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完顏大廚
餃子一詞,源於清代。不過在清代以前,中原地區已有類似於餃子的食品,如宋代的「角兒」、明朝的「水點心」等,不過是否與今天的餃子一脈相承,或與湯圓同源,不得而知。
據史料記載,明朝宮廷,春節必吃「水點心」,而民間百姓必吃湯圓,因此推測,明朝宮廷的「水點心」應為湯圓或湯圓的一種,毋庸置疑,湯圓比餃子更像點心。
到了清代,宮廷檔案明確記載皇帝吃「餃子」,並且這種風俗由宮廷到民間,由北京到周邊,日益普及。餃子,又名子孫餑餑,象徵子孫滿堂,是清代滿族人薩滿信仰的遺風。由於滿族人生活在寒冷地帶,生育率不高,所以滿族比漢族更看重子孫的繁衍,因此,一切的重大節日,多吃餃子。甚至結婚,也必須吃餃子,實際是對子孫後代的嚮往。北京滿蒙八旗又稱煮餃子為「煮餑餑」,這是一個具有滿族風俗的稱呼。
時至今日,受滿族文化的影響,北京及北方人在春節及重大節日的時候有吃餃子的習慣,而南方人則保留著吃湯圓為主的漢族習慣。
餃子廣泛流行於中國北方地區,尤以北京、天津、瀋陽的餃子製作技藝最為精湛。
餡老滿是北京餃子的代表。餡老滿的特點是餡大味兒正,一口咬下去,包裹在皮裡的湯汁兒瞬時充滿整個口腔。吃餡老滿餃子,還可以就著炒肝、幹炸丸子、芥末墩,這些老北京滿族菜是旗人的最愛,最有北京味道。
百餃園是天津餃子的代表。百餃園的特點是口味多變,擅用海鮮,鮮蝦、鮮蟹、鮁魚都可以作為餃子的主要原材料,加之天津特有的津味素配以濃鬱的醬豆腐,滿滿的天津味道。百餃園在經營百餘種餃子同時,還配有津、川、魯、粵、閩等經典菜餚,雖說眾口難調,但只要到百餃園,總有一款適合您。
大清花是瀋陽餃子的代表。大清花的特點是料重味濃,油潤鮮香,尤以滿族蒸餃、滿族煎餃見長,擅長使用酸菜、豬肉、蛤蜊等食材,具有瀋陽味道。大清花的店面多為清式裝修風格,皇帝畫像、八旗圖案的裝飾使大清花就餐空間特色鮮明,令食客耳目一新。
滿族人愛吃餃子,餃子也因清代滿族官員及八旗子弟的遷徙被帶到了祖國各地,成為了最能代表中國的美食之一。
讚賞金額用於滿族文化公益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