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說:「陰過冬至晴過年」,啥講究?冬至將至,不妨一看
不知不覺冬至馬上就要到來了,大家早上出門都要裹緊衣裳,從而抵禦嚴寒。在農村,一些稍有經驗的人也在猜測冬至的天氣如何,他們說"陰過冬至晴過年",意思就是冬至這一天的天氣如果是陰天,那麼過年的時候就會是晴天。
這句話並不是憑空捏造的,而是我們的先輩們總結出來的俗語,雖然聽起來還挺不靠譜的,但是經過多年的觀察,這句俗語的"中獎率"還挺高的。冬至是一年中二十四個節氣的其中一個,在古人眼裡,這個節氣是二十四節氣的起點,因為冬至一過,新年就即將到來,所以在古時候,人們對冬至這個節氣的重視一點也不亞於新年。
通過古人的長期觀察,他們發現大多情況下,冬至這一天是陰雨天的話,在春節前後的天氣就會是晴天,如果冬至是大晴天,那過年那幾天就會是陰雨天了。所以很多時候人們都希望冬至是陰雨天,畢竟在過年那段時間,人們要走親訪友,如果是大晴天,去親戚家拜年就方便多了,帶著禮品就可以上路了,路面也沒有雨水泥濘這些。
如果過年下雨,天灰濛濛的,讓人沒有出門的心情,可又不得不出門拜訪,還要去上山上墳,下雨之後的路全是泥,還要帶一把傘,簡直是難以前行。因此,人們在冬至將來的時候,大多都希望是陰雨天,這樣就不用過於擔心過年天氣不好了。
除此之外,這種類型的俗語在民間還有很多,每個地域說的都不一樣,就比如在江西那邊就有"清爽冬至邋遢年"的說法,這一句的意思其實和上一句差不多,都是說的冬至這一天天氣晴朗,那麼過年的天氣就與之相反了。因為冬至這一天如果天氣晴朗,那麼人們出門就不用走泥巴路,也不會被雨水淋溼,人們整天都可以清清爽爽的。
冬至天氣好了,那麼過年的天氣可能就不太好了,也許就是下雨天,那麼路面就會坑坑窪窪的,人們走在路上就會將鞋子褲子上沾上泥巴,看起來就很邋遢。畢竟古時候的路幾乎都是泥巴路,沒有現在的水泥路,所以下雨對人們的出行有著很大的影響,人們都不希望在自己要出門的時候下雨。
還有很多有關冬至的俗語,雖然每個地方的說法都不一樣,但是它們的大概意思都是說冬至的天氣若是陰雨天,那麼過年那幾天的天氣就會是晴朗天,若冬至出太陽,天氣晴朗,那麼過年的時候可能就會是陰雨天,總之這兩者的天氣是相反的。
古時候科技並不發達,並沒有天氣預報這種高科技,人們大多都是憑靠一些自然現象來推測未來的氣候變化。當然,古人能將這些氣候變化總結出來,肯定不會只是一兩次的觀察,還是通過了長期的觀察記錄,才將大致的變化規律掌握在手,這也可以看出我們的先輩們是如此的智慧和堅持,還有著敏銳的觀察力。
如今我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好,科技也越來越發達,人們不需要自己去推測接下來一段時間的氣候變化,只需要收聽天氣預報或者在手機上看天氣預報就行了。於是這些關於氣候變化規律的俗語也逐漸被人們遺忘,甚至很多年輕人都沒有聽說過。
雖然說這些俗語並沒有百分百的準確率,但是也有一定的依據,我們不能完全否定它們,這是先輩們的心血,也是先輩們的智慧結晶,我們需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俗語可信,卻也不可全信,這就是一種傳統文化。中華文明擁有數千年歷史,一些規矩和文化並不見得適合現代。所謂去其糟粕,取其精華說的就是如此。所以大家沒有必要將俗語當作迷信,只是在聽到這些話的時候,多一些思考。
參考文獻:溫端政主編《漢語工具書大系:中國俗語大辭典(新1版)》、溫端政主編《俗語1000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