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玉露製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楊勝偉「加冕」國家級

2020-12-16 荊楚網

恩施玉露製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楊勝偉

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遺項目傳承人

湖北日報訊(記者李彥睿)5月8日,文化和旅遊部公布第五批國家級非遺項目傳承人,「恩施玉露」製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楊勝偉入選。

 

圖為

「恩施玉露」製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楊勝偉

 

 

楊勝偉積極致力於恩施玉露製作技藝的教學推廣,在歷代傳承的制茶技藝基礎上,經過50多年實踐總結,他對恩施玉露製作技藝進行統一規範和標準化梳理,先後培養茶學專業學生1200多名,其中掌握恩施玉露傳統製作技藝者400多人,培訓茶葉企業恩施玉露製作技術工人200多人,為恩施玉露製作技藝的保護和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連結>>

楊勝偉與恩施玉露茶的不解之緣

恩施玉露:恩施市的三張名片之一,「恩施玉露」已香飄神州,名揚四海,而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恩施玉露製作技藝省級代表性傳承人,楊勝偉雖年逾八旬,但精力充沛,仍在恩施玉露製作傳統技藝的傳承和產業發展的路上一路前行。

研習茶藝「首開先河」

1959年,在恩施農校畢業並留校任教的楊勝偉前往浙江農業大學茶學系深造,學成以後,他放棄優越工作條件,回到恩施做了一名茶學專業的中專教師,開啟了與茶的不舍情緣。

在教學中,楊勝偉深入研習各種茶樹的種植、茶葉採摘和茶葉加工技藝,尤其對恩施玉露情有獨鍾。

楊勝偉發現,恩施玉露的加工工藝沒有任何系統的文字資料可參閱。於是他決心寫一本恩施玉露的專著,突破恩施玉露技藝傳承和產業發展的瓶頸。

下定決心,楊勝偉更加注重教學理論和實踐活動結合,並翻閱大量的資料和書籍,走訪眾多茶農和老茶人,經過10多年摸索、研究和總結,1972年,《恩施玉露生產技術》面世。

楊勝偉於2014年寫成《恩施玉露》專著,首次提出加工恩施玉露的「工藝溫度域」概念和「偶數法則」,確立了恩施玉露傳統製作技藝的理論體系,規範了操作技術規程,為技藝的傳承奠定了基礎。

推介品牌「鞠躬盡瘁」

重鑄恩施茶的輝煌,楊勝偉傾盡所有功夫。參與恩施玉露地方標準的制訂和修訂;參加國家舉行的「恩施玉露地理標誌產品保護」專家論證會;參與央視關於恩施玉露傳統製作技藝的拍攝宣傳;奔赴多地參與茶會和茶展,加大恩施玉露的宣傳。

退而不休,退休近20年,楊勝偉從未忘記責任,身體力行,經過一代代茶人的努力,恩施玉露走俏海內外。

2017年,恩施市茶葉面積達到34.5萬畝,位居全省第一,幹茶產量2.2萬噸,實現農業產值17億元,綜合產值突破40億元,「恩施玉露」品牌價值達15.27億元。

傳承技藝「桃李滿天下」

品牌價值的提升,恩施玉露在市場站穩腳步,如何傳承技藝,成了楊勝偉的「心頭結」。技藝不斷代,楊勝偉扛起了恩施玉露傳統製作技藝傳承的「大旗」。

在茶企親身示範恩施玉露茶的製作過程;在茶園講授鮮葉的採摘技術;在學校為學生進行茶藝演示;在旅遊景點現場製作恩施玉露茶。傳承路上不僅讓技藝留下,更是「桃李滿天下」,五十多年來,培養茶葉專業學生1080名,其中掌握恩施玉露傳統製作技藝者392人,培訓茶葉企業恩施玉露製作技術工人196人。

為更好讓玉露茶的傳統製作技藝得到傳承,恩施市多措施讓技藝「留下」,2014年,恩施市公開選拔「恩施玉露」茶傳統製作技藝第三批市級代表性傳承人,2015年9月國家級「非遺」項目「恩施玉露製作技藝」傳承基地及恩施玉露博物館在芭蕉鄉「迎客」。2016年,在新型職業農民茶葉生產經營培訓中,將玉露茶製作納入培訓內容。恩施市也組織多次活動,讓「恩施玉露」技藝傳承進學校、進機關、進企業,保住歷史留下的「財富」。(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李彥睿 通訊員伍功勳)

相關焦點

  • 綠茶製作技藝(恩施玉露製作技藝)
    綠茶,是中國的主要茶類之一,是指採取茶樹的新葉或芽,未經發酵,經殺青、整形、烘乾等工藝而製作的飲品。恩施玉露是我國現存唯一的蒸青針形綠茶,主要產於恩施市芭蕉侗族鄉和恩施市舞陽壩街道辦事處五峰山一帶。
  • 恩施玉露:越來越響亮的城市名片
    1939年開始,楊潤之在自己管理的茶廠培訓授徒,恩施玉露從藏於芭蕉的民間技藝成為揚名茶界的制茶絕技。恩施玉露製作技藝也開始由家庭傳承演變為社會傳承。玉露製作工藝雖然幾經興衰,但最終被傳承了下來,成為一項制茶絕技。正是各種的機緣,賦予了玉露茶葉不同尋常的經歷,也賦予了她歷史厚重感。
  • 【「感動恩施」年度人物】楊勝偉:痴情長系一葉茶
    楊勝偉,男,1937年出生,中共黨員,恩施職院茶學退休教師。 1963年9月至1997年6月,任恩施農校茶學教師,培養茶學專業學生1080名;1958年3月,師承肖執正、龍顯祿始學恩施玉露製作技藝,從藝已過60年。
  • 『匠心者』匠心·茶心:楊勝偉與恩施玉露茶的不解之緣
    一次課上,恩師劉祖生帶著全班同學前往西湖龍井村,讓他們學習並親身體驗如何手工製作龍井。在那裡,龍井師傅嫻熟而沉定的制茶技藝,悠然又規整的茶道演示,讓楊勝偉深受觸動。正是從那時起,他開始漸漸地領悟:制茶,遠遠不是一項手中的技能和簡單的工序,它更在心間,是藝術、是文化。
  • 從「活下來」到「走出去」 恩施玉露的蛻變之路
    1937年出生的楊勝偉就是其中之一。  「恩施玉露傳統的手工制茶工藝分為攤放散熱、蒸青、搧幹水汽、炒頭毛火、揉捻、炒二毛火、整形上光、背火提香、揀選九道工序。」談起制茶,年逾八旬的恩施玉露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楊勝偉如數家珍,「其中,蒸青工藝為恩施玉露特有,其原理是利用水蒸氣的穿透性,快速鈍化鮮葉中的多酚氧化酶活性。
  • 「最綠色」的恩施玉露原來是這樣走出深閨的
    在恩施方言中,「露」與「綠」是同音字。於是,恩施「玉綠」,漸漸演變成恩施「玉露」。恩施玉露之「綠」,獨樹一幟。作為蒸青茶,其幹茶、湯色、葉底「三綠」特徵明顯,堪稱綠茶典範。恩施玉露有著獨特的生產方式和製作技藝。其加工延續唐朝陸羽《茶經》中的「蒸之、焙之……」工藝,創新了特殊的搓制手法。2015年,恩施玉露被農業部認定為「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
  • 「漢先生」恩施玉露茶在漢亮相 全新包裝楚茶概念
    3月27日,主打本土概念的「漢先生」恩施玉露茶在漢亮相。   日前,《楚茶,不立湖北,何以行天下》在朋友圈流傳,產茶大省缺乏「楚茶」概念,讓湖北茶人難以釋懷。「茶葉作為一種地域色彩濃鬱的文化產品,每一片葉子上,都烙著濃濃的鄉情。」在湖北茶葉學會副理事長吳志遠看來,楚茶想要形成「口碑」,必須在良好的產品基礎上,賦予可感知的價值,比如深刻的文化體驗,或者承載著濃鬱的鄉情等。
  • 恩施日報:解碼武漢東湖茶敘「恩施玉露.長齡1299」,香飄世界的茶
    15時36分,州農業局在徵求我州著名茶葉專家、當時還是「恩施玉露」製作非遺文化省級傳承人楊勝偉老人的意見之後,一錘定音。「毫無疑問,在全州乃至全省都難以有與之匹敵的厚重文化底蘊,是我們決定選送『恩施玉露』的重要原因。」田代華的話語裡透著驕傲與自豪。「恩施玉露」歷史之悠久,令人驚嘆;工藝之獨特,全國僅有。
  • 扒一扒網紅恩施玉露的那些品牌們
    2、親稀源 天貓旗艦店地址:https://qinxiyuan.tmall.com/親稀源,是恩施親稀源硒茶產業發展有限公司旗下的品牌,其成立於2012年,是一家集茶葉種植、生產、加工、銷售一體的公司,總部位於湖北省恩施市白楊坪鎮洞下槽村。親稀源創始人蔣子祥師從恩施玉露泰鬥楊勝偉教授,為恩施玉露第十一代傳承人中的傑出代表。
  • 香茗圖鑑|恩施玉露醇香9號
    1686年,《清一統志》記載:恩施「玉綠」被徵為官衙禮品,進貢到朝廷,獲當朝皇帝「勝似玉露瓊漿」之盛讚。在恩施方言中,「露」與「綠」同音。「玉綠」漸漸演變成「玉露」。時光一恍,到了1938年。這一年,玉露工藝正式成型並定名,恩施玉露全新登場,這項技藝傳承變為公開化。同時,市場競爭使玉露生產由一家變為多家,不再是獨家壟斷,也不再是一地生產。1983年,在全省組織的地方名茶評比中,玉露榮獲第一。
  • 我一生與茶結緣,出版《恩施玉露》制茶專著,現為國際硒茶大師
    我是楊勝偉,今年82歲,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職業技術學院退休教師。一生與茶結緣,數十年來潛心研究《恩施玉露》的制茶技藝,出版了《恩施玉露》專著,現為「國際硒茶大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1963年上半年即將畢業,學校找我談話,讓我留校任教,當時我激動萬分,欣喜之餘,我想到我是來自恩施農校的委培生,畢業後還是應該回到恩施農校任教,為家鄉服務,於是,我帶著對浙江農大以及西湖龍井的眷戀回到了家鄉鄂西山區,回到了我的母校。鄂西盛產綠茶,恩施玉露是中國現存唯一的蒸汽殺青針形綠茶,其製作技藝始於清朝康熙年間。
  • 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恩施玉露」傳統手工茶,在線課程開機記錄
    由武漢城市職業學院玉露非物質文化遺產技術傳承工作室推出的《恩施玉露的前世今生》在線課程《恩施玉露的前世今生》在恩施白楊坪朝陽坡地開始錄製,這是我國首家「恩施玉露」全過程、全過程手工沏茶在線視頻課程,預計在「中國大學MOOC」平臺上推出。
  • 被熱播劇《延禧攻略》送上熱搜的恩施玉露!恩施人你了解多少?
    1恩施玉露到底有多火爆?這些數據告訴你▼5月15日,恩施市一家茶業公司內,工人們正在趕製恩施玉露茶。該公司原準備銷售一年的恩施玉露高端茶,已被搶購一空。 恩施市茶葉辦負責人介紹,據不完全統計,市內生產恩施玉露的茶企,銷售收入與去年同期上升21.8%。
  • 恩施市開展「恩施玉露」茶文化進校園活動
    恩施市開展「恩施玉露」茶文化進校園活動發布時間:2018年06月27日 15:55 來源:中新網湖北   活動中,親硒源茶業董事長、國家中級評茶員、「恩施玉露」茶產業協會副會長蔣子祥向恩施思源實驗學校師生介紹了「恩施玉露」傳統製作技藝,分享了「恩施玉露」茶成為「湖北第一歷史名茶」、「國家地理標誌產品保護」、「中國十大富硒品牌」、「恩施硒茶第二屆茶王大賽綠茶茶王」、連續兩屆入選農業部優農中心「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目錄」的輝煌歷史和恩施玉露的「前世今生」。
  • 品牌打造,讓恩施玉露馳名中外
    製作恩施玉露茶。玉露復興:重新爭奪市場的老品牌經歷過輝煌後,由於一系列原因,玉露從市場銷聲匿跡。但在玉露最低潮時,一些人認識到了玉露的價值,嘗試恢復其品牌,但效果並不理想。1998年,廣東客商丁洪山在恩施考察恩施玉露後,於當年7月在恩施成立湖北恩施玉露茶葉有限公司,從事恩施玉露的加工銷售。但因該公司未能有效啟動市場,只一年時間就倒閉了。
  • 國家級非遺項目-茶葉傳統技藝有多少?傳承人有哪些?
    註:現有多家單位在開展非遺傳承項目和傳承人推薦工作。本文僅記錄國家級非遺項目和傳承人—茶葉傳統技藝,由國家文化和旅遊部確定。 2006年、2008年、2011年、2014年已經建設了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前四批共計1372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涉及申報地主體、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皆為3154個。 2019年,文化和旅遊部開展了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推薦申報工作。
  • 湖北恩施:千年茗茶煥新香
    湖北恩施:千年茗茶煥新香發布時間:2020年06月09日 16:47 來源:中新網湖北 在親稀源公司的恩施玉露傳統製作技藝體驗館內,董事長蔣子祥正與到訪遊客暢談茶文化。  「恩施玉露傳承自1300年前唐朝茶葉製造的蒸青工藝,清朝康熙年間由藍氏首創,是中國蒸青綠茶的典型代表。」談及心愛的恩施玉露,蔣子祥口若懸河。包裝茶葉  說到興起,蔣子祥還現場給遊客們演示起了傳統的整形上色工藝。
  • 茶科普 | 都是玉露,恩施玉露與日本玉露有什麼區別?
    一 · 歷史淵源恩施玉露是中國蒸青針形綠茶,也是我國歷史上唯一保存下來的蒸青針形綠茶。恩施玉露的蒸青工藝盛於唐代,外形製作創製於清代,成名於民國。恩施是巴人的發源地,神農與巴人在清江流域產生交集,茶在這片地方得到利用。在三國或更早的漢代,恩施所處的「荊巴間」有了「採葉作餅」的茶葉加工;唐代的「施州方茶」成為江陵、襄陽一帶的暢銷茶葉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