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僑網4月25日電 據匈牙利《新導報》報導,近日,在靜謐的藍色多瑙河畔,在布達佩斯歷史悠久的匈牙利國家劇院裡,熱情好客的匈牙利觀眾正沉醉在清麗悠揚、低回婉轉的川劇高腔音樂中,悲情哀怨的愛情故事扣人心弦。
這是中國劇協副主席,著名川劇表演藝術家沈鐵梅在此領銜演出經典川劇《李亞仙》。據悉《李亞仙》此次參加匈牙利「布達佩斯之春」藝術節演出,是踐行中國「一帶一路」戰略的具體行動,也是重慶市推動「一帶一路」文化先行的代表性項目。
牆頭開花內外香
據了解,此次重慶市川劇院到匈牙利的演出,是川劇三百年來第一次走進匈牙利。中場休息時觀眾誤以為是謝幕,掌聲一直不停息。演出結束時,演員謝幕三次,觀眾仍不願離去,掌聲無間斷持續10分鐘之久。匈牙利國家劇院院長阿提拉·韋德揚斯 基激動得忍不住衝上臺致謝,他表示不是每場演出都能贏得這樣熱烈持久的掌聲,演出超乎他想像的成功。值得一提的是,中國駐匈牙利大使館文化參贊郭曉光先生等親臨現場演出觀看演出,盛讚鐵梅院長對中匈文化交流的促進作用,對其領銜主演的川劇《李亞仙》給予了高度評價。
更有激動萬分的觀眾和匈牙利國際劇院的演員在沈鐵梅卸妝時,追到後臺與之合影,稱從未看過如此精彩的舞臺演出,令他們終身難忘。
(匈牙利《新導報》/黃琪英 攝)
藝術本無國界
繼2015年沈鐵梅《思凡》川劇高腔獨角戲在荷蘭藝術節上大獲成功之後,她再次用川劇唱腔之美徵服歐洲觀眾。《李亞仙》一直被認為是只有專業戲迷才能欣賞的清雅文戲,赴異國演出,與觀眾有巨大的語言障礙,尤其是《李亞仙》還有大段無伴奏的徒歌式演唱,擔心觀眾看不懂被視為最大困難。但優秀的藝術作品總是能觸及人們靈魂深處,激起思想上的共鳴,首次欣賞川劇的匈牙利觀眾不僅「看懂了」,還成為了川劇新戲迷。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向外國觀眾全面立體綜合地展現川劇藝術之美是沈鐵梅在「中國文化走出去」道路上一貫堅持的原則。她反對把唱、念、做、打的綜合藝術進行肢解展示,反對以變臉吐火這樣的小技巧來概括川劇之美。因此,此次《李亞仙》演出所需的道具、樂器、音響全部通過渝新歐鐵路從重慶運輸過來。同時,20餘名川劇演奏員為演出進行現場伴奏,原汁原味地為當地人民呈現了一出古典川劇愛情故事,最終演出大獲成功。
(匈牙利《新導報》/黃琪英 攝)
用川劇高腔講述中國好故事
《李亞仙》被譽為是中國的茶花女,講述了至真至純的歌妓李亞仙為了打破世俗社會對煙花女子只講金錢不重感情的偏見,勇於執著追求真愛,徹底無悔付出的悲情故事。(文力)
【編輯:郭曉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