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陰過冬至晴過年」,到底有啥講究?冬至已到,不妨一看

2020-12-18 三農前線

不知不覺間,冬至節氣已經過了,就在昨天,很多地方都在慶祝冬至節氣的到來。關於冬至這天,有很多的講究,其中比較出名的為北方吃餃子,南方吃湯圓,也有四川網友留言說冬至這天喝羊肉湯,喝的暖和和,一冬不怕冷。不管怎麼說,冬至節氣,在很多地方,古時候的重要性不亞於春節。

古人通過自己勞動經驗加上長期的觀察,給我們後輩留下了很多的俗語,其中有一句說的就是冬至和新年天氣的關係,這句就是「陰過冬至晴過年」,意思就是如果冬至這天是陰天的話,那麼等過年的時候天氣就會晴。那麼,這句話到底有什麼講究呢?我們一起來看看。

陰過冬至晴過年

通過古人長期的觀察,發現如果冬至這天是陰天的話,那麼在過年前後就會是大晴天;如果冬至這天是晴天的話,那麼過年前後就會是陰雨天。大家都知道,過年的時候是串門的時候,人們都希望天氣是晴朗的,這樣方便串門,因此,很多人都希望在冬至這天天氣是陰天,等到過年的時候就不用擔心串門的天氣了。

在古時候,科技並沒有現在這麼發達,而且也沒有天氣預報,大多都是根據古人長期的觀察以及經驗得來的,並不是憑空而來。因此對於這些俗語,我們還是秉著學習的態度,畢竟都是古人智慧的結晶,儘管有的現在看來有些失準,但也不失為一種參考。

其實關於冬至的俗語還有很多,雖然每個地方的說法都不一樣,但大體意思都差不多,比如「冬至冷,春節暖;冬至暖,春節冷」「冬至晴,正月雨,冬至雨,正月晴」等等,說的還是冬至和過年的天氣關係,不管怎麼來看,兩者的天氣都是相反的。

如今我們的生活越來越好,科技也是越來越發達,只需要看天氣預報就能知道未來七天乃至半個月的天氣,不需要去揣測,一些俗語逐漸的被人們所忘記,但這些俗語畢竟是古人的心血,雖然不是百分百正確,就像那句話,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多學習一些總是沒有錯的,大家說呢?

對於俗語,我們可以相信,也不能全信,作為一種傳統文化,是很有必要延續下去的。不知道關於冬至,大家還知道哪些俗語呢?歡迎下方留言分享交流

相關焦點

  • 俗語說:「陰過冬至晴過年」,啥講究?冬至將至,不妨一看
    俗語說:「陰過冬至晴過年」,啥講究?冬至將至,不妨一看不知不覺冬至馬上就要到來了,大家早上出門都要裹緊衣裳,從而抵禦嚴寒。在農村,一些稍有經驗的人也在猜測冬至的天氣如何,他們說"陰過冬至晴過年",意思就是冬至這一天的天氣如果是陰天,那麼過年的時候就會是晴天。這句話並不是憑空捏造的,而是我們的先輩們總結出來的俗語,雖然聽起來還挺不靠譜的,但是經過多年的觀察,這句俗語的"中獎率"還挺高的。
  • 冬至將至,俗語「陰過冬至晴過年」啥意思?古人的經驗之談
    摘要:冬至將至,俗語「陰過冬至晴過年」啥意思?古人的經驗之談!文/農夫也瘋狂在小時候就會背誦《二十四節氣歌》了,現在的很多小朋友也應該會背誦。「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如今大雪節氣已經到了,馬上就要迎來冬至了。這是24節氣中第一個被確定的節氣,在以前還有著「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古人認為冬至是傳統二十四節氣的起點,因為冬至節氣到了,新年也就在眼前了,所以過去對冬至日的重視程度不亞於新年,很多在外漂泊的遊子都會趕在冬至前回家。在每一個節氣都有不少和天氣相關的農諺,而因為冬至臨近春節了,因此就有好多和春節期間天氣的俗語流傳下來,俗語「陰過冬至晴過年」是什麼意思呢?
  • 今天冬至,農村俗語說:「陰過冬至晴過年」,這種說法有道理麼?
    古人對冬至非常重視,常常在冬至舉行盛大的慶賀活動,所以當時人們有「冬至大如年」說法,既然人們如此重視冬至,所以關於冬至的俗語老話也很多,農村老人常說:「陰過冬至晴過年」就是關於冬至與春節之間的氣候變化聯繫的說明。陰過冬至晴過年:這個說法是說如果冬至的時候天氣不好的話,出現了陰天或雨雪的天氣。
  • 農村人常說「陰過冬至晴過年,一年雨水看冬至」啥意思?進來看
    啥?看冬至這天的天氣就能預測出過年時候是晴是雨?這也太怪了,天氣預報也不能提前預報這麼多天啊,這個事到底準還是不準呢?不知大家有沒有聽說「陰過冬至晴過年,一年雨水看冬至」這句民諺,過去農民們可沒有天氣預報來預測天氣情況,靠的就是這些老俗語。其實講真的,現在由於氣候變化莫測,很多過去的老話在現在都沒有那麼精準了,當然在過去還是挺有準頭的。我們且不說這句俗語準不準,先來看看說的是什麼意思吧。
  • 九哥講俗語(第14期):陰過冬至,晴過年!
    今天,湘西九哥來給大家講講,農村俗語:陰過冬至晴過年,到底是什麼意思?冬至,作為二十四節氣之一,這一天,它是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過了冬至,白天就會一天天變長。古人對冬至的說法是:陰極之至,陽氣始生。冬至過後,各地氣候都進入一個最寒冷的階段,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進九」。
  • 農村俗語:「陰過冬至晴過年」,今年的春節是晴天嗎,會不會冷?
    今天冬至,農村俗語:「陰過冬至晴過年」,今年的春節是晴天嗎,會不會冷?時間過得好快啊,不知不覺又到了2019年的冬至時節了。按照慣例我們北方家家戶戶在冬至節吃餃子,以寓意在新的一年幸福美滿,闔家歡樂。如果在冬至這一天,天氣晴朗的話,在春節的時候會有雨雪!」農村老人這麼細說,我也是倍感納悶,真的有這麼神奇嗎,冬至節的天氣竟然關係著春節期間的晴雨表。那麼農村俗語:「陰過冬至晴過年」,今年的春節是晴天嗎,會不會冷?李子來回答。
  • 今天冬至,農村老人常說「陰過冬至晴過年」,講的是啥意思?
    首先在這裡說一下,我國很多俗語/農諺都是古人經過千百年對氣候觀察得到的經驗總結,很多時候有這較大的發生機率,這些俗語/農諺蘊含著氣候的發生規律,所以往往能夠從莫一天的氣候預知到接下來一段時間的氣候變化。
  • 老農民常說:「陰過冬至晴過年」,古人的經驗之談趕緊收藏
    老農民常說:「陰過冬至晴過年」,古人的經驗之談趕緊收藏!時光茬苒,轉瞬飛逝,在不知不覺中「鬥指子冬至始」,黃經也達到了270,2019年12月22日中午的12時20分,一年中24節氣已經悄悄來到了「冬至」這一天。
  • 今天冬至,農村老人說:陰過冬至晴過年,說的是啥意思呢?
    今天冬至,農村老人常說:「陰過冬至晴過年」,講的是啥意思呢?這句俗話是農村慣用以久的關於氣候變化的古老農諺,是千百年來,農村廣大的勞動人民,經過長期的對冬至和過年這兩個節日進行觀察、對照、反覆驗證,總結概括出來的經驗結果,是比較準確無誤的天氣變化,是反應了古代勞動人民了解自然,認識自然,掌握自然規律的能力,反應了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今天是12月22日,是冬至節氣。
  • 俗語「冬至晴年必雨,冬至暖春節冷」是什麼意思?春節啥天氣
    其實這句俗語跟「冬至晴新年雨」,冬至雨新年晴」是一個意思,都是經驗之談罷了。不過事無絕對,也要相信農民長久以來的觀察能力,也是有過人之處的。但是仔細研究這些農村老話俗語,就有不是這就是那的說辭,有些絕對和以偏概全。我國由於地域遼闊,各地的天氣情況肯定不一樣的,並不能放之四海而皆準。
  • 農村俗語「冬至黑,過年疏;冬至疏,過年黑」,啥意思?在理嗎?
    導讀:農村俗語「冬至黑,過年疏;冬至疏,過年黑」,啥意思?在理嗎?今天是二十四節氣之中的第二十二個節氣:冬至。也是嚴寒的開啟,冬至這一天也是全年白晝最短的一天。農村有句俗語叫做:「俗語「冬至黑,過年疏;冬至疏,過年黑」,這句俗語說的是什麼意思呢?這裡的黑指的是陰雨天氣,疏則是沒有陰雨天氣,是畢竟晴朗的天,所以可以理解為冬至這一天如果是陰雨天氣,那麼到過年春節的時候,將會出現大晴天,如果冬至這一天是大晴天的話,那麼到了過年的時候,將會出現雨雪天氣。
  • 農村老人常說:「陰過冬至,晴過年」,如何理解?說的有道理嗎?
    今年是2019年的冬至節氣,冬至是我國二十四節氣之一,同時也是比較隆重的一年。在冬至這一天我國北方地區都喜歡包餃子來慶祝,而南方地區則有祭祀祖先、土地神的習俗,以祈禱來年順順利利、幸福安康。人們都說「冬至大如年」冬至確實是一個比較隆重和重視的節日。
  • 22日冬至,農村老人說「冬至宜雨不宜晴」,冬至下雨有啥說法嗎?
    摘要:冬至到了,農村老人說「冬至宜雨不宜晴」,冬至下雨有啥說法嗎?文/農夫也瘋狂幹了幾個月,終於迎來了降雨,順帶連溫度也降下來了。今年我國大部分地區雨水偏少,今天雖然下雨了,但是也是毛毛雨。在12月22日,也就是這周星期日就要冬至節氣了。村裡的一些會看天氣的老人就說了「冬至宜雨不宜」,冬至下雨了冬季的雨水才多。馬上就要迎來冬至節氣了,那冬至下雨有啥說法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聽村裡不少的老人都說,冬至節氣下雨才好。而他們判斷的依據不僅是過去多年的生活經驗,而且還有一些老祖宗流傳下來的老農諺。
  • 冬至將至|農諺習俗早知道,冬至無雨過年雨,冬至下雨過年晴
    冬至將至|農諺習俗早知道,農村俗語「冬至無雨過年雨,冬至下雨過年晴」,大家拭目以待吧要說以前這人,還真是夠能的,把這麼多的山、水和國家、地區,楞給畫在一個球上;再用些什麼經線、緯度的橫槓槓豎道道的,就把這個球給「分割」了。
  • 農村俗語:「冬至下場雪,夏至水滿江」啥意思,冬至下雪有何說法
    文/訪客農村俗語:「冬至下場雪,夏至水滿江」啥意思?冬至下雪有何說法前兩天冬至剛剛過去,這就意味著位於北半球的中國要正式進入了冬季,很多北方人有在這天吃餃子的習俗,這是為了表達對冬季的敬畏。其實現在對於我們來說,冬天也是很美的一個季節,因為會下雪,但是在幾千年前的古人面前就不是一件很美妙的事情了。
  • 冬至到了,老人說:冬至宜雨不宜晴,冬至下雨有啥好處?
    冬至到了,農村老人說「冬至宜雨不宜晴」,冬至下雨有啥說法嗎?在農村,人們一提到冬至,就都會聯想春節了。依據古代人的經驗說法,冬至與春節是息息相關的,是緊密相聯繫的。那麼,古代人為什麼這麼關心冬至和春節的天氣變化呢?春節是一個民族的習慣性的,最大的最民族化的重大節日,是一年中最大的傳統文化節日,都希望是風和日麗的晴朗的溫暖天氣,不希望陰冷雨雪天氣,在這重要的節日裡,好天氣有利於人們產生好心情,方便參與所有的節日快樂活動。因此,冬至也就成為一個非常重要的判斷和了解春節天氣的傳統節日。
  • 俗語「冬至晴年必雨,冬至暖春節冷」是什麼意思,春節啥天氣?
    俗語「冬至晴年必雨,冬至暖春節冷」是什麼意思,春節啥天氣?文丨蟈蟈論冬至是我國的一個傳統節日,它是我國24節氣中的第22個節氣,過了冬至離年也就不遠了,所以在農村也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關於冬至的習俗有很多,除了喝羊湯,吃餃子之外,有的地方還有祭祖的習俗,除了這些,在我們農村關於冬至的俗語老話也是非常的多,人們喜歡通過冬至的天氣變化,來預測來年的天氣變化和莊稼生產,有些還是有一定的準確性
  • 22日冬至,俗語「冬至暖,冷到三月中」是啥意思?古人的經驗之談
    摘要:冬至到了,俗語「冬至暖,冷到三月中」啥意思?古人的經驗之談!文/農夫也瘋狂12月22日(農曆十一月二十七日),這周的星期日就要迎來24節氣的冬至了。冬至節氣到了,就要開始數九了。這是自古傳下來的習俗,冬至是數九的第一天,以每九天為一個單位,稱之為「九」,「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說的就是這個數九。冬至到了,一年中最寒冷的一段時間也就來了。這個時候最為關注的就是冬季冷不冷了,畢竟太冷了還是會影響到我們的生活,並且帶來諸多不便。俗語「冬至暖,冷到三月中」是啥意思呢?古人的經驗之談!
  • 俗語「冬至在月頭,大寒年夜交」,今年冬至在月初,過年冷不冷?
    俗語、民諺作為經驗中最樸實的存在,也最容易讓民間百姓接受。時逢寒冬,眼看著就要臨近年關,不知過年時天氣如何?不妨聽聽古人的經驗之談。一、冬至晴,正月雨;冬至雨,正月晴。冬至日,乃是四時八節之一;一方面反映了自然節律的變遷,另一方面,在悠久的歷史中誕生出了極為豐富的人文內涵。作為節氣之一,冬至日同時也是我國民間的傳統節日。
  • 冬至快要到了「冬至不離十一月」是啥意思?冬至為什麼會大如年?
    說到了冬至,大多數人可能只知道冬至是一個傳統的節日,其實冬至對於我們農村人來說,才是24節氣裡面最重要的一個節日,民間關於冬至的說法有很多,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是:俗語「冬至不離十一月」是什麼意思?冬至為什麼會大如年?俗語「冬至不離十一月」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