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冬至,冬至在二十四節氣中是按照天文劃分的節氣,也是我國最早確立的節氣之一,每年的公曆12月22日前後,太陽到達黃經270度就是冬至的交節時間。古代人們凡事都按陰陽來規律排序,所以人們認為冬至是「陰極之至,陽氣始升」的日子,因為這一天白天的時間最短,所以把日短至稱為冬至。
古人對冬至非常重視,常常在冬至舉行盛大的慶賀活動,所以當時人們有「冬至大如年」說法,既然人們如此重視冬至,所以關於冬至的俗語老話也很多,農村老人常說:「陰過冬至晴過年」就是關於冬至與春節之間的氣候變化聯繫的說明。
陰過冬至晴過年:這個說法是說如果冬至的時候天氣不好的話,出現了陰天或雨雪的天氣。這裡的陰不僅僅是指陰天,更代表了天氣不好的各種氣候變化情況。那麼過年的時候就會很少出現雨雪的天氣,可以讓人們過個愉快的春節。過年的時節人們都忙著走親戚串門,家家戶戶互相拜訪所以過年期間天氣的好壞影響著人們的心情。
之所以有這樣的說法是因為古人在冬至的時節就有觀測天氣變化的習慣,通過不斷觀察總結出來很多的氣象變化規律,形成了各種農諺俗語,指導後人針對未來的雨水多寡和莊稼豐歉情況進行推測。
再有就是根據古人的不斷總結髮現,很多特殊的時間節點,氣候變化都遵循著一定的規律,比如人們常說的八月十五雲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燈,就表明了八月十五和正月十五之間的氣候變化關係。而陰過冬至晴過年也是人們探索發現的冬至與過年之間氣候變化的規律,還有不同地區流行著各種關於冬至的氣候諺語,比如說:「晴冬至,年必雨,冬至晴,春節陰,晴冬至,爛大年;乾淨冬,必髒年」等俗語老話都從側面證明了冬至與春節之間的氣候對應關係。
今天冬至,農村老人常說:「陰過冬至晴過年」,講的是啥意思呢?你們那裡今天是晴還是陰?歡迎大家交流,更多農村精彩,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