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家級非遺傳承人周美洪:千年徽墨需代代傳承

2021-01-09 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合肥10月21日電 題:中國國家級非遺傳承人周美洪:千年徽墨需代代傳承

  中新社記者 趙強

  「徽墨的歷史有1200多年,它是一代一代傳承下來的。父親退休後,我就進了這個廠,工作了42年,現在我已把這個擔子交給了我兒子。」中國國家級非遺傳承人周美洪近日在接受記者專訪時說。

  周美洪所說的廠,現為安徽歙縣老胡開文墨業有限公司,它始建於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1956年公私合營後成立歙縣老胡開文墨廠,是新中國成立後唯一傳承徽墨歷史、文化遺產的專業生產廠。

  徽墨,因產於古徽州府而得名,因其「堅如玉、研無聲、一點如漆、萬載存真」等特點為文人墨客所鍾愛。2006年,徽墨製作技藝被列入首批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進入制墨車間,墨香撲面而來,只見工作檯上,放著一摞摞黑黑的初制餅。在一塊塊發黑的布下,和好的墨正散發著蒸汽。

  出身制墨世家的周美洪深受傳統文化薰陶,1979年8月進入墨廠成為一名一線工人,憑著對徽州文化的熱愛,他苦心鑽研起制墨技藝。2007年6月,他成為「徽墨製作技藝」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

  周美洪告訴記者,他們做的墨完全用手工。據了解,與其他文化遺產一樣,徽墨製作技藝也曾面臨後繼無人的窘境。前幾年曾出現過年齡斷檔,目前公司主力員工的年齡為50歲到60歲,工齡最長的已逾50年。

  周美洪坦言,制墨學懂容易,做精很難。有的人一輩子只能做中檔,有的人兩年以後就可能做高檔,這就是手藝。「墨的好壞主要看材質、品相和做工。其中,做工要靠年輕人,做墨的人最佳年齡為35歲到55歲。」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市場對徽墨需求增多,政府對文化遺產也非常重視。傳統手工藝人的社會地位有了明顯提高,待遇也好了很多。」周美洪說,尤其在招工方面,近兩年,公司招了不少年輕人,目前年輕人佔比超五分之一。

  據周美洪介紹,公司現有員工136人,大部分是本廠職工的子女。一張桌子、一把椅子,一坐就是一輩子,這就是制墨人的一生寫照。

  為了更好地將徽墨技藝傳承下去,周美洪以身作則,帶頭動員下一代走進位墨廠。2007年,周美洪的兒子周健剛大學畢業後也成為了制墨工人。

  煉煙、和料、制墨、描金……13道制墨工序看似簡單,實則各有講究,整個成品製作下來,著實不易。

  周美洪說,目前公司年營銷額約兩三千萬元人民幣,過去百分之八十銷往日本,近年來,由於政府對傳統文化的重視,也催生了「非遺熱」「書法熱」,國內對徽墨需求增多,目前內銷佔一半左右。「為吸引年輕人了解和喜愛徽墨,我們在忠於古法的基礎上,不斷創新。」

  如今,已經退休的周美洪還是閒不下來,每天都會到公司轉轉。「我最大的幸福感就是每天進廠看到年輕人,心裡舒服。人都有老的一天,只有年輕人不停地進來,這門技藝才會代代傳承下去。」(完)

相關焦點

  • 王昶:首位國家級祁紅非遺傳承人!
    近日,經各地申報、專家組初評、社會公示、評審委員會審議等程序,文化和旅遊部公布了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名單,祁門紅茶協會會長
  • 文化部:國家級非遺傳承人補助上升至每人每年2萬元
    據了解,從2016年開始,中央財政對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開展傳習活動的補助標準,從每人每年1萬元提高到2萬元。為了使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的傳承後繼有人,從2015年開始,文化部啟動了「非遺傳承人研修培訓計劃」,以傳統工藝類項目作為切入點,委託高校等單位組織研修培訓,今年內將舉辦200期普及班,培訓學員約1萬人次。
  • 第四批國家級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名單公布
    第四批國家級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名單公布   記者昨從省文化廳非物質文化遺產處獲悉,在文化部剛剛公布的第四批國家級「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名單中,我省有18人成功入選。
  • 13家國家級非遺傳承人藝術館落戶前門 非遺如何走近大眾消費
    原標題:非遺如何走近大眾消費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會長馬文輝  加強非遺文化普及是前提  對於非物質文化遺產,不論是相關的非遺機構還是個人,事實上更應該關注與之相關聯的社會背景、民族宗教等方面的內容
  • 第五批國家級非遺傳承人名單公布 濟寧5人上榜
    國家文化和旅遊部日前公布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名單,濟寧有5名傳承人入選。此次濟寧入選的非遺傳承人分別是鄒城平派鼓吹樂傳承人丁慶華、嘉祥縣的山東梆子傳承人杜玉珍、金鄉縣的山東落子傳承人張青敏、微山縣端鼓腔傳承人楊成興以及曲阜市孔府菜烹飪技藝傳承人彭文瑜。
  • 全國「非遺」傳承人新春聚北京
    全國「非遺」傳承人新春聚北京  「我們的節日——百名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迎春展示活動」舉行,至今已傳承七代。曾參加由文化部主辦的「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技藝大展」等各項高層次的藝術展演和研討。作品多次在國家級展覽評比中獲金、銀、銅獎。
  • 雅安藏茶 傳承千年的國家級非遺品牌
    藏族同胞的民生之茶  3月28日,「茶葉資源利用與藏茶功能研究高峰論壇」(以下簡稱:高峰論壇)在雅安中國藏茶村舉行,來自全國各地的茶界專家們對雅安藏茶讚不絕口。  「雅安藏茶,又叫南路邊茶,屬於黑茶類!」高峰論壇上,南路邊茶製作技藝傳承人甘玉祥和眾多雅安茶界人士參加了論壇。
  • 國家級非遺項目-茶葉傳統技藝有多少?傳承人有哪些?
    註:現有多家單位在開展非遺傳承項目和傳承人推薦工作。本文僅記錄國家級非遺項目和傳承人—茶葉傳統技藝,由國家文化和旅遊部確定。 註:37個國家級非遺傳承代表性項目—茶葉傳統技藝 從入圍茶葉傳統技藝源自省份來看
  • 多位古琴流派非遺傳承人福建永春以琴會友話傳承
    原標題:多位古琴流派非遺傳承人福建永春以琴會友話傳承  【解說】當地時間11月4日晚,中國多位古琴演奏家匯聚福建永春,演奏《風雲際會》、《廣陵散》、《梅花三弄》等經典古琴曲目,為當地民眾獻上一場精彩的古琴演奏會。
  • 夏布繡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張小紅:守護和傳承夏布繡是我的使命
    央廣網新餘6月3日消息(記者王一凡)夏布繡俗稱「麻布刺繡」,源於北宋,流傳於江西民間,屬於麻繡技藝的分支繡種,至今已流傳千年。在素有「中國夏布之鄉」之稱的江西新餘,當地老百姓就地取材,將夏布繡廣泛用於生活用品之中。
  • 贛州會昌縣非遺保護傳承紀實:植根千年文化
    圖片來源:贛南日報  贛南客家匾額習俗、賴公廟會、會昌藤器製作技藝、畲族擺字龍、會昌踩鼓……這一個個耳熟能詳的非遺項目,構成了會昌人民共同的鄉愁記憶。他們不僅是會昌千年歷史的見證,也是會昌客家先民智慧的結晶。這些散落於民間的文化瑰寶,在社會各界的參與下,特別是在會昌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的積極努力下,得到了很好的傳承與發展。
  • 瑤族非遺傳承人名單出爐,千年瑤寨兩人上榜
    為有效保護和傳承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鼓勵和支持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開展傳習活動,連南開展了第七批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評選工作。千年瑤寨兩人入選,傳承項目分別是排瑤民歌——唐方明、瑤族長鼓舞——唐家祥。
  • 港澳國家級「非遺」又添5位傳承人 古琴藝術南音說唱等項目在列
    2018年5月26日訊,文化和旅遊部近日公布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共計1082人上榜,其中香港和澳門地區各有1人和4人。香港特區此次入選的傳承人是古琴藝術的劉昌壽。澳門特區入選的4名傳承人,分別是南音說唱項目的區均祥,澳門媽祖信俗項目的陳鍵銓,澳門哪吒信俗項目的鄭權光和葉達。
  • 我市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擴軍」
    日前,在由省文化和旅遊廳對外公布的第五批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名單中,我市共有16人光榮上榜,涵蓋了傳統舞蹈、傳統戲劇、傳統技藝、曲藝、傳統醫藥、民俗六大類別。此次評選是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和《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條例》有關規定,經逐級推薦申報、專家評審、社會公示、覆核審定等程序,由省文化和旅遊廳最終研究確定的,共分為民間文學、傳統音樂、傳統舞蹈、傳統戲劇、曲藝等十個類別,全省共有288位代表性傳承人入圍。其中,我市有董志廣、許晴、馬同祥、韓立祥等16人入選。
  • 非遺傳承人齊聚西安城牆共話傳承
    圖為2020西安城牆非遺文化傳承活動現場。 梅鐿瀧 攝中新網西安12月5日電 (記者 梅鐿瀧)2020西安城牆非遺文化傳承活動5日在西安舉行。來自全國各地的非遺傳承人齊聚西安唐皇城牆含光門遺址博物館內,用熾熱匠心與精湛技藝為民眾帶來了一場文化盛宴。圖為2020西安城牆非遺文化傳承活動現場。 梅鐿瀧 攝記者現場看到,由刺繡、花燈、皮影、剪紙、布糊畫、木版年畫六項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構成的「非遺文化藝術迴廊」吸引了來往民眾的目光。
  • 傳承鰲魚文化,番禺區又添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
    日前,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公布了全省第六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名單,共108名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入選。其中,由番禺區推薦申報的沙湧鰲魚舞代表性傳承人幸澤良榜上有名。番禺區現有省級或以上的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增至8名(含國家級1人)。
  • 光明日報:昆明官渡古鎮非遺在活態中傳承
    非遺文化在這裡得到傳承和保護,走出一條傳統與現代、非遺與市場融合共榮的創新之路,讓非遺魅力綻放光彩。非遺時裝亮相千年古鎮6月13日上午10時,2020年中國(昆明)官渡第十屆非物質文化遺產宣傳展示系列活動在官渡古鎮非遺中心小廣場拉開帷幕。
  • 全國紅拳傳承人展演大賽暨中國紅拳非遺保護論壇將在三原隆重開幕
    2018年「歷史名城 絲路漢風 千年紅拳 文化三原」第十三屆全國紅拳傳承人展演交流大賽暨第三屆中國紅拳非遺保護高峰論壇將於7月5日—8日在歷史名城——陝西三原隆重舉辦。本次活動由陝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三原縣人民政府、陝西紅拳文化研究會主辦,中共三原縣委宣傳部、三原縣文體廣電局承辦。
  • 第五批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名單公布 河南新增43位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李巖5月16日,文化和旅遊部官方網站公布了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名單,河南有43位傳承人入選。
  • 「非遺」為何對相聲如此嚴苛?三千非遺傳承人相聲演員僅有三位
    但現實卻是令人遺憾的,甚至讓熱愛相聲的觀眾感到唏噓……2007年,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對外公布,名單中共有226人,曲藝類無人入選;2008年,第二批非遺傳承人共551人,曲藝類66人入選,而相聲依舊榜上無名;2009年,第三批非遺傳承人共711人,相聲界終於誕生了值得驕傲的首位非遺傳承人,他就是「三蘑菇」常寶霆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