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村,位於甘肅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縣天堂鎮,因古老的藏傳佛教寺院天堂寺而得名,是一個以藏、土族為主的少數民族聚居村,少數民族人口佔總人口的56%。盛夏時節,怡人的景色吸引了眾多遊客來這裡休閒度假。
天堂村把鄉村旅遊作為全村發展的突破口,將全村3個村民小組按區位分為景區核心組、景區周邊組、景區輻射組,全力打造吃在農家、住在農家、娛在農家的鄉村旅遊模式,全村旅遊產業快速發展,美麗鄉村建設步入快車道。 2019年,天堂村入選首批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名單。
天堂村,位於甘青兩省之交的大通河北岸,因古老的藏傳佛教寺院天堂寺而得名,是一個以藏、土族為主的少數民族聚居村,少數民族人口佔總人口的56%。盛夏時節,怡人的景色吸引了眾多遊客來這裡休閒度假。。
近年來,天堂村把鄉村旅遊作為全村發展的突破口,以唱響「民俗文化、休閒度假、美麗鄉村」鄉村旅遊「三部曲」為發展思路,將全村3個村民小組按區位分為景區核心組、景區周邊組、景區輻射組,全力打造吃在農家、住在農家、娛在農家的鄉村旅遊模式,全村旅遊產業快速發展,美麗鄉村建設步入快車道
天堂村發展鄉村旅遊絕不是一擁而上。天堂鎮負責同志表示,發展鄉村旅遊時,鎮裡堅持規劃引領,明確發展方向,目前正在為天堂村編制總體規劃。規劃完成後將科學定位天堂村的空間布局、產業發展定位、基礎設施配套和生態環境建設,確立鄉村文化旅遊產業發展布局。
同時,天堂村緊緊依託天堂小城鎮發展的契機,按照「政府主導、項目投資、群眾參與」的方式,先後投資6億多元,實施了遊客接待服務中心、民俗文化展覽館、民俗文化村等重點項目,推動了天堂村文化旅遊基礎設施趨於完善。
準確的定位是發展鄉村旅遊的關鍵所在。一方面,天堂鎮把發展鄉村旅遊產業與扶貧開發結合起來,積極扶持鼓勵本村致富能人創辦旅遊實體,帶動當地貧困戶增收致富。另一方面,把發展鄉村旅遊產業與建設美麗鄉村結合起來,無論是建房修路,還是種花栽樹,都堅持統一色調,突出特有文化氣息。特別是在工程項目建設中,不求高大上,但求小而美,並堅持就地取材,變廢為寶。
武威市天祝縣天堂鎮天堂村在河西走廊的東部,是新中國成立後的第一個少數民族自治縣天祝藏族自治縣,著名的天堂村就坐落於此,她因千年古剎天堂寺而得名。 這裡的苗圃叫「天堂苗圃」,這裡的醫院叫「天堂藏醫院」,這裡的學校叫「天堂學校」,這裡的寺院叫「天堂寺」……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天堂村位於祖國絲綢古道,甘青兩省交界,大通河的北岸,海拔2200米,是甘青罕見的風景區之一。這裡有巍峨的佛殿浮屠,神秘的天龍奇石,景色奇特的本康丹霞地貌,聞名於世的引大入秦渠首樞紐工程。這裡氣候溼潤,風景宜人,俗稱天祝「小江南」。
天空吉祥,有八幅寶輪覆蓋。天堂寺就坐落於群山擁繞的天堂鎮天堂村。有道是:天空吉祥,有八幅寶輪覆蓋,大地吉祥,有八瓣蓮花鋪地,方圓吉祥,有八吉祥徽環抱,與《噶當寶典》中預言的觀音聖地完全相符。
該寺始建於唐憲宗年間,比拉卜楞寺的建立還要早800多年,1360年第四世噶瑪巴若貝多傑途徑此地,為消除鱷魚之害建鎮龍塔108座,從此稱朝天堂,藏語的意思是寶塔灘,明末格魯派證空高僧丹瑪次成加措在此修建了禪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