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月三十除夕 | 除舊布新、闔家團圓!

2021-02-13 長治商廈

1、年夜飯

大年三十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一天,也是合家團圓的一天。除夕之夜,全家團聚在一起,吃過年夜飯,等著辭舊迎新的時刻,寓意一家人團團圓圓。

2、貼春聯

在大年三十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副大紅春聯貼於門上,以增加節日的喜慶氣氛,也預示著來年的好兆頭。

3、貼窗花

過年在窗戶上貼上各種剪紙——窗花,

4、貼福字

在貼春聯的同時,一些人家要在屋門上、牆壁上、門楣上貼上大大小小的「福」字。「福」字指福氣、福運,寄託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對美好未來的祝願。

圖案有壽星、壽桃、鯉魚跳龍門、五穀豐登、龍鳳呈祥等

5、貼年畫

春節掛貼年畫,濃黑重彩的年畫給千家萬戶平添了許多興旺歡樂的喜慶氣氛。

6、燃爆竹

中國民間有「開門爆竹」一說,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嗶嗶叭叭的爆竹聲除舊迎新。

7、祭祖

農曆三十日下午,農村各家派人牽著牲畜到自家墳塋前迎接先祖「回家」過年。一般攜帶鞭炮、香、黃紙和紙錢,到了墳前燃響鞭炮,點燃黃紙和紙錢,以喚醒先祖,然後將點燃的紙錢、香菸揮動成圓圈,口中念叨,請祖宗回家過年,並讓祖先騎馬,邊說邊走,引回家中(有宗族家廟者送至家廟中),將祖先牌位擺好,祭祀供品,插燭燃香,象徵和先人共度春節。這些活動因地而易,有的不去墳地,只在村外呼喊,請祖先過年。送回祖先的時間不一,有的過了初五,有的過了元宵節,由家人恭送回塋地安息,形式與迎時相似。

8、掛燈籠

燈籠又統稱為燈彩。起源於1800多年前的西漢時期,每年的除夕節前後,人們都掛起象徵團圓意義的紅燈籠,大年三十的農村,幾乎家家戶戶都要在家門前掛上紅彤彤的燈籠,意味著益壽延年,香火不斷。

9、吃餃子

大年三十包餃子是中國的傳統,大年三十這天一定要吃餃子 ,晚飯後,全家人包五更餃子。有的把一枚銅幣制錢(外圓,內有方孔)包在一個餃子裡,謂誰吃到它,來年有好運氣。邊包邊拉家常,不說不吉利的話,也不說髒話。

10、壓歲錢

過了除夕,按照中國人傳統的計歲方法,每個人都又長了一歲。在新的一年開始時,晚輩都要向長輩磕頭拜年,祝福長者在新的一年中健康長壽。北方的一些農村地區至今還保留著先作揖後磕頭的拜年禮節,這和道教中所傳承的中華民族的獨有禮節是完全一致的。當晚輩給長輩拜年時,長輩通常都要給後生封上一些壓勝錢(如今多稱為「壓歲錢」),這一習俗也和道教信仰有密切關係。

《燕京歲時記》中有記載:「長者貽小兒,以朱繩綴百錢,謂之壓歲錢:置橘荔諸果於枕畔,謂之壓歲果子。元旦睡覺時食之,取讖于吉利,為新年休徵。」壓歲錢,也稱為「壓祟錢」,顧名思義是以此錢來壓住鬼祟,避免小孩子受到傷害。

《辭海》中對「壓勝」的釋義為:古代方士的一種術,謂能以詛咒制服人或物。「壓勝」的做法自古有之。王安石的《元日》詩中寫道:「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這種在門上張掛闢邪之物的做法,便是「壓勝」的一種。

在古代,一些鑄成錢幣模樣的吉利品或闢邪品是最早的壓勝之物,也是現如今壓歲錢的前身。彭信威教授在《中國貨幣史》中寫過一段話:「中國壓勝錢上所反映的宗教差不多全是道教。」這是因為在早期的壓勝錢中,往往會鑄上一些吉祥的話語,如「天官賜福」「出行平安」等。《周禮·天官,賜予》中稱:「幣徐之賦,以待(天官)賜予。」現如今南方的一些宮觀中依舊保留著給善信們送「天官賜福」壓勝錢的傳統。

長輩給晚輩的壓歲錢其實還承載著血濃於水的親情。這些歷經千年還在傳承的古老傳統,正是承載中華血脈的外在基礎。不論我們為春節附加多少意義,唯一永恆不變的還是那句老話,「有錢沒錢都回家過年」,別讓期待了一整年的期望最後還是落了空。

11、守歲

守歲的習俗在中國有近兩千年的歷史。晉朝人周處《風土記》中說到蜀地年俗,年末人家相互饋送年節禮物,稱為「饋歲」;相互宴請,稱為「別歲」;除夕通宵不眠,稱為「守歲」。這是現今看到關於守歲習俗的最早記載。但這時守歲似乎還是地方性年俗,隋唐之後,守歲成為全國的共同年俗。

相關焦點

  • 臘月三十除夕 | 除舊布新、闔家團圓!
    1、年夜飯大年三十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一天,也是合家團圓的一天。除夕之夜,全家團聚在一起,吃過年夜飯,等著辭舊迎新的時刻,寓意一家人團團圓圓。2、貼春聯在大年三十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副大紅春聯貼於門上,以增加節日的喜慶氣氛,也預示著來年的好兆頭。
  • | 除夕之夜,闔家團圓!】
    ,農曆臘月三十,星期一除夕,是時值每年農曆臘月(十二月)的最後一個晚上。除夕也就是辭舊迎新、一元復始、萬象更新的節日。除夕與清明節、中元節、重陽節三節是中國傳統的祭祖大節,也是漢字文化圈國家以及世界各地華人華僑的傳統節日。除夕因常在夏曆臘月二十九或三十日,故又稱該日為年三十,漢族民間最為重視。家家戶戶忙忙碌碌或清掃庭舍,迎祖宗回家過年,並以年糕、三牲奉祀。
  • 臘月廿九,福門開,好運來!咻一咻搶年貨小遊戲除夕上線!
    對於祖先的崇拜,在我國由來已久。「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窮歲盡」,人們都要除舊布新,有舊歲至此而除,來年另換新歲的意思,是農曆全年的最後一個晚上。故此期間的活動都圍繞著除舊布新、消災祈福為中心。也就是說,從今天開始啊,我們就正式「迎福」了!
  • 臘月30的晚上才叫除夕,我的傳統中國年
    除夕中這個除是去的意思,夕是晚上的意思,所以,有的人以為除夕是一天,其實不是,除夕是一年中最後一天的晚上,而這最後一天就是臘月30.人們在除夕的晚上舉家團圓,吃年夜飯,早些年,還讓放鞭炮的時候,吃了飯大家就開始燃放爆竹和眼花,熱鬧非凡。還有一些地方講究守歲,說白了就是一晚上都不能睡覺。
  • 大年三十,除夕!武漢的家家戶戶都要做這些事情
    除夕為每年農曆臘月最後一天的晚上,它與春節首尾相連,是一年最重要的節日。這一天,人們相聚除舊布新,有舊歲至此而除,來年另換新歲的意思。除夕是中國人記憶裡最難捨的期盼,有童年的玩具,媽媽做的飯菜,也有一家人的歡笑,仿佛閉著眼就能聞到的新年的味道。今天,小編和你一起,感受除夕的味道……除夕,這一天對我們中國人來說是極為重要哦。
  • 除夕!——月窮歲盡,除舊布新
    除夕,又稱大年夜、除夕夜、除夜、歲除等。是時值每年農曆臘月(十二月)的最後一個晚上。除,即去除的之意;夕,指夜晚。除夕的意思是「月窮歲盡」,人們都要除舊布新,有舊歲至此而除,來年另換新歲。習俗六——掛燈籠中國的燈籠又統稱為燈彩,每年的除夕節前後,人們都掛起象徵團圓意義的紅燈籠,來營造一種喜慶的氛圍。圓形燈籠則寓意團圓美滿,紅燈籠象徵著平安祥和、紅紅火火。
  • 除夕守歲團圓夜:祭祖表示感恩 「踩歲」求吉祥
    除夕守歲團圓夜:祭祖表示感恩 「踩歲」求吉祥 2017-01-27民俗學者王娟在接受中新網(微信公眾號:cns2012)記者採訪時表示,人們一般還會在除夕祭祖、「踩歲」,迎接灶王爺回來,「這些習俗最主要的內涵就是感恩、祈福」。  除夕的起源,與上古「臘祭」習俗有關。「臘祭」舉行時間在年終臘月,早在堯舜時代便已出現,那時人們要通過這種儀式祭祀百神,感謝它們的保佑,並祈求來年仍能風調雨順。
  • 除夕:一杯送過往,一杯敬明天
    圖| 視覺中國 今年的除夕時間為 2020年1月24日,星期五 農曆己亥年,臘月三十
  • 節日故事 |《大年三十 除夕活動》除夕的起源傳說和風俗
    除夕是我國傳統節日中最重大的節日之一,是指每年農曆臘月最後一天的晚上,也指一年的最後一天,它與正月初一首尾相連。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窮歲盡,人們都要除舊布新,有除去舊歲換新歲的意思。 所以在此節日期間的活動都圍繞著除舊布新、消災祈福這個中心進行。今天一米就給大家講《大年三十 除夕活動》這個故事。
  • 春節和除夕的區別 春節和除夕一樣嗎
    農曆一年最後一天的晚上,即春節前一天晚,因常在夏曆臘月三十,故又稱該日為年三十。除是除舊布新。一年的最後一天叫「歲除」,那天晚上叫「除夕」。除夕人們往往通宵不眠,叫守歲。蘇軾有《守歲》:「兒童強不睡,相守夜歡譁。」  春節,傳統名稱為新年、大年、新歲,但口頭上又稱度歲、慶新歲、過年。古時春節曾專指節氣中的立春,也被視為一年的開始,後來改為農曆正月初一開始為新年。
  • 2020年除夕大年三十具體時間是幾月幾日 星期幾哪一天
    每年的除夕都是大家一家人團圓的日子,在除夕我們都是會吃團圓飯的,作為中國傳統節日,春節期間的氛圍也是非常熱鬧的,但是除夕具體是幾月幾日呢?除夕時間是什麼時候呢?
  • 除夕:除舊布新,闔家團圓的大日子
    今天是2019年2月4日,農曆臘月三十,俗稱「年三十兒」。中華民族的傳統佳節——除夕,就在今天。從此,每年臘月三十的夜裡,大家都齊聚一堂,放爆竹,貼門聯,一起守歲。等到天亮,彼此走親訪友,相互問候與祝福。
  • 除夕前的傳統年俗 過小年展開除舊布新
    「除夕」一年中的最後一夜,黃曆十二月最末夜,舊歲至此夕而除,在子時中新舊歲交接,也稱「除夜」、「歲除」、「大年」。傳統中華文化中的「過年」不僅是過除夕這一天,而是一連串的年節習俗帶來一元復始、除舊布新的洗禮。
  • 2020年除夕大年三十具體時間是幾月幾日 星期幾哪一天
    每年的除夕都是大家一家人團圓的日子,在除夕我們都是會吃團圓飯的,作為中國傳統節日,春節期間的氛圍也是非常熱鬧的,但是除夕具體是幾月幾日呢?除夕時間是什麼時候呢?小編帶大家了解今年大年三十也就是除夕的具體時間。
  • 爆竹聲中一歲除:萬千國人團圓之際的春節,有著一段怎樣的歷史?
    在春節期間,我們中華兒女各個民族都會舉行慶祝活動,這些活動的形式也是豐富多彩,各式各樣,大多數是有祭祀祖先以求護佑,除舊布新以期來年美滿,闔家相聚守歲等主要內容,帶著非常濃鬱的民族特色活動。隨著現代人們的生活節奏加快,社會科技進步,我們很多的古老習俗都漸漸演變、由繁入簡,卻依然足夠我們去探索。
  • 除夕的正確打開方式!
    2020年春節倒計時1天今天己亥年(豬年)臘月三十是中國人最重視的傳統佳節除夕舊歲到此夕而除在外忙碌一年的你就要到家了吧一整年的思念,終在此刻匯聚成了無言的幸福今日除夕,宜團圓一家人歡聚一堂,通宵不眠圍爐而坐,敘舊話新暢談美好的祝願寄希望於新的一年
  • 除夕前的傳統年俗 過小年展開除舊布新
    「除夕」一年中的最後一夜,黃曆十二月最末夜,舊歲至此夕而除,在子時中新舊歲交接,也稱「除夜」、「歲除」、「大年」。傳統中華文化中的「過年」不僅是過除夕這一天,而是一連串的年節習俗帶來一元復始、除舊布新的洗禮。
  • 除夕、守歲的習俗的由來!
    ,也泛指陰曆年的最後一天,也即是臘月三十日,月小無三十,廿九也算,除夕一過,就是大年初一,除夕是緊連大年初一的。除是去掉,夕是夜晚,除夕是一年最後一晚,暗有辭舊迎新之意。所以,年終歲晚,人們都不約而同,除舊布新,打掃衛生,以新面貌新氣象迎接新年新的開始,這都成了習俗,成了大節日了。
  • 除夕的正確打開方式!
    2020年春節倒計時1天今天己亥年(豬年)臘月三十是中國人最重視的傳統佳節除夕舊歲到此夕而除在外忙碌一年的你就要到家了吧一整年的思念,終在此刻匯聚成了無言的幸福今日除夕,宜團圓一家人歡聚一堂,通宵不眠圍爐而坐,敘舊話新暢談美好的祝願寄希望於新的一年
  • 除夕為什麼要年夜飯
    所以就逐漸形成了除夕吃團圓飯的習慣。2、除夕是大年三十嗎大年三十是除夕,除夕不一定是大年三十。農曆臘月三十是除夕,有時農曆臘月二十九是除夕,反正除夕就是農曆一年的最後一天。除夕,也稱大年夜,舊語也稱為「年關」,是農曆歲末的最後一晚,與歲首正月初一相連。除夕是農曆一年的最後一天,是我國春、夏、秋、冬四季中的最後一個節日,因常在農曆(夏曆、陰曆等)臘月三十,民間俗稱「年三十」,這天晚上稱為「除夕」。3、除夕的習俗3.1、貼福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