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遺傳承發展再上新臺階
時值第七屆中國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舉辦之際,國內外的非遺作品集結亮相。「群芳」吐豔,非遺創新發展備受矚目。「電商扶貧」+「授權」助力新設計 在本次非遺節期間,唯品會駐四川涼山傳統工藝工作站(以下簡稱「工作站」)項目成果也亮相在非遺節主題展——非遺傳承助力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成果展。
-
慶豐收祈吉祥 四川茂縣群眾載歌載舞過羌年
國際在線四川消息(張黎萍):人壽年豐慶羌年,羌山喜悅豐收季。10月28日,農曆十月初一,四川茂縣張燈結彩,當地群眾身著節日的盛裝,載歌載舞歡慶羌年。茂縣人民歡慶羌年 攝影 黃強 活動現場,天藍雲白,陽光明媚,吉祥的白鴿拍打著潔白的翅膀,茂縣中國古羌城內外掛滿了鮮豔的羌紅,年味十足。
-
青州開創非遺保護新模式 打造非遺保護傳承「縣域樣本」
近年來,青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非遺保護工作,取得了一系列成績。「一三五」模式入選首屆山東省文化創新獎。「政府買單,百姓受益」青州開創非遺惠民新模式和「文旅結合、傳保並重——青州開創『1234』非遺與旅遊融合新模式」被評為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十大亮點工作。青州市非遺保護中心榮獲「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工作先進集體」。
-
渭南師範學院調研堯頭窯非遺保護利用及文化遺址數字活化利用工作
原標題:渭南師範學院調研堯頭窯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利用及文化遺址數字活化利用工作陝西網(通訊員 楊斌莉 杜思昕)近日,渭南師範學院黨委書記卓宇一行對澄城縣堯頭窯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及文化遺址數字活化利用工作進行調研。
-
四川茂縣:汶川地震災後羌族文化保護恢復進行中
新華社成都4月20日電(記者趙超、崔清新)羌風,羌韻,羌情……群山環抱的茂縣是羌族聚居地,這裡近90%的人口是羌族,是一個民族特色濃鬱的地方。 走進茂縣縣城,記者發現這裡的地震印記並不明顯,但實際上,地震發生後茂縣幾乎所有建築物都遭到損壞,其中的大部分成為危房。
-
保護非遺,傳承中國文化
6月20日,永州市工商職業中專利用晚自習時間,各班組織學生開展「保護非遺,傳承中國文化」主題班會。「中國有著五千年的燦爛文明,先人們為我們留下的豐富的珍貴遺產,我們要保護國粹,傳承中華文化。作為中職學生,更應弘揚工匠精神,讓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發揚光大。」17級文化藝術專業學生爭先恐後地上臺發表自己的看法,談自身感想。
-
時隔29年 四川四縣齊聚茂縣共迎羌族新年
當天,來自四川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茂縣、汶川、理縣和綿陽北川四縣的1000多名羌族同胞身著民族服飾,歡聚在茂縣共慶佳節,這也是四縣繼1988年之後時隔近30年後再次共同舉行羌年大聯歡活動。 據了解,羌族是我國唯一一個以民族族姓記入甲骨文的民族,被譽為中華民族演化史上的「活化石」。其主要分布在阿壩州茂縣、汶川、理縣、松潘、綿陽北川等地,其中,茂縣為我國最大的羌族聚居區。
-
河北長城歷史文化傳承保護利用工作上新臺階!
,加快規劃編制,工作推進有力,取得階段性成效。堅持保護第一、傳承優先。《河北省長城保護條例》已經省人大常委會二次審議,將率先在全國對長城國家公園建設保護立法。科學劃定840平方公裡的管控保護區,完善長城本體及周邊管控措施。做好長城周邊旅遊景區、建築物整體風貌設計,確保與長城遺址遺存協調匹配。著力健全機制、系統實施。
-
三十年羌城再聚首 四川茂縣、理縣、汶川、北川四縣齊聚慶羌年
人民網茂縣11月18日電(朱虹)11月18日,羌族同胞迎來了一年中最重要的傳統節日羌年,這一天是羌族同胞一年中最隆重的節日,也是羌人慶豐收、送祝福、祈平安的日子。這一天,羌鄉大地、各羌族村寨的羌族同胞都會身著節日盛裝,以祭祀祈福、跳薩朗、唱羌歌、喝咂酒等傳統方式歡慶羌年。
-
重慶市臺聯召開2020年工作聯席會 推動渝臺工作邁向新臺階
中國網12月12日訊 12月11日,重慶市臺聯組織召開了2020年臺聯繫統工作聯席會,回顧總結了2020年兩岸交流交往工作開展情況,安排部署2021年交流工作計劃。許沛會長表示,2021年,重慶市臺聯將緊跟新形勢新變化,牢牢把握爭取臺灣民心、促進心靈契合這條工作主線,充分利用渝臺經貿文化交流中心這個平臺,精心籌劃組織好川渝臺胞青年精英赴臺灣尋根之旅活動、首屆全國臺聯海峽兩岸(重慶·綦江)青少年體育交流基地運動嘉年華、落花生·許地山—許地山生平及著述圖片展、第二屆渝臺同名鄉鎮村聯誼會活動周、第二屆海峽兩岸同名鄉鎮橫山互動協作會議、海峽兩岸姊妹湖馬拉松系列分站賽(
-
贛州會昌縣非遺保護傳承紀實:植根千年文化
隨著時光流逝,儘管這些文化遺產和它的傳承者們已漸漸老去,但該縣文化工作者們積極作為,將目光聚焦在非遺,將勁頭投注到非遺。他們與非遺項目傳承人一道,堅守民間文化陣地,打撈歷史記憶。 近年來,依託非遺保護中心的平臺,該中心工作人員堅持「全面性、代表性、真實性」指導原則,積極開展非遺普查工作,他們深入基層,深入群眾,開展了兩次非遺普查工作,並精心挑選具有代表性的項目逐級申報。
-
蘇州吳中文化遺產保護利用不斷邁上新臺階
他們大力實施文化遺產保護工程,加快制定完善重點文保單位保護規劃,強化科學管理,加大投入力度,推動文化遺產保護利用不斷邁上新臺階,受到了文化部、國家文物局的充分肯定和好評。 吳中區歷史悠久,文化遺產資源十分豐富。
-
四川茂縣羌繡傳承人:一針一線繡萬千世像
安源 攝中新網阿壩6月25日電 題:四川茂縣羌繡傳承人:一針一線繡萬千世像作者 單鵬 安源「把羌繡一代代傳承下去,是我最大的心願。」25日是羌族傳統節日瓦爾俄足節,而李興秀還在工作室裡加班加點。最近她正在縫製一幅抗「疫」題材的羌繡作品。「羌繡不僅僅是裝飾,它也可以用來記錄歷史。」
-
昌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紀實:在保護和傳承中煥發生機
記者 陳志強 攝圖為丁青縣小學學生跳非遺丁青熱巴。記者 陳志強 攝近年來,在各級黨委、政府正確領導和大力支持下,昌都市文化局(市文物局)不忘初心、砥礪奮進,積極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挖掘、保護、傳承工作,不斷提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利用和傳承水平。
-
在保護和傳承中煥發生機 —昌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紀實
近年來,在各級黨委、政府正確領導和大力支持下,昌都市文化局(市文物局)不忘初心、砥礪奮進,積極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挖掘、保護、傳承工作,不斷提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利用和傳承水平。 據統計,2017年至2020年昌都市加大保護力度,落實非遺項目保護經費1800多萬元。
-
非遺瑰寶齊保護,民族文化「童」傳承
小市長、小主人為非遺保護說想法、提建議 一針一線、一筆一畫、一邊一角……6月22日,「非遺瑰寶齊保護,民族文化『童』傳承」 第40期小主人論壇圓滿結束。 體驗非遺活動,讓「保護非遺」意識滲透入心 在佳木蔥蘢、曲橋臥波、層臺疊翠、古色古香的荔園裡,小主人們在非遺傳承老師的指導下,體驗了非物質文化遺產剪紙、廣繡、廣彩項目,以體驗和滲透的方式,讓保護非遺的意識深入心裡。 其中,廣繡以構圖飽滿、形象傳神、紋理清晰、色澤富麗、針法多樣善於變化的藝術特色而聞名。它的每一針每一線都流露出工匠精神,代表著嶺南文化。
-
萊西市文化館開展「非遺傳承保護和產業化發展」專題調研
大眾網·海報新聞 記者 路雯雯 見習記者 姜政 通訊員 孟銳澤 青島報導 為掌握萊西境內各鎮辦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挖掘、傳承、保護和產業化發展情況,自4月起,萊西市文化館成立了3人組成的非遺調研組,深入各鎮辦進行實地調研。通過與鎮辦文化站長和非遺傳承人的深入交談,掌握了萊西非遺情況的第一手資料。
-
保護非遺文化、傳承非遺技藝是汾酒的責任
保護非遺文化、傳承非遺技藝是汾酒的責任 2020-06-15 10:18:19 作為見證中國白酒文化起源和展示優秀文化遺產的窗口,汾酒同樣承擔著保護非遺文化,傳承非遺技藝的責任。 6000年前的山西杏花村,誕生了「中國第一縷清香」。 這裡出土的「小口尖底甕」,被考古界、釀酒界認為是「最早的釀酒發酵容器」。它的出現,證實了中國酒文化的歷史可上溯至仰韶時期,是杏花村的先人們集土地之香氣,採山水之靈性,創造出了清香汾酒。
-
【視頻】喜迎羌歷年 茂縣舉行文化展演慶祝活動
/home/img/file/20181107/20181107130749_7764.mp4scolplayer視頻播放器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鍾帆 攝影 華小峰)明天是農曆十月初一(11月8日)此次展演以新舞美、新音樂、新面孔為構思理念將活動分為《禮讚》、《家園》、《感恩》三個篇章。
-
如何破解非遺保護傳承難題,明湖會講給出答案
原文化部副部長、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部際聯席會議副主任兼秘書長、原國家圖書館館長周和平;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名譽所長、研究員,中國崑劇古琴研究會會長,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專家委員會委員田青;原文化部社會文化圖書館司巡視員,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原副會長兼秘書長周小璞擔任會講嘉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