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劇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充分體現戲曲的虛實結合,極具美學特徵

2020-12-15 柳絲之金縷斷歷史

當你第一次聽到「變臉」這個詞是在哪裡呢?很多人說它是一種文化的藝術,結合手藝人的一個創造,其實它存在的意義真的很大。主要流行的地區在四川一帶,所以有了這樣的一個稱呼,在戲曲中它也是一個著名的品類,結合了很多的藝術特色在其中。在小的時候跟著爺爺奶奶看變臉,川劇的變臉讓我們看到了仿佛如魔術一般變化。

今天我們的主角就是川劇,它是歷代的川地的人智慧的結晶,分為了小生、花旦、丑角、旦、鬚生,各自各自的特徵,只要你一看到它的打扮就知道它屬於哪一個類別了。學習文學的人經常聽到了一個詞叫做美學,而川劇體現了中國的戲曲的一個虛實結合,真的很具有美學的一個特徵,已經被譽為了非物質文化的遺產了。

走進川劇,我們的來了解一下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清末明初的時候,當地的人把它叫做了川劇了,藝術的家的用自己的智慧和能力,把川劇表現淋漓盡致地,在歷史的長河中,它經歷了很多很多,在一個完美沒有任何定論中,不斷的研究和探討。現在我們看到的川劇更加的豐富,傳承下來的不僅僅是藝術,而是一種無堅不摧的力量。在很多的學院中也有了川劇研究的學科,保護這種非物質文化遺產。

小編認為現在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很少了,而川劇作為戲劇的一種,在我們的心中地位一直不低,並且在川劇中演繹得一些經典的故事,大家都會牢牢的記住。純正的川劇保留下了的很少,當地的人因為地域的關係也有了很大的一個融合。這些東西我們一定好好好保護起來,不要讓它消失了,它們都凝結著勞動人的文化和智慧。

關於川劇的介紹今天到這裡了,下期小編將帶來更多的文化的介紹,豐富的大家的知識庫,有喜歡小編的記得點讚留言,關注哦

相關焦點

  • 「傳承天府文化 弘揚川劇精粹」 成都鹽小錦馨師生共享戲曲魅力
    為保護宣傳非物質文化遺產,弘揚川劇藝術,提升學生審美素養、陶冶師生情操、推進校園美育教育。12月3日,「傳承天府文化 弘揚川劇精粹」2020年川劇傳承推廣「戲曲動漫進校園」系列活動走進成都市鹽道街小學錦馨分校,學校組織了師生進行觀影、互動活動。
  • 非物質文化遺產,寶貴的民間財富川劇,有何突出的藝術魅力?
    川劇,是歷代川劇藝人在漫長的歷史中創作並傳承下來的具有四川地區濃鬱特色的曲藝劇種,是四川省最重要的曲藝劇種,主要在四川、重慶及貴州、雲南等地區流行,甚至一段時間在大江南北引起轟動,在相隔萬裡的西方國家仍然可以看到川劇的影子,尤其是川劇變臉,更是在大江南北廣為流行,即使現在,仍有很多人慕名學習
  • 川劇舞臺組照:除了變臉 川劇中還有這些有趣的角色
    川劇主要流行於中國西南川渝雲貴四省市的漢族地區,是融匯高腔、崑曲、胡琴、彈戲和四川民間燈戲五種聲腔藝術而成的傳統劇種。隨著時間的變遷,傳統川劇受多種現代藝術演出形式的衝擊。喜愛川劇的年輕人無論是觀眾還是從業人員,都大大減少。
  • 李雪火鍋:美食搭臺傳承川劇藝術
    這不,為發展文化創意產業,配合政府打造成都名片——寬窄巷子的統一安排部署,李雪投入重金,把餐飲和川劇結合起來,在把李雪火鍋裝飾一新後,在富有川西民居風格的建築和古色古香美感裝潢的店堂外面,修建起了川劇大舞臺,而且在店堂內外配置了豐富的川劇藝術元素,還原了歷史的寬巷子古老的川劇戲臺,營造出濃鬱的川劇藝術氛圍,為遊客和食客提供免費的川劇藝術欣賞。
  • 靖德公考考前衝刺:中國「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你知道幾個?
    你知道中國現如今有多少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嗎?跟著小編一起來了解15個常見名單!1、崑曲崑曲簡稱崑腔,是中國古老的戲曲聲腔、劇種,是漢族傳統戲曲中最古老的劇種之一,也是中國漢族傳統文化藝術,特別是戲曲藝術中的珍品,被稱為百花園中的一朵"蘭花"。
  • 帶你認識非物質文化遺產
    標誌外部圖形為圓形,象徵著「循環,永不消失」;內部圖形為方形,與外圓對應,天圓地方,表達「非物質文化遺產存在空間 有極大的廣闊性」;圖形中心造型為古陶最早出現的紋樣之一的魚紋,隱含「文」字。「文」指非物質文化遺產,而魚生於水,寓意「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源遠流長,世代相傳」;圖形中心,抽象的雙手上下共護於「文」字,意取「團結、和諧、細心呵護和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守護精神家園」的寓意。
  • 重慶政協委員:川劇有望成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
    重慶政協委員:川劇有望成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 這是重慶政協委員譚小兵最喜愛的川劇《李亞仙》中的一段唱詞。21日,重慶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副主任譚小兵在接受中新網記者專訪時透露,川劇已進入中國申請「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預備清單,有望為重慶和四川再添一例世界級非遺。  早在2006年,經國務院年批准,川劇(重慶)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磁器口·遇見》系列:古鎮裡的川劇戲臺——轉運樓
    傳統休閒氣息濃鬱中國美,繁華依舊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川劇每天都在這傳承上演戲劇表現手法表演技法方面多有卓越創造充分體現了中國戲曲虛實相生遺形寫意的美學特色品茶、看戲、變臉變臉是當今賞川劇的一大特點作為川劇表演的特技之一到了轉運樓一定不能錯過
  • 被人遺忘的川劇,四川與重慶共享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如何拯救?
    川劇,廣泛流行於四川、重慶、雲南、貴州、湖北等省市的地方戲曲。目前,川劇是屬於四川省和重慶市共有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在大部分人的傳統印象當中,川劇裡的變臉、吐火等炫目的表演形式,就代表了它的全部,大家對於川劇的了解也就止步於此。
  • 綿陽市戲劇周活動進駐寶林小學,唱響川劇經典
    2020年11月26日,綿陽市2020年戲劇周展演活動在安州區寶林小學舉行,為全校師生和家長帶來一堂精彩的川劇表演,讓孩子們親近經典,感受傳統戲曲文化的魅力。一場優美的川劇「水袖舞」拉開了這場戲劇盛宴的序幕,演員們「拂、搭、裹、拋、挽、轉、揚」等等技巧表演,韻味十足,讓孩子們大為讚嘆——原來袖子還可以這樣「玩」。接著上演了川劇彈戲《射鵰》,川劇折子戲《小晏》、武戲《攔馬》,川劇唱段《羞怯怯》。
  • 太極拳被列入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它為什麼行?
    就在17日晚,太極拳這項在中國家喻戶曉的運動,被列入了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一套拳法,怎麼就成了非遺?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太極拳的故事。影視作品中的張三丰形象。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網所列舉的名錄中將其特點概括為「拳架舒展,結構嚴謹,由松入柔,積柔為剛,剛柔相濟,身法突出,含胸拔背,以腰為軸,上下相隨,內外結合,中正安舒,輕鬆自然,輕靈沉穩」。而武式太極拳則是將陳式新架與老架結合起來,又把楊露蟬「大動作」與陳式「小動作」結合起來,行拳時重視身法,強調開合虛實,以心行氣,以氣運身。
  • 香港4個項目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香港4個項目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2014-12-05 21:23:565日發布消息說,西貢坑口客家麒麟舞、黃大仙信俗、全真道堂科儀音樂和古琴藝術等4個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成功列入國務院日前公布的第4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 中國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名冊)項目
    舞蹈具有生態、純樸、粗獷、和諧的特徵。舞前踩地神祭祀,表達了尊重自然、依靠自然的原始信仰。舞者伴隨嗩吶、洞簫、鑼鼓的節拍歡歌起舞,表達了追求吉祥幸福的美好願望。場面熱烈奔放,民族特色鮮明。農樂舞已融入中國朝鮮族的血脈,成為社會文化生活中的藝術瑰寶,體現了世界文化的多樣性和人類的創造力。媽祖是中國影響最大的航海保護神。
  • 中國傳統文化戲劇之「川劇」
    川劇是四川文化的一大特色,流行於四川東中部、重慶及貴州、雲南部分地區。早在唐代就有「蜀戲冠天下」的說法。清代乾隆時在本地車燈戲基礎上,吸收融匯蘇、贛、皖、鄂、陝、甘各地聲腔,形成含有高腔、胡琴、崑腔、燈戲、彈戲五種聲腔的用四川話演唱的「川劇」。
  • 中國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名冊)項目之京劇
    京劇被視為中國傳統社會戲曲審美理想的集大成者,並且作為中國文化遺產得到廣泛認可。2006年5月,京劇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0年,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名冊)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形成與傳播京劇前身是清初流行於江南地區,以唱吹腔、高撥子、二黃為主的徽班。
  • 「太極拳」「送王船」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以下簡稱「委員會」)第15屆常會於2020年12月14日至19日在線上召開。本屆常會共評審57個國家申報的50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北京時間12月17日晚,我國單獨申報的「太極拳」、我國與馬來西亞聯合申報的「送王船——有關人與海洋可持續聯繫的儀式及相關實踐」(以下簡稱「送王船」)兩個項目,經委員會評審通過,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至此,我國共有42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冊),居世界第一。
  • 江山有哪些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了解一下
    與你分享江山資訊|帶給你一個不一樣的江山 我們一路與你同行 文化與自然遺產,似乎是那一種陌生的,距離自己特別遙遠的東西。 它們藏在街頭巷尾,鮮活又精彩。
  • 「太極拳」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以下簡稱「委員會」)第15屆常會於2020年12月14日至19日在線上召開。本屆常會共評審57個國家申報的50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北京時間12月17日晚,我國單獨申報的「太極拳」、我國與馬來西亞聯合申報的「送王船——有關人與海洋可持續聯繫的儀式及相關實踐」(以下簡稱「送王船」)兩個項目,經委員會評審通過,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至此,我國共有42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冊),居世界第一。
  • 中國十大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靈魂。它記錄了人類社會的重要特徵,如生產生活方式、風俗民情、文化觀念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包含了世界各民族的文化基因、精神特徵、價值觀、心理結構、氣質和情感等核心因素。它是全人類的共同財富。
  • 太極拳、送王船申遺成功,到目前我國已有42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2006年5月20日,該印刷技藝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7年6月5日,經國家文化部確定,江蘇省揚州市的陳義時為該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並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226名代表性傳承人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