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的公共自行車來了,車道卻被私家車擠佔!

2020-12-15 大眾網

  呼喚了多年的公共自行車終於要來了,這一消息刷屏了朋友圈。現代生活提倡低碳綠色出行,作為短途出行最環保的交通工具,尤其是在日漸擁堵的濟南中心城區,自行車出行便成了避堵的最佳方式。不過,齊魯晚報記者近日在騎行體驗過程中發現,在一些路段,非機動車道「腸梗阻」現象十分突出。

  機動車亂停放

  慢行車道被擠佔

  濟南13處公共自行車站點分布在歷山路、解放路、趵突泉北路、大明湖路、黑虎泉北路、黑虎泉西路等交通要道,除了歷山路以及解放路,剩餘的四條道路都是濟南慢行交通區域。記者探訪後發現,慢行交通尤其是非機動車道被佔的情況很是嚴重。

  12日上午10點半,記者看到,可能是去附近銀行辦業務,兩輛私家車直接停在了歷山路159號院門口,自行車和電動車紛紛避讓。這樣的情況也發生在黑虎泉西路南側,因為此處靠近銀座和泉城廣場,三輛私家車停在了非機動車道上,把自行車硬生生地擠到了公交車道上。

  馬路成了汽車的天下,給自行車留下了窄窄的空間。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許建立 攝

  中午十二點半,吃飯時間,在趵突泉北路,有四輛私家車停放在了路東側,同樣給往北去的騎車市民帶來了阻礙。下午兩點,黑虎泉北路建金大廈外,有五輛私家車自南向北排開,牢牢地佔據著非機動車道。

  黑虎泉北路是雙向四車道,限於路面寬度,非機動車道被劃到了路沿石上面。記者注意到,不少行人走西側的機動車道,機動車和非機動車混行,看上去非常危險。

  市民孫先生說:「現在自行車道被佔用情況很嚴重,有些地方根本不敢騎,而且自行車道不足兩米,稍微一擠基本上就沒有了。濟南要推廣公共自行車,慢行路權必須保證。」

  機動車非機動車道

  路況差距明顯

  王先生是一名大學教師,住的地方離學校比較近,雖然有汽車,他還是選擇騎自行車上班。「我從文化東路騎到山大路,一走到科技市場就格外小心,自行車道不順暢,規劃在了商店門口的步行道上,還特別難走,路面鼓鼓囊囊的,同樣是車道,為啥汽車道與自行車道的差距就這麼大呢?」

  機動車道乾淨漂亮,非機動車道不盡如人意,記者在騎行中發現這種情況還不少。在連接和平路與解放路間的燕子山路段,由於機動車道與非機動車道不是很明晰,經常出現汽車、電動車、自行車搶道的現象。對於上下班走燕子山路的人來說,這一路段似乎只有機動車道,特別是在燕子山路右拐至解放路的路口處,右轉汽車幾乎佔據了整條道路,留給自行車的空間不足半米。面對如此窘境,騎自行車的人要麼乖乖地在汽車後面等待,要麼從旁邊凹凸不平的步行道上通過。

  機動車佔據非機動車道。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朱文龍 攝

  山大路的機動車道是雙向四車道,道路寬闊平整,機動車道和非機動車道用綠化帶隔離開來,但非機動車道並沒有設置在柏油路面上,而是規劃在了道路兩側的水泥路面上,並且比機動車道高出一塊路沿石的高度。由於非機動車道比較難走,很多騎車人索性在柏油路面的機動車道上行駛,出現機非混行的情況,帶來極大的安全隱患。

  在山大路與和平路口南,一處施工截住了非機動車道,「前方施工,道路狹窄,請注意慢行」的施工牌提示著來來往往的騎車人。上下班路過此處的郭女士說:「以前施工,這裡的非機動車道堵死了,只能騎車從機動車道上繞過去,特別是上下班高峰的時候,自行車、電動車、汽車混在一起,挺危險的。現在留出這麼一條小路,比以前好多了。」

  非機動車道缺少隔離

  騎車挺危險

  從山大路數碼港大廈到解放路口,這一路段非機動車道被佔用現象同樣嚴重。山大路兩側商家雲集,車流量大、停車位緊張,特別是山大西門對面、科技市場附近,非機動車道總是和人們「捉迷藏」。

  記者騎車從解放路轉至山大路東側行駛,便一直在努力尋找路面上非機動車道的標識。但大多數的自行車標識已經模糊不清,甚至自行車道被「攔腰斬斷」後拐到機動車道上。記者騎過花園莊東路口後,非機動車道出現了斷裂、被佔用現象,記者不得不到機動車道上騎行。

  騎到農業銀行科技城支行附近,非機動車道變成了花磚鋪成的路面。附近有個物流市場,各種私家車、貨車、電動三輪車佔據了非機動車道。騎在這些花磚鋪成的車道上,車顛得厲害,還不時傳出異響,在這段花磚式非機動車道上,記者的自行車不時被裝卸貨的車輛擋住去路。面對擋道質疑,物流市場裡的工作人員回答:「這麼多路,可以從下面(機動車道)走啊。」

  山大路科技市場附近,可謂自行車道「腸梗阻」的重災區,好好的自行車道上,停滿了汽車,不時還有逆行而來的電動三輪車。此外,兩側商家的物品也佔據著自行車道,自行車道就在商鋪門口。

  在經六路上,記者發現,一米多寬的非機動車道顯得非常狹窄,機動車道和停車位佔據了大部分的道路資源。路過省立醫院時,為維護附近交通秩序而安裝的隔離護欄給了騎車人些許安慰。過了省立醫院,護欄隨即消失,隨處可見的是汽車在非機動車道上行駛。

  探訪過程中,也有部分道路對待自行車比較「友好」。記者從濼源大街東口騎行至經七路和諧廣場,這一段的非機動車道施劃連貫,有護欄將機動車道和非機動車道隔離開,安全感高,騎在這樣的道路上感覺「挺恣兒」。

  走慢行示範路

  卻被逼上機動車道

  12日下午,記者騎行至文化西路。文化西路是省城規劃的慢行示範道路,按理說騎行應該一路順暢,但現實情況卻不容樂觀。

  記者從文化西路東頭出發,沿著文化西路向西騎行。這一段自行車道雖然靠近超市,但有專人看管非機動車,道路很順暢。繼續前行,騎行至棋盤街路口,從這個地方開始,記者背後有汽車鳴笛,不少車輛想借自行車道進入機動車道。記者只能儘量靠邊,給機動車騰出自行車道。

  再往西是海辰大廈,附近的自行車道已經完全變成了臨時停車位,路邊停著好幾輛機動車。記者只能轉上機動車道,在川流不息的機動車道上騎行,來來往往的機動車車速很快,從身邊呼嘯而過。到了佛山街路口,這裡的非機動車道上停了兩輛機動車擋住去路,記者只好停下車,想從人行道通過,可人行道同樣不通,也被非機動車擋住了。無奈之下,記者只得重上機動車道。

  海辰大廈往西至教育廳一段,機動車佔用非機動車道現象很多,甚至盲道也被佔用,行人和非機動車只能湧進機動車道。

  記者從文化西路東頭騎行到省中醫用了15分鐘的時間。在這兩公裡的路程中,記者數了一下,共有15輛汽車停在了非機動車道上。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朱文龍 許建立 劉飛躍)

相關焦點

  • 誰在擠佔濟南的人行道?主力是電動車和自行車,這些地方最嚴重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劉飛躍四五月份的濟南非常適合步行,但最近壹粉「泉水裡的鯉魚」卻發現了一個不太好的現象,人行道越來越窄,被電動車、自行車堵塞。「這種現象比較普遍,一些單位能否放開停車區域?」壹粉建議。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探訪發現,人行道被佔現象在商超、寫字樓附近尤為嚴重。
  • 騎著騎著自行車道去哪兒了?路被佔,濟南單車咋走?
    在濟南街頭,不少市民選擇騎共享單車出行。日前,記者在歷山路青島銀行門口看到,兩輛私家車停在了歷山路159號院門口,騎自行車和電動車的行人紛紛避讓。這樣的情況也發生在黑虎泉西路南側,因為此處靠近銀座和泉城廣場,三輛私家車停在了非機動車道上,把自行車車主硬生生地擠到了公交車道上。市民孫先生直言,「有些地方根本不敢騎,而且自行車道不足兩米寬,稍微一擠就基本上沒空了。」
  • 右轉機動車擠佔自行車道 盼裝護欄保行人安全
    我要評論 關鍵詞: 自行車道 右轉 加裝 行人安全 車輛 歷山路 行駛 輔道 通過率 交通隱患 [提要] 花園莊路口許多機動車右轉擠佔自行車道和人行道。」
  • 加塞引發刮擦、擠佔應急車道 高速路上添堵的有沒有你?
    1日,在京臺高速公路濟南段,小轎車佔用應急車道搶行。 記者王鋒 攝  今年,國慶假期高速公路依然對小型客車實行免費通行。10月1日一大早,記者乘車從濟南市區前往濟廣高速,親身體驗長假首日城區、高速路出行情況。記者發現,高速公路的擁堵並不僅因車流量大,許多司機的不文明行車意識、高速路行車經驗匱乏、刮擦事故頻發等因素也成為擁堵原因之一。
  • 濟南經十東路雙向14車道 倆自行車道不足一機動車道寬
    在雙向14車道的經十東路,兩邊自行車道加起來,竟然還沒有一條機動車道寬。  經十路作為濟南的一條東西主幹道,每天都有著巨大的車流量。尤其是經十東路,是東部新城連接老城區的主幹道,不光有很多私家車通行,公交、自行車等綠色出行的客流量也相當大。  昨天上午10點,記者來到省博物館附近的經十東路,看到位於兩側的自行車道相對於雙向十四車道的經十路而言,明顯顯得有點「微不足道」。
  • 晉江私家車迫使公共車道瘦身 行人圖方便「手撕」護欄
    接連兩天,記者通過熱心市民提供的線索,實地走訪了幾個不文明行為曝光點,將創城「顯微鏡」對準公共設施遭破壞、公共空間被私家車「霸佔」等不文明現象。鏡頭❶綠化帶護欄慘遭「毒手」地點:SM華泰天橋附近現場:3日17:30,天色漸暗,雨水忽大忽小,SM商圈附近雙向八車道的路面上車流不息。
  • 北京城區多處自行車道被擠佔 市民籲讓出自行車道
    市民反映城區多處自行車道不連續或被擠佔  騎著騎著就沒路了  近日,有讀者給本報打來電話反映,城區不少路段的自行車道被佔用,騎車人不得不將車騎上機動車道。他想通過本報呼籲,共享單車已遍布大街小巷,符合綠色出行的趨勢,但是自行車道的不連續或被佔用現象,造成騎車不便,希望大家能夠讓出車道,也希望交管部門能多規劃一些自行車道。
  • 公交專用道調查 私家車「蹭道」電動自行車「霸道」
    交通部門提醒,廈門車主千萬別在高峰期進入公交專用車道,對於電動自行車、機動車違反規定進入公交專用車道行駛的,處以200元罰款。  現狀  個別公交車「不在其位」  廈門公交專用道,「一縱一橫」,在湖濱南路輔道右側車道、蓮前西路主道右側車道(蓮坂轉盤至陽光百合段為輔道右側車道)、蓮前東路主道右側車道劃設公交專用車道(「一橫」)。
  • 上千輛共享單車擠佔公交車道
    本報訊(記者黃師師 通訊員顧丹)連日來,江岸區後湖街城管執法人員用執法記錄儀拍攝下這樣的畫面:早高峰一來,位於漢口城市廣場的地鐵後湖大道站B出口就會被上千輛共享單車「圍困」。21日,長江日報記者實地走訪發現,這座地鐵車站附近不僅停放了大量共享單車,周邊50米長的機動車道也被部分共享單車擠佔,公交車無法正常進站。 21日上午,記者來到地鐵後湖大道站,剛出站口就看到大量停放在人行道上的共享單車。因其數量過於龐大,部分已擠佔機動車道,原本位於出站口的363路公交車站牌被完全包圍。
  • 騎行道遭擠佔 想「慢行」不容易
    地鐵車道溝站南側,共享單車佔停自行車道。據了解,今年底五環內將建成3200公裡自行車道路網,3公裡範圍內將有效降低機動車出行比例。不過,也有不少市民反映,目前的騎行環境還有待改善,存在自行車道上原來施劃的標識模糊、騎行缺乏路標路牌、自行車道被機動車停佔等問題。記者就這些問題進行了實地探訪,發現在地鐵站、居住小區及商圈周邊等處,自行車道遭擠佔問題尤其突出。
  • 石家莊:停車位擠佔非機動車道,電動車自行車往哪走?
    長城網訊(記者 周亞彬 見習記者 史葉)近日,石家莊市民李先生向記者反映,在高新區天山大街和灕江道交口以東,灕江道南北兩側劃出的停車位把非機動車道「擠走」了。人們騎車從這裡經過,經常被來往的機動車和路邊停放的車輛夾在中間,一不小心就可能出現剮蹭事故。
  • 自製鐵三角架為私家車佔位 「生命通道」被擠佔
    消防通道是火災或其他災害發生時實施營救、快速疏散人群、保障生命安全的重要通道,但由於規劃設計缺陷、經營者一味追逐經濟利益、業主消防法制觀念淡薄等原因,消防通道被擠佔甚至缺失的現象普遍,當各種險情發生時,將嚴重耽誤拯救他人生命和財產的關鍵時間。  有關人員建議,消防通道是生命的通道,必須採取有效措施讓其暢通。
  • 北京將在二環路等八區域建設標準自行車道
    新京報記者 王貴彬 攝   自行車道建設將有規劃保障   記者體驗騎行,發現車道被私家車擠佔、停車位難找等問題;今年將在二環路及三裡河等八區域建設標準自行車道   預計到今年年底,北京綠色出行比例達到70%,到2020年,北京自行車出行比例將從12%上升至18%,綠色出行比例有望達到75%。
  • 公共自行車還需補短板 科學布局自行車網點
    中國曾是世界著名的「自行車王國」,隨著居民收入增加,私家車擁有量快速增長,不少人出門打醬油都開車,自行車出行比例大幅下降。北京市統計局、國家統計局北京調查總隊公布的有關調查結果顯示,北京市民選擇自行車出行的比例從1986年的62.7%下降到2014年的17.8%。2015年,上海市統計局社情民意調查中心發布的調查報告顯示,上海市民中使用自行車出行的比例僅為15.6%。
  • 汽車佔用70%公共道路資源 自行車道僅佔20%
    從2001年至2010年間,西安市機動車保有量呈現出突飛猛進的發展態勢,共有各類機動車1198739輛,同比增長3.58倍,自行車數量呈現出「退化態勢」。從2011年至今,汽車保有量呈現急劇增加的「井噴」現象,保有量已經超過250萬輛,其中私家車擁有量在繼續加大。
  • 第一輛公共自行車運抵濟南 看看長啥樣?
    第一輛公共自行車「樣品」運抵濟南車座為加厚設計,下發裝有避震器車筐可以裝5斤的雜物齊魯網濟南訊;綠色的車身,白色的擋板,實心橡膠的車輪以及先進的雷射印製鑰匙——第一輛公共自行車樣品運抵濟南!雖然是「樣品車」,但歷下區公共自行車基本就按照這個款式生產了。這款車子有多重?騎的時候車鑰匙掉了怎麼辦?趕快跟隨記者來看看這輛環保又時尚的自行車吧。
  • 私家車擠佔小區居民健身場地 居委嘆苦經:停車位增速遠低於車輛增速
    健身設施被車輛緊貼著,居民鍛鍊空間十分有限。   本版圖片/晨報記者 張佳琪  對於這4個老齡人口佔比高達60%的小區而言,社區花園是老人們跳廣場舞、打太極拳、做健身操,乃至三五成群拉家常最主要的社區公共空間。  然而,自去年上半年起,近30輛私家車悄然停入了社區花園,除導致扭腰器、伸背器等健身器材無法使用外,還擠佔了老人們本就逼仄的鍛鍊空間。  「難道停車需求,就可以隨意擠佔小區居民的公共活動空間嗎?」
  • 北京城區多處自行車道被擠佔 市民:騎著騎著就沒路了
    近日,有讀者給本報打來電話反映,城區不少路段的自行車道被佔用,騎車人不得不將車騎上機動車道。他想通過本報呼籲,共享單車已遍布大街小巷,符合綠色出行的趨勢,但是自行車道的不連續或被佔用現象,造成騎車不便,希望大家能夠讓出車道,也希望交管部門能多規劃一些自行車道。
  • 濟南公共自行車租車點半數停擺
    記者 袁野 攝近日,有多位辦理歷下區公共自行車(小綠車)卡的讀者向本報反映:小綠車租車點上的車越來越少了,甚至有的租車點上一輛車都沒有。即使有的租車點上停滿了小綠車,但公共自行車系統終端服務機卻已停止工作,停車樁也顯示異常。對此,10月30日,記者走訪了十二個小綠車租車點發現,幾乎每個點上的車都好久無人使用了。
  • 太原公共自行車
    自從2020年9月份,10月份以來,太原的公共自行車騎行起來越來越費勁,我感覺是兩方面的原因,其一是自行車在這一年來使用量比較大,磨損比較嚴重,其二是現在是天氣越來越冷,導致軸承的潤滑油活動越來越僵硬了,希望太原公交公共自行車服務有限公司能夠及時維護,解決老百姓的使用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