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中原的亮麗「轉身」 ——河南實現由一個經濟落後省份向全國...

2020-12-25 河南省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編者按

  11月12日,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省軍區黨委第一書記徐光春應邀赴濟南軍區作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專題報告,以《圓夢之路》為題介紹了河南在解放思想、科學發展中奮力崛起的生動實踐。報告以其豐富的內容、科學的論斷引起了強烈反響,贏得了廣泛好評。徐光春在報告中指出,近年來,河南全省上下圍繞崛起謀發展、圍繞跨越做文章,不斷解放思想、堅持科學發展,經濟社會發展進入了當代歷史上最好的時期之一。一是實現了由一個經濟落後省份向全國重要經濟大省的轉變;二是實現了由一個溫飽不足的省份向全國第一糧食生產大省的轉變;三是實現了由傳統農業省份向新興工業大省的轉變;四是實現了由文化資源大省向全國有影響的文化大省的轉變。圍繞這「四個轉變」,本報從今天起推出系列報導,以饗讀者。

  沐浴著改革開放的春風,三十年間,曾經作為「古、土、窮」代名詞的河南,用發展贏得了尊重,經濟總量持續擴大,尤其是近五年來更是加速攀升。

  我省經濟總量從1978年的162億元增長到2007年的1.5萬億元,穩居全國第5位、中西部地區首位,實現了從一個經濟落後省份向全國重要的經濟大省的轉變。

  專家評價說,一個中部內陸省份,肩負農業大省和人口大省兩個包袱,不僅進入了「GDP超萬億元省份俱樂部」,同廣東、山東等省份站在同一方陣,而且人均水平大幅提高,實現了歷史性跨越,這不能不稱是個奇蹟!

  經濟總量跨越發展,綜合實力顯著提升

  何謂「全國重要的經濟大省」?省社科院專家這樣解讀:

  ——總量大了: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近五年來,河南經濟總量迅速擴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3.5%,高於全國平均水平2.7個百分點,總量從2003年的6868億元躍升到2007年的1.5萬億元,穩居全國第5位、中西部地區首位。今年GDP有望突破1.8萬億元,相當於浙江去年的發展水平。

  更為重要的是,改革開放三十年來,我省經濟總量攀升速度逐步加快。

  1978年全省GDP僅為162億元,到1991年跨上千億元臺階,用了12年時間。從1000億元到2000年GDP突破5000億元,用了9年時間,年均增加400多億元,由全國第7位躍居全國第5位。從5000億元到2005年GDP突破1萬億元大關,用了5年時間,年均增加1000多億元。而又僅用了兩年時間,GDP去年超過1.5萬億元,按可比價計算,為1978年的21.5倍。

  30年裡全省GDP年均增長11.2%,高於全國平均水平1.5個百分點。經濟總量佔全國的比重由1978年的4.5%提高到2007年的6%。

  ——人均水平高了:改革開放之初,我省人均GDP在100美元以下,2004年突破1000美元,2007年突破2000美元,近五年年均增速為13.3%、位居全國前列。

  人均GDP與全國平均水平逐步拉近。30年裡全省人均GDP年均增長10%,高於全國平均水平1.4個百分點。人均GDP由全國第28位躍居第17位。

  值得一提的是,人們的腰包越來越鼓。2007年全省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達到11477元和3852元,分別為1978年的36.4倍和36.7倍。

  ——地方財力強了。1978年,地方財政支出不足30億元,到2007年達到了1871億元,居全國第5位、中西部地區首位。

  正是財政經濟「蛋糕」越做越大,我省才有更多的財力來反哺「三農」,改善民生。

  僅2007年,全省財政用於增加惠農補貼、促進現代農業發展、改善農村基本生產生活條件等方面的支出就超過400億元,不僅比全國提前一年免徵農業稅,還對種糧農民給予直接補貼、良種補貼、農機購置補貼、農資綜合補貼等7項補貼共45.9億元。

  也難怪,前年當《經濟日報》採訪團來我省採訪前做準備工作時,一查閱資料,查出了兩個「想不到」:其一,沒想到河南經濟總量那麼大。其二,沒想到河南發展速度太快了。

  戰略舉措得力,河南經濟面貌日新月異

  從貧窮落後到全國重要的經濟大省,改革開放以來,我省走出了一條重鑄輝煌的崛起之路。

  北宋之前,中原一直是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北宋以後,由於戰亂和災荒,河南逐漸衰落下來,到新中國成立之初,成了全國最貧窮落後的省份之一。1949年,河南人口為4174萬人,佔全國總人口的7.7%;工農業總產值為21億元,僅佔全國工農業總產值的4.5%;人均工農業總產值為50.3元,比全國平均水平低41%。

  半個多世紀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原人民一直在為改變貧窮落後面貌不懈地奮鬥著。「實現中原崛起」,是幾代中原兒女的追求與夢想。

  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我省依據省情準確定位,在經濟發展上思路越來越清晰,戰略舉措越來越得力。

  發展思想上,從「把人口大省建設成經濟強省」,到明確「實現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兩番以上,達到3000美元,使我省的發展走在中西部地區前列」;戰略目標上,從提出「一高一低」,到強調「兩個較高」,從實施「三大戰略」(科教興豫、開放帶動、可持續發展),到實現「兩大跨越」,從「圍繞農業上工業、辦好工業促農業」,到明確「以工業化為主導,以城鎮化為支撐,以推進農業現代化為基礎」,使河南一步步向「農業先進、工業發達、文化繁榮、環境優美、社會和諧、人民富裕」的目標邁進。

  透過一些指標我們欣喜地看到,我省經濟發展與全國平均水平及先進省份的差距正在逐步縮小。河南正在圓夢!

  基礎牢,後勁足,我省著力實現新跨越、新崛起

  歷史上,作為經濟欠發達省份,投入不足、基礎不牢一直束縛著我省經濟發展。

  增加投入是我省改革開放之後較長一段時期裡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舉措,使得我省不僅在經濟總量、發展水平上得到了快速提高,而且基礎設施建設和基礎產業得到顯著加強。

  1979年~2007年,全省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完成37161億元,1985年超過百億元,1996年超過千億元,2007年達到8010億元,為1981年的169.5倍,年均增長21.2%。其中,2003年~2007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33.8%,五年累計投資佔改革開放以來的比重達到63.8%,對GDP增長的貢獻率達到70.2%,成為經濟快速增長的重要支撐。

  驅車中原,人們會發現河南的公路不斷變寬、越來越長。高速公路更是從無到有,到2008年底通車裡程已達4841公裡,躍居全國第一位。

  我省的城鎮正在大「變臉」。省會鄭州高樓林立、商貿繁榮;絕大多數縣城面貌煥然一新。以鄭州為中心,洛陽、開封、新鄉等九城會集的中原城市群,正成為區域經濟增長的引擎。2007年全省城鎮化率達到34.3%。縣域經濟佔全省經濟總量的比重達到70%。

  基礎產業快速發展。2007年全省煤炭產量達到1.89億噸,電力裝機容量達到4114萬千瓦,分別列全國第三位和第六位,河南有色金屬產量連續七年居全國第一位,基本建成全國重要的能源工業基地、食品工業基地和有色工業基地。基礎設施和基礎產業快速發展,為新起點上的大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和有力支撐。

  專家們認為,當前,河南的經濟增長已不再是量的點滴積累,而是量的規模化擴張,發展的邊際效應大大提升,人均水平大幅提高,經濟社會發展進入了一個快速趕超期。

  河南已不再是傳統舊模樣,河南不再是「古、土、窮」的代名詞。能源大省、工業大省、經濟大省以及「中國糧倉」、「國人廚房」等名聲正在不斷叫響。

  河南已經站在了新的歷史起點上,正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奮力實現從經濟大省向經濟強省的新跨越!(本報記者田宜龍)

責任編輯:徐曉潔

相關焦點

  • 河南為什麼落後了,中原人出來說兩句,中原能夠再次崛起嗎
    南方的經濟便更好了,沒有人去理中原。在朱棣遷都北平後,北平開始大踏步地發展起來,北方的經濟也空前活躍了起來。但是南方的經濟一如既往地保持著發展的態勢。沒有人提中原地區。後來清朝也建都北平,依然沒有人提中原地區。連東北都開始發展起來了,連西部的四川地區都開始發展起來了,但是沒有人提中原。河南就這樣開始沉默著。
  • 我國彩禮錢最多的3個省份,一個是河南,一個竟是落後的它!
    彩禮錢如今是社會很熱門的一個話題,因為彩禮錢每個地方都是不一樣的。有些省份比較高昂,有些省份則是比較低廉。本來彩禮錢只是各個地方的習俗,這個地方不一樣自然錢也不一樣。可最近幾年彩禮錢的風俗是越來越不可以了,出現了攀比的現象,甚至有些省份高到年輕人都不想結婚了。
  • 河南成「最具正能量省份」網友:傳承中原優秀文化河南人好樣的
    網絡資料圖片□大河網記者莫韶華4月11日,在2017第五屆「媒體公益與社會責任」研討會上,阿里巴巴發布了全國天天正能量大數據:自2013年7月天天正能量項目啟動以來,截至4月1日,在已進行的天天正能量全國評選中,河南以正能量人物獲獎172次,成為「最具正能量省份」,
  • 臨海省份河北為何與內陸省份河南發展差距越來越大?該如何追趕
    我國有許多省份的名字方向對應,比如廣東與廣西,山東與山西,湖北與湖南,還有今天要講的河南與河北。這些方向對應的省份在經濟發展上面都有不小的差距,尤其是兩個東西對應的省份,山東與廣東經濟在全國數一數二,而山西與廣西則是全國倒數。
  • 中部地區六大省份:河南成為龍頭,湖北回歸第2,湖南安徽爭第3
    按照國家規劃概定的範圍,中部地區是一個經濟地理的概念,區域範圍包括山西、河南、湖北、湖南、安徽和江西六大省份。從地理概念來看,中部地區六大省份由華北地區、華中地區、華東地區下轄的省份所組成。公開資料顯示,中部地區六大省份,總面積102.8萬平方公裡,總人口佔到了全國的四分之一以上,經濟總量也佔到了全國的五分之一。
  • 河南的一個景區走紅了,離洛陽只有70公裡,被譽中原「小九寨」
    談到河南,大家第一個想到的是什麼呢,各種偏見在腦海裡浮現,其實河南是個文化底蘊深厚的地方,曾經是七朝古都,十三朝古都,河南的歷史文化底蘊頗深,實際上拋去了對它的偏見,河南其實是一個獨特的省份,同時又是一個內涵豐富的省份,在這裡孕育著燦爛的文明,這裡有著豐富的山水景觀,這些文化景觀和風景景觀不會消失
  • 我國常住人口「最多的」3個省份,一個是河南,一個堪稱很擁擠
    現在的我國是人口多、集中的國家,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從具體的地區分布來看,人口非常多,非常擁擠, 這也是我國許多省份同樣出現的比較突出的部分,特別是在一些比較突出的省份,很多省份在人口方面壓力很大,我國常住人口」最多的「3個省份,一個是河南,一個堪稱很擁擠。
  • 向「海」·向「新」·向「網」:一個內陸省份的經濟「新走向」
    新華每日電訊記者李洪磊「向南、向海、向灣區!」拿著一份新出爐的《關於建設對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品牌運動鞋服產業基地的實施方案(試行)》,江西省石城縣委書記鮑峰庭憧憬著未來:「從『園區經濟』轉身『灣區經濟』,是石城縣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投石問路』之舉。」
  • 河南發展較慢的3個縣,一個是杞縣,一個有「中原第一古鎮」之稱
    河南是地處我國的社會中很有實力的一個省份,它的省份雖然不是靠近沿海的東部,但是這個省份卻是屬於我國的中部地區經濟實力很強的省份,它的省內是有許多我國很地位很高的城市,像是鄭州和洛陽這兩大城市就是如此的,它們也是河南的核心城市,為河南的整體發展與進步是貢獻了許多的力量。
  • 老家河南就是「中」 中原文化發展正當時
    古老而又現代的中原,散發著自信、開放、極富生機的文化魅力。  同時,從群眾需不需要、滿不滿意出發,河南不斷推動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由政府「端菜」向百姓「點菜」轉變。建立全省數字公共文化服務平臺,匯聚整合全省公共文化資源和社會文化資源數據,形成「超市化」供應模式,為百姓提供精準服務。  ——推動藝術創作出精品攀「高峰」。
  • 我國被誤會的一個省份,經濟其實是全國第5,卻一直被認為「窮」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各省的經濟也在順利高速發展,但我國有這樣的省,小編對此必須感到不滿, 數據報告顯示,該省的GDP已經超過了很多沿海省,但總是被認為很窮。這個省大家也猜到了吧, 河南省, 說到河南省,你會想什麼?
  • 向全國推介鄭州之中原區:這裡是大美中原
    9月8日—16日,第11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將在河南鄭州舉行。 作為中國八大古都之一,鄭州有著厚重的歷史,豐富的文化積澱。 作為國家中心城市,鄭州近年來的發展日新月異。 空中、陸上、網上、海上「四條絲路」同頻共振,撐起內陸開放新高地。
  • 河南擬建航空航天大學,以「中原」命名,將給河南學子更多選擇
    如果要從全國34個省級單位中評選出一個最難上大學的省份,那就非河南莫屬。在2020年高考中,河南擁有115萬考生,全國之最。目前,中原工學院也獲批智能與航空信息技術群,並與俄聯邦聖彼得堡國立宇航儀器製造大學合作辦學了中原彼得堡航空學院;鄭州航院也在河南特色骨幹學科群中獲批航空產業技術學科群與航空經濟與管理學科群。
  • 黃河以南,淇水湯湯,河南這地大物博的省份容納了太多歷史
    然而,其細膩、雄渾、古老、滄桑的輪廓,卻依然清晰如昨,無須刻意追尋,只消輕輕回眸,便可見其傲然身姿。河南,這片黃河水蔓延過的土地,山明水秀,景致無邊。在之後的170多年裡,洛陽一直是東漢王朝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東漢之後,三國鼎立,群雄逐鹿中原,經歷了紛亂的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作為主戰場之一的河南元氣大傷,直至唐王朝建立之後,才重新煥發生機。由唐至宋,河南又重新成為當時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尤宋代,當時的都城開封足有一百多萬人,是全國的第一大城市,工、農、商多行業十分發達。南宋之後,河南開始走向衰退。
  • 河南是另一個流行的古鎮,有2000年的歷史,被稱為中原第一
    河南是另一個流行的古鎮,他有的歷史,被稱為「中原第一」,他是來自洛陽3.5h的驅動器河南是中國一個非常古老的省份,河南又稱中原,也是中華文明和文化的重要發祥地。在河南和大都中有許多名勝古蹟和文化遺址。古鎮流行起來了,這個古鎮有的歷史,可以說是一個很長的歷史。這是古鎮信用商店古鎮,位於河南省的射旗縣。古鎮交通便利,交通便利,如果從洛陽出發,只需3.5小時就能輕鬆到達目的地。這座城鎮在古代被譽為「中原第一古鎮」。鎮上面積也很大,足夠玩得開心。在古代,這座城鎮也是一個極其繁榮的地方,許多是當時商業最繁榮的地方。
  • 中原出彩 河南擔當
    不久前,黃河文化的魅力又引得並蒂花開「落」中原。2020年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暨第35屆大眾電影百花獎即將在鄭州拉開帷幕,下個月由洛陽承辦的央視中秋晚會也會「接力」登場。當古老文化融入現代旅遊、餐飲、商貿等新業態,文化就變成了「文化 」,這條長河就能煥發出新的光彩。
  • 全國34地經典名菜齊聚河南 向世界發布「中國菜」
    「全國34地域菜系」將全新推出?8月9日,河南省商務廳聯合中國烹飪協會召開新聞發布會,定於9月9日-12日,在河南鄭州舉辦「2018向世界發布『中國菜』暨全國省籍地域經典名菜、名宴交流活動」。屆時,組委會將向世界公布我國34個省籍地域(含港澳臺)的菜系概述,地域經典代表名菜、主題名宴和代表品牌企業的榜單。 「中國餐飲經濟在國家整體經濟中的作用越來越明顯。」
  • 河南GDP排全國第五,但外省人為什麼還是說河南窮?
    應該說經濟的發展是離不開政治的。在元代以前,中國(不知道可不可以這麼稱呼)的政治中心(首都),大多離不開陝西,河南,江蘇這幾個省份。 我國科技、政治、經濟高度發展的北宋,都城即在河南開封。可以說這個時候的河南,作為改革發展的先行地,以及自己作為農業發展中心的地位,整個地區的經濟發展是領先全國的。
  • 全國高鐵營業裡程排名:這個東北省份最多,江浙落後於廣西
    根據已公開信息的部分省份數據,高鐵營業裡程在1900公裡以上的省份不少位於南方。其中,廣東以2027公裡僅次於遼寧位居第二,包括山東、湖南、河南等省份同樣位居前列。2013年,廈深鐵路繞行江西的線路,使「環江西高鐵網」的說法被廣為流傳——它是中部六省中唯一一個沒有高鐵出省通道的省份。圖片來源:《新聞聯播》截圖第二年,江西高鐵開始發力。
  • 中原兩省記:河南與湖北
    內循環時代,我們如果要看未來各座城市的經濟發展,除了西南成都和重慶、西北的西安、東北的長哈沈之外,廣闊的中原腹地最令人期待的就是湖北的武漢和河南的鄭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