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個月前,天氣還沒有大降溫,聽釣友說我們附近的慶安水庫出大鯽魚,還有人在那邊釣到過兩斤多的大板鯽,於是去那邊釣一次的想法便萌生出來。無奈天氣不給力,晝夜溫差大,夜間一兩度,白天十三四度左右,這種溫差不適合釣魚,於是便耐著性子等待時機。終於機會來了,已經連續三條陰天,氣溫穩定,晝夜溫差小,氣溫徘徊在7到13度之間,有微風。於是約了其他兩位釣友,一行三人,奔赴水庫。到了水庫已經中午十一點。找到了水庫老闆,讓他簡單介紹了一下情況。
這個水庫最深的地方有十幾米深,主要以草魚青魚和鰱鱅為主,鯽魚是在前幾年放過一批,但是這兩年釣的人很多,剩下的都是大鯽魚,怕是都成精了,比較難釣。但是既然來了,就要下竿一試。
首先面對的問題,就是選釣位。我選擇的是一處灣口處,水深在3.5深左右,往前十多米就是水庫最深的地方。這個地方可以算是一個小斜坡,深淺交界。而同行的另一位釣友則認為我選的這個地方是西南面,正好是下風口,冬日颳風的時候不利於垂釣。而這幾天天氣回暖,魚有可能會到淺水區活動。於是他便前往我們的反方向,水庫的右側垂釣。水庫的右側原來是一片農田,典型的淺灘水域。而且背風朝南,風平浪靜。於是我們兵分兩路,我在我的釣位垂釣,他們二人則往水庫右側淺灘地區出發。我們約定好,哪裡的魚口好,便向哪邊轉移。
準備工作做好,準備開餌。我的開餌思路依然以自然的香型為主,加了一點動物腥,同時滴了一點鯽魚喜歡的丁香酒。打窩後靜靜等待了近四十分鐘一直無口。觀察不遠處淺水區的兩位釣友,他們不停的揚竿卻不中魚。於是跑過去查看一番。他們剛拋竿下水,就有魚兒拖動,揚竿空鉤不中魚,明顯是小魚鬧窩。他用的是腥鯽加紅蟲粉,問其原因,他說冬天鯽魚喜歡腥。我走向另外一位釣友,他的已經上魚,漁獲是兩條翹嘴和幾條二兩左右的鯽魚。
我回到自己的釣位,點上一根煙,我此刻雖然有點懷疑自己的釣位是不是真的選錯了,也有點猶豫是不是要轉移到他們的淺水區,但是經驗告訴我要等待。十多分鐘過去了,浮漂依然動都不動,準備站起來活動活動身體。正打算站起來,突然就看到浮漂小頓一下,然後斜著下沉,揚竿中魚!手感告訴我,可能是一條鯉魚。遛了一會,魚兒翻上水面,看著又不是鯽魚,抄上一看,一條將近二斤重大鯽魚!趕緊給他們打電話,讓他們過來釣,可是他們嫌麻煩,不打算換釣位了。
說來也怪,上了這條魚後,浮漂又沒有了動作,又已經十多分鐘過去了。於是開始輕輕逗釣,這一逗更沒戲了,逗了二十分鐘更沒效果。於是,放下竿靜靜等待。等了五分鐘,浮漂緩緩上升,揚竿,又中魚!中魚的那一刻就知道這條魚和第一條魚個體差不多,緩慢溜魚入護。就這樣,快時等五六分鐘,慢時靜候十來分鐘就上一條。釣到下午四點多就沒有魚口了,準備收杆。共計釣獲了16條大鯽魚,還有幾條翹嘴,總重量達28斤!其中最大的一條超過二斤,而且這其中沒有小鯽魚,最小的一條八兩重。
在我上了大約十多條的時候,淺水區釣友跑過來說他的窩裡有魚泡冒出,應該是有魚,但是小雜魚鬧窩厲害,幾乎無法下底。於是我讓他用我的餌,並且讓他試試釣窩的旁邊,而且拋竿入水儘量動靜小一點。最後收杆以後,他也上了八條大板鯽,不過釣到了十多條翹嘴,有大有小。但是鯽魚的體型明顯要小得多,最大的一條應該也只有七八兩左右,其餘的應該都沒有到半斤,而且還有一二兩的小鯽魚。
這次冬釣大鯽給我的感觸很深,下面就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體會。
一,冬釣一定要選好出釣時機
我這次選的時機就是晝夜溫差小的時候。根據我以前的經驗,白天雖然太陽照射強烈但是晚上卻比較冷,這種天晝夜溫差大,漁獲通常都很差。冷熱轉換的頭一兩天釣魚效果也不會好。一定要善於抓機會,耐心等待,如果發現連續三四天連續陰天,氣溫類似,晝夜溫差小,那麼這種時刻一定是出釣的好時機了。我這次就是抓了這樣的一個時候。
二,釣位選擇一定要靈活,不能循規蹈矩
釣位選擇應具體情況具體分析,要根據情況做出正確的判斷。初始的時候我的那位釣友判斷冬天回暖,選擇淺水釣是他的自己的經驗判斷。但是根據當時我自己的分析,雖說氣溫回暖,但僅僅是最低氣溫上升了幾度,最高氣溫幾乎沒有變化,而且是陰天天氣沒有太陽,所以對淺水區幾乎沒有什麼影響,對魚兒的吸引力也就沒那麼大。
而我的釣位雖然背南向北,而且還有風,但是那是深淺交界處,魚兒不論是由深轉淺又或是由淺轉深都很方便,只需要遊動很小的距離就可以。所以那裡一定會有魚窩存在。不管天氣是否回暖,冬季魚兒活動最多的地方一定是深水區附近。不管釣友他那裡有多麼的風平浪靜,但是那裡很大一片都是淺灘,我認為魚兒不會跑到距離深水區那麼遠的這一片淺水區覓食的。而事實結果證明,我的分析完全正確。他們在淺灘釣到的以在水面活動的翹嘴居多,而且小魚鬧窩鬧的很兇。即使釣到了鯽魚,也要比我釣的小的多。
三,餌料味道要合適
想釣大鯽魚,餌料不能過腥過腥或過香,我的那兩位釣友就吃了這個虧。想釣大鯽,餌料一定要柔和一點,雖然是冬季,但是天然的穀物香必不可少,腥味只可適當的少加一些用作調劑就可以了。
四,逗釣,要分情況
在很多的小型水域,特別是一些有草洞的地方,逗釣確實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但是想釣大鯽魚,這種方法在我看來值得商榷。大鯽魚之所以能長這麼大,就是因為謹慎。這麼大體型的鯽魚,它們的本性就有點像鯉魚了,非常謹慎膽小。就像這次垂釣,逗釣明顯就不如靜靜等待。前幾天正好看到一段大鯽魚在水底的覓食視頻:一群大鯽魚被餌料誘來,它們對鉤餌極其謹慎,僅僅是吸食旁邊散落的餌料殘渣碎片,對魚鉤上的餌團視而不見。而此時鉤餌稍微的動一下,它們立刻四散而逃。而當餌團在水底已經躺了一段時間,狀態由一團餌料變為散落在水底的一小堆餌,魚鉤埋在這一小堆餌中,狀態很自然,大鯽魚就開始吸食,吸食的過程中就會把魚鉤帶到嘴中。而每當揚竿中魚以後,魚群也會驚慌失措的逃跑,要等較長一段時間才會再重新過來。我想這段視頻也能夠驗證我那天的垂釣情況,一是逗釣始終無魚咬鉤,二是為什麼上了一條魚後,總要隔個數十分鐘甚至更長才會有第二個魚兒吃鉤。
最後針對這次的作釣做個總結。這次作釣給了我一些啟發,同時也推翻了以前我們以前固有的一些冬釣鯽魚的一些觀點。但是只要用心去思考,耐心等待,做好以上幾點,大鯽魚一定會如你所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