的待解之謎。  上帝的指紋  因為沒有留下文字,蒂瓦納庫真正的居民們是如何稱呼這個他們居住的城市,成了永遠的謎,而太陽門上的圖案,更像是上帝的指紋,留在人間,等待著我們和後人破譯。
  • 1300年前古埃及咒語被破譯
    現在,澳大利亞麥考瑞大學和雪梨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一系列的調用方法破譯了一部分古埃及手冊,這本手冊距今大約1300年,內有20頁的插圖,使用了科普特語言,為考古界研究古埃及文化提供了新的途徑。研究人員破譯的古埃及手冊是一種抄本,距今大約1300年,內容由科普特語言編寫,一本完整的手冊大約20頁,主要記錄了古埃及人當時使用的咒語和法術。澳大利亞麥考瑞大學和雪梨大學的教授馬爾科姆等人負責本項破譯工作,他們認為古埃及人將各種咒語和法術用於日常的生活,比如治癒各種疾病的咒語,或者一些達到精神目的的法術等。
  • 吳越爭霸前的越國歷史,據傳越國始祖同大禹有關係
    越國的始祖據傳是夏族,他們很早就活動在會嵇(今浙江紹興)地區。夏禹娶塗山氏女為妻,有說塗山在今山陰,夏禹又曾大會「諸侯」於塗山,巡視天下,「還歸大越,登茅山,以朝四方群神」。茅山就是會嵇山,因禹會諸侯,「乃大會計治國之道」,所以定名為會嵇。相傳禹死後也葬在會嵇山。
  • 湖南古墓被盜現「死海古卷」,專家研究38年,卻只破譯450個字!
    湖南子彈庫古墓,出土一本奇書,記載神仙堪輿專家至今無法破譯!文/婉清湖南是紅色的發源地,但不僅於此,湖南也是中華歷史的發源地之一。上世紀四十年代,子彈庫古墓被盜,一件中國的「死海古卷」流落海外。那是一本戰國時期的帛書,雖然已經泛黑,但是這子彈庫帛書卻是一本奇書,是迄今為止最早的一本古籍,對於研究當時的楚文化有著非常重要的價值。盜墓賊將帛書盜出後,以10大洋賣給了文物販子,後來又流落到一個古董商人的手中。但是因為戰火,這位叫做蔡季襄的古董商人不得不帶著子彈庫帛書顛沛流離。
  • 中國有個海權王國——海上絲路的源頭古越國
    越者,國也,絕者,絕也,越國面臨絕境,到了最危險的時候,就如同後世的《盛世危言》,是一本講越國如何處理國家危機的書,針對越王勾踐時的越國至暗時刻。書中提到,當時,齊國要攻打魯國,孔子恥之,派子貢去遊說齊國以安魯。真是名師出高徒,子貢一出,亂齊,破吳,興晉,霸越,可見儒者參與了句踐霸業。孔子本人,也一直關注吳越興衰。
  • 鑄幣廠的新生意
    到目前珀斯鑄幣廠仍是當地著名旅遊景點,遊客到那裡可參觀錢幣鑄造、金幣熔鑄過程,並可親自動手鑄幣或造紀念章。  珀斯鑄幣廠不僅僅是打卡遊的地方,那裡依舊是全球最重要的金幣生產商之一,比如重達1噸的全球最大的金幣就是那裡的產品。不過,目前這家老牌的鑄幣廠卻在面臨一些困境,因為人們變得不那麼喜歡購買金幣了。
  • 至今無法破譯的6種古老文字
    西班牙《趣味》月刊3月號報導稱,一些古文化對我們來說仍是一個謎,因為歷史學家和語言學家都無法找到破譯其文字的密碼。文章列舉6種無法破解的文字。1、蘇薩的原始埃蘭文字原始埃蘭文字與人類最早使用的文字系統一樣古老。換言之,這種文字與被視為人類最早的文字系統的蘇美爾文字屬於同一時期。原始埃蘭文字發源於新月沃地。
  • 爐石自走棋鑄幣有什麼用 鑄幣獲取方法攻略
    爐石自走棋鑄幣是遊戲裡重要的貨幣,可以用來招募隨從,部分玩家對鑄幣還不太了解,那麼爐石自走棋鑄幣有什麼用呢?下面一起來看看爐石自走棋鑄幣獲取方法攻略吧。爐石自走棋鑄幣獲取方法攻略
  • 張家界天門山六大古謎
    而天門山共有六大古謎,那麼究竟是哪六大古謎呢?第一謎為:天門洞開之謎據傳,公元263年,這千米峭壁之上剎那間崩塌出一個巨大的穿山石洞,就像一座鑲嵌在天幕上的通天之門。吳國的皇帝孫休認為是祥瑞之兆,於是易嵩梁山為「天門山」,並將武陵郡改為「天門郡」。
  • 珀斯鑄幣廠——是世界上仍在生產中的最古老的鑄幣廠
    珀斯鑄幣廠(Perth Mint)位於珀斯市中心海伊(Hay)大街上,珀斯鑄幣廠是世界上仍在生產中的最古老的鑄幣廠,其歷史可追溯到十九世紀中期的淘金時代。在這裡,遊人不僅可以參觀制幣過程和購買紀念幣。如今,珀斯鑄幣廠以生產精美的金銀紀念幣而享譽世界世界上最大、最重的金幣在澳大利亞城市珀斯展出。這枚金幣的兩面分別刻有袋鼠和英國女王的頭像,直徑80釐米,厚12釐米,重達1噸。是澳洲珀斯鑄幣廠為迎接英國伊莉莎白女王的到訪而專門製作的。這枚含金量99.99%的金幣面值為100萬澳元(約678萬人民幣),不過實際上製作金幣的金子就要值5000萬澳元(約3.4億人民幣)。
  • 重慶9大未解之謎
    每到晚上都會有成千上萬的蛇湧現出來,目前專家也沒有合理解釋 石柱「怕癢石」之謎 地震發生之時,當地居民黔江首富羅氏家族的莊園,盡皆沉入湖底。水下莊園的真貌到底如何?小南海深處,是否真如傳言般藏著一筆巨額寶藏?仍是一個未解之謎。 阿蓬江「崖棺墓葬」之謎
  • 世界十大歷史未解之謎
    在過去的一百年內,人類的科學技術取得了巨大進步,航天技術可把人類送往月球表面,同時也抵達數千米深的海底,對生命的探索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接近謎底,但我們作為大自然的一個物種之一還有許多神秘的未解之謎沒有揭開,以下是十大最令人費解的歷史未解之謎。
  • 羅馬鑄幣 形象各異
    圖1羅馬鑄幣,從共和時代到帝國時代,直到羅馬帝國終結,時空跨度長,東西地域廣,各地各時期鑄幣統觀,量大類雜。鑄幣材質種類主要為金幣、銀幣、銅幣、鉑幣。羅馬鑄幣的一個明顯特點(早期更甚)是希臘特徵明顯。羅馬人欣賞和嚮往希臘文化,受其影響很大,一些錢幣甚至直接模仿某些希臘鑄幣。另一個明顯特點是尊祖崇神。這在共和時期尤為突出,鑄幣上君王像不是現任皇帝,而是祖皇以及神明圖像。從凱撒大帝開始,羅馬君王在鑄幣上開始使用自己的頭像,而背面多為基督十字架或勝利女神像或天使像。
  • 破譯未解之謎,英國史前遺蹟巨石陣,材料來自於25公裡外
    同樣,這也是世界未解之謎,5000年前左右人類還處於石器時代,那麼這些東西究竟誰建造的,是古代人的文明?還是外星人留下的痕跡?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完整的證據能夠完整地描述這一段歷史,就像金字塔一樣給人們留下了很多未解之謎。
  • 揭開馬勒《大地之歌》第二樂章唐詩之謎
    世紀之謎馬勒《大地之歌》第二樂章《寒秋孤影》(DerEinsameimHerbst)節目單德譯漢歌詞如下:藍色的秋霧瀰漫在湖面上,青草葉上覆蓋著嚴霜,好似畫家把翡翠似的綠粉,輕撒在嬌嫩的花朵之上。花兒已失去她的芬芳,寒風將花朵吹落在地上。
  • 從果粉眼裡的破譯明星池步洲談談常凱申手下的密碼破譯
    李直峰是破譯專家,但是並不懂日語,所以才能凸顯池步洲的用處。但是問題是,霍實子不僅僅是組長,而且聰明過人,更麻煩的是霍實子精通日語,池步洲在他手下只能打下手,凸顯不出這位破譯珍珠港密電的長處了。破譯密碼來說,懂不懂被破譯一方的語言並不是必要條件,比如英國的圖靈,德語就不怎麼靈;美國的羅切福特倒是去日本進修過日語,深入學習了好幾年,還在美國駐日本大使館幹過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