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被人遺忘的川劇,四川與重慶共享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如何拯救?
川劇,廣泛流行於四川、重慶、雲南、貴州、湖北等省市的地方戲曲。目前,川劇是屬於四川省和重慶市共有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在大部分人的傳統印象當中,川劇裡的變臉、吐火等炫目的表演形式,就代表了它的全部,大家對於川劇的了解也就止步於此。
-
江蘇省政協委員呂俊傑力推紫砂申報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2月5日上午,江蘇省政協委員、凱旋體育文化藝術家呂俊傑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江蘇省第十一屆委員會第五次會議中提出:「近年來,我省紫砂文化自我宣傳意識越來越強,紫砂在國際舞臺上的影響也越來廣泛。
-
金華政協委員:把「黃大仙」打造成世界遺產
(鄭少秋版的18集電視連續劇《黃大仙》曾深入人心) 昨天上午,金華的政協委員開始分界別進行小組討論,而金華市委書記徐加愛也參加了港澳僑胞界別的小組討論。會議室裡,關於「黃大仙」的話題,引發不少委員的討論。 怎麼做才能發揮金華的旅遊資源優勢,挖出金華的底蘊,圍繞這一點,委員們討論的還挺熱烈。
-
浙江金華政協委員建議:建黃大仙世界文化聯盟
2月4日,浙江金華「兩會」期間,不少政協委員就如何打造金華山黃大仙世界性文化品牌建言獻策。 黃大仙,俗名黃初平,浙江金華人,著名道教神仙,為人時是「善之楷模、德之典範、道教驕子」。一百多年前,「黃大仙」出走金華,傳入廣州、香港,逐漸向東南亞、歐美華人圈擴散,成為在海外華人地區有很大影響力的「普濟勸善、助人為樂」的精神偶像,形成了中國道教中具有凝聚力和文化張力的分支。
-
非物質文化遺產,寶貴的民間財富川劇,有何突出的藝術魅力?
川劇,是歷代川劇藝人在漫長的歷史中創作並傳承下來的具有四川地區濃鬱特色的曲藝劇種,是四川省最重要的曲藝劇種,主要在四川、重慶及貴州、雲南等地區流行,甚至一段時間在大江南北引起轟動,在相隔萬裡的西方國家仍然可以看到川劇的影子,尤其是川劇變臉,更是在大江南北廣為流行,即使現在,仍有很多人慕名學習
-
非物質文化遺產——大足石雕
其起源唐朝初期,與世界文化遺產大足石刻相伴而生。2009年9月被列入重慶市第二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2020年12月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推薦名單。雕刻題材以日常生活中的各種人物、動物和建築構件,以及實用器具、生活和勞動場景為主,其中人物又以世界文化遺產大足石刻中佛像、文殊、普賢、觀音、羅漢等為主。大足石雕全由手工精雕細鏤而成,包括採料、構思、製圖、泥塑、制模、雕刻、精雕、細磨、拋光等諸多複雜工藝。
-
川劇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充分體現戲曲的虛實結合,極具美學特徵
很多人說它是一種文化的藝術,結合手藝人的一個創造,其實它存在的意義真的很大。主要流行的地區在四川一帶,所以有了這樣的一個稱呼,在戲曲中它也是一個著名的品類,結合了很多的藝術特色在其中。在小的時候跟著爺爺奶奶看變臉,川劇的變臉讓我們看到了仿佛如魔術一般變化。
-
留住城市記憶 政協委員建議為歷史建築「立法」
這些都是重慶歷史文化的展示窗口。如何讓歷史建築得到全面保護和有機更新,是正在召開的重慶市「兩會」上政協委員們關注的話題,他們建議,從法規體系上為歷史建築提供保障。 位於西南一隅的山水之城重慶地域環境獨特,歷史遺存類型豐富。
-
重慶大學副校長廖瑞金:多舉措保護和弘揚川劇文化
重慶大學副校長廖瑞金:多舉措保護和弘揚川劇文化 2016-12-05 來源:《中國教育報》 重慶大學副校長 廖瑞金 重慶大學一貫重視美育與藝術教育
-
帶你認識非物質文化遺產
標誌外部圖形為圓形,象徵著「循環,永不消失」;內部圖形為方形,與外圓對應,天圓地方,表達「非物質文化遺產存在空間 有極大的廣闊性」;圖形中心造型為古陶最早出現的紋樣之一的魚紋,隱含「文」字。「文」指非物質文化遺產,而魚生於水,寓意「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源遠流長,世代相傳」;圖形中心,抽象的雙手上下共護於「文」字,意取「團結、和諧、細心呵護和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守護精神家園」的寓意。
-
李錦記攜手中國烹飪協會啟動川菜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
成都2011年11月18日電 /美通社亞洲/ -- 國際知名醬料品牌李錦記今天正式宣布,已經與中國烹飪協會攜手全面啟動川菜非物質文化遺產(以下簡稱「川菜非遺」)的整體調查研究項目,並將於2011年12月2日舉行的「川菜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與發展論壇」上正式發布《川菜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報告》,
-
中國傳統文化戲劇之「川劇」
川劇是四川文化的一大特色,流行於四川東中部、重慶及貴州、雲南部分地區。早在唐代就有「蜀戲冠天下」的說法。清代乾隆時在本地車燈戲基礎上,吸收融匯蘇、贛、皖、鄂、陝、甘各地聲腔,形成含有高腔、胡琴、崑腔、燈戲、彈戲五種聲腔的用四川話演唱的「川劇」。
-
兩會要聞:朝天門集團董事長王普關於重慶名特小吃 非物質文化遺產...
為了加強名小吃技師培養,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大力支持搶救、保護和發展。重慶市渝中區·政協常委、重慶人文科技學院·客座教授、重慶市朝天門餐飲控股集團董事長、民建重慶市委企業家聯誼會執行副會長王普在本次兩會上,展示了相關提案。
-
政協委員建議:四星以上酒店須有英文菜譜
劉松勇委員代表重慶市歸國華僑聯合會發言,建議加強國際化語言環境打造。記者 李文科、李靖 攝 華龍網1月28日10時30分訊(記者李輝、實習生董靜) 重慶正在向國際化大都市邁進,語言環境的改善勢在必行。今日,政協重慶市第四屆委員會第一次會議第二次大會召開,劉松勇委員代表重慶市歸國華僑聯合會發言,建議我市加強國際化語言環境打造,其中,所有四星級以上的酒店必須有英文菜譜。
-
市政協來合陽縣視察歷史文化遺蹟保護及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情況
11月16日,市政協副主席劉巧蓮率視察組來合陽縣視察歷史文化遺蹟保護及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情況。副縣長李紅武陪同視察。視察組一行參觀了王村鎮青石殿、縣城文廟,觀賞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合陽提線木偶戲以及行家莊跳戲的精彩表演。保存完好的歷史文化遺蹟,獨特的藝術表現形式給視察組成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新樂章——川渝八市區政協攜手助推共建「巴蜀文化旅遊走廊」小記
今年,圍繞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川渝兩地在共建「巴蜀文化旅遊走廊」中頻頻開展互動交流和務實合作:巴蜀世界遺產聯盟、巴蜀石窟文化旅遊走廊聯盟雙雙成立,川渝各市區間不斷開通文化旅遊直通車、籤訂文旅發展合作協議……共同擦亮著巴蜀文化新名片。
-
[視頻]首屆中國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
我現在是在成都市天府廣場,首屆中國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的開幕式今天上午8:30就在這裡舉行,首屆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從今天開始持續到6月10日,遺產節「以傳承民族文化、溝通人類文明、共建和諧世界」為主題,18天裡的活動可以說是緊鑼密鼓,豐富多彩。
-
世界申遺終成功——中國太極拳成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
關注: 北京時間 12 月 17 日晚,我國單獨申報的 " 太極拳 "、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評審通過,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至此,我國共有 42 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冊),居世界第一。
-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政策法規解讀
四、我國政府哪一年正式加入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 答:2004年8月,我國政府經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批准,正式加入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成為全球批准為數不多加入該公約的國家之一。 五、非物質文化遺產包括哪些內容?
-
弘揚非遺文化 第一屆「水滸杯」非物質文化遺產攝影大賽在鄆城舉辦
12月15日,非遺影像·菏澤風採——第一屆「水滸杯」非物質文化遺產攝影大賽啟動儀式在水滸好漢城舉行。鄆城縣委副書記、縣長谷永強,縣委常委、宣傳部長伊超傑,全國政協委員、宋江武校校長、水滸好漢城董事長樊慶斌以及山東畫報社、山東省攝影家協會負責人等參加活動,菏澤市文聯黨組書記、主席田繼雷主持啟動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