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為啥正月初一十五不遠行,裡面竟大有講究,你知道嗎?

2020-12-21 農民小世界

春節是中國最熱鬧有特色的一個節日,農村春節是保留傳統習俗最全面的地方,春節期間不僅有很多習俗,正月裡出遠門也有很多講究和注意事項。農村有句俗語是「三六九出門走,二五八回到家」,為的是討個彩頭。

初一

農村人都比較重視初一這一天,因此初一這一天有不少的禁忌不能冒犯。農民認為初一出門有「走財漏福」之說,還有初一要給先人上香,出門怕衝撞先人穢氣,所以初一不出門。

初二

傳統上認為單數不吉利,一般出門辦事都選擇雙日,所以初二可以出門。

初三

初三俗稱「赤狗日」,不宜外出或宴客。需早點熄燈睡覺。初三又被古人稱為「小年朝」,有很多禁忌,如不宜出門拜年、要早點睡覺等。但是也有地方講究,三六九,朝外走。認為初三可以出遠門。

初四

民間傳說初四是諸神由天界重臨人間之時,灶王爺來查戶口,那天家家戶戶都要守在家裡,準備豐富的果品,焚香點燭並施放鞭炮,以示恭迎。所以初四不能出門。

初五

老一輩人會忌諱在這一天串親訪友,也不準串門,說是走親會把晦氣帶到別人家,所以一般初五出門也不好。

初六

六,自古以來人們都認為是吉祥數字。六六大順,所以出來可以出遠門。

初七

大年初七是七煞日,也叫「人日子」。諸事不宜尤其是出遠門。

初九

正月初九是天日,俗稱「天公生」傳說此日為玉皇大帝生日,玉皇大帝會保佑人間,所以初九也可以出門。

十五

長輩們常說,正月的初一十五不宜出遠門。兩個極端,據說初一和十五人的血液循環和精神活動與其他日子有明顯區別,所以這兩天的車禍、事故也比其他日子多些,不宜出門。

雖然民間有很多習俗不可信,但是我們依然要敬畏,尊重民間習俗流傳和存在的意義,尊重老祖先留下來的文化傳承。農民朋友們,你們村裡有這些講究嗎?

相關焦點

  • 為什麼農村老人說正月初一不能洗頭髮和洗衣服?看完你就明白了
    我國自古以來就有很多的風俗習慣,比如重陽登高,臘八和粥,端午吃粽子等等,都是老一輩留下來的文化結晶。這裡就不得不說到春節的習俗。關於春節的習俗有很多,其中有一條就是正月初一不能洗頭髮和洗衣服?你知道為什麼會這麼說嗎?
  • 農村俗語:「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背後有什麼講究和說法嗎?
    ,這婚姻還有挑選家裡孩子的另一半,都有很大的講究,也就流傳下來了很多的俗語,例如這「女大三,抱金磚」等農村俗語。這背後又有什麼事實根據和講究以及說法呢?農村日曆難道是這兩個日子出生的男孩和女孩有什麼獨特的特質嗎?
  • 「正月不理髮,臘月不搬家」,農村這些講究你知道多少?有道理嗎
    但是,我們看一句話或某件不成文的規矩時,要明白它有沒有道理,還得去追溯它的來源,就是這句話為什麼會產生,這種講究是怎麼出現的,然後再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以及對農村事物的理解去判斷有沒有道理。像是這句「正月不理髮,臘月不搬家」,我們初看這句話時都會會心一笑,因為這句話裡的講究幾乎是全國性的,特別是正月不理髮,幾乎所有地方都有這個規矩。那麼我們就會奇怪,為啥會有這種規矩?這句話是怎麼來的?有沒有道理呢?黑嫂說一下自己的看法。
  • 在農村裡,正月初一出生的人,為什麼都要提前一天過生日
    不過農村人的說辭也是有根源的,正月初一是新年的頭一天,而大年三十是頭一年的最後一天,有「躲災」的意思。說到正月初一過生日提前一天過,有「躲災」的意思,很多人不太理解。為什麼要躲災?躲什麼災?其實也就是一句農村老俗話惹的禍。我們老家有句老話叫「男怕初一,女怕十五」。農村人躲的就是這個災。
  • 在農村過大年,大年初一開門後,都有什麼講究和習俗呢?
    歡迎關注棒奔霸,帶你領略不一樣的農村風情,每天都有新的農村事物分享給你,感謝有你的陪伴。年初一開門,起來開門前,都有習俗講究嗎?十裡不同規,百裡不同俗,即便春節作為什麼最大的節日,其實在每個地方都有不同的習俗,尤其是在大年初一開門之後,都有很多的講究和說法,其實也是很容易理解的一件事情,我國地大物博,每個地區的風俗習慣都會根據自己的生活習俗而定,決計是不會一樣的,像棒奔霸這兒過大年,也是頗有講究和說法的。
  • 農村老話「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啥意思?有道理嗎?
    這些農村老話,有關於為人處世的,如「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生動形象地折射了人性醜陋的一面。也有關於天氣預測的,例如「朝霞不出門,暮霞行千裡」,「久晴大霧必陰,久雨大霧必晴」,都是老祖宗根據生活經驗總結的智慧之談!這些有趣的「天氣老話」,對幫助農民合理安排農業生產十分有用。而在農村,有句老話叫「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啥意思呢?有道理嗎?
  • 農村俗語「冬月初一晴,正月地泥濘」啥意思?有道理嗎
    如今已經是農曆十一月除二了,眼瞅著這西北風呼呼的刮,可就是不下雪,可溫度已經降到—6℃,村裡的積水處結了一層薄冰,每年到這時候應該下一場雪了,可就是因為陰天,太陽就是出不來,農村有句俗語『冬月初一晴,正月地泥濘』,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 北京滿族人講究正月初一吃素餡餃子 如今傳承在天津
    撰稿:大奇正月初一吃素餡餃子,是清代老北京旗人的傳統。
  • 農村俗語「緊臘月,慢正月,不緊不慢十一月」,啥意思?你知道嗎
    農村俗語:「緊臘月,慢正月,不緊不慢十一月」,充分體現了過去農民的民情風俗,你知道啥意思嗎馬上就進入臘月了,滿打滿算距離春節還有1個月時間,感覺這一年過得真是快,還沒怎麼過,就到2020年了。說到臘月便想起了一句童謠:「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日……」,相信大家對這個童謠都不陌生。在以前,小孩就盼過年,而對於大人們來說,雖然農事基本忙完,但臘月中旬一過,也是忙得不可開交。正如農村老話說的「緊臘月,慢正月,不緊不慢十一月」。充分地體現了過去農民的民情風俗。所謂緊臘月。
  • 民間風俗:為什麼出嫁女回娘家大多數是正月初二,初一不行嗎?
    春節是我們國家非常重視的一個節日,很多習俗都是千百年一直流傳到今天的,如今人們普遍覺得城市裡面年味淡,還是要回農村,一家人熱熱鬧鬧地聚在一起才有過年的感覺。像筆者是湖南這邊的,村裡不禁菸花爆竹,從凌晨三點開始,就能陸陸續續聽到有的人家開始放鞭炮「出神」,而且家裡老人、媳婦也是一大早就起來忙活。
  • 老農說:正月忌頭,臘月忌尾,年關將至有「4大講究」,你知道嗎
    在農村,我們很多年輕人都有過這麼一些經歷,有時在家裡一句話,也會引起老人們對自己的批評。很多時候,包括我自己在內也心中會滿滿委屈及不解,或急不過時還嘴說老人思想落後,甚至是認為他們迷信。而每到快過年的時候,老人就會經常說:「臘月忌尾,正月忌頭」,大家知道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嗎?臘月就是12月了,而尾指的就是月底的意思,而臘月忌尾的意思就是12月月底也就是即將過年的時候,很多事情都是需要忌諱一下的,否則會影響來年的運勢。
  • 2019年正月初一有哪些風俗 正月初一不能做什麼有哪些禁忌
    正月裡很多地方有很多習俗,也有很多禁忌,那麼大年初一都有哪些習俗和禁忌呢,一起來看看!有的說,大年初一叫人起床,會把一個人的財運叫走,有的說叫人起床,這個人一年到頭都會被人催促著幹活,會一年到頭累死累活,有的人說,在大年初一這天叫人起床,會把一個人的好運叫走,只剩下黴運,因為「覺沒了」等同於「叫沒了」。除了大年初一不能叫人起床,大年初一白天還不能睡覺,因為,「男人午睡田壟崩,女人午睡廚房塌」。
  • 正月初一到初八!春節習俗你都知道嗎?
    燈籠掛起來   春聯貼起來   還記得小時候從初一到初八   有哪些習俗講究麼?   長樂人正月初一的早餐必吃太平面(線面、雞肉、鴨蛋,取福州話諧音,如「雞」音似「系、羈」,鴨蛋音似「壓浪」),以祝一年中福壽綿長,太平如意。
  • 「正月不理髮,臘月不搬家」,農村這些講究你知道多少?
    原創文章,禁止轉載在農村中生活看似非常的悠閒,其實也有著很多的講究,稍微不注意就會犯了大忌。因此農村人的生活中也會受到這些講究的約束,這樣就能夠讓大家的生活變得更加的規範和秩序。今天小編就分享幾則俗語,你理解其中的意思嗎?1.正月不理髮,雖然這個說法本身就是誤傳而來的,在正月的時候剛好迎來了新的一年,因此在這個月中每個人都會回歸著過去的點點滴滴,所以就有了「思舊」的說法。但在百年來的傳承中,這些說法也變成了今天的「死舅舅」。今天大家都知道這個說法是錯誤的,但孩子們還是會遵從,畢竟大家都想要舅舅更健康一些。
  • 在農村,「大年初一的禁忌」你知道多少?原來有這麼多講究!
    在農村,「大年初一的禁忌」你知道多少?原來有這麼多講究!大年初一早上起來放了燃了香,響了「百子炮」,放了三個「衝天炮」以後,就可以大開財門,迎接一年的好運和喜氣了。初一是新年的第一天,也是正月的第一天,過年的時候也會有很多禁忌,比如正月的時候不理髮,大年初一其實也有很多禁忌需要遵守,不然很有可能會有一些不好的影響,寓意和說法不好,會影響到去年的心情。第一大年初一不走親戚。人們都知道大年初一的時候需要去拜訪親戚,去走親訪友,但是大年初一一般是不怎麼走親戚家的。
  • 農村過年時,老人常說「臘月忌尾,正月忌頭」,是什麼意思?
    農村過年,講究很多。老人常說的「臘月忌尾,正月忌頭」,其實說的就是臘月底到正月裡,需要忌諱的一些民俗講究,要遵守。那麼,都有啥講究呢?一、結婚閨女小年前回婆家膠東有出嫁閨女不踩娘家「塵」的習俗。三、年三十前所有熟食準備充足農村人臘月底忙年,會做下非常豐富的熟食,炸面魚,包包子,蒸大棗餑餑,烀豬頭,打凍,灌香腸,等等,等等,全都為了正月裡可以不做新米麵,吃剩菜剩飯,寓意年年有餘糧,年年有剩財。
  • 農村俗語:女怕午時生男怕子夜臨。男怕初一女怕十五?為啥這麼說
    但到了初一,產房卻靜悄悄的,似乎約定好了,沒一個人生。這是咋回事?在我國農村,流傳著很多俗語。老一輩人講究生辰八字和陰陽風水。所謂「女怕午時生,男怕子夜臨。男怕初一,女怕十五。」講的便是婦女在生孩子時的時辰。那為啥要這麼說呢?我們今天一起來聊一聊,看老祖宗說的有理沒?
  • 今天是十一月初一,「冬月初一晴,正月地泥濘」,今年春節冷嗎
    導讀:今天是十一月初一,「冬月初一晴,正月地泥濘」,今年春節冷嗎?今天是12月15號,這是陽曆時間,我好奇今天早上有人拿著香紙往村裡的祖堂走,這是我們當地一個習俗,農曆初一十五要上香,大概農村人都知道是什麼意思。我查了一下農曆時間。今天是農曆的十一月初一,農曆十一月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冬月,今天已經到冬月初一了,到正月初一還有整整兩個月,還有兩個月就要過春節了。
  • 農村俗語:初一的娘娘,十五的官,孩子出生的「生辰八字」有啥講究
    中國人對「生辰八字」是非常講究的,在農村更是有「初一的娘娘,十五的官」的俗語,為新生兒算"生辰八字"儼然已成為一種習慣。別總拿科學和迷信說事,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沒毛病。那麼農村俗語:初一的娘娘,十五的官,孩子出生的"生辰八字"有啥講究?
  • 農村俗語:「寧可男大七,不可女大一」,婚配年齡背後的講究說法
    農村俗語:「寧可男大七,不可女大一」,婚配年齡背後的講究說法。等到這孩子到了該結婚的年齡,我們的家長也就開始擔心這孩子找沒找到對象,找到對象的,在咱們農村的很多老人家看來,都喜歡拿著這男女雙方的「生辰八字」去找村裡「懂行兒」的去看一看這婚配,雖然說現在的很多人知道這生辰八字是不講究科學的,沒有真實的根據的,可是還是要忍不住的去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