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說:「陰過冬至晴過年」,啥講究?冬至將至,不妨一看

2020-12-18 葉三說

俗語說:「陰過冬至晴過年」,啥講究?冬至將至,不妨一看

不知不覺冬至馬上就要到來了,大家早上出門都要裹緊衣裳,從而抵禦嚴寒。在農村,一些稍有經驗的人也在猜測冬至的天氣如何,他們說"陰過冬至晴過年",意思就是冬至這一天的天氣如果是陰天,那麼過年的時候就會是晴天。

這句話並不是憑空捏造的,而是我們的先輩們總結出來的俗語,雖然聽起來還挺不靠譜的,但是經過多年的觀察,這句俗語的"中獎率"還挺高的。冬至是一年中二十四個節氣的其中一個,在古人眼裡,這個節氣是二十四節氣的起點,因為冬至一過,新年就即將到來,所以在古時候,人們對冬至這個節氣的重視一點也不亞於新年。

通過古人的長期觀察,他們發現大多情況下,冬至這一天是陰雨天的話,在春節前後的天氣就會是晴天,如果冬至是大晴天,那過年那幾天就會是陰雨天了。所以很多時候人們都希望冬至是陰雨天,畢竟在過年那段時間,人們要走親訪友,如果是大晴天,去親戚家拜年就方便多了,帶著禮品就可以上路了,路面也沒有雨水泥濘這些。

如果過年下雨,天灰濛濛的,讓人沒有出門的心情,可又不得不出門拜訪,還要去上山上墳,下雨之後的路全是泥,還要帶一把傘,簡直是難以前行。因此,人們在冬至將來的時候,大多都希望是陰雨天,這樣就不用過於擔心過年天氣不好了。

除此之外,這種類型的俗語在民間還有很多,每個地域說的都不一樣,就比如在江西那邊就有"清爽冬至邋遢年"的說法,這一句的意思其實和上一句差不多,都是說的冬至這一天天氣晴朗,那麼過年的天氣就與之相反了。因為冬至這一天如果天氣晴朗,那麼人們出門就不用走泥巴路,也不會被雨水淋溼,人們整天都可以清清爽爽的。

冬至天氣好了,那麼過年的天氣可能就不太好了,也許就是下雨天,那麼路面就會坑坑窪窪的,人們走在路上就會將鞋子褲子上沾上泥巴,看起來就很邋遢。畢竟古時候的路幾乎都是泥巴路,沒有現在的水泥路,所以下雨對人們的出行有著很大的影響,人們都不希望在自己要出門的時候下雨。

還有很多有關冬至的俗語,雖然每個地方的說法都不一樣,但是它們的大概意思都是說冬至的天氣若是陰雨天,那麼過年那幾天的天氣就會是晴朗天,若冬至出太陽,天氣晴朗,那麼過年的時候可能就會是陰雨天,總之這兩者的天氣是相反的。

古時候科技並不發達,並沒有天氣預報這種高科技,人們大多都是憑靠一些自然現象來推測未來的氣候變化。當然,古人能將這些氣候變化總結出來,肯定不會只是一兩次的觀察,還是通過了長期的觀察記錄,才將大致的變化規律掌握在手,這也可以看出我們的先輩們是如此的智慧和堅持,還有著敏銳的觀察力。

如今我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好,科技也越來越發達,人們不需要自己去推測接下來一段時間的氣候變化,只需要收聽天氣預報或者在手機上看天氣預報就行了。於是這些關於氣候變化規律的俗語也逐漸被人們遺忘,甚至很多年輕人都沒有聽說過。

雖然說這些俗語並沒有百分百的準確率,但是也有一定的依據,我們不能完全否定它們,這是先輩們的心血,也是先輩們的智慧結晶,我們需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俗語可信,卻也不可全信,這就是一種傳統文化。中華文明擁有數千年歷史,一些規矩和文化並不見得適合現代。所謂去其糟粕,取其精華說的就是如此。所以大家沒有必要將俗語當作迷信,只是在聽到這些話的時候,多一些思考。

參考文獻:溫端政主編《漢語工具書大系:中國俗語大辭典(新1版)》、溫端政主編《俗語10000條》

相關焦點

  • 俗語:「陰過冬至晴過年」,到底有啥講究?冬至已到,不妨一看
    不知不覺間,冬至節氣已經過了,就在昨天,很多地方都在慶祝冬至節氣的到來。關於冬至這天,有很多的講究,其中比較出名的為北方吃餃子,南方吃湯圓,也有四川網友留言說冬至這天喝羊肉湯,喝的暖和和,一冬不怕冷。不管怎麼說,冬至節氣,在很多地方,古時候的重要性不亞於春節。
  • 冬至將至,俗語「陰過冬至晴過年」啥意思?古人的經驗之談
    摘要:冬至將至,俗語「陰過冬至晴過年」啥意思?古人的經驗之談!文/農夫也瘋狂在小時候就會背誦《二十四節氣歌》了,現在的很多小朋友也應該會背誦。「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如今大雪節氣已經到了,馬上就要迎來冬至了。這是24節氣中第一個被確定的節氣,在以前還有著「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古人認為冬至是傳統二十四節氣的起點,因為冬至節氣到了,新年也就在眼前了,所以過去對冬至日的重視程度不亞於新年,很多在外漂泊的遊子都會趕在冬至前回家。在每一個節氣都有不少和天氣相關的農諺,而因為冬至臨近春節了,因此就有好多和春節期間天氣的俗語流傳下來,俗語「陰過冬至晴過年」是什麼意思呢?
  • 今天冬至,農村俗語說:「陰過冬至晴過年」,這種說法有道理麼?
    古人對冬至非常重視,常常在冬至舉行盛大的慶賀活動,所以當時人們有「冬至大如年」說法,既然人們如此重視冬至,所以關於冬至的俗語老話也很多,農村老人常說:「陰過冬至晴過年」就是關於冬至與春節之間的氣候變化聯繫的說明。陰過冬至晴過年:這個說法是說如果冬至的時候天氣不好的話,出現了陰天或雨雪的天氣。
  • 農村人常說「陰過冬至晴過年,一年雨水看冬至」啥意思?進來看
    啥?看冬至這天的天氣就能預測出過年時候是晴是雨?這也太怪了,天氣預報也不能提前預報這麼多天啊,這個事到底準還是不準呢?不知大家有沒有聽說「陰過冬至晴過年,一年雨水看冬至」這句民諺,過去農民們可沒有天氣預報來預測天氣情況,靠的就是這些老俗語。其實講真的,現在由於氣候變化莫測,很多過去的老話在現在都沒有那麼精準了,當然在過去還是挺有準頭的。我們且不說這句俗語準不準,先來看看說的是什麼意思吧。
  • 農村俗語:「陰過冬至晴過年」,今年的春節是晴天嗎,會不會冷?
    今天冬至,農村俗語:「陰過冬至晴過年」,今年的春節是晴天嗎,會不會冷?時間過得好快啊,不知不覺又到了2019年的冬至時節了。按照慣例我們北方家家戶戶在冬至節吃餃子,以寓意在新的一年幸福美滿,闔家歡樂。如果在冬至這一天,天氣晴朗的話,在春節的時候會有雨雪!」農村老人這麼細說,我也是倍感納悶,真的有這麼神奇嗎,冬至節的天氣竟然關係著春節期間的晴雨表。那麼農村俗語:「陰過冬至晴過年」,今年的春節是晴天嗎,會不會冷?李子來回答。
  • 今天冬至,農村老人常說「陰過冬至晴過年」,講的是啥意思?
    ;冬至暖,春節冷」、「冬至陰天,過年晴天」的,所以冬至和春節之間的氣候都是反著來的。 像這句「陰過冬至,晴過年」,字面上去理解,說的是如果冬至這天是陰天或者有雨雪的話,那麼過年前後極有可能是晴天,這樣大家外出拜年就方便多了。 但這句話其實是很有道理的。
  • 九哥講俗語(第14期):陰過冬至,晴過年!
    今天,湘西九哥來給大家講講,農村俗語:陰過冬至晴過年,到底是什麼意思?冬至,作為二十四節氣之一,這一天,它是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過了冬至,白天就會一天天變長。古人對冬至的說法是:陰極之至,陽氣始生。冬至過後,各地氣候都進入一個最寒冷的階段,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進九」。
  • 今天冬至,農村老人說:陰過冬至晴過年,說的是啥意思呢?
    今天冬至,農村老人常說:「陰過冬至晴過年」,講的是啥意思呢?這句俗話是農村慣用以久的關於氣候變化的古老農諺,是千百年來,農村廣大的勞動人民,經過長期的對冬至和過年這兩個節日進行觀察、對照、反覆驗證,總結概括出來的經驗結果,是比較準確無誤的天氣變化,是反應了古代勞動人民了解自然,認識自然,掌握自然規律的能力,反應了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今天是12月22日,是冬至節氣。
  • 老農民常說:「陰過冬至晴過年」,古人的經驗之談趕緊收藏
    老農民常說:「陰過冬至晴過年」,古人的經驗之談趕緊收藏!時光茬苒,轉瞬飛逝,在不知不覺中「鬥指子冬至始」,黃經也達到了270,2019年12月22日中午的12時20分,一年中24節氣已經悄悄來到了「冬至」這一天。
  • 冬至將至|農諺習俗早知道,冬至無雨過年雨,冬至下雨過年晴
    冬至將至|農諺習俗早知道,農村俗語「冬至無雨過年雨,冬至下雨過年晴」,大家拭目以待吧要說以前這人,還真是夠能的,把這麼多的山、水和國家、地區,楞給畫在一個球上;再用些什麼經線、緯度的橫槓槓豎道道的,就把這個球給「分割」了。
  • 農村老人常說:「陰過冬至,晴過年」,如何理解?說的有道理嗎?
    今年是2019年的冬至節氣,冬至是我國二十四節氣之一,同時也是比較隆重的一年。在冬至這一天我國北方地區都喜歡包餃子來慶祝,而南方地區則有祭祀祖先、土地神的習俗,以祈禱來年順順利利、幸福安康。人們都說「冬至大如年」冬至確實是一個比較隆重和重視的節日。
  • 俗語「冬至晴年必雨,冬至暖春節冷」是什麼意思?春節啥天氣
    其實這句俗語跟「冬至晴新年雨」,冬至雨新年晴」是一個意思,都是經驗之談罷了。不過事無絕對,也要相信農民長久以來的觀察能力,也是有過人之處的。但是仔細研究這些農村老話俗語,就有不是這就是那的說辭,有些絕對和以偏概全。我國由於地域遼闊,各地的天氣情況肯定不一樣的,並不能放之四海而皆準。
  • 農村俗語「冬至黑,過年疏;冬至疏,過年黑」,啥意思?在理嗎?
    導讀:農村俗語「冬至黑,過年疏;冬至疏,過年黑」,啥意思?在理嗎?今天是二十四節氣之中的第二十二個節氣:冬至。也是嚴寒的開啟,冬至這一天也是全年白晝最短的一天。農村有句俗語叫做:「俗語「冬至黑,過年疏;冬至疏,過年黑」,這句俗語說的是什麼意思呢?這裡的黑指的是陰雨天氣,疏則是沒有陰雨天氣,是畢竟晴朗的天,所以可以理解為冬至這一天如果是陰雨天氣,那麼到過年春節的時候,將會出現大晴天,如果冬至這一天是大晴天的話,那麼到了過年的時候,將會出現雨雪天氣。
  • 22日冬至,農村老人說「冬至宜雨不宜晴」,冬至下雨有啥說法嗎?
    摘要:冬至到了,農村老人說「冬至宜雨不宜晴」,冬至下雨有啥說法嗎?文/農夫也瘋狂幹了幾個月,終於迎來了降雨,順帶連溫度也降下來了。今年我國大部分地區雨水偏少,今天雖然下雨了,但是也是毛毛雨。在12月22日,也就是這周星期日就要冬至節氣了。村裡的一些會看天氣的老人就說了「冬至宜雨不宜」,冬至下雨了冬季的雨水才多。馬上就要迎來冬至節氣了,那冬至下雨有啥說法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聽村裡不少的老人都說,冬至節氣下雨才好。而他們判斷的依據不僅是過去多年的生活經驗,而且還有一些老祖宗流傳下來的老農諺。
  • 22日冬至,俗語「冬至暖,冷到三月中」是啥意思?古人的經驗之談
    這是自古傳下來的習俗,冬至是數九的第一天,以每九天為一個單位,稱之為「九」,「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說的就是這個數九。冬至到了,一年中最寒冷的一段時間也就來了。這個時候最為關注的就是冬季冷不冷了,畢竟太冷了還是會影響到我們的生活,並且帶來諸多不便。俗語「冬至暖,冷到三月中」是啥意思呢?古人的經驗之談!
  • 俗語「冬至晴年必雨,冬至暖春節冷」是什麼意思,春節啥天氣?
    俗語「冬至晴年必雨,冬至暖春節冷」是什麼意思,春節啥天氣?文丨蟈蟈論冬至是我國的一個傳統節日,它是我國24節氣中的第22個節氣,過了冬至離年也就不遠了,所以在農村也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關於冬至的習俗有很多,除了喝羊湯,吃餃子之外,有的地方還有祭祖的習俗,除了這些,在我們農村關於冬至的俗語老話也是非常的多,人們喜歡通過冬至的天氣變化,來預測來年的天氣變化和莊稼生產,有些還是有一定的準確性
  • 冬至到了,老人說:冬至宜雨不宜晴,冬至下雨有啥好處?
    冬至到了,農村老人說「冬至宜雨不宜晴」,冬至下雨有啥說法嗎?在農村,人們一提到冬至,就都會聯想春節了。依據古代人的經驗說法,冬至與春節是息息相關的,是緊密相聯繫的。~古代人認為,至冬那天是晴朗的天氣,氣溫比較高,感覺比較暖和;而過年春節時候是恰恰相反的,將會出現陰冷的天氣,或者是下雨落雪寒冷的極端天氣,已經是必然性的事實,是不可否認和置疑的事情。若是冬至那天是陰冷天氣,或是雨雪寒冷天氣,而過年春節時候則恰恰相反的天氣,將會出現晴朗的溫暖的陽光的美好的天氣。
  • 農村俗語:「冬至下場雪,夏至水滿江」啥意思,冬至下雪有何說法
    文/訪客農村俗語:「冬至下場雪,夏至水滿江」啥意思?冬至下雪有何說法前兩天冬至剛剛過去,這就意味著位於北半球的中國要正式進入了冬季,很多北方人有在這天吃餃子的習俗,這是為了表達對冬季的敬畏。其實現在對於我們來說,冬天也是很美的一個季節,因為會下雪,但是在幾千年前的古人面前就不是一件很美妙的事情了。
  • 冬至將至,農村俗語「冬至無雨一冬晴」,冬至是晴天好不好?
    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2個節氣,是進入到冬季後的第4個節氣,從冬至節氣後天氣會越來越冷,進入到一年之中最冷的數九寒冬,在我們北方有「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說法,在農村中關於冬至節氣的俗語還有很多,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冬至無雨一冬晴」,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
  • 俗語「冬至在月頭,大寒年夜交」,今年冬至在月初,過年冷不冷?
    俗語、民諺作為經驗中最樸實的存在,也最容易讓民間百姓接受。時逢寒冬,眼看著就要臨近年關,不知過年時天氣如何?不妨聽聽古人的經驗之談。一、冬至晴,正月雨;冬至雨,正月晴。冬至日,乃是四時八節之一;一方面反映了自然節律的變遷,另一方面,在悠久的歷史中誕生出了極為豐富的人文內涵。作為節氣之一,冬至日同時也是我國民間的傳統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