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之旅
—
提起中東地區,大多數人最先聯想到的便是石油富國這樣的標籤,實際上,近年中東一些卓識者開始將目光投向文化藝術領域,甚至連國際頂尖的博物館也可以「買」過來。在阿布達比,當地人以前所未有的「大手筆」再造一座羅浮宮藝術博物館,可謂藝術史上的壯舉,這讓巴黎和阿布達比這兩座城市,在文化上產生了緊密的銜接,還讓兩種截然不同的文明,產生了在藝術上的共性與重疊。從一個羅浮宮到另一個羅浮宮,這樣一個藝術雙城記的理念,讓人在覺得驚嘆和耐人尋味的同時,也充滿對其無限的藝術憧憬。
穹窿頂特別的設計讓自然光射入館內空間,形成光影交錯的視覺效果,圖為朱塞佩 · 貝諾內的《光之葉》
一個看似天方夜譚的計劃
伴隨耳邊響起阿拉伯語,仿佛將置身那個屬於《一千零一夜》的魔幻世界中。帶著沉思,終於抵達了阿布達比,在阿拉伯語中, (Abu Dhabi),其名字的含義很簡單 :「羚羊之父」。作為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首都,同時也作為七大酋長國中最大的一個國家,帶有「父」字的稱呼一點也不為過。
粗略翻過阿布達比的歷史,20 世紀 70 年代之前這裡只是一個小小沙漠部落,石油資源的發現讓這裡在短短幾十年內,搖身一變成為中東的轉運中心、科技網絡之城、旅遊觀光的購物天堂。
從遠處望向博物館,頂部如同漂浮起來一般,極具科技感與未來感
經濟上的多元發展給阿布達比帶來了文化多元化的天然土壤。阿布達比早就意識到要讓文化藝術在此處得到發展,就必須做到對東西方外來文化藝術的兼容並包。很快這座城市在文化上找到自己的立足點,各種文化藝術基金會被建立起來。仿佛一夜之間,這裡的文化藝術中心、大小歌舞劇院、藝術展覽中心、主題餐廳、文化酒店以及藝術博物館紛紛矗立起來。阿布達比羅浮宮,便是在這樣的一種契機中橫空出世。
雖然阿布達比明白西方文化藝術與其自身的文化有悖論。在此處興建一座以西方藝術文化為主的博物館,且冠以西方博物館的名字,似乎有點天方夜譚。但當時的阿布達比王儲似乎對藝術和美的追求有著一股狂熱,他認為,藝術不應該有國界,而阿布達比想要在國際上得到一定的文化地位,那麼西方的藝術文化「移民」在此地是無可避免的。
很快,阿布達比開發了一座名為薩迪亞特島嶼,將其打造成藝術文化中心。同時,阿布達比政府決定在這裡花巨資興建另一座「羅浮宮」,將其打造成世界一流的博物館。
入夜後的阿布達比羅浮宮,更顯流光溢彩
以巨資匯集國際頂尖藝術力量
據悉,阿布達比政府和法國政府籤署下了協議,有效期為三十年,羅浮宮博物館將「羅浮宮」這個名字以品牌租借的名義,租給阿布達比,價格為 5.25 億美元。這無疑是一筆巨款,或許只有阿布達比這樣的石油富國能夠承擔天價般租賃費用。
當然,除此以外,協議還包括了法國巴黎的羅浮宮博物館、蓬皮杜藝術中心、奧賽博物館、橘園美術館、羅丹美術館、克魯尼博物館等 13 座法國著名博物館都會借出自己的藝術藏品,而租借這些藝術藏品所需要付出的費用為 7.47 億美元。在阿布達比羅浮宮開幕後,巴黎羅浮宮還將向阿布達比羅浮宮提供管理諮詢,並會在接下來的 15 年裡以各種形式支持阿布達比羅浮宮策劃舉辦藝術特展。
空間簡約而不失現代感的設計,與展廳內多元而豐富的藝術形式形成鮮明對比
同樣高昂的還有建築造價,整體約為 6 億歐元(約合人民幣 46.8 億元),面積上也是非常浩大,整體佔地為 2.4 千平方米,其中建築展廳面積達 8000 平方米,是目前整個阿拉伯半島上最大的藝術博物館。
2017 年 11 月,阿布達比羅浮宮終於迎來了它的正式開幕,在阿拉伯半島引起不小的轟動,門票在短短幾小時內售空。如今,已成為阿布達比薩迪亞特島上的首座地標性藝術建築,雖然被冠以羅浮宮的名字,但是它並非是縮小版的巴黎羅浮宮,用羅浮宮博物館主席 Jean-Luc Martinez 的話來說,「它是一座阿聯的博物館,也是一座獨一無二的博物館」。
阿布達比羅浮宮內部展廳
值得一提的是,阿布達比將薩迪亞特島嶼作為藝術文化中心,阿布達比羅浮宮並非是它唯一的藝術項目,據了解,接下來古根海姆藝術博物館也將在此地落戶,2019 年已宣布動工。阿布達比如此大膽從世界各地租借龐大的珍貴藝術藏品,任性而不計成本的投入去打造世界頂級藝術館聚落,這一系列大手筆的背後,反映的是一種不動聲色,試圖進行產業轉型的雄心。
阿布達比羅浮宮內部展廳
藝術穹窿, 夢幻般的「光線綠洲」
阿布達比羅浮宮的建築可謂一絕。負責建築設計的是曾在 2008 年獲得普裡茲克獎得主——法國建築師讓 · 努維爾(Jean Nouvel)。
實際上,這是一座由 55 座樓體組成的建築群,面積達 9.7 萬平方米。最吸人眼球的便是博物館由金屬覆蓋的穹頂,通過 4 個隱藏在建築中的永久墩,營造了穹頂的透明和漂浮感。傑出而大膽的設計讓建築本身就是藝術領域的新坐標。
阿布達比羅浮宮內部展廳
不得不說,建築設計師簡直是天才,他似乎天生有一種能力和環境進行互動,且深諳天時地利與人和之道,非常巧妙地將其融合在建築物當中,渾然天成。天時——當地的阿拉伯半島氣候的超長日照時間,地利——島上四面環海,風景優美,人和——當地的阿拉伯傳統文化和阿拉伯人民生活習俗風情等元素,這三種特色都在阿布達比羅浮宮的建築上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體現。
阿布達比羅浮宮內部展廳
想像一下,在大海盡頭,一望無際的蔚藍,一座如同蒼穹般的圓頂建築升起,是何等壯美。這個蒼穹般的圓頂代表著幾重含義 :不僅象徵著阿拉伯傳統的遊牧文化,同時也寓意著他們在帳篷下生活的傳統居住方式,並以未來感十足的現代手法將伊斯蘭傳統建築元素呈現得十分完美。穹頂是由近 8000 個相互連接的金屬八角形聯合組成,從工程結構上,它通過不同角度,在不影響光線的前提下,形成了天然的透氣「空調」,巧妙地捕捉到空氣中流動的風,合理降低博物館內部溫度,而夜間如繁星般的燈光照明系統則像是沙漠天空下的密布星辰。倘若站遠一點望去,整座博物館就像綠洲裡的棕櫚葉一般,因此也被人稱為「光線的綠洲」。
阿布達比羅浮宮引導廳 大理石地面上的導覽圖
多元文明的碰撞,帶來極致視覺衝擊
漫步穹頂之下,一棟棟白色牆壁的大小建築散開在四周,這些建築物一起構成博物館的主體。其中除去辦公行政樓外,有 23 個展示廳是永久藏品的展廳,與其對應的是一座面積巨大的臨時藏品展廳。其次還有兒童博物館以及兒童活動工作室,靠海的一面是別具風情的海上餐廳。
《站立的女人( 二 )》, 阿波羅 · 賈科梅蒂
展館是按照當地歷史發展線索進行布局的,分別命名為「引言」「最初的部落」「文明與帝國」「亞洲貿易路線」「從地中海到大西洋」「縱覽世界」「王室收藏」「生活的藝術」「現代世界」等 13 個部分,這似乎帶有翻開百科全書味道。無論是瓷器、書寫工具、祭祀器物,還是現當代藝術藏品,都被白色大理石地面上繪製出的放射狀導覽圖線,規劃得清晰明目。線條的末端指向玻璃展覽櫃檯,輔以不同語言文字簡單描述藏品以及來源地。
巴克特裡亞公主雕像
令人意外的是,與龐大展館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目前阿布達比羅浮宮展出的藏品竟然只有大約 600件,其中近 300 件由阿布達比羅浮宮自 2009 年起從世界各地陸續購得,其餘 300 多件則是從法國 13 所博物館中長期租借所得的藝術藏品。不過這些為數不多的藏品卻件件皆珍品,可謂匯集全球各大文明的精華。
青銅翼龍,中國,公元前450-前250年
當然,有的藏品來自中國,值得為此停留駐足的有 :青銅翼龍、唐三彩、銅鏡、乾隆玉璽、如意、清代甲冑以及佛像等。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青銅翼龍,據考古專家猜測該藏品可能來自戰國時期,這是一件很震撼的青銅藏品,其功能尚不清楚。藏品刻畫了一條強壯的翼龍,擁有強健的雙腿和鋒利的龍爪,充滿活力的姿勢似乎隨時會從高臺上一躍而下。據悉,這是中國藝術史中,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大的獨立青銅龍像藏品。該藏品原本出自布魯塞爾的收藏家阿道夫 · 斯託克雷(Adolphe Stoclet)。還有一件戰國錯銀夔紋青銅器,是阿布達比羅浮宮永久收藏的精品之一,同樣極為精美。
唐三彩
當穿梭展廳時,不同文明間的對照,使人產生一種穿越時空般的感覺。比如,文藝復興時期的大師之作與非洲大陸不知名藝術家的木頭製品並排陳列 ;而羅馬時期的雕塑與中國的青銅雕龍比鄰而居,波普藝術作品與印象派畫作遙相呼應,有趣的是,你不但不會被這種「混搭式」展覽搞得暈頭轉向,相反你會發現不同的文化藝術在不同的時間層面上的共性,這份含蓄深遠,耐心尋味。
中國佛頭(534-550)
而在一件件名作中遊走,絕對讓人大飽眼福。當你踏入某個展廳,呈現在你眼前的可能是達 · 芬奇的《救世主》那洞悉一切的眼神,或者是《美麗的費隆妮葉夫人》的臉龐,當然也不排除是喬瓦尼 · 貝利尼的《聖母與聖嬰》畫作上的一派詳和。還有來自文森特 . 梵谷的《自畫像》、愛德華·馬奈的《吉普賽人》、莫奈的《聖拉扎爾火車站》、雅克 · 路易 · 大衛的《跨越阿爾卑斯山聖伯納隘道的拿破崙》、蒙德裡安的《藍 色、紅色、黃色和黑色的構成》……
馬奈 吉普賽人
就在你對現代繪畫產生某種審美疲勞的時刻,在雕塑與裝置的當代藝術展廳中,一些作品以出乎意料方式呈現,比如奧地利藝術家 Susanna Fritscher 的裝置藝術《對於空氣》,這件作品原屬巴黎蓬皮杜藝術中心,它是由數千根半透明矽橡膠線和彩繪鋼製成的裝置,是幾乎非物質的作品,走入其中有置身魔法仙境之感。此外,還有普列馬提喬的雕塑《觀景殿的阿波羅》、珍妮 · 霍爾澤的雕塑《三面石刻牆》以及朱塞佩 · 貝諾內的《光之葉》、阿波羅 · 賈科梅蒂的《站立的女人(二)》等,都給觀者帶來無與倫比的視覺震撼。
《聖拉扎爾火車站》,克勞德 · 莫奈,1877年
逛完永久展廳,臨時展廳還有其他藝術展覽,展覽主題每年更換四次。其次還有專屬兒童的展廳,讓孩子們也可以在博物館中找到樂趣。
最後,坐在阿布達比羅浮宮的水上餐廳,再度凝視著穿過穹頂投射在牆壁上如繁星般斑駁的光雨,它們隨著時間在緩慢地移動。它們是獨一無二的,正如阿布達比羅浮宮也是獨一無二的,它不是巴黎羅浮宮的縮小版或附屬品,它有著十分清晰的定位 :一個世界性的藝術博物館,不受時間、地域、文化的限制,旨在拉近藝術與藝術之間的距離,放大其共性的同時,也在講述屬於藝術的故事。
-END-
今日編輯 Nico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