餛飩&餃子|餛飩成了「嘉湖細點」的水點,分大小餛飩

2020-12-16 正春和

文 | 楊穎立

1

「餛飩」一詞最早見於三國時張揖所著的《廣雅》一書,其實張揖所說的「餛飩」並不是現今流行於市的「餛飩」,以其「今之餛飩,形如偃月,天下通食也」 的表述來看,應是現今的「餃子」。

而由其演變、派生出來的另一如元寶狀的食品卻成了現今的「餛飩」。

因此,可以說餛飩、餃子是血脈相承的一族。

為什麼古人將餛飩、餃子的稱謂互混了呢?

筆者以為,這兩種食品無論從製作材料、製作方法,還是在烹製手段上都有太多的一致之處。清代美食家袁枚在《隨園食單》一書中就評論說:「做餛飩,與餃同」。如果說有區別也只不過存在於包法上:餛飩在麵皮上放餡後摺疊包成元寶狀;而餃子在麵皮上放餡後折皺包成偃月形。

2

正因為餛飩與餃子有著一脈相承的血緣關係,餛飩在中國也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唐、宋、元、明、清各個歷史階段的各種有關飲食的書籍中都有餛飩的記載。

南宋周密的《武林舊事》是首部將餛飩、餃子分別記述的書籍。在書中周密對餛飩的表述是:「享先則以餛飩,有『冬餛飩,年餺飥』之諺。貴家求奇,一器凡十餘色,謂之『百味餛飩』。」而周密在書中將餃子則稱為「市羅角兒」、「諸色角兒」。

元代《燕京歲時記》對餛飩的形狀有了進一步的描述:「夫餛飩之形有如雞卵,頗似天地混沌之象,故於冬至日食之。」

因為「餛飩」與「混沌」同音相諧,古人將吃餛飩寄寓為打破混沌,開闢天地,並把它當成了一種冬至日食用的節令食品,故有了「冬至餛飩夏至面」的諺語。

說起「餛飩」一詞的來歷,民間還流傳著這麼一個故事:漢朝時,由於北方匈奴經常不斷地在邊疆騷擾,百姓的生活不得安寧,苦不堪言。其中匈奴有兩個叫渾氏和屯氏的首領更是燒殺擄掠,十分兇殘,百姓對他們恨之入骨。於是用麵皮將肉餡包成元寶狀,取「渾」和「屯」的諧音,稱為「餛飩」,以吃餛飩來發洩自己的憤怒,希望結束連年的戰爭,過上太平的日子。

而另一個流傳在南方的故事也很精彩:

相傳戰國時,吳王夫差打敗越國。為了復國,越王勾踐向夫差獻上絕代美女西施。得此美人,夫差終日沉湎歌舞酒色之中,不問國事。在冬至節時,吳王照例接受百官朝拜,宮廷宴飲。然此時的夫差擱箸不食,一問竟是吃膩了山珍海。乖巧的西施看在眼裡,於是她悄悄跑進御廚房,和面擀皮、拌肉餡,包出一種畚箕式的點心。放在水中煮熟,盛進碗裡,加進鮮湯,撒上蔥、蒜、胡椒粉,滴上香油,端到吳王面前。

吳王一嘗,鮮香味美,食慾大增,不一會,滿滿一大碗就進了肚子。連聲問道:「這是什麼點心啊?」西施暗中笑他昏淫無道,成天渾渾噩噩,混沌不開。於是她便隨口應道:「餛飩。」慢慢這種點心便以「餛飩」為名流入民間。從此,「餛飩」就在吳越一帶傳開,為了紀念西施的智慧和創造,還把它定為冬至節的應景美食。

3

由於中國幅員遼闊,加之餛飩這一食品深受人們的喜愛,發展至今,餛飩的名號也非常多。四川稱為「抄手」、廣東稱為「雲吞」、湖北稱為「包面」、江西稱為「清湯」、新疆稱為「曲曲」,而在我們江南一帶則一直保持著「餛飩」的稱謂。

餛飩這一食品經嘉湖點心師的精心改良,成了「嘉湖細點」中一道不可缺少的水點,而且有了大餛飩和小餛飩之分。

清代美食家袁枚在《隨園食單》的「點心單」中,對小餛飩就有過特別的記載:「小餛飩。小如龍眼,用雞湯下之。」

這袁枚是錢塘人氏(今杭州),先後在江蘇溧水、江浦、沭陽、江寧作官,後辭官隱居於南京小倉山隨園,故對「嘉湖細點」較熟悉也在情理之中。

如今,在嘉湖一帶,餛飩已是各家點心店必不可少的美點,以至於專營餛飩的點心也不在少數,可見這裡的人們對餛飩的喜好程度。

--END

相關焦點

  • 餛飩和餃子有啥區別?
    第二個區別:外觀不一樣餃子皮是圓形的,這是無可非議的,至於包法基本都差不多,一圈的邊邊都要捏在一起,這樣就成了餃子,包好的餃子基本是長形的,煮熟後不透明。餛飩的皮是四方形的,雖然餛飩有的叫做抄手,有的叫做雲吞,但是基本都是是四方形的皮,包好的餛飩基本也是圓形比較多些。
  • 餃子餛飩加盟店排行榜
    餃子餛飩加盟店排行榜「餃子和餛飩都是非常受歡迎的美食,受到了很多餐飲市場創業者的關注。許多創業者想要了解餃子餛飩加盟店排行榜上榜的品牌,接下來,就一起來看看餃子餛飩加盟店排行榜都有哪些品牌上榜吧。 」餃子和餛飩都是非常受歡迎的美食,受到了很多餐飲市場創業者的關注。
  • 餛飩皮的3種做法,掌握了訣竅,做出的餛飩皮筋道又耐煮
    餛飩有許多種做法,有大餛飩和小餛飩之分,大餛飩最有名的是上海大餛飩,個大餡料飽滿,有的大餛飩甚至比餃子還大,吃起來非常過癮。大餛飩可以帶湯吃,也可以幹拌著吃;小餛飩有福建千裡香餛飩、沙縣小餛飩、廣式雲吞等,小餛飩小巧精緻、湯鮮味美,主要是帶湯吃。
  • 李碧華:餛飩和餃子的對話
    餃子:只要有中國人的地方,就有餃子——我們已經是「國食」了。餛飩:別忘了我的出身比你早吶。餃子:什麼話?誰不曉得中國人吃餃子至少有一千四百多年的歷史了——餛飩:可是最早最早,原本就沒有餃子,只有餛飩。餛飩:哪裡。咱本是同根生的。餃子:對。儘管形狀不一樣,可做法都是用糧食和餡兒配合而成。都一張張麵皮子,抹上餡兒包好,有皮有餡,滾開了湯給煮熟。餛飩:都有肉餡和素餡。餃子:除了湯煮,還可以生煎。
  • 四平餃子餛飩小吃培訓哪家正宗
    四平餃子餛飩小吃培訓哪家正宗  餛飩、餃子、扁食原是一物,從詞義來看,「餛飩」應是初的稱呼,而「餃子」、「扁食」各是根據其食用的時令與食物外形而產生的非正式別稱。在漢語云南方言中,「餃子」與「餛飩」至今不分,餛飩也叫餃子;而在福建,餛飩也叫「扁食」——這與早先四川一樣,李實《蜀語》記載:「餛飩曰匾食,射洪縣絕品。」按《宋元明市語彙釋》,匾食即餃子。
  • 餛飩和餃子有什麼區別?細說混沌和餃子的來歷
    餛飩和餃子都是用薄面裹餡,或蒸或煮熟後吃,原料和做法大致相同。所不同的是,餛飩的形狀像西方修女的帽子,而餃子的形狀卻像半圓的月亮。其實,早期並沒有餛飩和餃子之分,形式也比較簡單,都是薄面裹餡的食物統稱為「餛飩」。據考證,餛飩起源於漢代。「餛飩」名稱的由來,有人以為由渾氏和屯氏所發明,所以稱餛飩。
  • 你清楚餃子、餛飩、抄手和雲吞的區別嗎?
    便從五湖四海爭議不斷的餃子、餛飩、雲吞、抄手等水煮麵食包餡兒說起。 此時的餃子與餛飩並無區別 是兩者並肩同行的一段旅程 直至唐朝 開始了各自的裂變 數千年來,餃子並無多少更改 而餛飩自唐朝起 集各方風俗民智之結晶
  • 餛飩雲吞傻傻分不清?一文分清各地餛飩到底有什麼區別
    現在又正是陽春三月,漫山遍野的野菜綠油油一片,包點薺菜豬肉餛飩、青菜蝦仁餛飩真是鮮得掉眉毛。而餛飩這東西還有很多講究,我們來細說一下。餛飩雖然和餃子一樣是麵皮包餡兒的一種飲食,但是二者還是有區別的。餛飩皮是方形的而餃子皮是圓形的,餛飩皮較薄而餃子皮較厚。
  • 同樣是餛飩,為什麼差別這麼大?「餛飩」到底叫啥?
    餃子?還是餛飩?其實呀,千百年前它們是一家餛飩的叫法有很多種雲吞、抄手、扁食、包面、清湯、肉燕不同地區的餛飩口味不同,做法也不同。但同樣都是餛飩,為什麼差別就這麼大呢?「餛飩」到底叫啥?餛飩以餛飩和水餃來比較的話,餛飩皮為邊長約6釐米的正方形,或頂邊長約5釐米,底邊長約7釐米的等腰梯形;水餃皮為直徑約7釐米的圓形。餛飩皮較薄,煮熟後有透明感。一般而言,餃子皮多為圓形,餛飩皮多為梯形或正方形,餃子的餡料更飽滿,餛飩中除了大餛飩,其他種類的餛飩餡都比較少。
  • 中國傳統文化之美:餃子和餛飩
    餃子和餛飩都是極富中國傳統文化之美的食物,寓意與口味都令人印象深刻。我就很喜歡吃餃子,蘸點辣椒醬和醋更好吃。雖然我是個土生土長的上海人,卻並不影響我喜歡吃餃子。百姓對其恨之入骨,於是用肉餡包成角兒,取"渾"與"屯"之音,呼作"餛飩"。恨以食之,並求平息戰亂,能過上太平日子。因最初製成餛飩是在冬至這一天,所以在冬至這天家家戶戶吃餛飩。餛飩還有另外一種是道教的說法:冬至之日,京師各大道觀有盛大法會。道士唪經、上表,慶賀元始天尊誕辰。道教認為,元始天尊象徵混沌未分,道氣未顯的第一大世紀,故民間有吃餛飩的習俗。
  • 餛飩湯怎麼做才能鮮香可口?餛飩店主教你做出美味餛飩湯的訣竅
    我是做手工餃子餛飩的三姐,喜歡我的文章,請點「關注」,謝謝。湯是一碗餛飩的靈魂,無論是大餛飩還是小餛飩,好不好吃,湯底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我是開餃子餛飩店的,做出一碗讓顧客滿意的湯底很重要,今天就把怎麼做出一碗好餛飩湯的辦法,分享給大家,希望朋友們不用出門,在家裡就能喝到,和餛飩店裡一樣的美味湯底。餛飩湯怎麼做才能鮮香可口?餛飩店主教你做出美味餛飩湯的訣竅。
  • 怎麼做出好吃的餛飩,餛飩餡是關鍵,加入這一樣東西,餛飩更好吃
    像餃子就是北方人吃的比較多的,而南方應該更偏向於餛飩。其實餛飩在南北方都很常見,就是做法有著不一樣的區別,很多人說餛飩和餃子是一家,但是餛飩本質上與餃子是有著很大的區別的。自古以來餃子的做法一直沒有多大改變,而餛飩則有著獨特的做法。而餃子的吃法大多是煮熟蘸著蘸料吃,而餛飩的皮薄而肉厚,肉質鮮美,多汁可口,一般都是帶著湯一起吃的,所以也有很多人非常喜歡吃餛飩。
  • 餛飩好不好吃關鍵在於餛飩餡,拌好餛飩餡餛飩更好吃
    雖然說餛飩這種美食在南方和北方的做法和吃法有一些不同,但是大家對餛飩的喜愛絕對是真的。餛飩相對於餃子來說做法稍微難一點,但是這也抵擋不了大家對它的喜愛。不過,說到包餛飩,大家有沒有發現我們自己家裡麵包餛飩的味道不如外面的好吃,這是怎麼回事呢?其實餛飩好不好吃關鍵在於餛飩餡,拌好餛飩餡餛飩更好吃。
  • 美食菜譜之餃子:豬肉餃子,三鮮蒸餃,小籠湯包,菜肉餛飩
    選三分肥七分瘦的豬肉餡,分次倒入上面煮好的香料水,邊倒邊順一個方向攪拌,使散落的肉末上勁成泥狀後,加入生抽醬油、蠔油、鹽、雞粉調味,倒入2勺炒菜用的植物油和1勺香油拌勻,蓋上保鮮膜放入冰箱冷藏入味1個小時。
  • 餛飩店老闆:調餛飩餡時,掌握這2個技巧,做出來的餛飩滑嫩爽口
    餛飩店老闆:調餛飩餡時,掌握這2個技巧,做出來的餛飩滑嫩爽口!眾所周知,南方人大都喜歡吃米飯,而北方人常吃的主食除了麵食外,就是水餃了,當然餛飩也是有大部分人都非常喜歡吃的。我覺得餃子和餛飩最大的區別就是,餃子是蘸著汁吃的,而餛飩是沏著酸湯吃的。
  • 上海餛飩的美味江湖,嗲!
    餛飩在不同地方叫法不同,有的地方叫它「雲吞」,有的叫它「扁食」,還有的地方叫它為「抄手」,在上海大家一致叫它「餛飩」。對上海人來說,餛飩的地位不亞於北方的餃子。餛飩有大小之分。小餛飩在肚子餓的時候吃一碗,不會太飽,但十分解饞。雖然叫「小」餛飩,但小有小的名堂和邏輯,雖"小"猶"大"。
  • 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餃子餛飩小吃培訓哪裡好
    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餃子餛飩小吃培訓哪裡好  盛興點心店的營業時間是早上6點半到下午5點。下午3點半記者來到店裡時,四張桌子竟然坐得滿滿當當。在這裡你不必糾結吃餛飩還是湯圓,因為一碗「全家福」就全包括了。  11.5元一碗的「全家福」有5隻菜肉餛飩,1隻鹹湯圓,1隻甜湯圓。這是只有上海人才有的精細。餛飩皮有嚼勁,據說是黑面鹼水皮,旁邊的阿姨說,這個皮子看上去就一。
  • 分享兩個包餛飩的小方式,這樣包好的餛飩皮薄餡多不露餡
    今天就來和大家聊一聊餛飩,說起餛飩,想必大家都非常熟悉吧,很多人呢都說餃子抄手餛飩是一家,傻傻分不清。但其實吃過餛飩的朋友們就會發現,其實餛飩與餃子抄手的區別還是很明顯的呢。餛飩也是來源於中國北方的一道特色麵食,它的獨特就在於是用薄麵皮包裹豐富的餡料,皮薄餡多,入口滑嫩,肉香濃鬱。
  • 自製餛飩時,掌握1點小技巧,餛飩皮薄餡大,餡香皮軟還爽滑
    原來是用了這1招,皮薄餡大,鮮味翻倍早餐吃餛飩是很多人的習慣,皮薄餡大的餛飩比餃子吃著更過癮,餛飩的餡料製作比較多樣,鮮肉餡、蝦仁餡等都是非常經典的做法,大家可以多學習幾種不同做法,便可換著花樣吃,餛飩其實不用點外賣或者是在早餐店買,自己在家便可輕鬆搞定,皮薄餡大還爽滑,掌握好其中的方法和技巧,鮮味也能翻倍,喜歡吃餛飩的便可學習製作方法
  • 吉祥餛飩如何將餛飩做到極致?探索吉祥餛飩美食新思路
    傳統美食新創造:「萬物皆可為餡」說起中華傳統美食,不得不提的就是餃子這一美味。餃子原名「嬌耳」,是古老的漢族傳統麵食,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歷史。從東漢時期開始,醫聖張仲景首先發明餃子作為藥用,而後餃子就成為了中國北方民間的主食和地方小吃。俗話說,「大寒小寒,吃餃子過年」。