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藍字 關注100%吃貨屬性的[沈一點]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北方就已經被餃子霸佔了
立冬要吃▼
立秋要吃▼
春節要吃▼
端午要吃▼
這個問題南方同學一定是理解不了的~~同樣是皮包餡兒的存在,南方人對餛飩可沒有這樣的熱情,在南方,餛飩不過是諸多食物中的一個小小分支而已,好不容易才會想起去吃一回~~而且對於南方人來說,雖然不常吃餛飩,但餛飩也絕對比餃子要好吃出10條街!
餃子和餛飩之間的戰爭,和甜鹹豆腐腦一樣,不見硝煙卻經久不息~~真想說你們不要吵了好嗎,其實在很久很久以前,餃子跟餛飩是一回事~~~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呢?
餃子VS餛飩第一回合——論出身
一個月牙▼
一個八爪魚(餛飩就是像八爪魚啊~~~)▼
貌似……除了形狀方面,餃子和南方人民喜聞樂見的餛飩根本沒有什麼本質差別。但若真要追溯起歷史來,餛飩君大約在秦漢時就已經出現了。因密封成一團的外形,很像《莊子》中提到的沒有七竅的「渾沌」,由此得名(古人腦洞也是開得不小)。而餃子,其實是餛飩的一種衍生品~~~
掐指一算,北齊顏之推在《顏氏家訓》裡就說過:「今之餛飩,形如偃月,天下通食也。」秒證就在當時那刻啊,餃子君雖然頂著「餛飩」的名分,但地位已然凸顯,並且人還是當時人民大眾的頭牌美味寵妃好不啦。
時光跳轉到三國時代,那時陶俑廚案上的中心位置就有擺著餃子狀食物。從此餃子君也逐漸有了區別於餛飩童鞋的專有名稱,大約在唐宋時期,唐代的「湯中牢丸」、宋元時的「角兒」、「扁食」等。後來到明清時期又冒出了「水角兒」、「湯角」、「煮餑餑」等一大票稱謂。「餃子」這一名號,還真是到清末民初才正式扶正上位的。
論出身,餃子真心比不過餛飩,好,這一回合,餃子慘敗!(餃子同學,有什麼問題嗎?)
餃子VS餛飩第二回合——論逆襲
區別於餛飩在南方的發揚光大、流派紛呈,千百年來餃子並沒有明顯變化。有意思的是,歷史比較悠久一些的餛飩,如今演變成一種和酸辣粉之流並列的普通小吃;
而歷史相對比較不悠久一些的餃子,卻成為北方人心中的「國民美食」,口頭心頭念念不忘不說,平時吃,過節吃,開心了吃,不開心了也吃……孜孜不倦,不亦樂乎。
不僅如此,餃子還作為國內的標誌性美食,發揚到了世界各地——
波蘭餃子▼
波蘭傳統的餃子叫做pierogis,是一頓豐盛的波蘭晚餐必不可少的美食。餃子的餡料可以是土豆泥、各種奶酪、炒洋蔥、蘑菇、肉、酸菜或菠菜。
義大利餃子▼
義大利人把餃子巧妙地轉變為了一種流行於全球的意面風味小混沌。圖片中的這些迷你餃子實際全是煮熟的土豆製成,只要裹上肉和蔬菜製成的醬汁就十分美味了。
日本餃子▼
這些煎餃在日本被稱為gyoza。內陷通常為豬肉、白菜、洋蔥、胡蘿蔔與中國的煎餃差不多。
德國餃子▼
kndel是傳統的德國餃子,裡面沒有任何餡料,而是搭配德國風味肉類如豬排、醋燜牛肉、或肉卷一起食用。
印度餃子▼
samosa是印度風味的餃子,香脆的外皮裡包裹了香辣土豆、豌豆、扁豆、絞肉及洋蔥。
越南餃子▼
banh bot loc是來自越南由木薯粉製成的餃子,十分有嚼勁,裡面的餡料一般為豬肉和蝦。
土耳其餃子▼
Manti是一種土耳其風味小餃子,裡面包著牛肉或羊肉,加入酸奶醬、油和紅辣椒粉烹飪之後食用。
尼泊爾餃子▼
這種蒸餃在尼泊爾和西藏被稱為momo,既可以塞肉餡,也可以包如甘藍、菠菜或蔥一類的蔬菜。
韓國餃子▼
泡菜是一種韓國傳統的發酵的白菜製成的風味小菜,也是韓國餃子mandu的餡料。這種餃子是亞洲唯一的圓形餃子。
愛笑的餃子運氣總不會太差,看看餃子同學的後期逆襲,命運這件事啊,誰又說得清楚呢。So,這二回合,餃子完勝!
餃子是如何成為北方人的「國民美食」的?
如此完美的逆襲,在中華美食中是很少見的,那麼,餃子是如何牢牢抓住北方人的心的呢?往下看▼
餃子本質上是一種麵食,所以,面對於餃子至關重要。
受氣候及地理條件的影響,國際國內都公認優質小麥產區為36°N附近。對應到我們國家的地圖上,就是華北平原和山東丘陵。南方則很少種植小麥,因為溼熱的氣候不利於小麥灌漿,不僅產量低,還極易造成小麥赤黴病害。(說白了,就是北方地理優勢,麵粉比南方的好吃出十條街)
餃子之所以在北方發展成一種節令食品,餃子餡起到了舉足輕重的影響。原因很簡單,餃子餡裡有肉。在舊社會以及建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內,我國人民的普遍生活水平都維持在比較低的狀態。
肉類作為商品很短缺,直到上世紀80年代才逐漸停止了憑票供應。而且價格高昂,一般家庭根本不可能在日常飲食中負擔。於是,包著肉的餃子在人們的心中與「盛宴」劃上了等號。既然是「盛宴」,那麼只有在逢年過節時才能享用。
如今,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餃子成為一種普通食物,可以隨時隨地的出現在人們的餐桌上,想呲就呲~~而過什麼節都吃餃子這樣的話,其實是媒體炒作的啦,北方食物才沒有那麼貧瘠好伐啦~~
最後,福利來啦,北京最好吃的餃子店奉上——
北京哪裡的餃子最 好 吃?
寶源餃子屋 (五彩水餃)▼
以前是全京城獨一份的五彩水餃,來這吃飯的都必點。餃子餡兒的品種豐富,皮兒的色彩鮮豔,除了常見的白皮餃子,還有綠皮、紫皮、黑皮等五彩皮兒的,挨著使館區,去年美國經濟部長說來了北京的一個餃子館,估計是避免廣告嫌疑沒透露餃子館的名字,其實就是這家寶源餃子屋。五彩水餃,確實很增加食慾啊。
地址:朝陽區亮馬橋麥子店街6號樓北側(海悅名門西)
人均:60元
天津百餃園(200種餃子)▼
天津百餃園的餃子有二百多種,細分為十大系列,有素餡,水產類,海鮮類等。天津百餃園的餃子有一個特點就是全部都是現包現煮的。因為名氣相當大,所以每次去人都很多,有時候要排隊1個小時以上。比較推薦 豬肉三鮮,蟹黃餃子,三鮮餃子,鮁魚水餃。這家店也來過名人,似乎老外格外青睞中國的餃子
地址:西城區新文化街甲12號(宣武門內大街)
人均:50 元
喜家德水餃(喜三鮮)▼
第一次吃是在東北旅行的時候,那天正好是小年,剛到吉林市飢腸轆轆,就看到了火車站旁邊的這家喜家德,要了一個喜三鮮的太贊了!!堪比我媽包的三鮮餡,這裡的喜三鮮是豬肉、海參、幹海米三種食材,全部是現包現做!搭配起來非常不錯,皮薄餡料十足啊!是名滿東北超級餃子連鎖,但來到北京似乎有些水土不服,生意不是很火。
地址:海澱區中關村丹稜街
人均:20元
老邊餃子館▼
「邊家餃子,天下第一」 說道老邊餃子,第一印象絕對是好吃不貴。據說有一百八十多年的歷史的正宗東北大餡餃子,最負盛名的是『水餃煸餡』了,它是餡的一種特殊做法,先將肉炒熟,然後加上秘制調料,再拌上一些青菜做成餡,待蒸或煮上幾分鐘後,呈現出肉和菜的香味醇厚兒別致,在煸餡水餃中,豬肉韭菜絕對必點菜品。
地址:東城區東單北大街3號
人均:45元
餡老滿▼
北京好這口兒的人都知道這家店,這兒的餃子有多達六十多種不同的餡兒。除了傳統餃子,還有清香水果餡兒,還有有極品海鮮餡兒。招牌餃子「老滿餃子」餡兒料用雞湯調過,汁多味美。餃子薄皮大餡,湯汁豐富。現在還有炒菜可以吃。
地址:東城區東四北大街316號
人均:40元
鴻毛餃子▼
「鴻毛餃子」,口味有56種,據說象徵著56個民族啊。中華民族大團結,你們懂得。鴻招牌相思餃餃子餡大、 皮薄、越吃越香。
地址:海澱區中關村新科祥園甲7號樓1層
人均:40元
大清花(冰花煎餃)▼
大清花不算專門賣餃子的,但是這個冰花煎餃非常有意思,煎餃上層的金黃色的酥皮特別的脆,肉餡飽滿,裡面的韭菜味道更是噴香撲鼻,吃了絕對停不下來!很酷的
地址:西城區白紙坊西街8號1-2樓
人均:60元
【沈一點美食課堂】連結 | 餛飩在各地的稱謂
北京、上海:中國北方等地通常稱為餛飩。
廣東:因口音不同而沿「餛飩」之音稱為雲吞。英稱「wonton」即源自廣東話
福建:俗稱扁食,也有少數人稱扁肉,肉餡一般是用槌敲打而成
四川:俗稱抄手,川人嗜辣,有道名菜叫做「紅油抄手」
湖北:俗稱餛飩,有人也稱為水餃
江西:俗稱清湯
日本:傳自中國北方,沿其音稱「ワンタン」(wantan);寫作「雲呑」或「餛飩」
臺灣:閩南語稱扁食。1949年前後,來自內地的居民把家鄉的叫法帶到臺灣,因此在臺灣餛飩、雲吞、扁食、或是抄手的說法都很常見
人間有至味 最饞在北京
6月18號
沈一點北京正式上線
從星級酒店到街邊小攤
沈一點北京帶你食遍京城
關注沈一點北京
讓我們紅塵作伴 吃得白白胖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