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火鍋:美食搭臺傳承川劇藝術

2020-12-12 中國航空旅遊網

  來四川旅遊,無論中外遊客,都對川劇,特別是其中神奇的變臉保持著濃厚的興致。參觀的景點,也離不了成都名片——寬窄巷子。遊客要想一舉兩得,請來寬巷子門前的李雪火鍋川劇舞臺,可以遊覽完寬巷子後,坐李雪火鍋食府邊吃火鍋,邊欣賞地道的川劇藝術。

  作為寬窄巷子文化新坐標的李雪火鍋,其創始人李雪,是地道的四川人,出生在餐飲世家,從小品位著美食滋養身體、錘鍊味覺;耳聽著川劇長大,享受著民族藝術的薰陶,對川劇有著濃厚的興趣和夢想。長大後,更將傳承美食,弘揚川劇藝術,作為此生的心願。這不,為發展文化創意產業,配合政府打造成都名片——寬窄巷子的統一安排部署,李雪投入重金,把餐飲和川劇結合起來,在把李雪火鍋裝飾一新後,在富有川西民居風格的建築和古色古香美感裝潢的店堂外面,修建起了川劇大舞臺,而且在店堂內外配置了豐富的川劇藝術元素,還原了歷史的寬巷子古老的川劇戲臺,營造出濃鬱的川劇藝術氛圍,為遊客和食客提供免費的川劇藝術欣賞。

  

  (寬巷子旁邊李雪火鍋配合政府打造文化名片需要而修建的川劇大舞臺)

 

(店堂內裝飾有著豐富的川劇藝術元素)

 

(店堂內裝飾有著豐富的川劇藝術元素)

  有著十六年企業歷史積澱的品牌和獨門秘制火鍋底料、蘸料的獨特味道,作為四川火鍋美食的代表之一,當之無愧成為政府打造寬窄巷子文化創意名片的優選之地。有政府各部門首倡文創產業發展政策的引路和支持,今年四川川劇團專業演員正式入駐李雪火鍋唱起了經典川劇。戲臺坐落在寬巷子入口,面對地鐵寬窄巷子站出口,獨佔顯眼位置,不僅食客可以盡情觀看,其開放式戲臺更讓來寬窄巷子的中外遊客可隨心觀看川劇名角的表演,無不擊掌叫好。

 

(每天傍晚都有四川川劇團專業演員表演川劇)

 

(演員演唱川劇花腔)

 

(引起中外遊客濃厚興趣的變臉藝術)

  川劇是中國傳統戲曲劇種之一,是融匯高腔、崑曲、胡琴(即皮黃)、彈戲(即梆子)和四川民間燈戲五種聲腔藝術而成的劇種,流行於四川東中部、重慶及貴州、雲南部分地區。川劇臉譜,是川劇表演藝術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是歷代川劇藝人共同創造並傳承下來的藝術瑰寶。川劇分文生、旦角、生角、花臉、丑角5個行當,各行當均有自成體系的功法程序,尤以文生、小丑、旦角的表演最具特色,在戲劇表現手法、表演技法方面多有卓越創造,能充分體現中國戲曲虛實相生、遺形寫意的美學特色。2006年5月20日,川劇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食客邊欣賞川劇邊拍照留念)

 

(遊客和表演川劇的演員合影留念)

  據了解,川劇演出、書畫雕刻、藝術品收藏等高雅藝術入駐李雪火鍋,是李雪火鍋積極響應政府打造成都文創產業,促進寬窄巷子文化事業建設,美化成都最亮名片的號召,推出的系列舉措之一。名人名家先後來到位於寬窄巷子的李雪火鍋品美食、觀美景、賞川戲、談藝術……再現了「老成都底片,新都市客廳」這一美麗的蓉城風景。就這樣,李雪火鍋在創業十六年後,借國家文創事業發展的東風,把陽春白雪的高雅藝術與市井生活中的吃喝玩樂結合了起來,高雅的藝術走進了百姓生活,也為來寬窄巷子旅遊的食客們準備了獨具四川、成都特色的川劇名片和美食文化,為成都增添了又一張新的旅遊和美食名片。

 

(外國友人成為李雪火鍋的座上客)

  李雪火鍋,亮出了藝術和美食融合的文創名片後,著名作家巴蜀鬼才魏明倫來了,知名畫家彭長徵來了,湖南衛視「我是歌手」裡的知名男低音歌唱家趙鵬來了、餐飲協會沈會長、彭會長來了,外國藝術家也來了……

  我們這裡等您,您來嗎?

  (賓勁松報導)

相關焦點

  • 弘揚傳統文化傳承川劇藝術
  • 川劇名旦張光茹傳承演出將於19日公演
    12月19日下午,「光前裕後 茹苦傳馨—著名川劇表演藝術家張光茹傳承演出活動」將在成都錦江劇場舉行公演。華西都市報記者從16日下午舉行過的新聞通氣會上獲悉,公演將由張光茹傳承弟子、知名川劇演員陳巧茹、謝紅茹、孫靜茹、雷敏茹、蔡紅等,演出張光茹的代表折戲,包括《貴妃醉酒》《闔宮歡慶》《思凡》《別洞觀景》《三祭江》等傳統劇目,一飽成都戲迷眼福。據悉,張光茹9歲從藝,拜傅澤田、劉清泉為師,後又師從川劇表演藝術家靜環、陽友鶴。
  • 「小戲骨」展風採 川劇藝術薪火相傳
    越來越多的中小學校加入川劇傳習普及展演的隊伍,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全方位融入國民教育中,普及了戲曲藝術的理念、智慧、氣度和神韻,傳承了四川鄉土文脈,豐富和拓展了中小學藝術教育和校園文化。  據悉,中小學川劇傳習普及展演由四川省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四川省文化廳、四川省教育廳三部門聯合主辦,集合了省級藝術科研、戲曲表演與非遺保護的重要力量,讓中小學生走上舞臺,親身演繹戲曲作品,展示所學技藝,這樣的省級戲曲中小學展演是對優秀傳統文化和非遺傳承的全新嘗試。
  • 浸潤川劇文化 感受川劇魅力丨川劇藝術進校園活動走進華陽中學
    四川行知教育網訊:10月下旬,由成都市教育局主辦,成都市川劇院、四川省藝蜀中星實業有限公司承辦的「成都市川劇藝術進校園」活動走進成都市華陽中學。在學校學術廳二號會議室,高一年級的同學有幸聆聽了川劇之文化,感受到川劇之魅力。
  • 三代人的傳承:川劇經典詠流傳
    川劇對於基礎功底有著嚴格要求,正所謂「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每一位川劇表演者都是經過多年的堅持與努力,才能熟練掌握川劇的表演技法,像是最近在全網大火的川劇男孩華華,父子二人通過短視頻展示了川劇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堅守,讓我們看到更具生命力的國粹經典。
  • 「川味」夏天配火鍋,品出川劇新滋味
    他們吃著火鍋,看著旅遊攻略,決定在成都看一場資格的川劇,過一個「四川味」十足的夏天,於是一家人向川劇地標錦江劇場走去……隨著四川文化行業逐漸復工,擁有悠久歷史的川劇,也在「復工抗疫」期緊抓時代的脈搏,解鎖了更多新樣式,吐露出更多創意新芽。雲賞:一邊燙火鍋,一邊擺「川劇龍門陣」「來,我們還是碰一個杯嘛!」
  • 畫臉譜講故事 川劇臉譜技藝如何傳承
    原標題:畫臉譜講故事 川劇臉譜技藝如何傳承   今年已經81歲高齡的歐陽榮華不僅堅持創作臉譜,還作為老師加入了國家藝術基金川劇臉譜傳承高級研修班,這也是他第一次站上講臺為學生們教授川劇臉譜技法。今日,國家藝術基金「川劇臉譜藝術人才培養」師生作品展將在武侯區文化館藝創空間舉行,讓群眾更直觀地感受中國戲曲臉譜藝術的獨特魅力,更展現川劇臉譜繪製技藝的傳承。昨日,記者來到歐陽榮華的家中,聽他講述了川劇臉譜技藝如何傳承。
  • 中國神奇的傳統藝術:川劇變臉
    我們了解過中國的傳統的京劇臉譜藝術,今天小編帶大家了解一下比臉譜更神奇的中國傳統藝術,川劇變臉。川劇是中國的傳統戲劇之一,流行於民間,深受人們喜愛的表演之一。如果你現在去四川的話,依然可以看到這項民間藝術。
  • 四川非遺傳承人周正華,為川劇傳承默默付出
    川劇對於基礎功底有著嚴格要求,正所謂「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每一位川劇表演者都是經過多年的堅持與努力,才能熟練掌握川劇的表演技法,像是最近在全網大火的川劇男孩華華,父子二人通過短視頻展示了川劇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堅守,讓我們看到更具生命力的國粹經典。
  • 古色古香的火鍋店,李雪火鍋食府(寬窄巷子總店),餐廳生意火爆!
    大多人是慕名而去,因為店家的火鍋名不虛傳,剛開始吃的時候會覺得很辣,適應之後就會越吃越香,涮菜也是特別多。餐廳生意火爆,值得一去。成都最後一頓晚餐,大家最終還是決定再吃一頓四川特色料理。人多點菜麻煩,還是吃火鍋吧。這次選擇的還是寬窄巷子,誰讓這裡有名氣來,選來選去挑的這家店。店鋪2樓是大廳,敞開式的,能坐不少的人,晚上還有演出在這層。
  • 傳承川劇創新成果 第四屆川劇節將在成都舉辦
    中國網10月17日訊 以「傳承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創新發展中國川劇藝術」為主題的第四屆川劇節,於10月至11月在成都舉行。第四屆川劇節由中共四川省委宣傳部、中共重慶市委宣傳部、省振興川劇領導小組、省文化廳、重慶市文化委員會主辦,省川劇院、重慶市川劇院、四川藝術職業學院、省藝術研究院、省文化廳劇目工作室、省錦城藝術宮、省成都市川劇研究院、重慶市文化研究院、重慶市藝術創作中心承辦。
  • 名角王玉梅「川劇交響樂」專家座談會舉行 沈鐵梅點讚:川劇藝術後...
    從傳承到發展到跨界,是非常成功的演出,尤其是最後川劇、美聲、京劇跨界融合特別精彩。我覺得這臺晚演奏水平達到了新高度。配器方面,可能銅管樂器偏多,還可以再空靈一點,控制一下管樂的聲部。成都市川劇院搞了這麼一臺有藝術性學術性觀賞性人民性慶典性展示性的晚會,祝賀演出成功!」幾位專家先後發言,讓研討會充滿濃濃的藝術氣氛。
  • 梅花獎得主崔光麗出任四川省川劇院藝術總監
    封面新聞記者 杜恩湖 7月13晚11時,封面新聞記者獲悉: 成都著名川劇名家、「梅花獎」得主崔光麗,已正式出任四川省川劇院藝術總監。
  • 肖德美川劇文生表演藝術專場演出今日上演
    11月3日下午2點,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傳承四川鄉土文脈,弘揚川劇文化,四川藝術職業學院、四川省藝術研究院聯合四川省川劇院、電子科技大學、西華大學等多家單位共同主辦,開展川劇名家名人名劇傳承育人系列活動,首場「流光溢彩,至善至美——肖德美川劇文生表演藝術專場」在錦江劇場隆重舉行
  • 傳承川劇火種 努力傳播優秀傳統文化
    「鐵梅作為代表發言,這不僅是我們川劇院的驕傲,也說明了習總書記對優秀傳統文化保護和傳承的重視。」國家一級導演、市川劇院副院長曾幀的喜悅之情溢於言表。   從事川劇藝術表演60多年的國家一級演員、市級川劇傳承人熊平也興奮不已,「現在黨中央對中華傳統文化、地方戲曲的重視,讓我們這些老同志真正感受到文藝的春天來了。
  • 重慶川劇藝術中心節日期間好戲連臺
    、周露於6月7日、6月8日分別帶來兩場個人藝術專場演出,為現場上千名觀眾帶來了川劇《白蛇傳》《宮會(高腔)》《攔馬(彈戲)》等眾多名劇名段、經典劇目,現場高潮不斷。曾獲2011年重慶市舞臺藝術之星「新秀」獎,2017年重慶市舞臺藝術之星「新星」獎。    當天,演出現場吸引了眾多市民前來,一出出經典劇目讓現場的川劇戲迷們掌聲不斷,大呼過癮。
  • 「傳承天府文化 弘揚川劇精粹」 成都鹽小錦馨師生共享戲曲魅力
    為保護宣傳非物質文化遺產,弘揚川劇藝術,提升學生審美素養、陶冶師生情操、推進校園美育教育。12月3日,「傳承天府文化 弘揚川劇精粹」2020年川劇傳承推廣「戲曲動漫進校園」系列活動走進成都市鹽道街小學錦馨分校,學校組織了師生進行觀影、互動活動。
  • 「變臉」失誤「腐蝕」川劇?藝術應該包容而開放
    近日,一段「川劇變臉」的視頻在網上火熱傳開,這「火」的原因卻有些尷尬,表演者在「變臉」過程中接連失誤,最終捂臉離場。成都市川劇研究院著名青年演員康勇稱,川劇變臉是國粹,更是國家二級文化機密,該表演者的失誤從直觀形式上洩露了川劇變臉特殊道具的組合程序,嚴格講是對川劇這項非物質文化遺產藝術名片的「腐蝕」。
  • 「川劇皇后」沈鐵梅做客中國文聯《藝術公益大講堂》分享川劇藝術...
    「川劇是中國戲曲藝術的一朵奇葩,變臉是其中一項技法,讓世界更加了解了中國傳統藝術的博大精深……」4日,中國文聯官方網站中國文藝網最新推出的《藝術公益大講堂》欄目裡,中國劇協副主席、重慶市文聯主席、重慶市川劇院院長、「川劇皇后」沈鐵梅精彩亮相,她結合四十餘年藝術實踐經驗,就川劇藝術魅力與觀眾做了細緻分享
  • 酷暑下的重慶川劇院 《金子》傳承大戲正上演
    雲散雨收驕陽依舊,雖有紅牆綠瓦翠竹掩映,午後一點的重慶市川劇院裡,記者依然感到悶熱無比。這個炎夏,卻有一群人每天冒高溫趕來川劇院劇場排練,他們正是川劇《金子》青年表演人才培養班的老師和學員。26日,培養項目開放了首次探班。沈鐵梅(右一)給「金子」們說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