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紅和姜昆是平輩?何沄偉地位高出苗阜?網友:相聲圈輩分太亂了

2021-01-11 騰訊網

郭德綱收回了何雲偉的「雲」字,他就在雲字上加了三點水,改名「何沄偉」,被網友戲稱「注了水的何雲偉」。何雲偉為報此仇,據說曾調侃郭德綱,「你想收回我的雲字,你郭德綱沒有德,德字該被收回,改名叫郭綱」。

此番言論難辨真假,如果為真,可謂「不當人子」;但他拜師侯耀華,與師傅郭德綱成了平輩,倒是千真萬確,絕對是欺師滅祖。

郭德綱曾說:「吃一口唐僧肉長生不老,罵一句郭德綱大紅大紫。」絕不是妄言。

在2020年非遺相聲大會的宣傳海報上,一貫講究論資排輩的主流相聲圈,出現了有趣的一幕:馮鞏是當仁不讓的C位,之後是姜昆、李金鬥、戴志誠、趙巖、奇志、劉偉等,曲協副主席李菁位置極為靠前不難理解,但就連何沄偉也被排在比較中間的位置,甚至比苗阜還靠前了一排。

有一段時間,苗阜可謂是「逢郭必反」,但在上面某些人眼裡,還是不如「徒弟變師弟」對郭德綱的打擊更強烈。

近日,相聲圈又爆出一件不算新聞的趣聞:相聲演員張大禮稱,韓紅和自己以及姜昆算一輩。

這個輩分又是怎麼產生的呢?「單口大王」劉寶瑞13歲正式拜張壽臣為師,與侯寶林都是寶字輩的相聲大師,兩人屬師兄弟關係,不是同一個師傅,但都是焦德海的徒孫。

韓紅的父親叫韓德江,師從劉寶瑞,曾經是部隊的相聲演員,在某次演出途中不幸去世,當時韓紅才6歲——從這個輩分論,韓紅的確是劉寶瑞的孫子輩。

姜昆的師傅是馬季,馬季的師傅是侯寶林;張大禮的師傅是賈冀光,賈冀光的師傅是侯寶林——所以姜昆、張大禮與韓紅是同輩,倒也無可厚非。

只是韓紅6歲時父親就已去世,與奶奶相依為命長大,再加上沒有拜入相聲門,現在突然被人「亂認親戚」,的確有些莫名其妙。

難不成主流相聲圈看到郭德綱已登上央視舞臺,認為「大勢已去」,要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共同對抗郭德綱?

想必一心熱衷公益的韓紅會說:「對不起,我們不約!」

相關焦點

  • 苗阜一篇《我和相聲》,透露對郭德綱姜昆真實看法,苗阜不可交
    苗阜在相聲圈一直都是非常爭議的存在,雖然他號稱所謂的民間藝人,但是和主流相聲界走的特別近,而且姜昆特別器重苗阜,作為年輕藝人的代表,被姜昆委以重任。這對苗阜和姜昆是一種雙贏,作為苗阜而言,找到了靠山,從此在相聲圈的地位平步青雲;對於姜昆而言,找到這麼一個有實力的民間相聲演員,也可以結成同盟,以對抗共同的對手郭德綱。
  • 相聲恩怨江湖:西北相聲圈與京圈相聲淵源
    因為當時郭德綱為了師父侯耀文還曾和侯耀華打過官司。其實郭德綱和鄭宏偉還有一些關係,鄭宏偉父親是鄭文喜,師父是鄭小山,鄭文喜和鄭小山是親哥倆。相聲圈裡有個不成文的規定,不能收自己兒子做徒弟。王聲的搭檔苗阜也是鄭小山的徒弟,還是鄭文喜的乾兒子,夾中間也不容易,說啥都不好。
  • 當著姜昆、馮鞏的面,苗阜被張玉浩打,豈是義子為父出頭那麼簡單
    近日,著名相聲演員苗阜在社交平臺上發帖後,很快又刪除,可是永遠不要小看網友們的手速,還是被截屏了。 苗阜被張玉浩打了?一石激起千層浪,後來陸續的消息放出,苗阜不僅僅被打,而且是在第二屆非遺相聲大會的後臺被打,據說姜昆、馮鞏、李金鬥等前輩都在場。
  • 郭德綱和苗阜誰更強?五項對比給出答案!
    隨著苗阜晉升為西安曲藝團有限公司的總經理之後,他的身份和地位已經不容小覷,要知道,這可是國內首家公私合營的相聲團體,說白了,苗阜身上既有民間相聲演員的身影,也有體制內大佬的成分,這不, 最近很多網友拿苗阜和郭德綱做了對比,二人誰更強呢?
  • 何沄偉舉辦專場觀眾席稀稀拉拉,被稱呼為「相聲名家」演出賣力
    15日,有網友曬出何沄偉在天橋劇場舉辦相聲專場的內景照片。這場被部分媒體誇讚現場「座無虛席、掌聲雷動」的專場演出真實情況如何,還得看照片說話。可以看出,觀眾席上並不是「座無虛席」,而是稀稀拉拉的坐著一些觀眾,空位隨處可見。所謂的「掌聲雷動」的盛況也沒見著,反倒是有觀眾在無聊的翻看手機。
  • 曲藝界又一盛事,西安青曲社新店隆重開業,名家姜昆題字相聲江湖
    日前,相聲界可以說是喜事不斷,這兩天,青曲社班苗阜也是動作不斷,前幾日曾發文:說相聲的青曲社還活著。昨日,青曲社又一新店隆重開業,那就是大雁塔店,這也是繼柏樹林店、尚勤路店和鼓樓大劇場之後,青曲社在西安的第四家店,青曲社全體成員齊聚,熱鬧非凡,堪稱西安曲藝界又一盛事。
  • 藝術家何沄偉相聲專場落幕,票價低到親民,知情人稱現場多是老人
    畫上幾幅畫,拍上幾個視頻段子如今已經成為了何沄偉閒暇之餘的興趣愛好,不過相聲還是主業,就在11日久沒有出來說相聲的何沄偉在天橋辦起了個人的相聲專場演出,商演還沒有開始就得到了官媒的力捧及忠實粉絲的捧場,一場藝術家何沄偉的相聲專場也是在熱熱鬧鬧的氣氛中到來了。
  • 郭德綱懶理苗阜開巡演,後者改編古詩被群嘲!
    最近,相聲圈被苗阜的幾則話語又攪得個烏雲四起。網友們自是看的熱鬧,但是身為一直被苗阜點名的郭德綱和德雲社卻一直沒有任何的回應。苗阜好像是打定主意要逼老郭出手,一次次的明裡暗裡的挑釁。苗阜和郭德綱的恩怨可以說是盤根錯節,撇開之前的是非不談。
  • 郭德綱和苗阜兩人,你們支持誰?不料結果竟然一邊倒!
    郭德綱和苗阜兩人,你們支持誰?不料結果竟然一邊倒!有些網友表示:苗阜這個人,一副地包天的嘴臉,一臉的不中厚相,這樣的人別人說和郭德綱比了就連嶽雲鵬的徒弟,他都比不上的。因為他是一個善於鑽營,捧人拍馬屁的人。
  • 現今相聲界的輩分是怎麼樣子?師承有多重要?
    ,還是老李多次撮合而成,由此看出來輩份在那個時候不是重點,因為石富寬的論輩分確實挺嚇人,如果不是因為他師傅自降一輩,他也是寶字輩的,但是就算他是文字輩的也比李金鬥大一輩像李金鬥姜昆雖然年齡不小,混跡江湖多年但是論輩分都是明字輩的,輩分不是很高,李金鬥介紹于謙拜石富寬就能看出來輩分在他眼裡不是那麼重要,因為介紹一個半大小子拜師,而且拜了師就和自己平輩足以證明他並不重視輩分一說
  • 馬東跟姜昆之間的關係是怎麼樣的,為什麼馬東從小管姜昆叫叔叔?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首先得搞清楚馬東跟姜昆先生之間的關係。其實吧,他們二人之間的關係比較難界定,可以說有關係、也可以說沒有。說有關係呢,姜昆先生師從馬東的父親馬季先生,是相聲界的「明字輩」(馬季先生師從「寶字輩」的侯寶林先生、屬於「文」字輩)。
  • 苗阜:我不是被「招安」,對於相聲的過度娛樂,我本就深惡痛絕
    網上有聲音說我被「招安」什麼的,第一我本來就是黨員,很多年的黨員了,第二我做民營社團,其實我們站得越高說明民營社團的地位越高,我們是為民營組織爭取發聲的渠道。問:民間總把兩者對立起來。苗阜:對。尤其從十屆「文代會」之後,大家對新文藝群體和新的社會階層很重視,我覺得這是好事。
  • 聽相聲不用去北京,西安就有一家,匯聚相聲演員,姜昆徒弟當班主
    全國各地也都有相聲社團,北京的德雲社,西安也有青曲社,易俗社,其實西安還有一家小劇場,叫做世源社,也是個聽相聲的地方。圖中就是世源社的演出舞臺。世源社演出地點在小寨金沙國際4層,成立於2015年,現在有一批熱愛相聲的青年演員匯聚於此,在不遺餘力弘揚相聲這門中國傳統文化藝術。世源社有一部分相聲演員,是哈哈笑二隊過來幫忙的,還有姜昆老師的高徒李濱。
  • 姜昆的相聲水平,榮辱各半,竟蘊含著人生大道理!
    姜昆作為一代著名的相聲演員,如今已經成為國家一級演員,並且是曲藝家協會一把手,以及文藝志願服務者協會一把手。人們對他的評價是德藝雙馨,最大範圍傳遞正能量。然而,在某問答平臺上,有人質疑他的相聲水平。有網友問,在相聲中,姜昆的說學逗唱水平怎麼樣?
  • 論相聲界的「達克效應」,郭德綱和同行前輩都深受其害
    筆者就不一一列舉這種例子了,在相聲圈裡,這種「達克效應」式的評論和語言層出不窮,具體可以體現在以下幾點:1、盲目指責相聲行業一些名家,將其形象妖魔化。比如姜昆,一些人動不動就指責姜昆不會說相聲,危言聳聽說姜昆將相聲帶向滅亡之類,更是經常傳播「姜昆打壓同行和取締小劇場」這樣的無稽謠言。事實上,這些人根本不了解姜昆,也基本上沒聽過姜昆的相聲,最明顯的例子就是說姜昆只有一段代表作《虎口脫險》,這樣的幼稚言論讓相聲愛好者笑掉大牙。
  • 苗阜和郭德綱:從蜜月期到暗流湧動
    早年苗阜義父鄭文喜老先生得知郭德綱遍尋單口相聲《張雙喜捉妖》的話本,臨終託付苗阜將自己表演的錄音帶贈予郭德綱。那會青曲社成立不久,自稱為鋼板(比鋼絲更鐵的粉絲)的苗阜對其尊重有加,但苦於缺少見面的契機,直到這次。 那次見面後,苗阜和郭德綱成了好兄弟。苗阜在微博上曾稱郭德綱夫妻為「哥哥」、,感情真摯令人動容。
  • 相聲界輩分排名大揭曉,郭德綱排在第八代,馬志明現今輩分最高
    相聲演員緣起眾說紛紜,比較統一的說法相聲祖師爺是張三祿。今天就按照統一說法介紹一下相聲界輩分排名。第一代:張三祿。第二代:朱紹文、阿彥濤、沈春和等。第三代:恩緒、徐長福、春長隆、馮昆治、範長利、桂禎、沈竹善等。
  • 相聲界輩分漫談,有人拿它當命有人不屑一顧
    相聲行業的輩分問題,從來就是亂成一鍋粥,從相聲八德時期行業空前壯大,一直到新中國暫時淡化師徒制度,再到如今擺枝論輩再次盛行,誰跟誰怎麼論輩分一直是很多從業人員非常忌諱的東西。因為保不齊今天參加一個什麼相聲研討會,你跟某個同行盤道,結果發現他是你師爺,而他那個還沒斷奶的兒子是你師叔,何等的尷尬。
  • 苗阜在採訪中自曝,拒絕七位數薪資,不和郭德綱同臺的原因是什麼
    而班主苗阜更不是平常一輩,從鐵路工人轉行到相聲行業,並且很快成立班社,之後迅速火爆全國,不得不說,還是有幾分能耐的。 說到這裡可能就有人想要罵街了:火爆的原因是姜昆先生捧。別急著擺上這一條,苗阜真正走紅,是靠一段相聲《滿腹經綸》,甚至更早。那時候,苗阜還沒有走上仕途之路,也就沒有所謂的這捧那捧,至少不是姜昆先生捧。
  • 姜昆自創嘻哈相聲,率徒弟群魔亂舞跳嗨了,網友:畫蛇添足
    現如今,不少相聲同行都在探討相聲行業的改革和創新,自從郭德綱帶領的的德雲社成名以後,把小劇場相聲融入了不少新奇的元素,很多當下流行的時事,總會出現在德雲社段子中,可以說關於創新德雲社這方面做得很好,首先要說學逗唱幾門功夫一定要硬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