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26日,綿陽市2020年戲劇周展演活動在安州區寶林小學舉行,為全校師生和家長帶來一堂精彩的川劇表演,讓孩子們親近經典,感受傳統戲曲文化的魅力。
一場優美的川劇「水袖舞」拉開了這場戲劇盛宴的序幕,演員們「拂、搭、裹、拋、挽、轉、揚」等等技巧表演,韻味十足,讓孩子們大為讚嘆——原來袖子還可以這樣「玩」。
接著上演了川劇彈戲《射鵰》,川劇折子戲《小晏》、武戲《攔馬》,川劇唱段《羞怯怯》。幾場戲展現了川劇高腔、胡琴、崑腔、燈戲、彈戲等不同的唱腔特色,唱腔美妙動人,語言生動活潑,幽默風趣,充滿鮮明的家鄉地方色彩,意味雋永,引人入勝。節目中演員表演的技巧層出不窮,武將「花榮」、「呂布」英姿颯爽,抖動著頭飾上長長的翎子顯得威風凜凜;小生的步法、眼發和褶子功獨樹一幟,讓人眼前一亮。打鬥戲裡的空翻、站在椅子上金雞獨立等高難度動作贏得了觀眾熱烈的掌聲。
川劇絕活「噴火」、「變臉」的音樂剛剛響起,全場就歡聲雷動。噴火演員口中噴出長長的火龍,引起全場歡呼。變臉大師變出一張張臉譜,臺下掌聲便如同潮水般響起。孩子們還與變臉大師親切互動,近距離感受川劇的魅力。
看著孩子們對川劇充滿熱情,為滿足孩子們學習的欲望,劇團的藝術家在現場當起了孩子們的老師,分別教授孩子們學習了川劇的步法和手法。不一會兒,孩子們就擺出了「左右單山膀」的架子,舞出了「天地日月」的手法,還真是有板有眼。
「三五步走遍天下,六七人千軍萬馬」。川劇在戲劇表現手法、表演技法方面多有卓越創造,能充分體現中國戲曲虛實相生、以形寫意的美學特色,被列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安州區寶林小學於2020年11月13日被綿陽市委宣傳部和綿陽市文化廣播電視和旅遊局授予「非物質文化(川劇)傳習基地」。寶林小學作為清代巴蜀著名戲曲理論家李調元出生所在地的文化傳播學府,以傳承戲劇文化為載體,開展了川劇興趣班、川劇文化節等活動,從小在孩子們心中播下戲劇的種子,更好地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切實增強青少年學生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
(胡中奎)
【來源:綿陽市安州區寶林小學】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