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方地區冬至是很重要的一個節氣,有的地方甚至將冬至看得比過年還要重要,古人也常常把冬至看作成陰陽轉換的關鍵時期,因此也有人將冬至作為一年的開始,所以才有了很多關於冬至的諺語。
冬至那天是一年之中白天最短,夜晚最短的一天,因此古人們都認為在經過這天之後,陽氣就會慢慢的回升,陰氣就會慢慢的消退,開始進入了下一個循環的過程,因此很多人都把冬至作為一個大吉的日子,有了「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很多地區將冬至看成重要的日子,就像是春節一般,在外的人也會趕回家,吃頓餃子,還會去祭拜一下祖先。
古人常常通過冬至的天氣來預測來年的收成,春節的天氣等等,「冬至黑過年疏,冬至疏過年黑」,這裡的「黑」的意思就是陰天的意思,「疏」的意思就是晴天的意思,如果冬至那天的天氣很好,那麼過年的時候就是陰天,會比較冷;但是如果冬至的時候天氣是陰天,那麼過年就是一個好天氣,要看這句俗語到底有沒有道理,大家就可以密切關注一下下周冬至的天氣,就可以預測過年的天氣了,早知道就可以早點做好準備了。
現在科技發達之後,可以通過衛星雲圖來預測最近一段時間的天氣情況,一般大家都可以看到最近7天的天氣,有的甚至可以預測到最近60天的天氣。但是在古代沒有這樣的功能,大家只能通過節氣氣候來預測什麼時候開始播種,今年的天氣如何,該種植什麼樣的農作物才會有一個好的收成,就這樣日積月累慢慢總結出經驗來了。
在農村的小夥伴應該有這樣的體會,如果按照陽曆時間去觀察農民播種的時候,都是不同的,有的時候到的冬小麥播種會是在10月份的時候,但是有的時候會變成11月份,那麼到底是什麼給了他們開始播種的訊息呢,其實他們都是看的陰曆,也就是傳統的節氣。
這樣的俗語很多,一輩一輩傳下來,都是古人的智慧的結晶,給了我們很多的啟迪。很多人一開始並不相信這個俗語,大家都覺得只是長輩們隨口說的順口溜,但是經過驗證,有的俗語真的很靈驗的。很多傳統文化通過這樣節氣來傳承,不僅彰顯了古人的智慧,也給了我國的農業發展以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