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代人的傳承:川劇經典詠流傳
川劇對於基礎功底有著嚴格要求,正所謂「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每一位川劇表演者都是經過多年的堅持與努力,才能熟練掌握川劇的表演技法,像是最近在全網大火的川劇男孩華華,父子二人通過短視頻展示了川劇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堅守,讓我們看到更具生命力的國粹經典。
-
非遺傳承人齊聚西安城牆共話傳承
圖為2020西安城牆非遺文化傳承活動現場。 梅鐿瀧 攝中新網西安12月5日電 (記者 梅鐿瀧)2020西安城牆非遺文化傳承活動5日在西安舉行。來自全國各地的非遺傳承人齊聚西安唐皇城牆含光門遺址博物館內,用熾熱匠心與精湛技藝為民眾帶來了一場文化盛宴。圖為2020西安城牆非遺文化傳承活動現場。 梅鐿瀧 攝記者現場看到,由刺繡、花燈、皮影、剪紙、布糊畫、木版年畫六項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構成的「非遺文化藝術迴廊」吸引了來往民眾的目光。
-
四川茂縣非遺保護傳承工作邁向新臺階
四川茂縣非遺保護傳承工作邁向新臺階 中新網茂縣3月29日電(歐平雁 楊柏輝)29日,記者從四川茂縣宣傳部獲悉,為了做好茂縣羌族文化的保護和傳承工作,該縣加大了非遺申報、傳承、保護力度。
-
【新春走基層】四川廟會亮相寶島臺灣 送上門的川劇圓了肖阿姨一個夢
大門上,熊貓身邊還有一個蝴蝶夥伴,臺灣為世界產蝶類最多的地區。一熊貓,一蝴蝶,兩個最具有代表性的動物歡喜迎賓。穿過這道門,就可以進一步體驗四川味道的廟會。熊貓很忙,除了在門口迎賓,在廟會現場也有很多組彩燈熊貓吐露四川味道。
-
四川民間民俗精品節目展演 非遺傳承生如夏花
雜技空竹《小親妹嘢》(大王手下 攝) 精品節目薈萃,非遺傳承人才燦如夏花 四川曲藝、川劇、雜技、川北大木偶等都是四川民間民俗舞臺藝術的精品,也是我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重點項目川劇折子戲《人間好》 作為壓軸節目的《川劇集錦》,薈萃了川劇中的變臉、吐火、燈戲等多種精彩絕倫,生旦淨末醜的傾力上演,武將文臣霸氣登場,由何洪慶老師等人演出的三人變臉讓觀眾大呼過癮,同時也為《生如夏花—四川民間民俗舞臺藝術精品薈萃
-
四川邛崍:特色鄉土美術教育下的川劇文化復興
邛崍固驛小學校長芶筆端介紹,從2012年開始,學校就開始在全校推行川劇文化進校園、進課堂、進教材、進課題等活動,讓川劇這個被選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地方劇種,在孩子們中間得以傳承。 據了解,邛崍固驛小學成立了川劇社,集中各班喜歡學川劇的優秀學生,邀請邛崍市文君川劇社多位老師擔任輔導員,每周三都到學校為川劇社同學上一次專業課,包括基本功訓練、川歌演唱及川劇節目的排練。
-
成都33中有支川劇打擊樂隊,受邀參加下月非遺文化節演出
他坦言,在初一初二的兩年學習時間裡,川劇打擊樂隊的成員因負責板塊為樂器,即便是上臺表演也是幕後。「學生們對川劇的喜愛以及對登臺的表演的渴望觸動了學校。負責學生打擊樂器學習的成都市川劇研究院樂隊指揮周玉還專程為學生們排練了一場能搬上舞臺的川劇打擊吟誦節目《川打蜀韻》,「節目需要演員一邊打擊樂器,同時穿插了吟誦的表演,從而滿足了學生登臺表演的願望。」
-
《活著唱著》成都回家場 鄧婕攜非遺代表為川劇及非遺文化發聲
現場四位成都本地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人物驚喜亮相,一同互動,他們分別是:川籍著名演員、主持人媛鳳;上海戲劇學院戲曲學院副院長,川劇旦角、導演田蔓莎;成都川劇院院長,成都市川劇團演員劉芸;以及蜀派古琴傳人,四川音樂學院民樂系教授戴茹。田蔓莎說道:「電影讓我非常感動,也很感激電影對民間藝術、民間劇團的關注。
-
李滄區又添一名市級非遺傳承人
4月21日,青島市第四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名單公布,李滄區傳統體育、遊藝與雜技類古彩戲法——二十四孝的第五代傳人牟衍銘成功入選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古彩戲法的「二十四孝」即為24種表現(演)形式,道具小,可隨身攜帶,任何小物件都可以當做道具來用。其觀賞效果是四面觀看,八面觀瞧,觀眾從任何角度都可以觀看戲法表演不漏痕跡,看不出破綻,可以說是聽起來神出鬼沒,演起來偷梁換柱,看起來捧腹大笑,點破了恍然大悟。它是一門集知識性、科學性、趣味性於一體的視覺藝術。
-
連雲港為一批非遺傳承人和非遺旅遊體驗基地授牌
近日,市文廣旅局在市非遺博物館舉行「省五批」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市非遺旅遊體驗基地授牌儀式,為「花船舞(灌雲花船)」傳承人邵玉梅等12名新晉省級代表性傳承人、海州區民主路文化旅遊街區等10家首批市級非遺旅遊體驗基地單位頒發證書和牌匾。
-
川劇表演展風採 傳統文化驚四座
四川新聞網消息(黃蓉 文/圖)9月15日,洪雅縣文化館聯合縣戲曲家協會在文化館二樓多功能廳表演了一場川劇節目,節目內容豐富多彩,展現了川劇獨有的魅力,弘揚了優秀的傳統文化。據了解,洪雅縣戲曲家協會的老師們以弘揚傳統文化、發展川劇藝術為宗旨,平時堅持練習鑼鼓和唱腔,積極響應政府號召,開展戲曲進校園、進社區(村)等活動,其中更有好幾位年過古稀的國家級川劇大師親自登臺,對傳統非遺文化的傳承發揚起到了很好的宣傳、推動作用。受疫情影響,這次活動是協會今年來第一次聯排活動,各位老師們紛紛亮出絕活,讓群眾們讚不絕口。
-
數百名非遺傳承人等齊聚福州 讓傳統工藝跨海傳承
他們中,既有脫胎漆器、建盞和藥香製作等福建非遺傳承人,也有臺灣文物修復、手繪燈籠、刺繡等工藝行業的佼佼者。匠人大會為大家提供了一座開館收徒、讓技藝跨海傳承的橋梁。 「十四五」規劃建議提出,弘揚科學精神和工匠精神,加強科普工作,營造崇尚創新的社會氛圍。「工匠精神」「非遺」「創新」等熱詞,組成了閩臺匠人大會的高頻話題。 「工藝傳承,重在一個『傳』字。
-
非遺傳承新機遇 油紙傘在抖音銷量翻番
抖音總裁張楠表示,未來一年希望至少幫助10位非遺傳承人,實現百萬粉絲或百萬收入。「我個人認為想要傳承好,首先得讓傳承人生存得足夠好。」定居杭州的餘萬倫是瀘州油紙傘的傳承人,他師父是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畢六福。餘萬倫稱,和很多傳統非遺項目一樣,油紙傘面臨傳承難的問題。
-
中國國家級非遺傳承人周美洪:千年徽墨需代代傳承
中新社合肥10月21日電 題:中國國家級非遺傳承人周美洪:千年徽墨需代代傳承 中新社記者 趙強 「徽墨的歷史有1200多年,它是一代一代傳承下來的。父親退休後,我就進了這個廠,工作了42年,現在我已把這個擔子交給了我兒子。」中國國家級非遺傳承人周美洪近日在接受記者專訪時說。
-
當川劇邂逅「成都造」練習生 川味綜藝傳播多彩四川
封面新聞記者 陳穎「少年邂逅川文化,傳承創新躁起來。」川菜炒得滋啦滋啦,川茶品出「生活味兒」,與金沙遺址赴「千年之約」……封面新聞記者獲悉,成都有批「00後」偶像練習生,將把四川的多彩文化,用《嗨!CAMP少年》綜藝的形式帶給全國觀眾。「如果我們的同齡人通過節目能參與到學習和傳承四川傳統文化中來,就是對我們節目最大的褒獎了。」
-
「非遺」展示展演走進自貢自流井 大學生舞臺走秀將川劇臉譜融入扎染
據了解, 「自貢鹽場號子」是自貢地區獨具特色且傳承千年的民間音樂,不同於北方歌謠的雄渾狂野,也有別於江南小調的細膩輕柔。現場,還表演了童寺嗩吶、蓮簫、黃市牛兒燈、四川盤子等節目。據了解,當天有44個市級以上「非遺」保護項目參加了「非遺」項目圖文展,8家「非遺」項目進行了展示,7家「非遺」進行了展演。
-
海南上百名非遺傳承人秀技藝 活態傳承多彩文化
中新網海口6月9日電 (記者 張茜翼)海南黎族傳統紡染織繡技藝、黎族藤竹編技藝、樹皮布製作技藝、苗族傳統刺繡、椰雕、瓊劇、八音、海南麒麟舞、臨高人偶戲……在9日晚舉行的海南省2018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活動中,上百名非物質文化傳承人現場秀技藝,展示40多個非遺代表性項目,讓觀眾大開眼界。 6月9日是中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下稱遺產日)。
-
非遺「面人郎」傳承人:這一代非遺傳承人都在和時間競速
「這一代非遺傳承人都在和時間競速」講述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面人郎」第三代傳承人 郎佳子彧【實踐者說】 我的豐富經歷帶給我許多「角色」,所以媒體總愛用「95後非遺傳承人」「《最強大腦》選手」「北大學霸」「網紅」等名號來指代我。
-
多位古琴流派非遺傳承人福建永春以琴會友話傳承
多位古琴流派非遺傳承人福建永春以琴會友話傳承
-
傳承鰲魚文化,番禺區又添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
日前,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公布了全省第六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名單,共108名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入選。其中,由番禺區推薦申報的沙湧鰲魚舞代表性傳承人幸澤良榜上有名。番禺區現有省級或以上的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增至8名(含國家級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