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大奇
正月初一吃素餡餃子,是清代老北京旗人的傳統。過去的素餡餃子,主要是白菜餡,胡蘿蔔絲餡,而現在,堅持正月初一吃素餡餃子的北京滿族人已經很少。因為北京旗人都搬走了,老北京城裡面的居民多數都是外地人。旗人分散居住,搬到城外,再加上與外地人同在一個屋簷下已經三、四代人了,因此,北京的滿族風俗已經比較少見了。
然而,不少天津人卻繼承了正月初一吃素餡餃子的傳統,但天津的素餡餃子與北京的素餡餃子不完全一樣,也只有天津才吃這樣的具有一定天津本地特色的素餡餃子。
天津人吃素餃子講究的是素淨、清淡、爽口。正月初一吃素餃子目的就是為了一年全家能夠素素淨淨,圖個吉利。也有講究的天津家庭,正月初一全天吃素。但更多的天津人保留了餃子素餡的習慣,不過,這個民俗所具有的象徵意義是核心思想。
天津的素餡餃子主要材料有大白菜、香菜、香乾、果子(即油條)、麵筋、素冒、紅粉皮、豆腐絲、醬豆腐、麻醬、味精、香油、姜沫等。其中最不能少的是果子、紅粉皮、醬豆腐,這三種也最有天津特色。
從相似的民俗現象看,天津的民俗一般比北京的民俗要晚消失一代人。就拿春節來說,天津嚴謹放鞭炮不過是最近兩年的事,而北京嚴謹燃放鞭炮已經有20來年了。天津貼春聯、貼福字、貼掛籤的習慣至今仍普遍,而在北京已經不貼那麼全了。很多天津人至今嚴格遵守「初一餃子初二面」的習俗,嚴格執行「初二姑爺大拜年」的習俗,類似的習俗,北京在20年前就已經堅持的不太好了。
要說北京是最講究的,因為有200多年滿族文化的沉積。然而隨著旗人的遷徙和文化的更新,許多北京的年輕人已經淡忘了地方文化傳統,這座城市的記憶已經變得模糊。我們寫一些這樣的文章,也是為了喚起年輕人的興趣,讓他們知道老北京是什麼樣的!
讚賞金額用於滿族文化公益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