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流奔馳、人流穿行……11月25日,銅仁市印江縣沙子坡鎮十字村萬家渡改橋上車來人往。正在用手推車拉運貨物的村民黃朝周用手拍了拍橋柱說:「有了這座橋,我們十字村2000多名村民的出行就不再難了!」 從小在十字村長大的黃朝周,見證了橋梁從開工到貫通的全過程。要說這座橋給村子帶來的變化,他最有發言權。 十字村坐落於大山深處,全村總人口523戶1988人,其中貧困戶有91戶381人,是個典型的少數民族村寨,卻因一條河流阻斷了村子發展的出路。
萬家渡改橋
「村門口這條河,是我們出村的必經之路,雖然以前有溜索橋和獨木橋,但都由於年代久遠,且不說運輸能力,就連基本的安全保障都沒有。」黃朝周說,村民們的土地大部分都在河對岸,沒有橋的時候,上坡勞動、趕場買賣東西,都要坐船過河。一到雨季,孩子上學、大人做農活都十分不便,建材的運輸費比買建材的費用還貴。 2012年,為解決十字村老百姓出行難問題,貴州省地方海事局與當地政府籌資建設萬家渡改橋。 「現在可好了,想到哪裡都很方便,多虧政府部門幫我們修建了萬家渡改橋,解決了出行難的大問題。」黃朝周說,村裡還通了客運班車,從十字村到鎮上的時間從一個多小時縮短為十多分鐘,客運班車也成為了村民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 「除了方便出行,最關鍵的是渡改橋的修建為十字村的產業發展帶來了便利。」一旁的村民黃廷鎮接過話說,萬家渡改橋建成後,村裡老百姓開始發展種植紅心柚、核桃、辣椒、黑木耳等特色農產品,收入比以前翻了好幾番。 十字村的改變只是整個貴州交通扶貧先行的小小縮影。為確保疏通貴州交通的「毛細血管」,打通貧困地區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最後一公裡」,2017年,貴州省交通運輸廳編發了《貴州省溜索及渡口改橋實施方案》,由省地方海事局具體負責,利用三年時間(2017-2020年),全面推進臨水貧困村溜索、渡改橋建設,著力消除渡運安全隱患,在原有基礎上向渡改橋項目建設發起總攻。截至目前,全省共修築渡改橋222座,惠及百姓30餘萬人。 一橋飛架兩岸,告別出行困難。在群眾眼中,這222座渡改橋不僅便利了出行,更是架起了奔向小康的坦途大道,是平安橋、連心橋、致富橋。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魯毅
編輯 劉思博
編審 王璐瑤 韋一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