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布繡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張小紅:守護和傳承夏布繡是我的使命

2020-12-19 央廣網

央廣網新餘6月3日消息(記者王一凡)夏布繡俗稱「麻布刺繡」,源於北宋,流傳於江西民間,屬於麻繡技藝的分支繡種,至今已流傳千年。在素有「中國夏布之鄉」之稱的江西新餘,當地老百姓就地取材,將夏布繡廣泛用於生活用品之中。夏布繡代表性傳承人張小紅,通過近20年的努力,將粗獷質樸的夏布與精巧細膩的民間刺繡相結合,在傳承的基礎上創新夏布繡工藝與針法,形成了夏布繡藝術獨特的個性和地域風格。

張小紅刺繡工作照(央廣網發 江西省新餘市委宣傳部供圖)

古諺語云:「麻布繡花,底子太差。」夏布質地生硬,要在上面刺繡,絕非易事。為此,張小紅潛心研究、不斷實驗,終於在2003年研發出合適的夏布處理工藝,通過對其進行軟化工藝處理,降低硬度,克服了夏布硬、掛絲、拉毛、斷線等缺陷。經過這種工藝處理過的夏布不僅手感柔軟,還能保持夏布的肌理、紋路、色彩不變。此外,張小紅還開發出適宜夏布繡的通透亂針、透底針、層疊針、芝麻針等針法。

《井岡雄峰》繡制過程(央廣網發 江西省新餘市委宣傳部供圖)

為挖掘夏布繡的歷史文化底蘊,在提升行業地位和影響力的同時,做好搶救性保護及傳承與發展工作,2014年7月,張小紅創辦的國內首家夏布繡博物館在江西新餘開館。目前館內收藏散落民間的刺繡作品達1000多件(套),平時免費對公眾開放,讓更多人了解夏布刺繡的歷史,感受非遺文化的博大精深。同年11月,夏布繡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擴展項目名錄。

張小紅刺繡工作照(央廣網發 江西省新餘市委宣傳部供圖)

為傳承發展夏布藝術刺繡技藝,多年來,張小紅先後在新餘創辦江西渝州繡坊、成立新餘市夏布繡藝術研究所、籌建夏布繡博物館、打造夏布繡研習課堂,並依託場館和專家團隊資源,面向社會各界免費開展夏布繡技藝培訓,在學校開設夏布繡公益課堂。20年來,張小紅及其團隊已免費培訓繡娘千餘人,帶動相關就業2000多人,在新餘市形成了一個夏布繡文化產業集群。2018年,60歲的張小紅被評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夏布繡代表性傳承人。

國家級夏布繡傳承人張小紅刺繡工作照(央廣網發 江西省新餘市委宣傳部供圖)

「守護和傳承夏布繡這項古老技藝是我的使命,江西的藝術刺繡起步較晚,更要走出自己的特色。」張小紅表示,希望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讓更多人一起為夏布繡的發展而努力。

張小紅正在指導繡娘刺繡(央廣網發 江西省新餘市委宣傳部供圖)

相關焦點

  • 築夢夏布第一繡——訪夏布繡傳承人張小紅 吳婉菁
    她就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夏布繡代表性傳承人張小紅。她憑藉著一股韌勁,邁過一道道坎,開啟一扇扇窗,用一根繡花針,繡出了自己色彩斑斕的人生。2014年11月,夏布繡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2018年,張小紅被評為夏布繡代表性傳承人。夏布繡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背後離不開張小紅、吳婉菁等人的艱辛付出。
  • 繡活——渝州繡坊夏布繡驚豔2019江西國際麻紡博覽會
    夏布繡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吳婉菁女士接受記者採訪採訪中,為此次展中展設計了主題和展示方向的夏布繡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吳婉菁女士感慨萬分,她說「繡活」是一種技藝、一種生活、一種信念、一種責任,她的傳承不僅是技藝的傳承,更是文化的傳承,精神的傳遞。
  • 夏布繡,在堅守中綻放奇美(圖)
    渝州繡坊負責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民間繡活(夏布繡)第五代傳承人吳婉菁說。作為獨具地域特色的刺繡藝術,新餘夏布繡早已蜚聲業內,高端作品頗受藝術收藏者喜愛。但以往,夏布繡和大多數非遺項目一樣,處境尷尬:一方面備受消費者青睞,一方面又面臨傳承難等問題。為此,新餘夏布繡傳承者們在探索中不斷創新,在堅守中執著前行,讓這朵「非遺之花」長久芳香綻放。
  • 許多新餘人沒想到,它和夏布繡共同亮相全省非遺大展......
    新餘市國家級非遺項目夏布繡、分宜縣市級非遺項目洞村竹編參加此次展示活動,既充分體現了省文化主管部門對新餘該2項非遺的重視和肯定,也是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成果的宣傳和展示。目前,我市共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名錄1項,省級12項,市級28項。
  • 文化和旅遊部認定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為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隊伍建設,推動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傳承發展,經各地申報、專家組初評、社會公示、評審委員會審議等程序,文化和旅遊部近日確定並公布了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名單,共1082人。資料圖:文化和旅遊部。
  • 政策 |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認定與管理辦法
    ,有效保護和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鼓勵和支持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開展傳承活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等有關法律法規,制定本辦法。第二條 本辦法所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是指承擔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傳承責任,在特定領域內具有代表性,並在一定區域內具有較大影響,經文化和旅遊部認定的傳承人。
  • 【動態】文化和旅遊部發布《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認定與管理辦法》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認定與管理辦法  第一條 為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效保護和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鼓勵和支持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開展傳承活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等有關法律法規,制定本辦法。
  • 第四批國家級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名單公布
    第四批國家級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名單公布   記者昨從省文化廳非物質文化遺產處獲悉,在文化部剛剛公布的第四批國家級「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名單中,我省有18人成功入選。
  • 恩施玉露製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楊勝偉「加冕」國家級
    恩施玉露製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楊勝偉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遺項目傳承人湖北日報訊(記者李彥睿)5月8日,文化和旅遊部公布第五批國家級非遺項目傳承人,「恩施玉露」製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楊勝偉入選。 圖為「恩施玉露」製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楊勝偉  楊勝偉積極致力於恩施玉露製作技藝的教學推廣,在歷代傳承的制茶技藝基礎上,經過
  • 江西34人被列為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這些絕技了不得…
    日前,文化和旅遊部官網發布《關於公布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的通知》,確定了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名單(1082人)。其中,江西共有34人入選。江西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名單什麼是非物質文化遺產
  •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推薦名單青海省31人
    《公告》中表示,為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隊伍建設,保護和傳承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將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以及《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認定與管理暫行辦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令第45號)的有關規定,開展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的申報和評審工作
  • 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遊部令(第3號)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
    部 長  雒樹剛    2019年11月29日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認定與管理辦法第一條 為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效保護和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鼓勵和支持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開展傳承活動
  • 第五批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名單公布 河南新增43位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李巖5月16日,文化和旅遊部官方網站公布了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名單,河南有43位傳承人入選。
  • 喜訊| 甘肅省5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記錄工作項目...
    近日,在文化和旅遊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公布的關於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記錄工作2017年支持項目驗收結果中,由西北民族大學西北民族民間美術研究所所長牛樂教授擔任學術專員
  • 中國國家級非遺傳承人周美洪:千年徽墨需代代傳承
    中新社合肥10月21日電 題:中國國家級非遺傳承人周美洪:千年徽墨需代代傳承  中新社記者 趙強  「徽墨的歷史有1200多年,它是一代一代傳承下來的。父親退休後,我就進了這個廠,工作了42年,現在我已把這個擔子交給了我兒子。」中國國家級非遺傳承人周美洪近日在接受記者專訪時說。
  • 傳承鰲魚文化,番禺區又添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
    日前,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公布了全省第六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名單,共108名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入選。其中,由番禺區推薦申報的沙湧鰲魚舞代表性傳承人幸澤良榜上有名。番禺區現有省級或以上的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增至8名(含國家級1人)。
  • 澳門四人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新華社澳門5月17日電(記者胡瑤)記者17日從澳門特區政府文化局獲悉,在國家文化和旅遊部日前公布的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名單上,澳門四名申報者均入選,分別是南音說唱的區均祥、媽祖信俗的陳鍵銓以及哪吒信俗的鄭權光和葉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